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歲婦科泰鬥於載畿:牢記總理囑託 畢生服務山西人民

2020-12-16 中國網新聞中心

老人神色認真,細心聽著病人的病情介紹。攝影 馬俊明

中國網10月30日訊(記者 呂秋瑾)10月25日早8:40,陰雨綿綿的秋日略顯清冷,戶外的人撐著傘疾步小跑,緊趕著能早一點鑽進屋子裡躲雨取暖。在山西省活血化瘀研究所(山醫大一院婦科二病區)的門診室外,病人們翹首注視著診區的入口。「來了,來了,於老來了。」人群中開始有人喊,隨著話音,我們看到走廊那頭,一個精神矍鑠、步履稍顯緩慢的老人在助手的攙扶下緩緩走了進來。

她就是97歲的於載畿教授。自1949年響應號召來到山西,她把畢生精力都播撒在三晉大地。「不工作,吾寧死」,行醫75年間她兢兢業業,視患如己,幫助數千女性圓了母親夢,自己卻因過度勞累導致習慣性流產以致終生未育。

儘管身心體力大不如從前,但於老仍把每日精力最旺盛的上午安排給了工作。每周五次門診,每日五個號,只要身體允許,日日準時出診。耳背了,助手幫著當「傳聲筒」,腿傷了,助手小心攙扶著一步步挪進門診室,除了前些年做手術和今年夏天身體不適住院兩周休息過兩次,於老較高的「出勤率」和認真敬業的態度,讓醫院的後輩們欽佩不已。

遠在北京的親人為她置了房,安頓好一切,想接她回去。她搖搖頭,「事情還沒做完,我不能走。我還要看病,一直堅持到不能看為止。」

應號召 入山西

1920年,於載畿出生在北京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舊社會的婦女非常可憐,受到太多壓迫。婦女想自立,只有兩個辦法,一個是搞教育,另外一個就是當醫生。」老人說。數年之間,於載畿姐妹三個都進入國立北京大學醫學院就讀,畢業時,全部留校工作。後來,姐姐因為某些原因,回到山東濟南工作,妹妹則留在北京,成為新中國第一批博士生導師,而她則選擇永遠留在山西。

實習時,於載畿師從中國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林巧稚。林巧稚被稱為「萬嬰之母」,其規範的醫技和高尚的醫德給了於載畿很大的影響。當時,北京被日本和德國所佔領,醫學作風相對粗暴,對待婦女更是如此。日本投降後,以林巧稚為首,曾受英美醫學作風影響的一批專家,改變了日德遺留的醫學作風,操作更加規範,對待病人也更加體貼。

1949年,29歲的於載畿與同事、朋友沉浸在新中國成立的興奮中,大家紛紛摩拳擦掌,收拾包裹唱著歌兒,隨時準備踏上前往全國各地的列車,為建設新中國做貢獻。彼時,山西省衛生廳第一任廳長何穆正在北京招募良醫支援山西,他慕名找到了29歲的於載畿。於載畿沒有拒絕,她草草收拾了幾件衣服和日常用品,背著行李義無反顧地坐上火車來到山西。

診完病,於載畿認真地開具處方。攝影 馬俊明

於載畿沒有想到,當時山西的醫療條件會這樣落後。由於營養缺乏,骨軟化的病人特別多,骨盆畸形變樣導致的難產、子宮破裂和子宮內翻極為常見。「某些醫務人員還是閻錫山那個年代的,操作也是亂七八糟的。」

面對這種情況,不服輸的於載畿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一定要把山西的婦產科事業搞上去,做到規範操作。為了這樣的目標,她時常工作到深夜,下鄉巡回醫療更是家常便飯。「那會兒太難了,真是想像不到的那種難,就覺得更應該好好在這工作,因為我覺得在這裡才能發揮我的力量。」於老回憶道。

攻難關 聲名起

由於醫療衛生條件差,當時山西的婦女患婦科炎症的比較多,從而導致宮外孕病人比較多。在當時,只要發現宮外孕,就必須做手術。但是在當時的社會下,大部分病人家庭困難,一聽說要做手術,而且會影響患者以後的生育能力,患者根本就是拒絕的,他們不願意做手術。每當這時,於載畿心裡都迫切希望能找出不用手術治療宮外孕的方法,可是,她翻遍了德、意、日、美、英、法的全部教科書,也沒有什麼收穫。恰逢毛主席提倡「中國醫藥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於載畿受了啟發,能不能和中醫合作想想辦法呢?

