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僅需3分鐘:1、校園跑腿創業案例;2、校園跑腿前景分析。
近兩年,許多大學城都出現了一種新型商業模式——跑腿配送,服務涵蓋的範圍有代領快遞、外賣、送水、買零食買藥,乃至代籤到……種種看似偽需求的服務中卻成就了一個個明星創業團隊,顯示出校園市場的特殊性。
那麼,校園跑腿究竟為什麼這麼火,不妨透過下面的案例來尋找答案:
一、一則校園跑腿創業故事
安徽一名大三學生李曉傑,由於學校安排課程輕鬆,在整個寢室都昏天黑日打遊戲時,他萌生了校園創業的想法,受學校交流群幫領快遞傳統的啟發,他決定拉上室友自己建群做有償跑腿。
「創業」之初當然是艱難的——單量太少,即便每次收費5元也還是不划算,然而隨著用戶不斷邀請好友進群,很快6個室友每天平均的收入就達到了百元左右,看到商機的他們決定擴大跑腿服務,只要出價高,一切好商量。
然而問題在於人手不足,除了在學校貼吧和各種交流群招兼職外,原來的群聊接單方式已不能滿足服務,於是李曉傑提議買一套跑腿系統,而小程序憑藉社交裂變能力和低成本成為首選。
藉助小程序,基於原有的跑腿群他們成功發動了「共享跑腿」計劃——同學註冊後可發布配送需求,同時又能順路接單,將跑腿效率大大提升。
而真正的轉折點在於,他們在大學城尋找合伙人將商業模式複製到其他學校,5所學校同步上線首周日單量就突破千單,並且隨著用戶的安利,單量和用戶還在持續增長。
二、校園跑腿為什麼火爆?
(1)需求大
儘管屢遭禁止,大學叫外賣可以說是「野火燒不盡」,除了社會認為的大學生又懶又宅外,大學擴招導致的飯點食堂擁擠也是重要促進因素。再加上人人都有不趕趟的時候——人在校外要領快遞、考研黨沒時間排隊等等都是潛在的需求場景,再加上校園人口密集,場景又高度重合,需求自然很大。
(2)成本低
大學某種程度上作為一個微型社會,連同創業的各種局限也一併壓縮,跑腿配送作為典型的「人力密集」型行業,一方面校園能提供大量「廉價勞動力」,外加小商圈的低配送成本,使得創業門檻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大學生作為天然的優質消費者,又使得創業成功的機率大大增加。
不管是懶人經濟,還是解決痛點,校園作為跑腿配送的創業環境之優良是毋庸置疑的,更重要的因素則是青年創業的決心,小程序只是起到一個整合和催化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