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為什麼大多村子的村頭都有一個老樹?有啥說法嗎?

2020-12-24 農夫也瘋狂

摘要:在農村,為什麼大多村子的村頭都有一個老樹?有啥說法嗎?

文/農夫也瘋狂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的這首小令,短短28字卻意蘊深遠,其結構精巧,平仄起伏,頓挫有致,音韻鏗鏘,直貫靈心。

在上學的時候每每讀到這首詩,總是會想起村頭的那一棵大槐樹。後來外出求學、打工了,有時候想家了,也常會想起這棵老樹。當回家的時候,老遠就看到村口的大槐樹了,也就知道家就在前面不遠處了。它就像是一位老人一樣,迎來送往每一個村裡的人。在外東奔西走這麼多年,去過不少地方。發現很多農村地區都在村口有一棵老樹,這是為何呢?有什麼說法嗎?

我們村裡的這棵老槐樹已經有近300年的歷史了,十幾年前市文物局的人還在樹上貼了一塊鐵牌子,上面寫著樹名:國槐樹,樹齡270年。聽村裡的老人說,這棵樹是村裡樹齡最長的了,應該是建村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如今這棵老槐樹早已經空心了,但是依然枝繁葉茂,並且樹幹很粗壯,足足要幾個成年人才能圍起來抱住。因為其是在路邊,之前修路的時候,為了保護這棵樹,還特意在旁邊繞開了一下,所以原本一條直路,就變成了彎路。但是村裡沒有一個人有怨言,老人還提醒小孩子、年輕人不要去破壞這棵老樹。那為什麼很多的農村在村口都有一棵老樹呢?

這樣的樹在農村裡也是有說法的,其又被稱之為「風水樹」,這些樹普遍都是在建村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它們一直在慢慢的成長,見證了村子的繁榮和發展。老輩人說,這些樹還能給村裡人帶來好運氣。有沒有帶來好運不清楚,但是帶來便利,這一點確實不假。村裡的老樹下面,一般都是整個村裡人常去的一個活動中心。像我們村裡的這棵老槐樹下,一到夏天了下面可熱鬧了。

在以前地面還沒有硬化的時候,當時有很多的石頭,而村裡人就在這棵樹下面或坐或躺,然後在一起聊天。因為這棵樹枝繁葉茂,在夏季的時候非常的涼快。農民幹活回來了,有些還會繞路到樹下來坐一坐。現在村裡配套設施也好了,地面硬化了,還修了一些板凳、桌子,更加方便村裡人來乘涼了。而之所以村口種植的是槐樹,卻不是其他的樹。這是因為我們村裡人最先都是從洪洞大槐樹遷徙而來的,種植槐樹就有這一層意思。另外還有一點,那就是槐樹的可以活很多年,並且其寓意很好。

除了這個說法以外,村口的樹還有另外一層含義,那就是村子的一張名片,其不僅是一個村子的象徵,更是對於回家道路的指引。在過去普遍有著「無樹不成村」的說法,意思是在村口沒有一棵大樹,那這個就算不上是一個村子。因為在村口有一棵樹,這就是一張名片。不同的村子在村口都會有一棵不同的樹,往往別人提到哪一個村子的村名時候,可能不太熟悉,但是提到村口的那一棵樹,那就更讓人印象深刻。

像我們村,只要提到村口的那棵老槐樹,很多人就知道是哪個村的。一說哪個村子的,他們就會問那棵老槐樹還在不在。這是因為以前很多人走街串巷,一般都會在村口的大樹下面乘涼,自然就會對村口的大樹印象深刻了。所以在村口的大樹,不僅是供村裡人及路人乘涼用,還是村子的名片和象徵,也有著指路的作用。同時它還寄託了廣大遊子們對於故鄉的思念。在你們村裡村口有樹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點讚、分享和關注農夫也瘋狂,每天都會為大家免費分享一些農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謝謝大家!(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致謝)

