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多本詩集中外相繼出版 梁平:拒絕膚淺和妖豔,把詩寫進骨子裡

2021-01-08 紅星新聞

「《時間筆記》是梁平繼《重慶書》《家譜》之後的又一巔峰作品。他借用充滿智慧的治療型語言,傳記經驗的敘述,心理分析式的個人歷史,尋找到平復焦慮和隔閡的話語途徑。此書中的理想主義精神,以及詩人在追求此過程中的率真、堅忍、無所不及的姿態令人深省。」最近,花城出版社推出著名詩人、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成都市文聯主席梁平的第12部詩集《時間筆記》,迅速贏得國內評論界的高度評價。就在本月,梁平的英文版詩集《嘴唇開花》、韓文版詩集《長翅膀的耳朵》以及中英雙語版《嘴唇開花》、中韓雙語版《長翅膀的耳朵》也相繼出版,璀璨國際詩壇。

今日(4月14日),紅星新聞記者面對面專訪了正在籌備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詩壇名家梁平,他坦言,有的書原計劃去年和今年年初出版,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卻意外地引發詩集密集出版,這讓他也始料不及。梁平表示,這些書均是近些年個人對人生的體會。「寫詩四十餘年,唯一想做的事就是,拒絕膚淺和妖豔,把詩寫進骨子裡,讓詩有更多可能性。」

著名詩人梁平

不要去定什麼寫作巔峰,不能沉迷於慣性寫作

紅星新聞:《時間筆記》一上市,就被眾多評論家認為是您繼《重慶書》《家譜》之後的又一巔峰作品,您怎麼看?

梁平:所有的寫作,最好的狀態就是寫出好作品。我覺得,詩人自己不要去定什麼寫作巔峰,真若恆定自己達到了巔峰那就表明你「死亡」了。當然,我也不會把達到巔峰作為我寫作的態度,我目前的狀態要寫的東西還有很多。

紅星新聞:不過,確有不少人認為《時間筆記》的寫作方式和寫作方向都有很大創新,尤其是字裡行間的人間煙火味很濃厚。

梁平:《時間筆記》和《重慶書》《家譜》相比,都是歷史文化比較厚重的詩。其實,也有很大不同,比如我更注意在語言上的革新,不要太像寫作,當你把一首詩寫得太像詩的時候就是失敗。我覺得我的詩歌需要和人對話,做到在說人話,而不是在造句。《時間筆記》收錄的是我近兩三年的新作品,這些作品讓我從40多年寫作生涯裡找到了一個新的寫作方式。我認為一個人不能只沉迷於一種慣性寫作中,當你發現你的寫作已經熟能生巧,對事物的判斷、思考的方向都信手拈來的時候,你就要警惕,提醒自己必須剎車。現在,我在改變,鎖定在對人生、生命、社會的思考中。

紅星新聞:詩人和詩作都講究獨特的識別性,也就是說,哪怕不看作者名字,只看詩歌文本就知道出自誰人之手,這是讀者識別並認同作者的最佳路徑。您卻強化打破這種慣性認知,有何思慮?

梁平:人與生俱來和自然、社會、各個領域一定有很多隔閡、誤會、敵意,隨著年齡增長,我開始思考對生命的一種重新判斷,那就是面對人生各種矛盾時需要尋找一個「和解」,也就是要淡然。心態淡然了,對所有事情沒有必要去爭執。這種心態也是我最近幾年的寫作方向。

寫作靠的不是靈感,而是對生命、生活的體驗

紅星新聞:您走進耳順之年以後,感覺您的心態淡然了許多。在您的新書《時間筆記》中,就寫有「隨心所欲、所不欲。是為記」等字樣。您通過詩歌追求的人之所欲和不欲,具體是什麼?

梁平:我的整本書是在對生命的實踐中給自己判斷,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要記住或忘記等,都需要自己給一個界定。人生需要一種豁達,不能斤斤計較,所以像剛才我說,人生能夠「淡然」是一種很高的境界。

紅星新聞:除了《時間筆記》,我們注意到本月您還有英文版詩集《嘴唇開花》、韓文版詩集《長翅膀的耳朵》以及中英雙語版《嘴唇開花》、中韓雙語版《長翅膀的耳朵》等多部作品密集出版。

梁平:有的書原計劃是去年出版,有的書則是今年年初出版。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卻意外地引發詩集密集出版,這讓我也始料不及。

《嘴唇開花》英文版和中英對照版

《長翅膀的耳朵》韓文版和中韓對照版

紅星新聞:一個作家(詩人)的創作高峰,往往是中青年時期。為什麼耳順之年,反而成了您詩歌寫作的一個爆發期?難道是最近幾年您的寫作靈感特別多?

