少兒教育,要"捨得孩子,才能套得狼",否則,嬌生慣養,難成才

2020-09-10 大美生活360

唐代詩人李紳寫的&34;,提醒人們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這個道理,我們成年人易懂,但是少兒們只憑大人的言傳是很難明白其中道理的。因此,有組織地安排孩子們走出家門,去田間適當勞作,可謂明智之舉。湖南衛視舉辦的田野勞作育兒觀察類節目,在少兒教育方面非常具有現實性和創新性,值得點讚和推廣!

我們愛孩子,要講究正確的方法和策略,否則會事半功倍。孩子從會說話懂點事開始,家長就要經常通過講故事、打比方以及言傳身教等方式,教育他們從小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比如,怎樣對人有禮貌,如何助人為善,不說慌,愛勞動,愛動腦、愛勤儉等等。其中,愛勞動,就是要讓他們多動手,勤動手,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但遺憾的是,有一部分家長,從不讓孩子幹一頂點活。他們固執地認為,只要孩子不哭、不鬧就是好孩子;並且,孩子不管願意玩什麼、買什麼,大人都積極去滿足要求。尤其現在多半是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照看孩子,那更是什麼都順著孩子。比如,怕孩子熱著、凍著、渴著、餓著、累著等等,總之,照顧得就象小皇帝。但是,這樣的做法是真的疼愛孩子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至少應該說不會愛孩子。這樣被寵愛的孩子長大後,不但獨立生活能力很差,依賴性強,而且,還會厭惡勞動,酷愛過度消費和鋪張浪費等,甚至把浪費當作是一種大方和時尚。少兒隨著年齡的增加,判逆心理也會逐漸增強,同時,心態可塑性也較強,因此,培養和教育他們,選擇正確的方法很重要。

科學培養孩子的各種素質和能力,要從小養成愛勞動的習慣抓起。勞動能磨鍊一個人的意志和耐力。在保證孩子們安全的前提下,有組織地安排他們走出戶外到田間,參加一些適當的勞作。通過勞動,培養他們團結協作和吃苦耐勞等方面的能力。要讓孩子從小就明白,要想取得一定的勞動成果,必須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同時,通過孩子們辛苦勞動,真實地付出了汗水,他們就會懂得勞動果實確實來之不易,從而讓少兒們自然具有了勤儉節約的思想。可以說達到了&34;的效果。因此,家長們必須放棄自己&34;的落後觀念,因你&34;,就不會&34;。其實,你捨棄的是不正確的對少兒的溺愛,只有果斷地去「舍」,才會有豐厚的「得」。

少兒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也是家長們的寄託。如果他們從小就養成了能吃苦、愛勞動、愛學習、講禮貌、懂團結、善勤儉等良好的素質和能力,對他們以後的成長、成才,一定會頗有收益。在此,願每個中國少兒長大後都能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材和棟梁!