相關焦點

  • 在農村,為什麼有些人去世後要葬在自家的莊稼地裡?有啥說法嗎?
    在農村,為什麼有些人去世後要葬在自家的莊稼地裡?有啥說法嗎?在寒冬臘月期間,因為天氣比較寒冷,有些年歲比較大的老人,就會因為適應不了寒冷的環境而一病不起,情況嚴重的還會撒手人寰。在農夫的村子裡,從臘月到今年春節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就有5個老人先後去世了,其中在春節期間也有兩個老人去世,村裡人也是都去幫忙了。關於老人去世以後,首要就是辦理身後事了。中國人講究的是落葉歸根、入土為安,在多數農村地區依然還是採用土葬的方式。就算有些人在城裡買房子了,也依然會在農村裡辦理喪事,然後如果本家族有墓園,那就會安葬在自家的墓園裡。
  • 為什麼湖南農村每個村子都有一個「堂屋」是幹什麼的?
    生活在湖南農村的人們一定都知道「堂屋」每個村裡都會有一個,一個村子裡如果只有一個姓,那麼堂屋裡正中央的神臺上供奉的一定是這個姓氏的先祖,無一列外。祭祀場所每到逢年過節或者重大慶典,村子裡的男女老少都要集聚一堂焚香叩拜,祈求平安風調雨順,老人去世、小孩出生、結婚嫁娶、生日宴會、喬遷新居、升學慶功等,都要這裡舉辦儀式向祖宗禱告。
  • 為什麼農村每個村子都會有傻子,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導語:為什麼在農村,基本上每個村子都能看見有傻子呢?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過,那就是可以說是在每個村裡都是會有那麼一兩個公認的傻子,而且這個現象是不管是在電視劇還是在現實生活當中都是會發生的,在農村的這一地方,基本上都是會有一個傻子的存在,他們的行為其實也並沒有那麼多瘋癲,但是卻像是一個乞丐一樣,傻傻的,但是也並不會遭受到同村人的嫌棄,他們的舉止會比較異常,可以一眼就分辨出來,這個人基本上也是村子裡最知名的人物
  • 「守村人」是啥意思?為啥很多村子都會有一個傻子?
    在鄉下的村落裡十分靜謐,細心的村民會發現,在自己的村子裡總會有一個傻子,跑到鄰村一看,原來東南西北各個鄰村都有那麼一個傻子,幾乎每個村落都會有這樣一個人,不免讓人感到好奇。曾經,王寶強出演過一部電影《Hello!
  • 農村80年老樹結出小蘋果如櫻桃,10萬元不賣,看看啥樣
    近日,隨著影友在山西省晉南中條山腹地採風,我們路過一個5戶人家的小山村,在一個廢棄的土窯前發現一棵老樹上果實纍纍,結滿了象櫻桃大小的野果子,大家七嘴八舌爭論不休,誰也不知道這個小野果叫啥名字,能不能吃。仔細觀察,小野果已經開始成熟,紅紅果面上的顏色非常漂亮也很誘人。
  • 2020年是「雙春年」嗎?一年有兩次立春,在我們農村有什麼說法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2020年是「雙春年」嗎?一年有兩次立春,在我們農村有什麼說法時間過得真是飛快,一眨呀就到了農曆臘月初十,距離春節還有20天的時間。新的一年有新的氣象,而即將到來的2020年還有一個特殊之處,從公曆日期來看,現在已經到了2020年。2020年不僅是鼠年,還是個雙春年,對於人們來說,鼠年和雙春年剛好在一起的年份並不多見,所以在農村有「鼠年難逢雙立春」的說法,那麼鼠年雙春年好不好呢?有什麼影響呢?看到這裡會有人問,一年不是只有一個立春節氣嗎,為什麼明年會有兩個立春節氣呢?
  • 在農村中元節「燒包」祭祖是七月十四,還是十五日?有啥說法嗎?
    摘要:在農村中元節「燒包」祭祖是七月十四,還是十五日?有啥說法嗎?文/農夫也瘋狂時間過得真快,2019年又過去了一大半。進入八月份也迎來了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那就是「中元節」。這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節日,其也和清明、重陽節、除夕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祭祖節日。在中元節期間有祭祖、放河燈、燒紙錠的習俗。那在農村,中元節「燒包」祭祖是哪一天,是七月十四還是十五日?有什麼說法嗎?在中元節前有「上元節」,後面有「下元節」。其中農曆正月十五為上元節,而十月十五日是下元節,七月十五則是中元節,在這個節日期間有祭祀先人的民俗活動。