梁平:寫作靠靈感是一個偽命題,寫作應該是生命的體驗。在我的寫作中,任何一首詩,必須要看到我自己,我希望我的每一次寫作,都是「我在」,也就是我生活的感受,我生命的體驗等。而我所說的「我」並不局限於個人的我,而是和社會、世界發生關係的我。我是世界的我,自然、社會的我,我不是一個人。以前,詩歌中的「我在」沒有那麼明確,最近兩三年當我鎖定了人生的方向,也就有一種更強烈的創作勢頭。

本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將更注重把成都詩人推出去

紅星新聞:您最新出版的《嘴唇開花》《長翅膀的耳朵》這兩部詩集,不僅有中英雙語版、中韓雙語版,還分別出了英、韓兩個版本。這無疑是您最近幾年倡導詩歌國際化發展的個人成果。

梁平:一個詩人的詩歌要贏得更多人認可,肯定不能固步自封。走出國門,有時也靠緣分,比如得有認同你的詩歌的外國知音。四川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中英雙語版詩集《嘴唇開花》,便是美國翻譯家金重翻譯我以前寫的一些短詩集錦,他自己選擇的這些詩來翻譯,就源於金重的個人喜愛,因此花費了大半年的時間也很樂意。儘管英語翻譯詩作我看不懂,但是能在國外傳播總是好事,包括此前一些詩歌作品被譯介到英、美、法、德、韓等國家後,能讓更多外國人看到我們中國詩人的詩歌,甚至贏得國外朋友的好評,作為中國詩人,我會情不自禁的喜悅,並且堅定自己的創作初心。

紅星新聞:不論早年主編《星星》詩刊,還是最近幾年主編《草堂》詩刊,您對扶持青年詩人尤其是成都青年詩人可謂傾力而為。今年9月,您策劃、主導的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在中外詩人交流方面有什麼規劃?對把成都詩人推向全國甚至全球,單就成都國際詩歌周而言,您還有什麼想法?

梁平:成都國際詩歌周已經舉辦了三屆,並在國際上有了一定的影響力,每屆皆是數十個國家的詩人聚集在成都,為中外詩歌交流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今年的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將通過論壇、朗誦會等形式加強中外詩人交流。其中,成都國際詩歌周的參會會刊,就將雲集成都詩人的中英雙語版詩歌作品,以便參會的國外詩人了解更多的成都詩人。如今,成都已有詩歌之都的氣象,從縱向發展而言,首先要把成都詩歌傳統繼承下來,其次,成都的詩歌氛圍是有傳統、土壤、氣象的,我們需要將其落地到學校、社區和百姓生活中,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詩意。另從橫向發展而言,需要走出去交流,把大批詩人的作品推出去,在全國甚至全球形成影響。

紅星新聞:新冠肺炎疫情引發了眾多詩歌作品誕生,您怎麼看詩人蜂擁而至書寫時事這一現象?

梁平:面對公共事件,用文學作品記錄時代故事是詩人的一種社會責任。新冠肺炎疫情隔離這兩個多月,我也寫了《和口罩一起過年》等15首關於疫情的詩歌,同時,《草堂》詩刊做的20多期微信推文更是推送了上百首全國關於疫情的詩歌,並聯合四川文藝出版社一起編了一本和疫情有關的抗疫詩集。

紅星新聞記者 曾琦 邱峻峰 攝影報導 編輯 李學莉

【名家簡介】

梁平,當代詩人、作家。主編過《紅巖》《星星》,還在編《草堂》《青年作家》。著有詩集12卷以及詩歌評論集《閱讀的姿勢》,散文隨筆集《子在川上曰》和長篇小說《朝天門》。詩歌作品被譯介到英、美、法、德、韓、日本、波蘭、保加利亞、俄羅斯等國。獲第二屆中華圖書特別獎、中國作家郭沫若詩歌獎、十月文學獎、四川文學獎、巴蜀文藝獎金獎等。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成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四川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院長。

【名家點評】

詩人情感從外向內的推進,從宏闊向幽微的調試,在「大我」與「小我」之間構成血與肉的關聯,在人與人、人與自然和社會的各種衝突與隔閡中達成和解。這個變化的根本所在,是在努力、甚至是執拗地推進情感的強度。《時間筆記》的命名似乎與讀者達成了一個契約,它就是詩人的心路筆記,它的所指、能指又絕不是簡單的個人履歷,而是更深刻地揭示了作為社會裡的「個人」繁複的內心狀態。——大理大學教授、文學批評家 耿佔春

