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信息化】
2010中國IT服務峰會由華勝天成主辦,於2010年12月16日在北京喜來登長城飯店召開,本次峰會以「IT服務與業務發展融合之道」為主題,將從IT綜合服務、雲計算服務、行業最佳實踐等角度展開探討IT服務如何支撐業務的發展。
記者從現場了解到,主題為「IT服務與業務發展融合之道」,峰會將從IT綜合服務、雲計算服務、行業最佳實踐等角度展開探討IT服務如何支撐業務的發展。到場嘉賓將超過800人。
據了解,參加本次峰會的貴賓:他們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與院士倪光南,軟體公司中心不軟體司司長陳衝先生,中國計算機協會理事長陳勁升先生,工信部軟體服務業司史會康先生,國家統計局信息中心副主任張富民先生、本次指導單位北京軟體行業協會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澱員管委會北京中關村國際孵化軟體協會大連軟體園的代表。此外,還有來自本次峰會贊助企業Oracle、HP、IBMF5、NetApp、AVAYA、ASL的代表,同時還有工信部、國資委、香港政府、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德國電信、中國郵政、中國銀聯、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渣打銀行、南方基金、騰華基金、微軟、愛立信、MOTO,還有教育領域的CEO、CIO企業部門的領導,華勝天成對本次峰會支持的媒體有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IT經理世界、通信世界等近20家媒體現場還有人民網、IT168、通信產業網、直點網、賽迪網、CIO手機圈等對本次峰會做現場直播。
▲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信息技術局技術推進部主任 張百龍
會議上,來自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信息技術局技術推進部主任 張百龍 就中國郵政EMS綜合業務案例進行了分享。
非常高興也非常榮幸今天有機會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中國郵政信息化建設的一些情況,剛才中國聯通的馬處長向大家介紹了一下聯通電子渠道系統的建設情況,應該說中國郵政給大家的觀念還是以勞動密集型為特徵的企業,實際上中國郵政經過十幾年的信息化建設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今後有更多的廠商和信息化方面的企業支持中國郵政信息化方面的建設。
中國郵政是在政企分開之後,在06年底到07年初成立的,它是在原國家郵政局經營性資產和部分企事業單位的基礎上建立的,承擔著郵政服務業務,同時也受國家的委託承擔著機要業務的運營。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設有各省郵政分公司,同時下設數據物流公司、規劃院,還有眾多的下屬直屬單位,中國郵政集團主要業務包括寄遞、報刊、圖書等出版物發行業務,郵票發行業務。基本上劃分為三大模塊,一部分是金融類業務,也就是我們現在郵儲銀行承擔的業務,另外就是數據物流得的業務,包括速遞系統和物流系統所承擔的大部分業務。另外,就是傳統的郵政類的業務,包括報刊、寄郵、增值類電子商務類的業務。
中國郵政作為傳統的行業來講,它的特徵還是以勞動密集型為主,中國郵政的信息化建設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也基本上經歷了三到四個階段的建設,基本上經過了點線面建設的過程,中國郵政的信息化從80年代開始到90年代基本上有一個基礎網絡搭建的過程,同時在2000年開始進入了各個業務系統逐步建設信息化的過程。到目前為止中國郵政的基礎網建設已經基本完備,語音數據和圖像可以在全國200多個大中城市,以及我們有自己基礎網絡的節點,同時各個業務信息集成基本上建立起來了,條塊兒化的信息化建設基本完成。在業務支撐的過程中,如名質信息系統、集團業務量與業務收入系統、郵政速遞物流信息系統等在建設規模、技術先進性、運營效果上都達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在信息化基於SOA架構、數據倉庫等方面都有了最佳的應用實踐。
郵政名址信息系統以基礎地址為核心,以屬性豐富的海量名址數據為基礎,使中國郵政成為應用服務、信息服務和內容提供商,樹立中國郵政全國標準基礎地址發布的權威地位,建立全國統一的、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專業資料庫營銷服務平臺,為中國郵政打造「直郵服務專家」的品牌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名址系統採用了數據倉庫技術,春出和處理基礎地址數據量達到1.57億條,組織機構數量達到1374萬條,個人數據2.06億條。這不僅是中國郵政的財富,也是國家的財富。我們現在也涉及到跟國外相關廠商的合作,對這些基礎地址和個人數據的保護方面,國家也有相關規定。
我們在右邊名址維護系統具有靈活簡單快速的基礎名址生產功能、多樣化的數據質量檢查功能、多級分配的數據審批功能、數據查詢功能,外系統數據實時維護功能、書記分析報表、基於ESB總線集群的數據同步功能等。系統很好的支撐了網運系統、報刊投遞及名址商函業務的發展。其中包括181萬條街道數據,6320萬條門牌數據,9892萬條單元數據等等。
郵政業務量收系統支撐能力:郵政業務量收管理系統涵蓋函、包、特、代理信息、商品銷售、農資分校、集郵、報刊、電子商務等專業全面分析功能,主要包括業務分析、大客戶分析、欠費分析、流量流向分析、預警稽核分析等八大主題分析功能。