正在此時,她遇到了當時山西的中醫四大名醫之首——李漢卿,他們合作成立了中西醫結合治療宮外孕科研小組,專門研究非手術治療宮外孕。在遇到一例病人時,李漢卿診斷其為氣滯血瘀,要用活血化瘀法。「我就想,把那個血塊再活血開的話,不是出血更厲害了嗎?」於老說,沒想到,用藥後,病人的情況卻一天天好轉,整個科研小組都興奮異常,她至今都清楚地記得當時第一個患者的名字。經多年研究以及臨床600例用藥觀察和藥物實驗,「宮外孕方劑」終於橫空出世,創造了一種不開刀就可以治療宮外孕的方法。這項成果轟動了醫學界,被認為是一個創舉,於載畿也因此聲名鵲起。

1971年初,全國中西醫結合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於載畿因為這項成果被邀請參會,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時隔46年後,於老跟記者再次回憶起那次接見,仍覺歷歷在目。她一字一頓地告訴記者,「總理特別囑託我,要好好地為山西人民服務。我一直都記著呢。」自此,於載畿把「為山西人民服務」當成了自己畢生的信念,矢志不渝。

深秋的早上清冷,還飄起了細雨,所裡的助手按時來接老人出診。攝影 馬俊明

「不工作,吾寧死」

從北京開會回來,於載畿受到莫大的鼓勵,她謹記周總理的囑託,要推廣非手術治療宮外孕的科研成果,那個時候她幾乎拼了命,白天堅持正常工作,晚上趕著編講義,一夜夜不休息是家常便飯,還曾三天三夜沒有睡過覺,但是一看見病人什麼精神都來了,一點兒也不覺得累。她整日奔忙在教學、科研、臨床戰線上,桃裡滿天下。她的科研成果一項接一項問世,僅獲省級以上的重大科研成果就有20多項,研究範圍也逐漸擴大,治療領域更為寬廣,她推出以活血化瘀為主治療嚴重危害婦女身心健康的急慢性盆腔炎、外陰陰道潰瘍、慢性外陰營養不良、月經失調、老年性陰道炎、不孕症、先兆流產、子宮肌瘤等,她的中西醫結合非手術治療宮外孕享譽國內外,相繼獲得全國科學大會重大貢獻一等獎、全國醫藥衛生科學大會先進集體一等獎、山西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一等獎等諸多獎項,並已作為成功的方法寫進了教科書。

在高強度、超負荷的工作之下,於載畿終於病倒了,腹部莫名的疼痛讓她不得不放下手頭的工作,住進醫院,進行剖腹探查術,被檢查出是原發性腹膜炎,半個月以後,她竟然就接著辦學習班給學生講課,基本沒怎麼休息。1984年,在於載畿的組織倡導下,原山大一院宮外孕研究室擴建為活血化瘀研究所,成為山西省衛生廳直屬單位,也成了省內少有的以一種中醫治法命名的研究所,而於載畿教授作為山西省活血化瘀研究所的名譽所長,至今仍以九旬高齡活躍在醫療臨床第一線。面對他人的好心勸阻,她婉言謝絕,「不工作,吾寧死!」工作,成了她最大的支撐。

晚桑榆 播大愛

1980年,年滿60歲的於老光榮退休,但她的生活跟以往並無變化,仍然活躍在教學、科研、臨床一線上。她的學生兼同事劉毓林大夫說,於老一生嚴謹治學,認真敬業,既是良師,又是一個可敬可親的長輩。「於主任70多歲了還要在手術臺旁指導手術,大家根本勸不住,還時常跟我們一起琢磨探討病例,她很願意將自己所學毫不保留地與我們分享。」提及此,於老說,「中西醫結合事業幹起來不容易,大家得一起,勁兒往一處使,所有人合起來,就是一股強大的力量。」

於老一生視病人為親人,博愛仁和,沒有收受過患者的一分錢,她說「收患者的東西,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她經常對所裡的職工們講,「病人找我們看病正是最痛苦的時候,看病需要花不少錢,我們怎麼能忍心再收人家的禮品?就算人家硬給的,我們也不能收,良心何忍!」前些年,聽說生孩子還得給醫生幾百元紅包,老人稀罕地直搖頭,「太奇怪了,真是一件新鮮事。醫生怎麼能要病人的錢呢?我一輩子沒見收過什麼紅包、綠包的。」

