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團「取經」產教融合,長沙70餘民辦職校校長走進了這所學校

2021-02-08 瀟湘晨報

冬天的長沙清晨寒入肌骨,起床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件困難的事。12月11日凌晨5點40分,鄧世發像往常一樣準時起床,然後與同學們一起在跑操中迎來晨曦。

鄧世發是湖南三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三一工學院」)工程機械專業冠軍學院泵送服務1901班學生。每天集體跑早操,讓他們覺得與其他大學生不一樣,但在校長張輝看來,這其實也是產教融合的一個方面。

12月11日下午,在長沙市教育局和長沙市民辦教育協會的牽頭下,長沙70多所民辦職業院校的校長、舉辦者等組團來到三一工學院,就產教融合進行「取經」交流。在產教融合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時代背景下,職業院校數量居全國前列的長沙在這方面進行了哪些探索,對職業教育提質發展又有哪些規劃呢?

每一項技能絕活展示都是日後工作的基石

在此次交流活動中,長沙的民辦職業院校的校長們集體觀摩了三一工學院的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包括工業機器人培訓基地、裝配式建築智能工廠和工程機械實訓基地等。在一輛泵車前,大家看到同學們正在進行「泵管套水瓶」的技能練習,操作者正是鄧世發。

當天下午長沙飄起濛濛細雨,室外體感寒涼,但大家看到鄧世發身著校服,頭戴安全頭盔,手持操控器,始終專注於那根長長的泵管。泵車旁邊,還站著鄧世發的幾名同學,他們將輪流進行實操練習。

工程機械運用技術專業教研室主任馬嬌介紹,冠軍學院是學校在2016年對接三一集團各事業部,探索現代學徒制模式開設的定向班特色學院之一。冠軍學院現有11個班級,除了泵送班,還有挖機、起重機、石油裝備等專業班級。馬嬌說:「不管細分是什麼專業,學生將來面對的都是一個崗位——售後服務,相當於是工程機械的醫生。」在這裡,實訓操作只是同學們學習的一個方面。

鄧世發也表示,他練習「泵管套水瓶」剛兩天時間,之前主要練習的是讓機器「走迷宮」,這些實訓操作能幫助他們在今後的工作中平穩地控制泵車進行高空作業。

除了實訓,鄧世發與同學平時還要進行理論的學習,要從電器、液壓控制、底盤等各個方面對泵送車有全方位的熟悉認知。

在泵車旁邊的場地上,還有學生在進行起重機定點吊裝、挖掘機跳舞、蒙眼拆裝螺絲等各種技能練習。

馬嬌表示,這些實訓設備都是三一集團各事業部在實際生產操作中所用的設備,培訓流程與目標也全部是按照各事業部對員工的要求在做。

三一工學院張輝與大家分享表示,職業院校產教融合的最主要內容就是服務好產業和企業,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把課程體系建在產業的技術鏈上。

學生集體晨跑也是產教融合的一個方面

看到同學們各自專注地練習,大家不禁問到:「長時間在室外實訓場地操作冷不冷?」鄧世發笑著回答:「習慣了。」

同樣讓他習慣的,還有每天清晨的跑操。即使是在備賽時期,他們也要按時跑操,然後再一頭扎進實訓場地進行訓練。

「為什麼都是成年的大學生了,還要求他們每天集體跑操?」面對這個問題,張輝坦言他已被問到過多次,他的答案就是:「這也是產教融合的一部分。」

張輝告訴校長們:「企業最好的資源就是他們的管理與技術,那麼我們不僅要藉助企業的技術培養人才,也要借鑑企業的管理來引領學校。」他表示,目前學校每年約53%的畢業生會進入三一集團工作成為技能工人,這意味著很多人的工作不僅需要三班倒,也對體能和體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讓同學們集體每天早上跑步,其實也是讓他們儲備體能、鍛鍊好身體,這樣才能適應今後的工作強度和壓力」,張輝說。

