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在多個場合曾說過「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全面依法治國落實效果如何,關鍵看基層。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基層幹部「打鐵還需自身硬」。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基層幹部要推進依法治國,需要通過學習、培訓及實踐不斷強化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觀念,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通過「學習-實踐-提升」的循環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所謂「真金不怕火煉」,只要基層幹部有真才實幹,就能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進程中經受住考驗。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基層幹部需勇當「大喇叭」。隨著我國法治水平不斷提高,基層各項工作對制度化、法治化、規範化有了更明確的要求。基層黨組織嚴格貫徹落實相關法律法規,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不斷推進基層黨的領導制度化、法治化、規範化。基層幹部開展工作過程中,要積極充當「大喇叭」,通過宣講、派發傳單、座談、專題文藝表演等多種形式把黨的規章制度及時傳達給廣大群眾,為群眾普及法治知識,提高群眾的法治意識。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基層幹部需做「有心人」。全面依法治國是一項長期工程,需各級人員久久為功。在推進過程中,基層幹部要做一個有耐心、有恆心,更要有決心的「有心人」。法治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面對廣大文化知識水平不高的農村群眾,基層幹部要有持久的耐心來做群眾普法工作,要有堅定的恆心來推動依法治國,更要有決心來推動依法治國的全面落實。在推進落實過程中,基層幹部要時刻關注推進效果,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及時歸納總結,改進推進工作,以更好的方式方法來推進全面依法治國。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不管任務多麼艱巨,只要邁出第一步,就能靠近目標一點。基層幹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時,要積極學法懂法用法,一步一腳印,如此,推進工作就能逐步前行,最終實現全面依法治國。
【篇二】
11月16日在《求是》雜誌發表了《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積極作用》的重要文章。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風險挑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更加全面部署,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地位更加突出,意義更加重大。
堅持黨的領導,揮毫奠定「新篇」基調。東西南北中,黨領導一切。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歷史任務,也是解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的根本保證。在推進國家治理、社會治理法治化進程中,要始終堅持把黨的領導放在第一位,牢牢把握好「堅持黨的領導」這個全面依法治國戰略的核心。在實踐與探索中發揮法治牢固根本、平穩預期、謀劃長遠的保障作用,切實強化法治建設的黨建引領,在基層維穩、基層治理、基層信訪、掃黑鬥爭等專項治理領域構建基層黨建「陣地」,運用好、發揮好我們黨牽頭抓總、統籌協調、優化整合的顯著優勢,讓法治建設成果在全社會系統運行、規範運行、平穩運行。
發動上下參與,點墨匯聚「妙筆」生輝。欲茂其枝,必深其根。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積極作用,需要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的共同參與。黨員幹部作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少數」,必須涵養法治思維,增強法治素養,提高依法辦事、依法治理的能力,發揮好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的關鍵帶頭作用,自覺將權力關進法治的「籠子」裡,將制度融入意識的「血脈」中。法治中國的宏偉篇章,不僅需要黨員幹部的帶頭表率,更需要人民群眾的共同繪就。人民群眾作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決定多數」,要不斷強化法治教育,增強法治觀念,讓法律知識、法治意識、法治思維入腦入心。唯有事事依法、處處遵法、人人守法,讓守法用法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才能不斷推進依法治國戰略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各個方面落地生根,更好地把社會主義法治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深化制度建設,千錘百鍊「細處」寫意。人民有所呼,治理有所應。深化法治制度建設要高擎人民根本利益發展旗幟,緊盯當前治理短板弱項,切實將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的觀念貫穿於推進依法治國工作全過程中,多層級、全覆蓋、高效能保障人民群眾平等參與權利,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廣大人民群眾成為全面依法治國戰略的忠實推進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開創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治理工作新局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妙筆」汲取了五千多年中華民族文化之「神彩」,融入了新時代中國特徵之「意蘊」,彰顯了親民愛民利民的情懷之「底色」,必將以「巨筆」揮毫寫活全面依法治國的治理「新篇」。
【篇三】
11月16日出版的《求是》雜誌發表了重要文章《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積極作用》。文章強調,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
國家的繁榮進步,離不開法治的支撐;社會的和諧穩定,離不開法治的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站在關係黨和國家前途命運、長治久安的戰略全局高度謀劃法治,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踐行法治,把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將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法治建設宏偉藍圖徐徐展開。提升法治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效能,是我國法治建設的重要著力點。
依法治國作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依託,只有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範作用,始終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為重要價值追求,把保障人民安居樂業作為根本目標,更好把社會主義法治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才能開啟「十四五」全面依法治國新徵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切身感受,讓人民群眾帶著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篇四】
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必須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系統研究謀劃和解決依法治國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在的講話中,「為了人民」「保障人民利益」「基礎是人民」人民二字貫穿始終,可見「人民」的分量之重,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將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予以有力推進,作出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些探索實踐,都是我們運用法治探索解決社會問題的新創舉,是為人民謀求更和諧、更安全的社會環境的有力保障。全面依法治國要求我們要全面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用法治理念推動社會治理。同時要加強「法治」的傳播,形成人人知法、人人懂法、人人學法的好氛圍,在這樣的趨勢下,保障人民利益才是最有實效的。
【篇五】
11月16日出版的第22期《求是》雜誌將發表中共中央、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的重要文章《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積極作用》。
多次強調,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向前推進一步,法治建設就要跟進一步。
作為領導幹部,我們要認真貫徹關於全面依法治國的全面部署,爭當全面依法治國的踐行者、先行者。我們不僅要強化法治意識,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做制度執行的表率。在工作生活中,要以身作則的去引導廣大幹部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同時,我們也要強化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觀念,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提升業務工作能力、鞏固職業道德水準,不斷的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工作。
法治建設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作為領導幹部,首先我們要成為一支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發揮引領、表率作用,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積極作用中作出貢獻。
#選調生#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