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一場關於通識選修課的「招標會」

2020-12-12 南開大學新聞網

南開大學面向社會公開徵集通選課程

本報記者 陳彬 通訊員 吳軍輝

  在大學校園裡,通識選修課原本旨在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多元興趣、提升綜合素質。然而,長期以來,優質課程佔比不高、課程通識程度不夠,動手實踐機會較少、不夠「與時俱進」等問題令國內高校通識選修課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同時,大學生們「成績至上」思維下的「掙學分」「刷分高」的需求,一定程度上讓那些「寬鬆好過」的課程變得十分搶手。

  如何改變通識選修課的「教學生態」,讓學生真正從興趣出發展開學習?南開大學從課程本身尋找突破。

  讓「良幣」驅逐「劣幣」

  日前,南開大學教務處正式發布的一份《關於招標徵集部分通識選修課程的通知》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這份通知宣布,該校將首次開放本科生E類課的講臺,面向校內外公開「招標」通識選修課程,並配套「多人拼課」「小班教學」「彈性課時」「以通過與否代替考試成績」等一系列改革舉措,以期打造和帶動更多受學生歡迎、好玩又有用的優質課程,真正讓公選課堂「活起來」。

  據介紹,此次面向校內外「招標」的課程共包括藝術實踐、經濟管理、科技與生態可持續發展、人文社科、外語等5個大類,藝術賞析與創作、樂器演奏、傳統藝術賞析與實踐、通識經濟學、通識金融與投資、可持續發展、農業科技與種植技術、VR(虛擬實境)、無人機技術、新科技概要與應用、人文經典導讀、跨文化交流、大學生心理強化、傳統文化與禮儀、全英文通識課、小語種等16個小類。

  「我們要打造更多結構完整、內容豐富、形式靈活、模式新穎的優質課程,讓『良幣』驅逐『劣幣』。校內資源有限,那我們就開放講臺,引入社會資源。」對於此次改革的初衷,南開大學教務處相關負責人如此表示。

  對於課程申請人的資格,南開大學不限職稱,校外申請人一般要有依託單位,有課程講授或指導經驗者優先。如獲準開設,該校將向校外授課人員頒發「南開大學通識教育課程特聘教師」聘書。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鼓勵優質資源流向公選課堂,在授課模式方面,南開大學還採用了不同以往的新嘗試——可以一人授課,也可多人組合授課,即「拼課」。課時方面也更有「彈性」,一般不超過32課時,也可以設置8或16課時課程,既可以全學期上課,也可以提高周課時,壓縮開課周數。

  讓興趣主導教學

  既然是「招標」,就必然涉及到「競標」環節,而為了保證「興趣主導」的教學效果,對於此輪「招標」的課程,南開大學採用了靈活的考核方式,不以考卷定成績,鼓勵探索引導學生自主思辨、無統一標準答案的考核,鼓勵過程考核。成績可用百分制或等級制,大於90分或優秀率不超過20%,或採用「通過/不通過」兩級制。

  這份特殊的「招標」公告一經發布,就吸引了眾多關注。來自校內教師、孔子學院外國留學生、兄弟高校教師、南開校友、培訓機構、文化工作室以及社會企業的40門課程集中「競標」試講,其中還有7門課程為全英文授課。南開大學教務處專門組織了教學一線有豐富教學經驗的督導教師對競標課程進行了嚴格評審,同時也邀請該校學務會的學生委員們全程旁聽。

  胡曉魯是韋爾為科技公司的高級經濟師,同時也是南開大學2001級的校友。在此輪「招標」中,她投標了「三維虛擬仿真場景創作」課程。「VR技術可以與許多傳統產業銜接,創造無限可能。大學生們了解、掌握這門新技術,對於未來的就業創業實踐、創新思維能力培養都有好處。」採訪中,胡曉魯告訴記者,未來她的課程將會有一半的課時讓學生動手創作。

  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似乎是很多社會「投標者」的共性。來自洪晟觀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南開大學校友史競群此次「中標」了一門「股權投資實務」課程。「我認為,股權投資也是現代社會人們應該具備的一種基本素養。這個學會了,任何一種投資模式你都會覺得很簡單。」在史競群看來,大學生群體股權投資相關的知識和能力十分缺乏,甚至和用人單位的需求有點「脫節」。