  • 村子河裡的青蛙從來都不叫,那是因為有一個傳說
    河水充足時,村子裡會養一些魚,可以分給村民們食用。據村裡的老人們說,這條河有個神奇的地方,就是河裡的青蛙不會叫。一般情況下,每到夏季的時候,河裡的青蛙都會呱呱叫,可是這個河裡的青蛙卻不叫,為什麼呢?這裡有個故事,說的是建國以前,有紅軍從此路過,露宿在河的南岸,由於晚上睡覺時青蛙叫的聲音比較大,而且蚊子特別多,吵得士兵們睡不著覺,有一個士兵說:「如果青蛙不叫,沒有蚊子就好了。」從此以後,這個河裡的青蛙就不再叫了,河南岸那片區域的蚊子也沒有了。
  • 農村俗語中的「男人行千裡,切莫吃枸杞」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中的「男人行千裡,切莫吃枸杞」是啥意思?有道理嗎?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一直傳承至今,其中農村的俗語就是文化的一種,而這些農村的俗語也非常有意思。其實在農村很多時候都比較講究風水和農曆陰陽五行,在農村生活的人,他們都會相信挑一個良辰吉日來出行,是對他們有利的。而這句俗語說的意思就是,只要是帶七的一些日子就很不適合出門,如果帶八的日子就不適合回家,最適合外出的日子,可能會給你帶來好運氣的,就是有三六九的日子。那麼為什麼在農村,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 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啥意思呢?老話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啥意思呢?老話有道理嗎?俗語和老話,是農村聽到最多的,而且這些老話至今有的還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俗語也有十句俗語九句真的說法。這些俗語老話關於什麼方面的都有,真的是無所不能無所不至。其中關於農村房屋的俗語是真的不少,過去農村蓋房子,跟現如今可不一樣,有的是需要積攢半生才能蓋的起來。所以對於蓋房子,一直以來都是人生中的大事。
  • 農村俗語「眉毛一條長,勝過萬擔糧」啥意思?眉毛長有啥說法?
    摘要:農村俗語「眉毛一條長,勝過萬擔糧」啥意思?眉毛長有啥好處?文/農夫也瘋狂古人一直很相信「相由心生」一說,認為一個人的性格如何,以後的發展怎樣,這些都是可以從面相中有所體現的。也就是說不同的面相,會預示著不同的命運。
  • 每個村子都有一兩個傻子,老人稱他們為「守村人」,這是為什麼?
    大家好,我是【楊紅說三農】,關注我帶你看更多的農村趣事和相關的「三農」知識。中國的鄉村具有獨特的特徵,鄉村民間文化更為人們所接受。一直以來,在農村,有「無傻不成村」的說法,意思是無論哪一個村子裡都會有一兩個傻子,老人就叫他們「守村人」,這是為什麼?守村人傻是因為幫全村擋災,他們中的上輩多半是兇惡之人,臨終前幡然醒悟,自告奮勇,把功勞補回來,鎮守在村裡,報仇雪恨。雖然今生更苦,但來世的命運卻可以扭轉。
  • 幾乎每個村子都有這樣一個人,有一些傻,忠誠守護著村子
    幾乎每個村莊都有這樣一個人,有一些傻傻的,但是心不壞,總是有一人拿他們開玩笑取樂,他們傻傻的,似乎不知道這是在開他們玩笑,跟著傻了呵。今天我講一講我們村的這個人!他生的一身的蠻力,也很能吃苦,與住在村尾的單身漢是師徒關係,為什麼他要認單身漢為師傅,原因無從得知,據我個人推測,因為只要他真心對待夏二毛,在夏二毛遇到困難時或者受到委屈,只要單身漢能幫他出謀劃策!例舉幾個關於夏二毛在村子裡的事!
  • 為什麼烤雞不叫烤雞?原來有兩種說法
    #生活品味#你有沒有吃過燒了十多年還讓人垂涎三尺的烤雞?記得小時候家庭聚會,鎮上沒啥美味可口,去人數最多的餐廳點一鍋烤雞,直接用不鏽鋼盆、紅油濃醬、濃重慶味,吃得人汗流浹背。從那以後,小編有了一個問題:為什麼烤雞叫烤雞?