於老的一生,單純、執著、堅毅、磊落、淡泊、仁愛。當年的北大才女風華正茂,如今的於老淡定從容。她守著一份事業長達七十餘年,誰能說她不曾擁有最多的愛,她把這份大愛給了所有人。

相關焦點

  • 牢記總理的囑託!用心、用力、共同前進,把鄭州大學辦得更好!
    10年前總理就對鄭大提出明確要求,要朝著全國一流大學的目標努力,著力滿足億萬父老鄉親對優質高等教育的期盼。全體鄭大人牢記總理的殷切囑託,奮力拼搏,求是擔當,在一流大學建設中取得顯著成績。在資源材料中心,當總理了解到我們鄭大在靶材料這個屬於卡脖子這種性質的技術實現新突破,非常讚許。
  • 山西九旬老醫生堅持出診:治療才是活著的意義
    97歲的於載畿正在與患者交流。 武俊傑 攝中新網太原10月25日電 題:山西九旬老醫生堅持出診:治療才是活著的意義作者 範麗芳25日清晨,中國北方的深秋小雨淅瀝,寒氣襲人。9點30分,97歲的於載畿像往常一樣,由保姆攙扶著走進山西省活血化瘀研究所。年過九旬依卻然堅持出診,這在中國並不多見。
  • 幹警風採錄 | 牢記囑託, 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
    幹警風採錄 | 牢記囑託, 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服務人民、守護平安的生動事跡,全面反映全市政法隊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投身「五高地一示範」建設的精神風貌,市委政法委會同市委宣傳部組織市屬主要媒體,圍繞「奮進新時代 護航新發展」這一主題,走進政法機關和群眾身邊,深入採訪報導一批直接面向和服務人民群眾、在解決人民群眾關切期盼的具體實踐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
  • 山西九旬老醫生堅持出診:經常不看完最後一個患者不下班
    山西九旬老醫生堅持出診:經常不看完最後一個患者不下班 25日清晨,中國北方的深秋小雨淅瀝,寒氣襲人。9點30分,97歲的於載畿像往常一樣,由保姆攙扶著走進山西省活血化瘀研究所。
  • 湘潭大學校長周益春:牢記偉人囑託 服務國家建設
    原標題:湘潭大學校長周益春:牢記偉人囑託 服務國家建設    視頻:崔新耀 胡昱喆 陶建 孫一凡   人民網天津12月20日電 (李丹)人民網2017大學校長論壇於12月16日在天津市東麗區舉行。
  • 牢記總書記的囑託
    總書記的深情囑託、諄諄教誨、殷殷期望,激勵著教育戰線幹部師生砥礪奮進、開拓前行。歲末年初,本報推出「牢記總書記的囑託」主題特刊,重溫總書記過去一年來指引教育發展的聲音,回訪那些聆聽總書記講話的親歷者,聽他們講述身邊的變化和教育改革發展的成就,真實反映這一年來教育系統廣大幹部師生牢記總書記囑託,鼓足幹勁,改革創新,推動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的生動實踐。
  • 牢記領袖殷殷囑託 只爭朝夕乘勢而上
    在全國兩會召開之前,在全國戰「疫」取得決定性戰略成果,經濟發展、社會生活有序全面恢復的關鍵時期,在山西轉型發展的重要歷史時刻,5月11日至12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山西、視察山西。這是黨的領袖對山西人民的最大關心,是對山西工作的最大鼓舞和支持,必將指引我們在轉型綜改新徵程上堅定走下去、堅實走出來,必將激勵全省人民乘勢而上書寫山西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深情牽掛著山西和這裡的人民。2017年6月,總書記親臨山西視察,對山西提出「五項重大任務」。
  • 牢記囑託 不負期許 奮勇前進
    一句句問候、一聲聲叮囑、一份份囑託,給合肥人民以親切關懷、巨大鼓舞,激蕩起合肥人民攻堅克難奮勇向前的磅礴力量。合肥廣大幹部群眾紛紛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轉化為對黨絕對忠誠的信仰信念,轉化為踐行「兩個維護」的堅定堅決,轉化為工作舉措的落地落實,堅持改革開放,堅持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建設美好安徽作出更大貢獻,堅決把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實處。
  • 牢記囑託擔使命 革命精神賦新篇
    吳松平強調,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牢記習總書記殷切囑託,對標對表「重要窗口」新目標新定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大力弘揚浙西南革命精神,感恩奮進、砥礪前行,奮力書寫打造高水平建設和高質量發展重要窗口的精彩答卷。
  • 三年後再見總理:畢生難忘的回憶
