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100份簡歷中4人錄取,產品經理招聘有何背後邏輯

2021-01-07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本文筆者通過對自己的一次產品經理招聘的復盤,從招聘方的角度來分析:產品經理招聘從篩選簡歷到面試的種種需要注意的問題。

從去年年中開始,接手了一塊新業務,在這半年時間中,我搭建了一個新的產品團隊,並帶領團隊。在兼顧原有產品線工作的同時,從零開始設計了一個全新的saas系統。在這期間,整個人處於非(pi)常(yu)忙(ben)碌(ming)的狀態,文章寫的就比較少了。

今年團隊已經穩定,產品也投入市場,在按節奏迭代中,終於可以有點時間了。我打算把從組建團隊到產品上線這的過程逐步分享給大家,當然不會記錄流水帳,主要把我遇到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心得體會和大家分享。

先說說招聘:8月份有招聘計劃,大約11月底招齊,整個過程人事篩選+同事內推簡歷大概一百多份,我又篩選了一次,留下了大約一半。從面試到入職,最後留下4個人,差不多15:1的比例,下面說說這個過程中的一些小想法。

怎麼篩選簡歷?

向公司申請好招人名額, 和HR說好招人要求,就開始招聘了,收到簡歷後,HR會先根據我們事先約定好的招聘要求對簡歷篩選一遍,然後把簡歷轉給我。

我一般會集中一段時間來篩選簡歷,然後再把需要預約面試的反饋給HR,從篩選簡歷到預約面試,最長時間是2周,短的話第2天就會預約面試,內推的需要面試也都統一通過HR來安排。

網上有個段子,說HR收到簡歷後先扔掉一半,然後在留下的人當中篩選,在實際工作中這種情況其實是不存在的,不論合不合適簡歷都需要存檔,進入公司的人才庫裡面。當然,HR的篩選速度會比較快,主要看的就是一些硬性指標,比如:學歷,學校背景,工作背景,經驗等。

從公司層面和業務部門要求層面去把關,到來我這裡選擇就會比較主觀一點,會通過工作經驗細節描述,簡歷的排版、結構、語言表述、工作經歷等整體體現出來的簡歷質量和產品感。一份高質量的簡歷,就跟一個產品一樣,可以看出求職者的產品功力,所以花點時間仔細看一下還是有必要的。

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一個現象,有些求職者簡歷是被黑心培訓機構包裝的,好幾個人的簡歷,除了基本信息不一樣,工作描述和模板一模一樣。拿到第一份這樣的簡歷的時候,發現確實很優秀,然後接著看到好幾份一樣的……

心中千萬隻羊駝就開始奔騰了,求職者千萬不要在簡歷上造假,不論是HR還是面試官,基本上都是「閱人無數」的人,即使簡歷過了,面試也會被發現,面試過了還有試用期,雙方都浪費時間。

除了HR通過正常招聘渠道廣撒網進行招聘,內推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補充渠道,很多公司內部都會鼓勵這種人人來做獵頭的行為。在求職者應聘成功後,公司也會給推薦人一定的獎勵,當知道我要招人的時候,就有人開始內推簡歷給我。

這裡面比較尷尬的是:有些比較熟悉人會推薦一些和崗位要求差距很大的人給我。

比如:原來的工作不是產品崗,正在找工作被認識的人推薦過來來了,而這個推薦人也是希望我能照顧照顧。

一般只要是內推的,我都會預約見一面,一個是出於對推薦人的信任,另外一個就是照顧推薦人的面子,不論合不合適,也會在面試後及時把結果反饋給推薦人。但是,對於匹配度太低的,該拒絕的我還是會拒絕,雖然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但是做事還是得有原則和底線,況且招來不合適的人,出不了活,傷害的是自己的利益。