  • 農村俗語「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啥意思?小暑下雨有啥說法?
    摘要:農村俗語「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啥意思?小暑下雨有啥說法?文/農夫也瘋狂7月7日,迎來了今年的今年的小暑節氣。不過,在大部分南方地區,因為受到了今年的第一個登陸的颱風「木恩」的影響,在小暑節氣這天多數都是以降雨天氣為主。而在我國華南以北的長江中下遊等地區流傳著俗語「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是什麼意思呢?小暑下雨好嗎?小暑和大暑一樣,都是反映都是反映夏季炎熱程度的節氣,其對應的則是小寒和大寒。
  • 「冬隨五九盡,春開六九頭」啥意思?19年除夕逢立春,有何說法?
    農村老話說「臘八臘八,凍掉下巴」,村中老人說這是老輩人提醒大家,這個時節是冬季最為寒冷之時,伴隨著臘八節的到來,我們馬上將會迎來農曆24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節氣。不對於2018年來說似乎這個表述又有些不準確,因為大年三十日還有一個農曆24節氣立春日。村中王大爺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農民人家不提前為農事打算「人誤地一天,地誤人一年」,並強調老話「人勤地不懶,人懶地起鹼。」值得深思。
  • 為什麼農村臘月29不可以貼春聯?有什麼說法嗎?
    張貼春聯在農村是一種向「好」的習俗,在過去張貼春聯的規矩有很多,比如粘多高,用什麼粘,什麼時間粘都是有許多老理在裡面的,一些老年人對這些格外重視,說「如果不按規矩辦,來年就會走黴運、窮一年」。對聯規矩之高低張貼春聯的順序大家都知道,右手邊為上聯,左手邊為下聯,可並不是按這個順序張貼就行,春聯的高度也有很多要求,高了矮了都有損福祿,最好以門楣為準,從上往下張貼,有壓黴運的說法。
  • 農村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說法嗎?
    傳統我們都知道在農村老話裡,有很多有關黃曆日期的俗語,尤其是針對咱們這男孩和女孩的出生日期更是有很多的說法,其中有這麼兩句,在咱們的民間流傳最廣,其中一句是「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說這初一和十五出生的人一直會很順利嗎?有什麼講究和說法嗎?
  • 農村辦喜事規矩「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啥意思?有啥講究
    農村辦喜事規矩「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啥意思?有啥講究?關於辦喜事,在農村裡說法也比較多,時至今日在國內多數地區依然還保留著「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的老規矩,這話是什麼意思呢?其中都有啥講究呢?紅事不請不到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是說,在辦紅喜事的時候,如果主人家沒有邀請你去幫忙,就不用主動去幫忙。
  • 農村老輩人說的「無傻不成村」是啥意思?為何以前村裡都有傻子
    在你的村子裡現在還有「傻子」嗎?在20年前的時候,在農村裡大多數的村子裡都或多或少會有一個傻子,對於這種現象,似乎農村人都習以為常,認為這個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哪個村莊裡沒有傻子,倒反而是不正常了。所謂「無傻不成村」的字面意思是說,在一個村子裡基本上都會有傻子,如果沒有傻子那這個村子似乎就不像個村子了。這句話確實不誇張,反而有點寫實。在過去,很多的村子裡都有傻子。而且村民都一般不會記得他們的名字,往往都會給他們取同樣一個外號「大傻子」。久而久之,大家也就忘記了他們的真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