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集成電路產業園:產教融合打造人才培養最優格局

2020-09-11 新華網客戶端

晉興職校的學生們在工業機器人實訓室上課 受訪單位供圖

2019年11月安海職校舉行「產業課程進校園」開班儀式 受訪單位供圖

今年9月,福州大學晉江科教園迎來了福州大學先進位造學院首批研究生的入駐,他們中的一部分將與福州大學微電子學院的新同學一道加入福州大學—晉江微電子研究院平臺。這是近年來福建(晉江)集成電路產業園區積極探索構建專業人才全方位培養體系的創新措施之一。

今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簡稱《若干政策》)提出,「進一步加強高校集成電路和軟體專業建設,努力培養複合型、實用型的高水平人才」,「鼓勵有條件的高校採取與集成電路企業合作的方式,加快推進示範性微電子學院建設」。

「先人一步,人才培育走在產業發展前。」9月7日,晉江市政府黨組成員、泉州半導體高新區晉江分園區管委會主任陳志雄說,早在2016年,福建(晉江)集成電路產業園區就聯合福州大學、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共建福州大學示範性微電子學院,推動職業學校與園區龍頭企業合作辦學,舉辦福建省內首個中職集成電路產業「訂單班」等,努力培育集成電路領域產教融合型企業,破解當前普遍存在的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緊缺難題。

瞄準重大需求,破解產業人才緊缺難題

「面向晉江和區域產業發展需求,學科設置與產業需求的深度融合可以使科技創新成果在這裡就地轉化,人才在這裡可以『才』盡其用,構建『校政企』高端人才培養模式。」福州大學—晉江微電子研究院有關負責人說。

集成電路是當前國家重點發展的高科技產業,但由於人才存量不足、院校教學資源受限等原因,行業中普遍存在「技術人才招不到、留不住、不好用」等問題。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研究院集成電路研究所發布的《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8—2019年版)》指出,預計到2021年國內仍有26.1萬人的集成電路人才缺口。而在晉江,隨著相關上下遊企業相繼落地發展,對集成電路專業人才的需求更是與日俱增。

據泉州半導體高新區晉江分園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謝建新介紹,聚焦國家戰略、區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等需求,福建(晉江)集成電路產業園區率先構建集成電路人才政策體系,編制《晉江市集成電路產業人才戰略規劃綱要(2016—2025)》,出臺全國首份集成電路產業專項人才認定標準,制定全國領先的集成電路人才優惠政策,累計發放各項補助資金超過1億元,積極打造人才發展最優生態。同時,統籌全市教育資源,引導全市中高職院校設置集成電路相關專業,並促成龍頭企業與福州大學、泉州職業技術大學等院校開展訂單培養,提高育才精準度。

創新共贏機制,校「園」融合定製人才

在晉江市晉興職業中專學校(以下簡稱晉興職校)的實訓室裡,一堂別開生面的工業機器人課程引起關注,授課的是來自園區龍頭企業矽品電子(福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矽品電子公司)的技術人員。企業員工緣何成為了老師?

原來,2018年,在福建(晉江)集成電路產業園區推動下,晉興職校根據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所需人才的方向,與園區企業矽品電子有限公司合作辦學,拓展出一個全新的「微電子技術與器件製造」專業,成為福建省內首個中職集成電路產業「訂單班」,並在省內首創集成電路產業需求導向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目前,該「訂單班」根據企業需求,已開設了電工基礎、封裝檢測、晶體製造等課程。除了聘請專業的講師,矽品電子公司也定期選派專業骨幹給學生們上課,並組織學生分批到企業實踐。「『訂單班』的同學們能更早接觸到矽品電子公司的基礎性專業技術知識和企業文化,未來畢業後也將優先錄用於矽品電子公司。」晉興職校有關負責人說。

與此同時,福建(晉江)集成電路產業園區組織「集成電路產業課程進校園」活動,多個擁有資深產業背景的骨幹專家走進校園,為學生傳授集成電路產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目前,該活動已同19所學校開展合作,開課176課時,參與課程的學生累計超過5000人。

「以前,我們對集成電路產業都是一知半解,通過這次課程進校園活動,我們第一次全面接觸並了解到集成電路的由來、發展現狀、製造工藝流程以及未來就業的方向,希望未來有機會能夠從事集成電路相關工作。」晉興職校17級電子班學生孫柯煒說。

「通過圍繞企業需求,我們量身定製專業課程,打通校園和產業園之間的『牆』。」晉興職校有關負責人表示,針對企業新入職員工崗前培訓周期長、投入大等問題,通過促成校企聯手,能夠將崗前培訓的一部分內容前置到學歷教育中,達到產學的「無縫接軌」,向企業輸送更多高素質的應用型技能人才,同時也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優質的就業崗位,實現雙贏,有效推動解決技術人才緊缺難題。

構建合作平臺,產業鏈人才鏈有機銜接

「不同於單純的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性工程,要實現資源、人員、技術、管理、文化等全方位實質性深度融合,需要在物理空間上建立和優化一批創新平臺載體支撐。」謝建新說。為此,晉江市全力推動建立福州大學—晉江微電子研究院等一批「政學企」協同創新載體落地建設。

