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名醫趙冠英用四逆散合四君子、左金丸加減清肝健脾和胃治胃痞

2020-12-20 騰訊網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

【名醫簡介】

趙冠英(1926~),男,畢業於白求恩醫大,後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系,為解放軍總醫院專家組一級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名老中醫。對技術能博採中西醫之長,走臨床科研,繼承創新之路。對內科各種疾病都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特別對療冠心病、慢性胃炎、糖尿病等方面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創新的治療法則。主要著作有《趙冠英驗案精選》。

【案例】

趙冠英用四逆散合四君子、左金丸加減清肝健脾和胃治胃痞案

王某,女,34歲,幹部。

1997年10月16日初診。

病史:

1997年9月以來,因家事繁雜,心情抑鬱,常感胃脘部脹滿,伴嘈雜不適,納差食少。經胃鏡檢查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曾服用胃速樂、多酶片、嗎丁啉等藥治療1個月,症狀無明顯減輕,體重下降2千克。來診時自訴胃脘脹滿,嘈雜不適,燒心反酸,口苦心煩,易飢餓,但進食少量即感脹飽,胸腹滿悶,噯氣頻作,眠差不實,大便幹。舌紅、苔薄黃,脈弦數。病為胃痞。

辨證:

證屬肝火犯胃,胃失和降。

治法:

治擬疏肝瀉火,理氣和胃。

方藥:

方取四逆散、四君子湯和左金丸合方加減。

處方:

柴胡、枳殼、黃芩、白芍藥、黨參、白朮、茯苓、烏藥、黃連、吳茱英、炙甘草、雞內金、佛手、焦三仙。每日1劑,水煎服。

二診:

服藥6劑,納食改善,脹滿減輕,心煩口苦緩解。舌脈同前,上方繼服。

三診:

上方再進12劑,胃脘脹滿、嘈雜及燒心反酸均緩解,噯氣減少,納食增加,睡眠改善。改服舒肝丸和加味保和丸。

本案引自(《趙冠英驗案精選》)

註:

四逆散:柴胡,枳實,芍藥,甘草。

四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

左金丸:黃連,吳茱萸。

【評析】

脾胃屬土,脾主運化,胃主受納,同居中焦,共為升降之樞。肝屬木,其性條達,主疏調氣機。趙老注重脾胃的氣機升降,他認為氣機升降正常是脾胃功能正常的基本條件,而各種胃脘痛的基本病機都是升降失常,中焦阻滯。所以治療胃脘痛強調調節升降、調節臟腑、調節寒熱及調節氣血,以恢復脾胃的正常升降和受納與運化。其中肝氣硫達,氣機和暢,對於保持脾胃的功能正常十分重要,且七情失和,肝氣鬱滯是胃脘痛最常見的病因。趙老認為本案即屬抑鬱傷肝,肝失疏達,氣機不暢,使脾胃升降受阻,中焦壅塞,受納、運化失職,故胃脘脹滿,納差食少。肝鬱化火,肝火犯冐,故口苦心煩,燒心反酸,胃脘嘈雜。氣機不暢,故胸腹滿悶,愛氣頻作。肝火擾心,胃氣不降,故眠差不實。舌紅、苔黃,脈弦數為肝火之象。故可從調和肝胃、調節氣機入手,採用道遙散與左金丸加減而奏效。

【痞滿簡介】

痞滿是臨床上常見的病症,以胃脘痞塞,滿悶不痛,按之軟而無物,外無脹形為主要表現。發於胃脘,責之肝脾,形成原因有食、氣、痰、溼、熱、虛等方面,病理改變為中焦氣機不利,脾胃升降失常。初病多為實證,久病不愈則耗氣傷陰而為虛證,但臨床上常表現為本虛標實、虛實寒熱夾雜之證。臨證治療以調和脾胃、行氣消痞為基本法則,遵照「虛者補之,實者瀉之」的原則,祛邪扶正,平調寒熱。儘管本病病情遷延反覆,但只要堅持治療,注意飲食、情志的調攝以及體育鍛鍊,一般預後較好。根據痞滿的臨床表現,西醫學的慢性胃炎(包括淺表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疾病,若以上腹脹滿不舒為主症時,可參照痞滿辨證論治.

【作者寄語】

如仍有疑問、體會,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交流,如有收穫,歡迎點讚、轉發、收藏,如果喜歡我的創作內容,歡迎關注我 @古今醫案研讀 ,每天都會為大家分享名家醫案及健康知識,謝謝大家的耐心閱讀。