一位已過耳順之年的詩人,決意要用詩實現其生命的徹底性:他全部的詩篇都可視為這一重大而神聖使命的和聲;他的每一首詩也皆可看作帶著轟鳴一寸寸深入地心巖層的一根根鑽杆,就像W.S.默溫所言,詩「與生命的徹底性相關,與徹底實現一個人的經驗相關,徹底地實現它、表達它,讓它具有意義」。梁平將詩視為涵育其全部生命體驗的不二文體;這同時意味著,他將重新朝著這個世界出發,與這個世界更多的人、事、物發生關係,產生摩擦,留下或深或淺的「我」的印記。——華中師範大學教授、文學批評家魏天無

梁平所呈現的「詩歌記憶」不單是關於日常經驗的,而是綜合性地融合了生存經驗、現實經驗、地方經驗以及個人化歷史想像力參與之後的文化經驗。在梁平的「時間之詩」中,我看到了一個越來越真實、越來越理性、越來越清醒的辯難時刻,這是個人的時間,也是存在的時間和精神的時間,它們指向了每一個人。這是個人的精神傳記,也是浮世繪的檔案。最終的底色,這些都是時間之詩,是葉芝意義上的隨時間到來的智慧。——中國作協詩歌研究員、詩歌批評家 霍俊明

從精神分析學的角度來看,詩人是最合適的分析對象。像梁平這樣一位具有很高文學素養的詩人,可以很熟練的把自己所觀察到的事情用想像、虛幻的形式表現出來,他在詩集《時間筆記》抒寫的夢幻、酒興、病態,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文藝理論很契合,表現了意識、無意識心理自由翱翔及精神狀態。再加上運用敘事技巧和現代表現手法,創作出了不少精品力作,「滿眼儘是黃金甲」。——深圳市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長 金呼哨

即便文本在過去與現在之間出現了異峰突起的景觀,依然有血型吻合的一脈相承的流動,這就像瀑布之於小溪與大海,其粉身碎骨的大斷裂,卻又無縫連接得那麼平滑、天然和絕美。《時間筆記》無疑是在既定體量內,用對過去探尋式、實驗性生長過程及狀況的省略、告別與騰位,來凸彰和強化現在進行時的成熟、自信與收穫。梁平作品中除了毫不留情、兇猛尖銳乃至置之死地而後生地盤問、審查、檢討、反省自己與自己的糾纏,更多的是一字一句見血見肉交代自己與生活、與世界和時間的繁複多維關係。——成都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詩人凸凹

(紅星新聞V6.8全新上線,歡迎下載)