當然,內推的簡歷質量和匹配度整體會比HR篩選的簡歷高,這可能跟工作的圈子有關係。我認識的人中產品和研發居多,整體上來說內推還是一種很精準的招聘方式。對於求職者來說,內推確實能提高拿到offer的概率,並且在面試過程中多少會比其它人多點照顧,但是在結果上也別指望能「走後門」。

經驗不是最重要的

求職者會擔心自己經驗能力不夠,而表現的不夠自信,其實大可不必。作為面試官怎麼看人,選人,是一個非常主觀的事,不同的面試官會有不同的標準,但經驗肯定不是第一個考量要素。

在我面試的這些人當中,年齡最大的40多歲,在大公司工作過,也創過業,後來再去上班,工作經驗非常豐富,也有去年剛畢業的小白,不論從年齡和經驗上來說跨度都非常大。而最後被招進來的這4個人,基本上都是93年左右的,工作經驗最多的也就3年,最少的是剛畢業不到半年的。從入職後的表現來看,都很優秀,而且未來也潛力無限。

我 一般會重要看三點,如果這三點滿足,這個人就會進入到我的可選項裡面。

1. 看氣場合不合

雖然是給公司招人,但是後面你要和他長期共事,如果氣場不合雙方都會非常痛苦。很多人經驗啥的都沒有問題,但是就是沒有被錄用,大部分就是因為這個問題,估計有人要罵人了。其實大可不必,這就是人感性的地方,每個人的客觀,只能做到主觀下的客觀。

2. 看產品感

所謂的產品感,我給它的定義:一個是能不能從產品的角度去看問題。

比如:同樣的東西給不同的人,有的人只會看到這個東西,有的人會看到這個東西的構成,用途,問題等等;另外一個是能靠直覺(meng)而不是靠分析就能快速得出一些正確的結論,很多人需要多年工作鍛鍊和生活閱歷的積累才能達到這個境界,這是成為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的重要特質。

3. 看是否真誠

有些人在面試過程中,會為了掩飾自己經驗不足或其它問題而表現的用力過猛,面試就變成尬聊了。其實在面試過程中緊張,回答不上來問題都是很正常的,但是有的人會坦誠,有的人會選擇掩飾。

在我面試的過程中,有一個行業背景相符的求職者,最近一份產品工作中的很多產品細節說不上來。經過深入地了解,發現它是之前做的不是產品工作,剛剛參加完一個產品培訓想轉崗。本來基於他的背景和面試表現還是可以的,但是他一口咬定自己最近就是做的產品工作,但是怎麼做的又完全說不上來,後來就果斷放棄了。

當然除了上面說的,崗位匹配度,和團隊是否能互補,未來潛力,崗位緊急程度,薪資預算等都是一些影響因素。尤其是薪資部分,如果談完薪資後沒有消息了,大多數是因為薪資的問題。經驗在簡歷篩選部分佔比很大,但是在面試環節決定因素佔比並沒有那麼大。

其實經過層層篩選,最後留下來的候選人在能力上來說都差不多,尤其是大公司,能走到面試最後的都是很優秀的人。但是,公司選擇了A而不選擇B的原因,很多都是感性的推斷,而不是理性的分析,所以能不能聊的來,在不在一個頻道上思考問題太重要了。

企業和求職者是相互選擇的

企業和求職者實際上是一個相互選擇的過程中,作為面試官不要只覺得自己在考察求職者,而且也要做好被求職者挑選的準備。在面試過程中,我發現好幾個比較優秀的人,都拿到了多個公司的offer,整個行情雖然不好,但在市場上真正有實力的人還是很搶手的。在求職者有選擇權的時候,面試官能給求職者留下一個好的印象,絕對是一個很有利的加分項。

這個事情說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很難,最大的原因就是屁股決定腦袋,坐在那個位置想那個位置的事情。招聘方天然站在強勢的一方,很難丟棄傲慢的姿態,HR對業務一般不熟悉業務。