  「我會從實際案例出發,用講故事的方式授課,同時安排大量的討論和互動,應該會讓各個學院的學生都會感興趣。」對於上好這門看似艱深的公共選修課,史競群很有信心。

  墨西哥姑娘姚紫蘭是南開大學孔子學院的一名留學生,她設計的「西班牙語入門」課程將以西班牙語教學為中心,把整個課堂放到墨西哥的大背景中,給更多的南開學生介紹墨西哥的文化。「對於中國學生來說,了解非英語國家的語言和文化的機會比較少。有時候還會因為文化的差異產生一些溝通方面的問題。」姚紫蘭笑著說,「我還想帶著我的學生一起做墨西哥的美食。他們一定很開心!」

  讓新課帶動改革

  經過層層評審和選拔,最終有24門課程成功「中標」。其中,非南開大學教師開設的課程共有16門,佔到課程總數的2/3。目前,這24門課程已經錄入南開大學本科生選課系統。下學期,「個人風險與財富管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泥人張百年技藝傳承與經營實踐」等一批新鮮有趣又有用的通識選修課將與南開學生見面。

  對於這些來自社會的新課程,最歡迎的自然是那些還沒有修完選修課學分的學生們。

  「很慶幸,我還有幾個E類課的學分沒有修。特別期待下學期開設的這些課程。」南開大學哲學系大二學生楊毓康作為學生代表,全程參與了「招標」課程的評審。儘管從早上8點到下午5點,不間斷地聽課,但他覺得真的「很過癮」。「首先感覺這些課更實用了,其次,很多課程真的能夠勾起你的興趣。」楊毓康說。

  而對於還未選修過E類課的大一新生來說,「招標課」的消息更是令他們興奮不已。「我覺得這很符合我對E類課的想像,應該會十分有趣,能夠開闊視野,也能彌補一些資源的不足。」南開大學2016級學生趙成洋希望能夠選修到「泥人張技藝傳承」和「法語入門」。

  在採訪中,該校教務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的課程「招標」是南開大學推進通識選修課建設與改革的一次嘗試。「我們希望通過這批課程的建設,補足現有通識選修課體系;同時打造一批學生踴躍選修、參與的品牌課程、品牌活動;引領和帶動現有通識選修課改革,最終實現通識選修課應有的教學效果和育人效果。」該負責人說。 