相關焦點

  • 書香天府·全民閱讀⑧|詩人梁平打開「時間筆記」:拒絕膚淺和妖豔...
    他自己有個對比,「原來一年,可以寫幾篇好一點的文章,寫二三十首詩歌,那就是豐收了。最近這兩三年,我每年可以寫近百首。」《人民文學》《詩刊》《作家》《揚子江》《北京文學》《長江文藝》接連不斷地以頭條登出他的新作。2020年4月,由花城出版社推出的梁平最新詩集《時間筆記》,就是梁平這種寫作「噴發期」的一個結晶。
  • 對話《時間筆記》:梁平詩世界的時間、轉義與審美
    文/趙依 二〇二〇年初,詩壇宿將梁平推出了他的第十二部詩集《時間筆記》。這部詩集一經問世,便因為它與梁平個人經歷與生命的緊密關聯,被視為梁平新近的代表作,是傳記經驗、理想主義精神和智性思考下的又一精品之作,是對時間與生命、歷史與個人的一次歸結與和解,經得起時間和讀者的翻檢。另一個鮮明的文化坐標系在於,《時間筆記》中的不少詩歌坐落於成都杜甫草堂,與杜甫這樣的詩人在地理方位和心理史上的雙重貼近,使梁平的詩歌有著鮮明的朝向。
  • 品讀|對話《時間筆記》:梁平詩世界的時間、轉義與審美
    文/趙依二〇二〇年初,詩壇宿將梁平推出了他的第十二部詩集《時間筆記》。這部詩集一經問世,便因為它與梁平個人經歷與生命的緊密關聯,被視為梁平新近的代表作,是傳記經驗、理想主義精神和智性思考下的又一精品之作,是對時間與生命、歷史與個人的一次歸結與和解,經得起時間和讀者的翻檢。
  • 崖麗娟:詩與遠方,是我們的生活——寫在詩集《無盡之河》出版後
    本文作者:崖麗娟  我很幸運,2019年詩集《未竟之旅》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2020年詩集《無盡之河》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熱銷2020年上海書展,成為一道亮眼的風景。詩集《無盡之河》共收入近一年創作的150首詩,分《愛情剖面》《歲月屐履》《靈魂顫音》《吉光片羽》四輯。表現內容豐富,題材寬泛廣闊,既有愛情的吟詠,親情的感懷,也有歲月的追思,靈魂的歌唱,讀者從中可以感受到心靈世界的浩瀚、豐富、深邃、神秘。
  • 逐夢詩與遠方 甘肅95後女大學生畢業季出版詩集
    李娟平的詩集《孤鳥之歌》出版發行中國甘肅網6月24日訊(本網記者 宋芳科 文/圖)「我飛過那座山跨過那一條河,停不下來的腳步是生活,每一刻無處棲息的時刻,你在另一個枝頭等著我,我註定這一生要飛……」6月23日晚,帶著詩意芬芳的文字在甘肅政法大學被人們誦讀
  • 蕭蕭的詩集《虛妄者的詞條》出版,幾首詩
    文學和詩歌如同鏡子,十餘年的生活仿佛虛像。所幸,文字留了下來,也許還有些許卑薄的體溫。       順便為小書吆喝一下,詩集定價35元(外地另加快遞費10元),有朋友願意購買、閱讀本詩集的,請聯繫我微信ntongxiaoxiao,或掃描文後的二維碼。
  • 慢新聞·人物丨12年寫詩八百餘首、出版2本詩集,退休教師鄧曉燕:詩...
    「我太愛寫詩了,詩就是我一生一世的情人。但我從不構思詩歌,構思的詩歌不是詩。」說到寫詩,鄧曉燕充滿了活力。她告訴記者,她從08年開始寫詩,在教學之餘創作了八百餘首詩歌,多首詩歌發表於國家級、省級刊物,曾出版《格子裡的光芒》詩集。
  • 劉崇善新作《給孩子們的詩》出版
    本報訊詩人劉崇善的新作《給孩子們的詩》,日前由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詩集收有詩人近年寫的85首短詩,並邀請了全國27位詩人、評論家對每首詩加以點評,以幫助孩子們領悟詩作,對於從事童詩創作或教學也有裨益。  這本詩集由著名評論家樊發稼作序,既有清新雋永的抒情詩,也有簡潔生動的敘事詩,更有幽默風趣的諷刺詩。
  • 鍾代華兒童詩集《大風的嘴巴》出版
    日前,記者從永川區文聯獲悉,永川本土作家、著名童詩作家鍾代華新作——童詩繪本集《大風的嘴巴》於近日由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出版發行。鍾代華,著名詩人、兒童文學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重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 楊佴旻詩集《詩77首》近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近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楊佴旻詩集《詩77首》成功發行,這部詩集的內容收錄了楊佴旻自2010年到2011年末兩年間精心創作的詩歌77首詩。該詩集由著名詩人、文化學者楊煉撰寫序言,對楊佴旻的詩給予了高度評價與闡釋。  據介紹,《詩77首》是楊佴旻的處女詩集,在這春暖花開時節亮相,給人們帶來一絲清正的氣息。
  • 古求能詩集 《銜月樓詩抄》出版