可以預見的工作回報讓學生學習更有動力

當然,如果只有工作強度,鄧世發和同學們不會如此投入得實訓。鄧世發透露:「作為學校最好的訂單班之一,我們畢業後基本上都會去三一集團的泵送事業部。」據他了解,他們將在明年四月份去崗位實習,如果能順利轉正的話,他聽說月薪將在1.8萬元到2萬元左右。

鄧世發坦言,他來自湖南郴州,現在強烈的學習動力一部分來自於班級良好的學習氛圍,另一部分就來自於對未來前途的期待,「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的信息,讓我覺得工作前途是光明的,為了那時能夠有過硬的本領來勝任工作和挑戰,我願意在現在辛勤付出與學習。「

馬嬌也證實,目前冠軍學院的畢業生因為技術底子打得好,工作後上升通道也比較好,有約20%的學生畢業後一兩年就做到了服務區域經理,還有學生畢業三年現在已當上廠長,管理和帶領本科生一同工作。

在與校長們交流時,張輝同樣分享了一個數據:「現在全校有52個定向班共2000餘名學生,2020屆畢業生的就業率為95.5%,平均起薪是6774元。」

提質發展職業教育,長沙這樣做

不久前,在2020年亞洲教育論壇上,三一工學院與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一起,獲評為了「2020年全國職業院校產教融合50強」。

長沙民辦教育協會會長張偉訣與大家共同了解了三一工學院做法後說:「這次讓我們民辦職業院校的校長們一起來交流參觀,就是想讓三一工學院把好的產教融合經驗與做法傳授給其他學校。」她直言:「我們要辦好每一所民辦職業學校,因為抓職業教育就是抓經濟。我們需要培養出有文化、有技術、能擔當起祖國艱巨的建設任務的人才。」

長沙市教育局副局長楊慶江對長沙民辦職業院校的整體發展進行了介紹,表示長沙作為國家第一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城市,定點班、預備員工制等模式已經進入到每一所職業院校。他認為民辦職業院校更應藉助機制靈活的優勢,積極對接、服務於長沙的22條核心產業,做到產業需要什麼,就培養什麼樣的人才。

與此同時,為促進學校與本地產業和企業的深度對接,楊慶江透露:「目前本地就業率是我們評價、考核職業院校的重要指標之一,以此來引導長沙的職業院校培養為本土企業服務的人才,也能讓學生在家門口就可以良好就業。」

近年來,長沙還出臺了民辦中職學校設置標準,楊慶江認為,通過規範化管理,讓各學校在辦學條件達到標準化的同時,進行內涵建設、提高辦學品質,提升人才培養的能力,進而全面促進長沙的職業教育發展。