「研究院的成立,將進一步推動微電子學院全面落地晉江並深化產教研融合,形成產業需求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福建(晉江)集成電路產業園區籌備組人才科技組相關負責人說,該研究院總投資1個億,將立足於原創性與基礎性技術研究,吸引國內外半導體領域高端人才,面向產業與應用,開展新材料、新器件、新工藝和新產品研發,力爭在5年內,建設成為服務於福建省微電子產業鏈企業的國家級微電子先導技術研發中心與公共研發平臺。

此外,福建(晉江)集成電路產業園區積極對接福建省發改委,成立6·18協同創新院微電子分院,爭取這一全省唯一集成電路領域創新平臺落地晉江,並積極整合資源,建立入駐高校、專家、科研院所項目庫和人才庫,已成功入駐專家達120位,推介項目成果163項、收集技術需求97項、推進成果對接60項,精準推動晉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高校、地方政府、企業通過共建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協同開展關鍵核心技術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學科專業建設,可以更好地促進人才鏈與創新鏈、產業鏈有機銜接。」陳志雄表示,下一步,該園區將按照《若干政策》的最新部署要求,圍繞人才培養、隊伍共建、科研研究與成果轉化等具體環節展開深度融合,不斷充實科技研發服務平臺力量,打造產學研用一體的產業格局,努力建設創新要素融匯、高端人才密集、產城產教融合發展的創新型特色園區。