所以,面試一般都由業務部門面試和HR面試組成,業務部門的面試官有的確實很差勁,但是他不會主動改變,表現差也沒有什麼損失。求職者就不一樣了,稍微不注意,就會失去工作機會。

在這方面我做的還是可以的,在面試開始前,我會先自我介紹,而不是讓求職者先介紹。很多面試者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本身就會比較緊張,通過我的介紹會放鬆一點,並且我會把面試引導成一種聊天的氛圍,而不是一種很嚴肅的QA,要從聊天中相互發現,相互了解。

整個面試過程中不帶電腦,非必要不看手機,面試時間不能太短,不要讓面試者白跑一趟。如果發現確實不錯,就會更主動的多聊一些(忽悠),並且主動建立微信等聯繫,防止後續被別的公司挖走。

當然結果也是很不錯,一些面試表現不錯,但是沒有來的小夥伴,也建立了聯繫,圈子就這麼大,沒準那天就又碰到了。

總結

今天就先寫到這裡,後續有空了再分享,以上只是一家之言,不一定正確,也不代表我一直是這樣的想法,只是當前的一些復盤思考。

大家有什麼問題歡迎來找我交流討論~

專欄作家

木木,高級產品經理,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曾在人人網,新浪微博等公司從事產品工作。微信公眾號:大白學堂(ID:dabaixuetang)。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於CC0協議。