瀟湘晨報記者 李楠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緊貼長沙產業鏈,產教深度融合……走進這所中職校,感受不一樣的瞬間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楊斯涵 黃京 通訊員 龐煥美 不久前,長沙市5G應用產教融合聯盟正式成立。作為湖南首個5G產教聯盟,其牽頭單位竟是中職學校——長沙航天學校。一時間,學校在長沙5G產業圈裡「聲名鵲起」。這所有著41年辦學歷史的中職校緣何能成為向5G輸送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領頭羊」?近日,三湘都市報記者走進學校,近距離在每一個「出彩」瞬間尋找答案。
  • 安龍職校:校企貫通培養,打造產教融合聯合體
    ,推進校企業深度融合,形成校企貫通培養,努力打造產教融合實訓基地聯合體,實現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贏。在安龍縣中等職業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汽車美容專業學生 楊明星還有學得了拋光打蠟,在這所在這所學校我感覺還可以
  • 三一企業大學校長邀請您參加「產教融合方法與實踐高級研修班」
    「新時代職業院校深化產教融合項目」是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部門印發《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指引下,由湖南三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聯合職業教育領域專家學者共同打造的教師能力提升系列課程
  • 合肥院校校長走進榮電,探索產教融合新生態
    8月18日,合肥市教育局職業與成人教育處副處長戈弋及合肥學院合肥職業院校教師能力發展中心主任高豔、合肥市經貿旅遊學校黨委書記校長裴罕等來自合肥市各大院校的幾十位校長、副校長、院長等走進榮電集團,參觀榮電集團產業基地,深入了解榮電發展、產學研項目開展,並與總裁夏俊生、副總裁馬睿、副總裁李賓就校企合作進行了深入洽談
  •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郭愛先校長參加產教融合研討會暨百千萬工程...
    11月20日-22日,由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辦、保定學院承辦的產教融合研討會暨百千萬工程現場會在保定學院召開,本次會議立足教育部科學工作能力提升計劃(百千萬工程),助力本科高校文科應用轉型改革,深化產教融合,推動高等教育的內涵式發展。
  • 專業改革新徵程 產教融合寬模式 ——「萬企融網闖國際」產教融合峰會教育分會場專題報導
    7月6日下午,首屆「萬企融網闖國際」電商峰會暨跨境電商產教融合發布會在湖南省跨境電商生態產業園隆重舉行。全國電子商務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陸春陽、湖南省商務廳電子商務處處長胡松強、長沙市教育局馬芸茗主任、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物流與交通學院院長龐燕、長沙師範學院外國語學院院長劉宏偉、湖南科技職業學院黨委書記李三福、湖南科技職業學院校長戚人傑、湖南外貿職業學院校長陳波、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唐春霞,湖南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黎曉明、湖南省跨境電子商務協會會長舒丹、湖南省職成教育學會電商專委會秘書長孟迪雲
  • ...電腦軟體學校:新華·華為「產教融合·項目共建」發布暨ACAA...
    2019年8月28日,新華·華為「產教融合·項目共建」發布會暨ACAA國際數字設計挑戰賽全國總決賽頒獎典禮在古城西安隆重舉行。華為聯合新華網際網路科技成立「華為ICT實訓室、華為認證培訓中心」。
  • 產教深度融合促進學校特色發展
    近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審議通過了《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等六部委印發實施方案通知指出,深化產教融合,是推動教育優先發展、人才引領發展,產業創新發展、經濟高質量發展相互貫通、相互協同、相互促進的戰略性舉措。
  • 廣宗縣召開產教融合對接會
    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衛東濤致歡迎辭:希望縣職教中心和企業要充分利用好這產教融合對接平臺,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助力廣宗經濟社會綠色崛起、科學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和人才支撐。
  • 把生產線搬進學校,引入華師大二附中!這成為產教融合試點核心區
    ;重點建設不低於10個高能級、高顯示度的產教融合示範工程;培育不低於經認定的50家產教融合重點企業;培養不低於10萬名具有初級及以上職業技能等級和專業技術職稱的產業工人;持續釋放臨港產教融合輻射效應,形成立足臨港新片區、服務上海、輻射長三角和全國的產教融合品牌。
  • 晉江集成電路產業園:產教融合打造人才培養最優格局