相關焦點

  • 廈門大學獲批建設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記者 許蔚菡) 近日,教育部發文,正式批覆同意廈門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承擔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項目可研報告,實施期從2019年起至2021年。
  • 集成電路領域產教融合丨國科科技與和芯微舉辦集成電路課程演示會
    近日,國科科技(成都)聯合四川和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芯微」)共同舉辦了集成電路課程演示會,會上展示了由雙方和中國高技術服務業聯盟共同注資建立的恆芯源公司開發的集成電路課程。恆芯源獲得天使輪投資,國科科技實踐集成電路IC設計領域產教融合
  • 產教融合 培養高水平技能型人才
    「七維度」產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徵的軟體學院為服務河北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2004年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與河北新龍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展開校企合作,共建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徵的軟體學院,開始產教融合軟體人才培養,至今歷時16年。
  • 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陸建峰:深化產教融合 培養特色化軟體人才
    由此可見,產教融合是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的強驅動力,其中產業導向和產業需求是外在驅動力,而高等學校本身擔負的培養高水平人才的職責是內在驅動力,兩者相互融合,相互激發,能很好地解決軟體人才培養存在的短板明顯、價值失衡、產用脫節等突出問題。(一)產教融合驅動的培養目標重塑和課程體系重構按照產教融合的原則,需要對現有的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進行優化。
  • 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在吉林東元產業園成立
    8月28日,吉林省東元產業園與大華教育集團共同搭建的「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在東元產業園成立,標誌著我省產教融合創新發展又向前邁了一大步。上午9時許,東元產業園董事長王東與大華教育集團總校校長於義川為「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揭牌並籤約。
  • 南京集成電路大學正式揭牌,如何培養半導體人才?
    依據此前南京集成電路產業服務中心副總經理呂會軍對媒體所表示的,南京集成電路大學並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大學,而是一個開放的創新型產教融合平抬,增強大三、大四或者研究生階段學生實踐環節的能力,培養實踐能力強的人才。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南京集成電路大學並不同於大眾所知的普通高等院校,它是「特殊」的。
  • 王志軍出席集成電路產教融合發展聯盟成立大會暨2019第二屆半導體...
    2019年12月18日,集成電路產教融合發展聯盟成立大會暨2019第二屆半導體才智大會在北京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志軍、教育部副部長鍾登華出席會議並講話。王志軍指出,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加速發展,以集成電路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以其強大的創新性、融合性、帶動性和滲透性,已成為核心驅動力,其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進一步凸顯。
  • 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產教融合新模式賦能莆田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
    莆田把電子信息和軟體服務業作為深化產教融合的重要著力點,引項目、築平臺、強渠道,加快培養造就支撐產業發展的高素質產業人才隊伍。目前,莆田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已初具規模,形成新型顯示、集成電路、終端結構件、5G設備等產業鏈,並與福州、廈門形成錯位發展的良好態勢。
  • 這成為產教融合試點核心區
    ;重點建設不低於10個高能級、高顯示度的產教融合示範工程;培育不低於經認定的50家產教融合重點企業;培養不低於10萬名具有初級及以上職業技能等級和專業技術職稱的產業工人;持續釋放臨港產教融合輻射效應,形成立足臨港新片區、服務上海、輻射長三角和全國的產教融合品牌。
  • 這裡成為產教融合試點核心區
    ;培育不低於經認定的50家產教融合重點企業;培養不低於10萬名具有初級及以上職業技能等級和專業技術職稱的產業工人;持續釋放臨港產教融合輻射效應,形成立足臨港新片區、服務上海、輻射長三角和全國的產教融合品牌。
  • 安龍職校:校企貫通培養,打造產教融合聯合體
    ,形成校企貫通培養,努力打造產教融合實訓基地聯合體,實現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贏。在安龍縣中等職業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人才引領發展相互貫通培養,推進產教融合。董事長 周忠宇產教融合,面向市場,培養高技能人才,滿足企業產業發展對多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
  • 南京集成電路大學正式成立
    22日上午,備受學界、業界期待的南京集成電路大學在南京江北新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揭牌成立,這是全國首個以集成電路產業命名,關注產業人才培養的大學。南京集成電路大學校長、東南大學首席教授、南京集成電路產業服務中心主任時龍興在《對「南京集成電路大學」認識與思考》主題演講中表示,南京江北新區聚焦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從理論學習向創新實踐過渡的關鍵環節, 採用「政產學研用」產教融合、多方協作的方式,全面升級集成電路人才培養,集成電路產業人才需求在當前面對「緊迫性、高要求、持續性」的嚴峻形勢之下,南京集成電路大學應運而生
  • 【三全育人 五育並舉】馬凱學:面向產業痛點與未來,深化產教融合...
    面向未來前瞻應用,努力打造「晶片微系統+」產教融合高地,覆蓋從「數理基礎」到「集成微系統」的完整知識體系,打造全鏈條的教學體系,夯實專業基礎,圍繞學院特色全面培養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營造良好學術育人氛圍,每年舉辦2-3期國際高水平學術會議,培養學生國際視野。
  • 一批產教融合項目落地臨港:華東師大附屬學校、華師大二附中臨港...
    圖說:籤約現場 臨港管委會供圖根據《建設方案》,到2025年,臨港新片區將基本建成具有較強影響力和示範效應的國家產教融合示範區;形成產教深度融合的發展新格局;重點建設不低於10個高能級、高顯示度的產教融合示範工程;培育不低於經認定的50家產教融合重點企業;培養不低於10萬名具有初級及以上職業技能等級和專業技術職稱的產業工人;持續釋放臨港產教融合輻射效應,形成立足臨港新片區
  • 新疆工程學院產教融合打造數字媒體管理中心
    呂尚澤 攝中新網烏魯木齊5月18日電 (記者 陶拴科)5月18日,「信息工程學院數字媒體管理中心」與「新疆工程學院數字文化藝術產業園」的揭牌儀式在新疆工程學院天津路校區舉行。為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聯合辦學,新疆工程學院與新疆天山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成立了信息工程學院數字媒體管理中心,建立產學研校企合作辦學實習實訓基地。
  • 產教融合培養專業人才!華為(昆明)數字經濟學院成立
    在此背景下,專業人才不可或缺。專家預測,未來二三十年人類社會將進入技術引領的萬物互聯時代,各行各業將深化數位化轉型。在行業轉型過程中,不但需要數字資源,更需要大量的ICT技術人才。只有持續的人才培養、人才儲備才能夠為智能社會及信息產業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 天坤教育與完美動力教育共建數字文化創意人才產教融合培養新模式
    」的終身職業人才獨樹一幟,天坤教育「中高職並舉、學歷非學歷並重」布局完整,特別是在TOT合作辦學、產教融合和實習就業領域的規模化優勢明顯。完美動力教育作為數位化影視藝術技術教育領域的細分領導品牌,通過與天坤教育強強合作,能迅速打造數字文化創意人才培養新高地,有效滿足社會對於數位化影視技術應用人才的需求,為中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探索高質量快速發展新模式。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州產教融合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 2020年全日制...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產教融合改革部署、教育部關於深化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要求,主動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積極對接集成電路、人工智慧和網絡安全等國家急需領域重點產業發展需求,圍繞「新基建」、科教產教融合推進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建設,發揮學校電子與信息學科優勢,實施政府、高校、企業參與的協同育人新模式和新機制,突出高定位、高起點
  • 2020年合川高校大數據人才培養暨產教融合研討會成功舉行
    近日,2020年合川高校大數據人才培養暨產教融合研討會在重慶師範大學舉行,來自大數據領域的「政、產、學、研」的領導、專家、高校及企業界代表,緊緊圍繞大數據智能教育、技術發展、產業應用及產教融合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天融信科技集團應邀參加會議,並發表主題演講。
  • 普洱學院與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共建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基地
    近日,普洱學院與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基地掛牌儀式暨工作研討會在植物園舉行。雙方表示,要以此次共建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基地為契機,從思想上對合作理念有深刻的認識,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為培養高質量人才深入合作;要不斷尋找合作的重點,聚焦生態學、生物保護等領域,逐步打造特色學科;要做好科學成果轉化落地生根,做到科研服務於地方經濟特別是產業的發展;要以項目的形式鼓勵青年教師成長,調動青年教師的積極性,引領青年教師成為科研帶頭人,培養一批穩定的師資和科研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