收藏已收藏 | {{ postmeta.bookmark }} 點讚已贊 | {{ postmeta.postlike }}

相關焦點

  • 從寫簡歷、投簡歷、面試三方面復盤一次求職經歷
    效益情況用取得的直接收益、降低的成本等經濟指標描述,量化具體數值,比如節約成本103萬/月;提升人效5.4人/月;預防風險30萬元。業務數據表現情況,從具體產生的業務量或被優化的業務指標進行量化,比如商家活躍度達到100%、訂單處理效率提升了30%等等。
  • 轉行產品經理,擇業、學習、簡歷、面試這幾個方面怎麼做?
    編輯導語:想轉行當產品經理,但是專業不對口、工作經驗不相關?想學習產品方面的知識,卻不知從何學起?想做一份精美的簡歷,卻無從下手?接到了面試,卻不知道怎麼準備?本文作者從土木行業成功轉入產品行業,總結了以往的經歷,為我們從擇業、學習、簡歷和面試四方面展開了詳細的論述,希望對於想轉行的小夥伴們有所幫助。
  • 如何寫一份過關的產品經理簡歷?
    不少同學做完筆試後,表示,腦洞大開,各類題目都有,從邏輯推理,到遊戲,到產品常識,到產品思維,到二次元……好吧,因為這套題目,是來自迅雷好幾個產品經理的群體智慧。說實話,有些筆試題目還是要花時間的,60分鐘,60道選擇題,有難度。是不是筆試成績好,就一定適合做產品經理,只能說比較大的可能吧。
  • 福利│100份程式設計師簡歷模板,內含優化簡歷指導
    之前小黑髮過一套簡歷模板的資源: 免費領取方式 關注『xhmsvip』 回覆:簡歷今天的簡歷資源雖然只有100份但都是針對計算機專業同學的哦接下來,我會根據我的目標職位——高級軟體開發工程師——來找幾條招聘信息,通過分析招聘信息來優化簡歷的技能與評價、項目經歷兩個部分。這兩部分也是我們優化簡歷時的重點。2、簡歷優化大多數招聘需求是由我們的同行提供的,假如能從招聘信息裡反推出擬定招聘需求的那個軟體工程師或經理心中的關鍵詞,那你的簡歷優化就有針對性了。
  • 助你收割5份offer的產品經理跳槽指南!(附贈簡歷模板)
    (2)這是一個面試時被經常問到的問題,也是我們每個產品經理必須思考的問題。(3)由於大學是沒有產品經理專業的,但是工作中卻有這個崗位,所以說產品經理都是轉型過來的。面試中也會經常被問到這個問題,也就是為什麼選擇產品經理的職業。目的呢,就是可以初步了解這個應聘者,對於產品經理這個職業的認知。對於一些剛入門的人來說,有時候真的是會回答這樣一些答案,比如掙錢多、門檻低,或者是因為熱愛。
  • 產品經理簡歷中常被忽視的「自我評價」,應該怎麼寫?
    看過很多份產品經理的簡歷,發現存在一個共性問題——很多人沒有寫 或 不太會寫自我評價。自我評價版塊,每個人叫法不同,比如「個人總結」、「個人優勢」、「自我點評」等等,都是一回事兒。所以,自我評價是為了讓人一開始看簡歷時,就能知道你與崗位匹配、可以勝任工作的理由。網傳HR停留在每一份簡歷上的時間不會超過20秒,我向做招聘的朋友求證,回答說:「不同人看簡歷時間不同,但確實會很快。」我們假設HR看完一份簡歷需要20秒,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讓一位素不相識的人快速了解你,並發現你的亮點和優勢並不容易。
  • 從一個面試官的角度談談產品經理怎麼寫簡歷
    老K在6年的產品經理職業生涯中,面試過近100位產品經理——從產品助理、產品經理到高級產品經理,因此,我非常清楚面試官在篩選簡歷時看重什麼。
  • 產品經理面試:助你收割5份offer的產品經理跳槽指南!
    (3)由於大學是沒有產品經理專業的,但是工作中卻有這個崗位,所以說產品經理都是轉型過來的。面試中也會經常被問到這個問題,也就是為什麼選擇產品經理的職業。但在不斷獲取用戶的過程中,會發現產品對於運營的支持太差了,於是這時候運營產品經理就出現了,專門負責給運營打助攻,比如活動的h5,微信公眾號後臺等。
  • 萬字長文聊聊產品經理跳槽面試
    (簡單的自我介紹開頭) 姓名XXXX,XX大學畢業,軟體工程專業,對於代碼語言有一些了解,之前有過N份工作經驗: (多份工作經驗) 在2018年~至今,在XX公司擔任產品負責人,主要負責XXX
  • 360產品經理:我是如何用增長黑客思維,13天收穫2,000+高質量簡歷
    下午回到工位,打開郵箱,不錯,已經有幾十封內推申請郵件發進來了,隨後,各項工作順水推舟地開展了起來。整個校招內推過程持續了13天,由於白天要上班,因此只能利用了晚上和周末的時間處理。總計收到了約3,000封內推申請郵件,經過苦力奮戰,中間還拉了360兒童手錶的一位兄弟入坑,最終我們內推了2,000份優質簡歷,幫助將近100位求職者抵達HR終面。