相關焦點

  • 化工學院舉行通識教育選修課申報評審會
    為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提高通識教育選修課教學質量,結合教務處《關於申報(報備)山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選修課程的通知》要求,9月15日,化工學院組織了通識教育選修課申報評審會。學院教學督導參加了本次評審會,會議由教學副院長李琳主持。
  • 通識選修課來了!你了解多少?
    各位新入學的小萌新;可能你還不太了解什麼是通識選修課;可能你還不清楚都有哪些選修課;可能你還不知道如何選課;不要著急讓濟小智來告訴你們。一我們的「通識選修課」1.《濟南職業學院通識教育選修課管理辦法》規定學生在校期間應取得通識選修課8學分,每學期允許修讀2-3學分,畢業前未修滿8學分,將無法獲得畢業證。
  • 我校召開通識教育選修課教師座談會
    新聞網訊:6月26日,學校在辦公樓119會議室召開通識教育選修課教師座談會,來自文學院、醫學院、師範學院、經濟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公共外語教學部、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等院系和部門的教師代表參加了座談,就通識教育選修課程的建設與管理展開研討。
  • 美國部分大學怎樣開設通識選修課
    哈佛大學:寬基礎、綜合化、重實踐  美國哈佛大學共開設通識課程185門,分布在審美與詮釋的理解、文化與信仰、實證與數學推理、倫理推理等八大模塊之中。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相結合,並突出強調跨學科課程、多學科課程的學習,給予學生更寬廣的知識覆蓋面。
  • 中國發展網:南開大學舉辦通識選修課作品展:「學霸」也能多才多藝
    中國發展網 吳軍輝攝影 記者王敏圖文報導 栩栩如生的泥塑、筆墨橫姿的書法、技藝精巧的榫卯模型、形象逼真的麥秸畫、大如圓桌的空竹……這兩天,南開大學津南校區公共教學樓B區一層大廳「化身」藝術館。過往師生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驚異於「學霸」們的多才多藝。
  • 2019-2020學年下學期通識選修課選課通知
    2019-2020學年下學期通識選修課(即校級公選課)於本學期第16
  • 必知——校通識選修課解答
    上一周,同學們經歷了一場緊張刺激的「搶課」大戰,其激烈程度不亞於大媽參加超市跳樓大甩賣,搶到心儀的課的同學帶著一股抱得美人歸的得意,沒搶到的同學愁下眉頭又上心頭
  • 一批實用有趣高顏值的通識選修課受熱捧 放假前先「搶課」
    除了常規的基礎課、專業必修課程外,每學期開設的通識選修課程也構成了大學生學習生涯的一部分。由於選修課實用、有趣,且不需要特別專業的前提基礎,還能增強技能,這類低調而富有內涵的高顏值課程越來越受同學們的熱捧。
  • 脫大脫水,通識教育進入新階段
    自發探索走向政策層面  「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通識教育改革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北京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研究員、中國高教學會大學素質教育研究會秘書長龐海芍,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別敦榮對此說法均表示認可。
  • 雲南中醫藥大學成人高等學歷教育2020級爾雅通識選修課學習的通知
    雲南中醫藥大學成人高等學歷教育2020級爾雅通識選修課學習的通知各教學點:根據專業教學計劃的要求,2020級爾雅通識選修課將進行網絡學習。現將本次學習的相關事項通知如下:一、學習方式1.學習時間:2020年4月23日——2020年10月31日。
  • 【熱點發布】關於通識 | 伴你大學四年的「必修」通識教育中心
    在張家界學院四年的學習和生活中,同學們一定會遇上通識!你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什麼是通識教育?為什麼要接受通識教育?學院為了適應社會新的發展趨勢,在新的人才培養目標總體要求下,於2010年7月成立通識教育部(2018年5月更名為通識教育中心)。在「大通識」理論場域中,通識教育泛指專業教育以外的一切教育,它以廣博、高雅、因材施教為目標。
  • 科學網—通識讀本「聯姻」通識教育
    讀書日前夕,英國布裡斯託大學哲學系主任、科學哲學教授薩米爾·奧卡沙在南京大學作了一場講座,這也是「南大·譯林通識教育名家講座」的首場講座。
  • 科學網—中山大學:通識教育意味著更高標準
    「接受通識教育的中國學生有一個天然的優勢,儘管受許多西方學術的影響,但他們從小生活在中國文化的氛圍中,天然地就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創造物。事實上,相比專業教育,通識教育對老師、學生有更高的要求。」中山大學主管本科教學的常務副書記、副校長陳春聲教授如是說。 所謂「更高的要求」指什麼?
  • 【中國科學報】給維C生產來一場「瘦身」革命
    瀋陽生態所研究員徐慧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說:「我們通過對維生素C新技術的開發,為其生產帶來一場徹底的『瘦身』革命。」  發酵廢液排放的困擾  當前,維生素C已廣泛應用於食品、醫藥保健品、飼料和化妝品等領域。徐慧告訴記者:「我國維生素C年產量約為12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95%以上。然而,維生素C生產中會形成大量廢棄發酵醪液。」
  • 上海海事大學新開兩門通識選修課:《中國航海史》和《中國航運史》
    上海海事大學新增兩門通識選修課《中國航海史》《中國航運史》,正式開課。 《中國航海史》課程從通史與專題史的雙重角度,構築中國航海活動的「經線」、「緯線」,講述中國航海活動的興起、發展、衰落及再興的歷史過程。
  • 方大炭素舉行2021年公路運輸招標會
    為確保2021年度方大炭素炭素製品、負極材料相關配套產品汽車運輸承運安全高效,降低產品銷售物流成本,12月8日,方大炭素舉行2021年度國內公路運輸招標會,來自全國各地的13家物流公司激烈競逐。
  • 我校召開第一食堂招標會
    8月3日下午,在我校辦公樓三樓會議室召開了第一食堂招標會。
  • 通識選修課《文化自信與黨的文化資源概論》赴江西吉安尋訪實踐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洪軒)近日,南開大學通識選修課《文化自信與黨的文化資源概論》課的優秀學員代表15人在任課教師、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教師劉一博帶領下,來到江西省吉安市開展社會實踐尋訪活動。課程學員走訪號稱「東井岡」的東固蘇區遺址,在團中央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參加「井岡情·中國夢」大學生實踐專項行動,並承擔「蘇區文化教育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的課題調研任務。  尋訪實踐得到了吉安地區著名學者和基層幹部群眾的大力支持。
  • 中國科學報:南開大學商學院院長、創業研究中心主任張玉利:創業的...
    針對這些問題,《中國科學報》記者專訪了南開大學商學院院長、南開大學創業研究中心主任張玉利。  大學生創業人數短期難以激增  《中國科學報》:自從教育部允許學生休學創業以來,各省紛紛頒布相關政策,而且允許休學的年限也越來越長。
  • 擠掉大學選修課的「水分」
    這樣的課程通常出現在非專業選修課中,學生為獲得相應學分,對這類課往往採取選而不修的態度。選「水課」而不修,看似讓學生和教師都輕鬆,實則拉低了大學的通識教育水平,而通識教育水平正是我國高校與世界名校的差距所在。在大學課堂應該如何消滅「水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