    本報訊 (記者李少鳳)近日,古求能詩集《銜月樓詩抄》由南方出版傳媒花城出版社出版,正式發行。 古求能,1948年出生,系梅州市五華縣華陽鎮人。歷任梅州市作家協會主席、梅州市文聯常務副主席、《嘉應文學》主編、廣東省作家協會理事。現為廣東中華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當代詩詞》主編、中華詩詞學會常務理事。
  • 晨讀丨寫了41本日記的王立成 每天寫詩成樂事
    11月26日一大早,王立成拿著8本自己創作、由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的詩集《天天詩中樂》,捐贈給了市檔案館。這是他首次向市檔案館贈書,之前曾向市圖書館捐書。他從小對作文就很感興趣,養成了寫日記的好習慣,平時看到或聽到有價值有趣味的故事,還有自己的所作所為,都寫到日記本上,至今已寫有41本之多。他很喜歡讀書,凡是心儀的書總要想辦法購買或借閱,看到好的文章或句子,都要摘抄下來。現在,他家裡還珍藏著一本小學時的摘抄本,儘管封面沒了,紙質發黃,有幾處蟲蛀了,他卻捨不得扔掉,「這是我對自己愛好的一種念想和記憶。」
  • 平淡敘述背後藏匿純熟的語言操練和修辭鋒芒 尚仲敏出版詩集...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實習生 張諶2019年9月,作為「讀詩庫」第三輯中的第一本,《尚仲敏詩選》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這也是在詩歌圈公認為「第三代詩歌運動老將」的尚仲敏的第一部公開出版發行的詩集。整本詩集收入《祖國》《春天》《我在等一個人想不起她的名字》《大草原》《長江》《詩是什麼》 ……尚仲敏精選詩作共200多首。創作時間從上世紀80年代一直到最近。兩個創作階段、跨度有30多年。收入「第三代詩歌」多首重要代表作尚仲敏是一個對詩歌有自己清晰判斷和認識的詩人。
  • 唐新果詩集《低處的迴響》出版
    身在低處,而有著向上的莊嚴本性;在安靜的修辭圖景中,緩緩地滲透,探尋生命的疑慮、悲憫和堅持。近期由團結出版社出版的詩集《低處的迴響》,是唐新果2008年重拾詩歌后十年作品的精選之作,有近200首短詩。該處女作詩集分為「彼岸」「指認」「遇見」「歸途」四部分,充分體現了純粹寫作的努力和對平凡生活的思考力。
  • 來自54個國家用18種語言 看國際著名詩人怎麼寫吉狄馬加
    作為一位在超過60個國家出版過詩集的世界著名詩人,吉狄馬加一直用詩歌詠唱著家鄉這片土地,用詩意的目光返顧自己的故鄉,這些詩歌,是吉狄馬加漫遊世界的唯一方式,這些語言的背後,激蕩著一個民族的回聲。吉狄馬加關注社會和現實,阿來表示自己特別喜歡吉狄馬加在青海工作期間靈感創作出的《我,雪豹……》,這首抒情詩,把雪豹描述成閃電,阿來感到自己確實被閃電擊中。這不僅僅是講述動物和環保,是對人類的生存發展乃至未來前景預言性的詩意的表達,他的詩歌可以引發更多深層次的思考。梁平:吉狄馬加的詩歌有「格局、氣象」!
  • 「詩潤童心 詩伴成長」 中外經典童詩進校園
    「詩潤童心 詩伴成長」,中外經典童詩進校園。「詩潤童心 詩伴成長」,中外經典童詩進校園。西部網訊 (記者 賀桐)今天(4月29日)下午,西安高新第一學校大禮堂裡詩聲朗朗,詩話柔情,老教授與師生們沉浸在詩的海洋裡,一場中外經典童詩進校園活動正在進行。
  • 科學詩:如何讓躺下的詩集站起來
    這些詩歌藉助詩集《戰「疫」之歌》的出版和網絡上的傳播,迅速抵達了抗疫「戰場」,鼓舞了千千萬萬身處疫情中的人們。這一刻,科學詩與醫護人員、科學家和公眾一起,站在了抗擊疫情的最前線。40年筆耕不輟說起來,40年前,郭曰方創作科學詩的起點也與病痛有關。
  • 重慶著名作家鍾代華兒童詩集《大風的嘴巴》出版
    向著太陽不停地張望一朵朵向日葵難道都是太陽的孩子天空才是她們嚮往的故鄉這是重慶著名童詩作家鍾代華新詩集中的一首作品日前,鍾代華童詩繪本集《大風的嘴巴》公開發行,由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出版。《大風的嘴巴》是鍾代華出版的第9部詩集,也是他出版的第7部兒童詩集。童詩繪本集《大風的嘴巴》精選了鍾代華2019年、2020年最新原創童詩55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將孩子看似簡單、瑣碎的日常生活寫得真切、鮮活、有趣。
  • 汪國真的詩歌深受大眾喜歡,可是專家詩人們卻說作品膚淺!
    將這種感悟形成於文字,也就是詩了。而汪國真因為自身遭遇成長的敏感特質,以及時時刻刻的內觀自查和感悟外物,終於形成了自己的詩歌創作基礎,終於在後來如寶劍出鞘,光耀一方。看看他的幾首作品吧。汪國真的詩歌,篇幅精幹,語言凝練,同時又具有令人振奮的效果。
  • 馮唐首部翻譯詩集《飛鳥集》出版
    作家馮唐近期出版了他的首部翻譯詩集——泰戈爾的《飛鳥集》,著名翻譯家鄭振鐸早在1922年就把這部詩集譯介到中國,馮唐的譯本有何新意?他接受京華時報採訪時表示,他想嘗試詩歌翻譯的另一種方式,把個人的特色在翻譯中體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