    三年後再見總理:畢生難忘的回憶  清華新聞網9月15日電(學生記者 王仙茅)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研究生、大運會冠軍胡凱曾在2009年5月3日參加過與溫家寶總理與清華畢業生的座談會。認真聽完總理的演講,胡凱說:「2009年『五四』青年節前夕見到總理,我很激動。三年後再見總理,依舊很激動。總理留給我的印象,始終是慈祥而溫和的。他這次演講從清華精神講起,以與學生談心的角度,告訴我們要胸懷祖國,胸懷天下。聽完演講我很受鼓舞,也很感動。這將是我永遠難忘的回憶。」  機械系博士生李培旭也是第二次見總理了。「三年前總理來清華,我在食堂遇到他,坐在他旁邊陪他吃飯聊天。
  • 牢記殷殷囑託 譜寫芙蓉新篇|他們一心一意,城市十全十美
    總書記的深情囑託、諄諄教誨,激勵著芙蓉人砥礪奮進、開拓創新。芙蓉區融媒體中心推出「牢記殷殷囑託,譜寫芙蓉新篇」專欄,全面記錄芙蓉黨員群眾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勇擔重任,奮勇前行,為推動芙蓉高質量發展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 牢記囑託 續寫新篇 以優異成績 迎接十九大
    牢記總書記囑託,就要著力打造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全面貫徹落實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繪就的全面決勝小康社會新的發展藍圖,精心組織迎接十九大、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自治區成立70周年等重大主題宣傳,凝聚起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團結奮鬥、一往無前,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
  • 牢記囑託 服務國家戰略——海南大學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在海南大學的發展歷程中,幾代海大人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默默付出、辛勤耕耘。」11月6日下午,海南大學黨委書記武耀廷以「牢記囑託扛起擔當,為創建世界一流學科和國內一流大學而奮鬥」為主題,回顧歷史、檢視問題、聯繫實際,為全校千餘名師生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
  • 學習訓詞鑄忠誠、牢記囑託譜新篇
    學習訓詞鑄忠誠、牢記囑託譜新篇 2020-09-28 17: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福安坦洋村:牢記囑託,爭當發展「領頭羊」
    習近平的囑託牢牢印在全村幹部群眾的心裡。村支書李欽說:「我們一刻也沒忘記當年習書記的囑託,腳踏實地發展,才有了今天的新面貌。」他牢記習近平說要積極壯大村集體經濟的話,帶頭辦起福安市第一家村集體企業——福建福安坦洋工夫茶葉公司,大力發展茶葉生產,實行「產購銷」一條龍服務。  到1989年,公司年產值數百萬元,村集體、村民收入各二三十萬元,上交國家稅收十多萬元。村裡出現了「萬元戶」。  「我們家的年收入達到兩三萬元,有錢後還蓋了新房。」林茂清說。
  • 牢記總書記囑託 讓大別山精神永放光芒
    喬新江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題黨課上交流學習體會,勉勵黨員幹部牢記總書記囑託 讓大別山精神永放光芒信陽日報訊(記者 鄒 樂)10月9日,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委書記喬新江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河南重要講話精神
  • 朱賀江:牢記殷殷囑託 答好「時代之問」
    朱賀江:牢記殷殷囑託 答好「時代之問」 2019-11-13 19: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牢記總書記對龍江的關懷和囑託
    3800萬龍江人民,在這金色秋天裡,再次沐浴浩蕩春風。 在農墾建三江,習近平總書記把穗觀粒,察土問技,走進萬畝田疇,喜看稻菽千重浪。總書記雙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長地說道:「中國糧食!中國飯碗!」總書記親切叮嚀: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在齊齊哈爾,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國有大型裝備製造企業,看他們如何自主創新、乘勢而上。
  • 牢記囑託勇擔當 愛崗敬業創一流
    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11月2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 牢記囑託發揮優勢 持續強化科技創新
    劉國中在全省科技工作座談會上強調 牢記囑託發揮優勢 持續強化科技創新 恢復窄屏 發布時間:2020-09-30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