  • 一季度成都人才供需狀況:60份簡歷招不到一個經理
    數據 去年成都缺22萬「技工」  技工是指有專長或職業技能的技術人員,工種大約有3類,包括電工、焊工、修理工、餐廳服務員、家政保潔員等。根據《成都人才報告》顯示,十大招聘崗位排行榜中,「技工」位居榜首,所佔比重達到22.8%。  但「技工」並不意味著能夠像「職人」壽司師一樣,在享有社會地位的同時拿到高薪。
  • 產品經理如何寫一份有效的簡歷?
    之前《深度思考:大學生如何拿到產品offer?》文章發出去後,陸續有十幾名同學找我改簡歷。果然,無論是三年前還是現在,人在變,不會寫簡歷的情況沒變。90%的簡歷都有大大小小類似的問題。非技術崗的簡歷大同小異,本文來拿「產品經理」作為範例。牢牢記住簡歷的本質,即3個關鍵點。
  • 產品經理寫簡歷,如何讓「項目經驗」更出眾?
    產品經理寫簡歷時,都會通過項目案例來證明自己在某個領域的經驗和專業。但,看似一件簡單的事情,卻有很多人做得不夠好。有些人不知道項目經驗寫什麼、有些項目經驗描述得含糊不清、還有些乾脆把項目經驗寫成了功能介紹…..然而,項目經驗是用人部門重點關注的內容之一,直接影響著簡歷是否能通過篩選以及獲得面試機會。項目經驗怎樣寫才能打動用人部門?憑藉我長期招聘產品、閱讀大量簡歷所積累的經驗,來給你支兩招。
  • 產品經理如何寫一看就想約的簡歷
    由於部門裡面負責APP的同事離職,所以不得不招聘一位新的產品經理。今天有幸面試了1位產品經理,在此說下我的幾點感受。大四的運營實習經歷和4個月的找投資經歷個人以為對產品經理和運營崗位不會有太大的加分,但在簡歷裡面足足寫了將近1頁,只會給HR和面試官增加閱讀成本。我花了將近5分鐘的時間才將其工作經歷和項目經驗完整的對應出來;3. 簡歷框架問題:雖說各大招聘網站包括拉勾都提倡將工作經驗和項目經驗分別寫出來,但我個人覺得針對產品經理的簡歷,兩者可以有機的整合起來。
  • 40 天投出 400+ 簡歷,0 面試的復盤
    本文作者在這樣的背景下,投遞了400份簡歷,卻無一收到面試通知,對此進行了分析,總結了一些經驗方法,與你分享。今年,一個「打工人」的梗突然走紅網絡。一時間,不論是在生產車間裡辛苦勞動的藍領工人,還是在格子間裡埋頭寫PPT的都市白領,都紛紛在網上調侃自己是「打工人」。這背後突顯了普遍的職場焦慮。
  • 1小時搞定面試:產品經理面試經典15問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再有不到三個星期,就要開啟嶄新的2021年,也有很多人想抓住機會,趁著金三銀四轉行、轉崗初謀求新的發展機遇。作為傳統的「黃金求職季」,招聘市場的熱烈情形不必多說,企業招聘的崗位雖然多,競爭必然也更激烈!
  • 求職工具體驗:喬布簡歷APP產品分析報告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1.8.41.4 產品定位實習校招,一次搞定!來自易觀千帆的數據顯示,當前移動招聘,作為老牌的智聯招聘仍佔據很大份額。最高活躍用戶在3、4月份逼近500萬。而喬布簡歷,在2016年8月之後,份額一直在穩步上升。從年初的不到40萬,到年末已經遠遠突破100萬。
  • 產品面試官如何識人?這6個要點要注意
    今天給大家講講產品經理的招聘。作為產品主管或者老司機,招聘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候選人這麼多,如何找到自己心儀的對象?如何打造自己夢想的團隊?二師兄每年會持續關注市場動態,上千份簡歷,各種面試經驗之後,總結了一些招式,主要有這麼幾個觀點。
  • 你沒有面試機會,真相是HR一封簡歷都沒看到?你應該有使用這個策略!
    在破解這2個原因前,我們要知道在您投完簡歷以後到底發生了什麼?有至少75%的簡歷會在第一階段被ATS被篩掉。大約90%的大型公司都在使用這一軟體。HR在剩下的15%的簡歷裡,再次篩選,淘汰後,推薦給招聘經理 Review。招聘經理進行第三次篩選,根據簡歷質量安排面試。假設一個職位,有100人最初投了簡歷,招聘經理最後面試了10個人 (90%的簡歷淘汰率)。
  • 工作三年,想轉行產品經理,還來得及嗎?
    後來覺得工作環境太惡劣,於是產生了轉行的想法,慢慢了解到網際網路行業,知道有產品經理、工程師和運營,不僅工作環境好,而且工資高,於是瘋狂搜索了關於這三種職位的資料。最後發現,產品經理是我最喜歡的職業,且自己覺得這個職業所需要具備的能力我也是具備的。現在想想,真的是不知道天高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