【衷心感謝您的閱讀,請點擊文章最右上角的「關注」,並請留言評論讓我們共同探討少兒教育的一些問題】

相關焦點

  • 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深以為然
    黑龍江穆稜,學霸趙桂寧今年高考691分,為了不給父母添負擔,他毅然到一家建築工地打工,懂事、善良、純樸這次是好的教育的一代。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想必會說,這又是誰誰家的孩子,真是羨慕,要是我要有這樣的懂事的孩子該有多好。其實,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在對待孩子教育這件事上,我們都過多的為孩子遮風擋雨,不捨得孩子吃苦。
  • 考入清華男生暑期工地搬磚:想要孩子成才,得捨得讓孩子吃點苦
    飛姐想說,為人父母,若想要孩子成才,得捨得讓孩子吃苦。能夠考上清華的同學,要麼學習自覺性很高,要麼父母監督很到位,無論是哪種情況,都可以感覺到,趙桂寧的父母不是溺愛孩子的父母,為了培養孩子,願意放手讓他接受社會的鍛鍊。
  • 教育男孩與教育女孩不同,李玫瑾建議,家長要捨得做這三件事
    教育孩子要講究方式方法,對於不同的個性特徵的孩子,家長需要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態度。就性別來說,對待男孩和對待女孩的教育方式也不同。教育男孩家長不能總是心軟,因為男孩子以後是家庭的頂梁柱。李玫瑾教授建議,教育男孩要捨得這三件事。
  • 白巖松的教育理念,期待孩子將來有出息,父母要讓孩子捨得吃苦
    ,就要捨得讓孩子吃苦,不可心軟。吃不了苦的孩子在社會壓力前必難成事,也缺乏責任心、獨立能力等綜合素養,最終耽誤一生。殊不知,這樣就是害了孩子,如果說孩子太脆弱,之後到了社會上就很難走得下去。所以家長打著長遠的打算,必須要讓孩子在從小就能夠吃苦,要有吃苦是福的意識。
  • 李玫瑾:教育男孩,家長要"捨得"做這三件事,兒子將來少走彎路
    教育專家李玫瑾表示,在教育男孩的這件事情上,要捨得做這三件事情,孩子將來才會少走彎路突然間一個小男孩摔了一跤,他的爺爺沒有立馬去把孩子扶起來,旁邊的很多鄰居都擔心孩子是不是摔壞了,但是孩子的爺爺說:&34;其他的鄰居瞬間就覺得這個爺爺說的很對,男孩子不能嬌生慣養的,他應該要從小就吃的起苦,這樣才會更加有擔當。
  • 「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果真用孩子做誘餌?漢語聲母發展顯真相
    也就是說,為了獵到狼,得捨得犧牲孩子,以孩子做誘餌,方可捕捉到狼。這一俗語常用來比喻為了獲得利益或者好處不惜犧牲一切代價。狼但是,轉而一想,這種做法真是滅絕人性,極其殘忍,誰家的父母為了捕捉到狼而以孩子為誘餌呢?
  • 白巖松坦言:期望孩子能成才,父母就要"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
    高爾基曾說:&34;因此如何才能讓孩子長大以後成才,是很多父母每天都思考的問題。可是把孩子教育好不是紙上談兵,而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而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在談及教育問題的時候也曾說過,若是父母期望孩子成才,就要狠心讓孩子吃以下這幾種苦。
  • 白巖松:有格局的父母,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你會捨得嗎?
    從所有父母的良苦用心可以知道,沒有父母不希望自己能夠擁有將孩子培養成才的能力。和孩子們需要時間逐步成長一樣,父母們也需要注重提升自己,才能成為更優秀的父母。在優秀的父母需具備的條件中,眼界和格局是至關重要的。
  • 白巖松直言:有格局的父母,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你捨得嗎
    從所有父母的良苦用心可以知道,沒有父母不希望自己能夠擁有將孩子培養成才的能力。和孩子們需要時間逐步成長一樣,父母們也需要注重提升自己,才能成為更優秀的父母。在優秀的父母需具備的條件中,眼界和格局是至關重要的。
  • 捨得捨得,先舍才能得
    捨得捨得,不捨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有舍才有得,有付出才有收穫。這個道理很簡單,但落實起來卻很難,因為「欲得」要「先舍」,舍是一種主動的付出。一條毛巾的「算計」大午溫泉會館免費為客人提供一次性毛巾,可以帶走。
  • 少兒英語故事:狼來了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少兒英語>英語故事>正文少兒英語故事:狼來了 2012-04-24 10:38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Wolf Is
  • 這「3件事」父母越捨得,孩子未來越出色,父母要多上心
    「捨得」,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①捨得讓孩子接受優質的教育要想將孩子培養成才,讓孩子接受優質的教育就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父母要做到捨得給孩子好的教育。父母可以儘量讓孩子上師資、環境都比較優秀的學校,這樣孩子才能獲得相對來說比較優質的教育。
  • 令人感動的30秒,孩子成才的背後是父母在用愛託舉
    網上有人說,感覺沒有哪年的高考比今年更難。所以很多普通家庭的父母拼盡全力也會給孩子的升學之路掃清障礙,沒條件也要給孩子創造上大學的機會。為了讓孩子成才,他們以血汗熔鑄階梯,用自己並不寬厚的肩膀託舉孩子踏上青雲。觀察那些成才成器的孩子,他們的背後都有父母在用愛支持。
  • 白巖松育兒觀走紅:想要孩子成才,就得讓他們吃這3種「苦」
    白巖松事業有成,按道理說可以給予孩子良好的物質條件,但是他卻主張要想讓孩子成才,就得讓他們吃吃苦。白巖松的兒子如今也成長得很優秀,所以很多父母也覺得自己得學習如何&34;自己的孩子,白巖松的育兒觀也迅速走紅。
  • 打罵下的孩子難成才!家長掌握5個教育要點,孩子越來越y優秀
    父母對孩子採取打罵的教育方式,當時孩子好像聽話了,但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使孩子產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學會暴力的行為,有可能還會讓孩子變得膽小、懦弱、自卑,這些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所以,打罵下的孩子難成才!平平的父母信奉「棍棒之下出才子」的教育理念,所以對孩子的教育多採用打罵的方式。
  • 這4件事,父母越捨得,孩子越優秀
    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生的老師。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父母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有些家長也許會覺得自己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學校去上學了,而且給孩子報了各種補習班,那樣孩子一定能成才。
  • 讓這種婆婆幫忙帶孩子,不如寶媽辭職自己帶,否則孩子難成才
    麗麗最近很苦惱,前不久孩子斷奶了,她在考慮要不要出去上班,將孩子交給婆婆帶,畢竟家裡的條件並不是很富裕,要是只有老公一個人賺錢,根本不夠一家人的花銷,但她又捨不得孩子離開身邊,可是經過長時間的思想戰爭,和考慮到要為培養孩子攢錢和老公的壓力,她決定將孩子交給婆婆帶,她出去工作幫老公減輕負擔。
  • 打出來的孩子與嬌生慣養的孩子有什麼區別?
    對於孩子嬰兒時期的教育方法,大多數家庭不是打罵孩子就是寵溺孩子。殊不知,打罵孩子和嬌生慣養孩子,都不是理想的教育方式。兩種方式,雖然表現不同,但卻殊途同歸,都是尤為極端的教育方式。那麼究竟這兩種教育方式之下的孩子有何不同呢?一、打出來的孩子會怎麼樣?
  • 北大學霸:每一位優秀孩子的背後,都藏著一位「虎爸狼媽」!
    北大學霸:每一位優秀孩子的背後,都藏著一位「虎爸狼媽」!家庭教育有多重要?孩子優不優秀,未來是否成才,很大情況下取決於父母從小的家庭教育。而每一位優秀孩子的背後,一定藏著一位「虎爸狼媽」!我能夠考上北京大學,一半來源於我自己的堅持與努力,另一半則來源於父母從小的「虎爸狼媽」式的家庭教育。出生於農村家庭的我,父母從來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但是他們卻有著普通父母沒有的格局與遠見。他們,從小對我的要求就特別嚴格,甚至於近乎苛刻,有時我都懷疑我是否與他們沒有血緣關係。
  • 白巖松:真正有眼界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
    白巖松他除了在主持工作上做得很好,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他的一番心得。,可謂是全面發展的優秀孩子;在白巖松的教育觀裡,認為父母既要和孩子成為好朋友,又要狠心一點,真正有眼界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