    9月7日,晉江市政府黨組成員、泉州半導體高新區晉江分園區管委會主任陳志雄說,早在2016年,福建(晉江)集成電路產業園區就聯合福州大學、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共建福州大學示範性微電子學院,推動職業學校與園區龍頭企業合作辦學,舉辦福建省內首個中職集成電路產業「訂單班」等,努力培育集成電路領域產教融合型企業,破解當前普遍存在的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緊缺難題。
  • 合肥院校校長走進榮電,探索產教融合新生態榮電集團官微,昨天
    8月18日,合肥市教育局職業與成人教育處副處長戈弋及合肥學院合肥職業院校教師能力發展中心主任高豔、合肥市經貿旅遊學校黨委書記校長裴罕等來自合肥市各大院校的幾十位校長、副校長、院長等走進榮電集團,參觀榮電集團產業基地,深入了解榮電發展、產學研項目開展,並與總裁夏俊生、副總裁馬睿、副總裁李賓就校企合作進行了深入洽談
  • 產教融合的「三級跳」
    這一切,都要得益於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成都航院」)在當地推動的「航空生態牧場」扶貧項目。今年3月,「航空生態牧場」項目成功入選全國教育扶貧典型案例。 無人機放牧,讓「苦力活」變成「技術活」,從而帶動產業升級,這只是成都航院產教融合的一個縮影。
  • 博倫職校珠寶專業「閃亮」有秘訣
    這所南山區唯一公辦中職學校的珠寶專業學生在全國大賽中奪魁,令行業為之矚目。近日,深晚記者來到博倫職校了解到,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密切融通、教學創新融匯發展模式,是該校珠寶專業成為全國知名品牌專業,並在各項技能大賽中屢獲大獎、閃耀全國的「秘訣」。 貼近市場需求培育人才 博倫職校創建於1993年,建校時開辦珠寶專業,是國內中等職校中最早開辦珠寶專業教育的學校之一。
  • 產教融合 學校「企業朋友圈」能給學生帶來什麼
    作為該校與北京悟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達成的戰略性合作成果,期貨學院以打造產教融合下的「現代產業學院」新樣板為目標。與京東集團合作成立的京東學院,則將採用「雙元制」培養模式,即實行雙導師制,學校與企業交替,共同培養專業的應用型人才。作為國內唯一一所以物流和流通為特色的高等院校,北京物資學院正加速駛上產教融合新賽道。
  • 別被「佔坑班」坑了 長沙14所民辦初中學校發布招生聲明
    2月1日上午,長沙市教育局召開民辦初中規範招生聲明發布會,長沙市湘一立信學校副校長黃興若代表城區14所民辦初中學校發布規範招生的聯合聲明,提醒廣大家長保持理性,別真被「佔坑班」坑了。 「佔坑」是指初中學校自辦或與社會培訓機構合作開辦小學生學科培訓、並通過考試選拔和預錄優秀小學畢業生的違規行為。
  • 吉利學院:對標一流 深化產教融合 建設一流學科
    2020年12月19日,人民網2020大學校長論壇舉辦期間,吉利學院執行校長闕海寶公開發布「對標一流,深化產教融合,建設一流學科」。吉利學院的人才培養堅持走產教融合之路,實施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產教五融合」改革:「培養規格與行業標準相融合」 「教學內容與工程實際相融合」 「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相融合」 「教學場所與真實工廠相融合」、教師隊伍與工程師隊伍相融合主動融入地方,在服務中彰顯價值。
  • 黃河科技學院:產教融合駛入「快車道」
    如何把一所民辦高校打造成高技術領域原始創新平臺?如何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科技問題,實現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如何破除校企合作「堅冰」……這些問題是黃河科技學院這所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發展的原始驅動力之一。創新引領、產教融合、校地校企合作……確定了這樣的理念,從科研定位到合作機制,從平臺搭建再到成果轉化,黃河科技學院重新系統謀劃學校教學科研框架,探索出了一條產教融合創新發展的新路徑。
  • 成都石化工業學校 | 工匠大師走進校園,積極深化產教融合
    9月16日,成都石化工業學校與成都航利航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舉行了「技能大師工作室」籤約暨揭牌儀式。成都航利航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成都航利)總工程師張百濤,彭州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主席劉軍,彭州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慶福,成都石化工業學校(以下簡稱石化學校)黨委書記任傳久、校長周川益、副校長黎定成、劉遵勇等出席儀式。
  • 在滬日企「組團」到中職學校直招 中職學生日益受青睞-上海,職校...
    圖說:日本在滬14家企業聯合進學校招聘。學校供圖  正值就業季,與常規校園招聘會、宣講會不同,十餘家日本在滬企業日前聯合到上海工商外國語學校招聘,最終有招聘意願的6家企業提供22個崗位給學校日語專業畢業生進行實習並在通過考核後直接就業。這樣以企業組團方式到校直招的情況,在中職校是很罕見的。記者了解到,除了與在滬日企自身發展情況有關之外,這也與上海中職校培養模式廣泛受到認可、中職校學生實踐能力高整體素質提升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