目前量收系統二期將完成郵政企業數據中心基礎平臺的初步搭建,全面提升集團公司整體經營分析和管理決策支撐能力,為郵政各級領導提供決策支持。日均報表查詢量:3萬人次;日高峰報表查詢量10萬人次;平均響應時間:1—5苗以內,接入大部分的業務系統。
數據綜合信息平臺是我們第一個引入動態數據倉庫系統的業務系統,應該說目前中國郵政數據物流的改革也是在我們信息化的基礎上實現的。可能大家對於中國郵政目前的現狀不是特別清楚,因為中國郵政作為一個企業獨立運行之後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改革,一方面來講成立了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對金融業務實行了分塊兒經營,同時我們今年成立了中國郵政速遞公司,對速遞業務和物流業務進行專業化經營,同時各省也成立了速遞物流的分公司進行全國的生產經營分析。速遞系統方面對於支持中國郵政數據物流的改革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實現了動態的差別和生產作用的隔離,實現了專業數據搜集、時限和運行監控系統。
有郵物流綜合信息平臺系統也是09年初開始建設,到目前來講業務系統的建設基本上完成。管理系統同時還在豐富的過程中,包含了19個功能,包含了所有的基礎性的物流服務,比如說一體化物流服務,一體化物流業是中國郵政倡導的精益物流的組成部分,基本上側重於IT電子、醫藥、化妝品、汽車零部件是中國郵政側重發展的一體化物流。
速遞物流系統平臺支撐能力,速遞專業收寄全國上線機構4722個,日平均專業收寄業務量120萬件,專業攬收收入佔總攬收收入76%。物流平臺攬收機構3600個,月攬收80萬票,日均郵件查詢量600萬次,尖峰時段每小時縫製查詢量突破40萬次。門戶網站時限服務查詢,精確查詢:平均1秒。客戶查詢:平均1.37秒客戶門戶排名進入.cn為網站前10名。
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採用ESB技術實現信息的傳輸、訂閱和發布,為SOA架構提供支撐。目前對ESB平臺進行整合,因為我們基於利用ESB本身所擁有的這些業務,應該說對於傳輸技術、連接這方面應該還有繼續優化的地方。我們通過ESB實現了異構環境下的交換,簡化了交換的複雜度,實現了實時的資料庫,應該說實時的數據傳輸方式基本說還是能夠滿足中國郵政業務發展,實現可靠的機制,通過下一步進一步的封裝,加強對ESB傳輸的監控。
數據倉庫及商業智能技術的運用,通過我們利用PD的數據倉庫技術完成了對生產數據的實時採集與整合,形成了速遞業務的單一數據視圖。應該說通過使用數據倉庫技術和商業智能技術,對速遞業務和物流業務分析了業務形態,同時查找業務發展過程中瓶頸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實時數據倉庫的數據加載性能,目前每天加載的數量可以達到2100萬條,記錄數佔72%,工作時期的數據加載量佔全天的41%,收寄加載量達到24.2%。同時還引入BRM管理規則,為我們計費、清分的規則。
使用B2B網關實現企業間信息交換,通過引入B2B網關有了規範化的平臺,比如說和戴爾、MOTO、HP等用戶的連接,加快支撐用戶發展的速度,同時也提高了中郵物流對業務的支撐服務水平。
物聯網、雲平臺技術應用展望:RFID郵政行業應用,我們稱之為北京郵政科研院,在07年承擔了RFID的研究工作,目前在郵件的傳遞質量、跟蹤管理、郵政物流的應用和郵車管理來講在部分省市,像上海、深圳進行了研究和示範應用。我們這個研發RFID的識別標籤能達到99%,同時在郵政航空、集裝設備裡面實現了自動跟蹤管理,系統自動採集、貨物定位跟蹤。同時,正在建設的普通郵件全程實現跟蹤監控系統裡面,也使用了RFID技術,我們通過普通郵件全程實現監督跟蹤系統的建設,通過引入RFID技術目的通過對普通郵件實現監控,對速遞郵件已經有了相關的技術來保證每一個處理的環節,從搜集到分發到投遞環節的實效性已經有了監控的手段。對普通郵件來講這種手段還缺少,也缺少服務水平的標準化。我們通過引入RFID技術,通過在搜集、運輸、分解各環節設立這種設備,控制RFID使用效率怎麼樣,提高下一步的服務水平,制定普通郵件實現的標準化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GPS技術郵政應用,GPS技術在中國郵政裡面有比較大的應用,最開始的應用應該就是在北京奧運會期間,北京郵政有200多輛車採用了GPS技術為中國奧運服務,當時大家都知道,當時安保的措施是比較嚴格的,我們就通過GPS技術確定每一個郵車的具體方位,來保證不會脫離郵路。除了在運輸環節使用以外,對於速遞的環節也會有很多這方面的應用,比如說每天會有固定的線路到大客戶,或者說函件的大客戶搜集業務,保證它能夠按照郵路走。一方面規範了流程,另一方面也減少了成本。因為大家也知道,中國郵政在基礎的員工相對來說跟其他行業素質低一些,我們也通過這些手段降低油耗,總的來說降低成本。同樣,對投遞環節也是這樣,能夠按照既定的投遞線路把郵件投遞出去。
中國郵政數據物流、物聯網方面有比較好的應用,關於物聯網具體的定義也有一些非常明確,或者說非常專業的機構講。對中國郵政來講,物聯網也有比較好的應用,從我們前端的投遞終端到車載的傳感設備,包括郵箱、車箱裡面安裝的攝像頭,通過這些方式保證數據物流整個環節的信息能夠採集到。另外,我們也利用現有的物流公共設施搭建中國郵政的語音平臺。上午的時候楊總,包括Google谷總也談到了關於雲計算方面專業的內容,這方面就不再贅述了。總的來講,希望利用中國郵政已經搭建起來的IT資源,能夠為我們業務發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發揮比較大的作用。
剛才跟大家簡單匯報了管理的信息化、財務的信息化等方面的內容,到現在起到很大的作用,我們通過SOA、BPM、EDW技術的應用有效提升了速遞物流業務的敏捷性、靈活性;物聯網技術、雲計算平臺成為物流業信息化發展的新趨勢;現代物流為物聯網和雲計算落地發展提供了空間;讓我們攜手共進,共創郵政速遞物流業務發展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