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面向社會公開徵集通選課程
本報記者 陳彬 通訊員 吳軍輝
在大學校園裡,通識選修課原本旨在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多元興趣、提升綜合素質。然而,長期以來,優質課程佔比不高、課程通識程度不夠,動手實踐機會較少、不夠「與時俱進」等問題令國內高校通識選修課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同時,大學生們「成績至上」思維下的「掙學分」「刷分高」的需求,一定程度上讓那些「寬鬆好過」的課程變得十分搶手。
如何改變通識選修課的「教學生態」,讓學生真正從興趣出發展開學習?南開大學從課程本身尋找突破。
讓「良幣」驅逐「劣幣」
日前,南開大學教務處正式發布的一份《關於招標徵集部分通識選修課程的通知》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這份通知宣布,該校將首次開放本科生E類課的講臺,面向校內外公開「招標」通識選修課程,並配套「多人拼課」「小班教學」「彈性課時」「以通過與否代替考試成績」等一系列改革舉措,以期打造和帶動更多受學生歡迎、好玩又有用的優質課程,真正讓公選課堂「活起來」。
據介紹,此次面向校內外「招標」的課程共包括藝術實踐、經濟管理、科技與生態可持續發展、人文社科、外語等5個大類,藝術賞析與創作、樂器演奏、傳統藝術賞析與實踐、通識經濟學、通識金融與投資、可持續發展、農業科技與種植技術、VR(虛擬實境)、無人機技術、新科技概要與應用、人文經典導讀、跨文化交流、大學生心理強化、傳統文化與禮儀、全英文通識課、小語種等16個小類。
「我們要打造更多結構完整、內容豐富、形式靈活、模式新穎的優質課程,讓『良幣』驅逐『劣幣』。校內資源有限,那我們就開放講臺,引入社會資源。」對於此次改革的初衷,南開大學教務處相關負責人如此表示。
對於課程申請人的資格,南開大學不限職稱,校外申請人一般要有依託單位,有課程講授或指導經驗者優先。如獲準開設,該校將向校外授課人員頒發「南開大學通識教育課程特聘教師」聘書。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鼓勵優質資源流向公選課堂,在授課模式方面,南開大學還採用了不同以往的新嘗試——可以一人授課,也可多人組合授課,即「拼課」。課時方面也更有「彈性」,一般不超過32課時,也可以設置8或16課時課程,既可以全學期上課,也可以提高周課時,壓縮開課周數。
讓興趣主導教學
既然是「招標」,就必然涉及到「競標」環節,而為了保證「興趣主導」的教學效果,對於此輪「招標」的課程,南開大學採用了靈活的考核方式,不以考卷定成績,鼓勵探索引導學生自主思辨、無統一標準答案的考核,鼓勵過程考核。成績可用百分制或等級制,大於90分或優秀率不超過20%,或採用「通過/不通過」兩級制。
這份特殊的「招標」公告一經發布,就吸引了眾多關注。來自校內教師、孔子學院外國留學生、兄弟高校教師、南開校友、培訓機構、文化工作室以及社會企業的40門課程集中「競標」試講,其中還有7門課程為全英文授課。南開大學教務處專門組織了教學一線有豐富教學經驗的督導教師對競標課程進行了嚴格評審,同時也邀請該校學務會的學生委員們全程旁聽。
胡曉魯是韋爾為科技公司的高級經濟師,同時也是南開大學2001級的校友。在此輪「招標」中,她投標了「三維虛擬仿真場景創作」課程。「VR技術可以與許多傳統產業銜接,創造無限可能。大學生們了解、掌握這門新技術,對於未來的就業創業實踐、創新思維能力培養都有好處。」採訪中,胡曉魯告訴記者,未來她的課程將會有一半的課時讓學生動手創作。
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似乎是很多社會「投標者」的共性。來自洪晟觀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南開大學校友史競群此次「中標」了一門「股權投資實務」課程。「我認為,股權投資也是現代社會人們應該具備的一種基本素養。這個學會了,任何一種投資模式你都會覺得很簡單。」在史競群看來,大學生群體股權投資相關的知識和能力十分缺乏,甚至和用人單位的需求有點「脫節」。
「我會從實際案例出發,用講故事的方式授課,同時安排大量的討論和互動,應該會讓各個學院的學生都會感興趣。」對於上好這門看似艱深的公共選修課,史競群很有信心。
墨西哥姑娘姚紫蘭是南開大學孔子學院的一名留學生,她設計的「西班牙語入門」課程將以西班牙語教學為中心,把整個課堂放到墨西哥的大背景中,給更多的南開學生介紹墨西哥的文化。「對於中國學生來說,了解非英語國家的語言和文化的機會比較少。有時候還會因為文化的差異產生一些溝通方面的問題。」姚紫蘭笑著說,「我還想帶著我的學生一起做墨西哥的美食。他們一定很開心!」
讓新課帶動改革
經過層層評審和選拔,最終有24門課程成功「中標」。其中,非南開大學教師開設的課程共有16門,佔到課程總數的2/3。目前,這24門課程已經錄入南開大學本科生選課系統。下學期,「個人風險與財富管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泥人張百年技藝傳承與經營實踐」等一批新鮮有趣又有用的通識選修課將與南開學生見面。
對於這些來自社會的新課程,最歡迎的自然是那些還沒有修完選修課學分的學生們。
「很慶幸,我還有幾個E類課的學分沒有修。特別期待下學期開設的這些課程。」南開大學哲學系大二學生楊毓康作為學生代表,全程參與了「招標」課程的評審。儘管從早上8點到下午5點,不間斷地聽課,但他覺得真的「很過癮」。「首先感覺這些課更實用了,其次,很多課程真的能夠勾起你的興趣。」楊毓康說。
而對於還未選修過E類課的大一新生來說,「招標課」的消息更是令他們興奮不已。「我覺得這很符合我對E類課的想像,應該會十分有趣,能夠開闊視野,也能彌補一些資源的不足。」南開大學2016級學生趙成洋希望能夠選修到「泥人張技藝傳承」和「法語入門」。
在採訪中,該校教務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的課程「招標」是南開大學推進通識選修課建設與改革的一次嘗試。「我們希望通過這批課程的建設,補足現有通識選修課體系;同時打造一批學生踴躍選修、參與的品牌課程、品牌活動;引領和帶動現有通識選修課改革,最終實現通識選修課應有的教學效果和育人效果。」該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