相關焦點

  • 古今醫案研讀:蒲輔周用四逆散合左金丸、良附丸治十二指腸潰瘍案
    【醫案】蒲輔周用四逆散左金、良附丸治十二指腸潰瘍案吳某某,男,42歲。1962年9月12日初診。治法:治宜調和肝胃。處方:柴胡,白芍,炒枳實,炙甘草,黃連,吳茱萸,青皮,廣木香,良姜,大棗(劈),一劑兩煎,取160毫升,分早晚兩次服。9月17日複診;藥後胃痛稍減,大便不爽,小便稍黃,寐差。
  • 胃俞穴,健脾和胃的,配上內關,中脘,足三裡相當中藥四逆散
    講了脾俞,我們就要來講下胃俞,這個脾是管吸收的,是把消化得來的營養運輸到全身的,而胃是裝食物的,是消化食物的,只有相互配合好,身體才能棒棒的。這個胃俞穴是調理胃的,也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就在脾俞的下一個椎體,在背部,當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至於怎麼治,我個人還是覺得艾灸最適合了,這種調理的,慢慢調很好。胃俞主要治療脾胃虛弱,胃脘痛,嘔吐,腹脹,腸鳴,痢疾,洩瀉,閉經。
  • 中醫名方:方名中有「獸」,全是植物類,能和胃化痰,健脾祛溼
    中醫名方:方名中有「獸」,全是植物類,能和胃化痰,健脾祛溼。我們現在說到的「方劑」,大多都是由歷代名醫所創。能流傳至今的,基本都得到後世醫家所驗證並獲得肯定的部分。我們也知道,中醫方劑的命名,是由很多的規則所決定的。
  • 四君子湯與六君子湯之異同
    功效:四君子湯具有益氣健脾功效,六君子湯具有健脾止嘔功效。共同點:六君子湯是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陳皮、半夏而成,故均含有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四味藥。不同點:四君子湯注重以補益為主,六君子湯補益的同時兼有止嘔作用。
  • 四君子湯、六君子湯和八君子湯三個「君子」方有何異同?
    功效:四君子湯具有益氣健脾功效,六君子湯具有健脾止嘔功效,八君子湯具有補脾祛溼功效。共同點:六君子湯是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陳皮、半夏而成,八君子湯在六君子湯的基礎上加蒼朮、當歸而成,故均含有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四味藥。
  • 中醫預防及治療胃下垂的方法
    胃下垂的辨證治療方法   1、脾虛氣陷型   症見素體體弱,脘腹墜脹,食後、站立或勞累後加重,納差食少,面色萎黃,倦怠乏力, 舌淡或有齒痕,苔薄白,脈細或緩。治宜補氣升陷,健脾和胃,方選補中益氣湯加枳殼:黨參15克,炙黃芪20克,白朮10克,當歸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陳皮10克,枳殼10克,炙甘草6克。
  • 《加減湯頭歌訣》白話解
    一、四君子湯加減變換歌參術苓草四君湯,補中益氣基本方[1]。氣滯陳皮異功是,體虛自汗黃芪當。脾胃虛甚芪山藥,虛熱嘔酸加貝姜[2]。益以夏陳六君子,和胃健脾莫如此[3]。胃寒嘔吐丁藿和,香砂六君更消食[4]。十味人參源六君,柴胡葛根芩芍施[5]。
  • 四逆散「家族」
    四逆散也是柴胡劑。第318條:「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洩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本方芍藥、甘草為芍藥甘草湯,芍藥、枳實則為枳實芍藥散,經方中芍藥是治「急痛」的要藥,凡「腳攣急」、「腹中急痛」、「虛勞裡急腹滿時痛」都用芍藥。如芍藥甘草湯(四兩)、小建中湯(六兩)、桂枝加芍藥湯(三兩)均重用芍藥。小柴胡湯有胸滿,但腹痛者尚加芍藥。「婦人腹中諸疾痛,當歸芍藥散主之」,所以曰「緩急止痛」。
  • 補氣健脾 四君子湯
    □ 姚媛    梅蘭竹菊,人稱「花中四君子」,而中藥方劑裡有一個「四君子湯」,被譽為補氣第一要方。四君子湯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四味藥組成,常作為基礎方用於臨床治療脾胃氣虛證,並由此衍生出系列加減方。
  • 抑鬱症怎麼治?談茯苓四逆湯治療抑鬱症
    《傷寒論》(69)條: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燥者,茯苓四逆湯主之。所以,茯苓四逆湯為對證之方。主化水谷宿食,癥結積聚,健脾暖胃。(炒黃)神曲氣溫,稟天春升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味辛甘無毒,得地中西土金之味,入足陽明燥金胃土。氣味俱升,陽也。飲食入胃,散精於肝,肝不散精,則水谷宿積矣,積之既久,則有形可徵者結於內;神曲氣溫散肝,肝氣疏散,則宿者銷而積者化也。肝氣既疏暢,則脾土自健,陽者胃脘之陽,辛溫益陽,所以又暖胃也。」
  • 四君子湯在養生方面都有哪些功效呢
    了解過中醫的朋友們都知道,四君子湯是屬於一種古方,既是有四種中草藥做成。很多人在養生的時候喜歡喝四君子湯,那麼四君子湯在養生方面到底帶來了哪些功效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文章介紹的關於這個方面的問題解答吧。 四君子湯有什麼作用 四君子湯為補益劑,具有補氣,益氣健脾之功效。
  • 「無食(積)不感冒」,嚴子俊用桂枝湯合平胃散治食積感冒醫案研讀
    【名醫簡介】嚴子俊,民國時期名醫,因民國時期激進維新,反對國術,中醫也叫國醫,很受社會大環境打壓,所以很多民國中醫都未留文獻著作,生平不祥。【醫案】「無食(積)不感冒」,嚴子俊用桂枝湯合平胃散治食積感冒案病者:某。原因:食過飽,翌晨感風邪而病。
  • 別讓你的情緒左右你的人生,中醫高效治抑鬱症不復發
    證機概要:肝鬱化火,橫逆犯胃。治法:疏肝解鬱,清肝瀉火。代表方:丹梔逍遙散加減。本方由逍遙散加丹皮、梔子而成,具有疏肝解鬱,清瀉肝火的功效,適用於肝鬱化火之證。熱勢較甚,口苦,大便秘結者,可加龍膽草、大黃瀉熱通腑;肝火犯胃而見脅肋疼痛,口苦,嘈雜吞酸,噯氣,嘔吐者,可加黃連、吳茱萸(即左金丸)清肝瀉火,降逆止嘔;肝火上炎而見頭痛,目赤,耳鳴者,加菊花、鉤藤、刺蒺藜清熱平肝;熱盛傷陰,而見舌紅少苔,脈細數者,可去原方中當歸、白朮、生薑之溫燥,酌加生地、麥冬、山藥滋陰健脾,或改用滋水清肝飲養陰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