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了脾俞,我們就要來講下胃俞,這個脾是管吸收的,是把消化得來的營養運輸到全身的,而胃是裝食物的,是消化食物的,只有相互配合好,身體才能棒棒的。
胃好,脾虛的話,吃東西胃口好,容易餓,吃了容易拉肚子,排得多,就在胃腸道過一下,沒怎麼吸收,沒吸收營養不夠就越想吃飯。
胃不好的話更難受,吃都不想吃了,脾想運輸營養物質也沒辦法,沒有東西送啊。
這個胃俞穴是調理胃的,也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就在脾俞的下一個椎體,在背部,當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至於怎麼治,我個人還是覺得艾灸最適合了,這種調理的,慢慢調很好。
胃俞主要治療脾胃虛弱,胃脘痛,嘔吐,腹脹,腸鳴,痢疾,洩瀉,閉經。
看這主治,和脾俞很像啊,所以這兩個穴位經常也放在一起用。
這個解剖,淺層和之前講的幾個背俞穴很像,只是這裡深層有腰方肌而已。
皮膚→淺筋膜→腰背筋膜→背闊肌→下後鋸肌→骶棘肌→橫突間韌帶→腰方肌。
這邊需要注意的點在於,扎針扎得比較深的時候,針尖應向內斜刺,嚴禁向上、下或向外深刺。
方向不對,容易刺入腹腔內,損傷腎、腎血管、腎盂,甚至腹腔神經節等重要結構。
來展開講下胃俞穴的運用。
胃俞為胃的背俞穴,具調中和胃、消脹除滿之功,為治胃病之要穴。
若肝氣犯胃而致胃院痛者,可以配上和胃降逆之中院、足三裡,開鬱通結之內關,具四逆散之效,方名「胃俞腑會三裡方」。
脾胃虛弱之胃脘痛者,加上脾之募俞穴脾俞、章門,腑會中院,心包經絡穴內關,陽明經下合穴足三裡,以成和胃健脾、緩急止痛之效。
胃俞配水分、天樞神闕,艾灸可治療小兒腹瀉。
好了,今天的穴位科普就到這裡,歡迎關注,每日一起打卡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