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食(積)不感冒」,嚴子俊用桂枝湯合平胃散治食積感冒醫案研讀

2020-12-19 古今醫案研讀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

【名醫簡介】

嚴子俊,民國時期名醫,因民國時期激進維新,反對國術,中醫也叫國醫,很受社會大環境打壓,所以很多民國中醫都未留文獻著作,生平不祥。

【醫案】

「無食(積)不感冒」,嚴子俊用桂枝湯合平胃散治食積感冒案

病者:某。

原因:

食過飽,翌晨感風邪而病。

證候:

微寒微熱,有汗,頭疼胸悶,腹脹滯下。

診斷:

脈浮緩,右關稍澀,此食傷脾胃,復感風邪也。

療法:

以桂枝湯、平胃散加減解肌調胃。

處方:

桂枝尖,炒白芍,焦蒼朮,川樸,廣陳皮,大甘草,炒枳殼,真建曲,炒蘿蔔子,焦谷芽,焦麥芽,生薑。

複診:

服後有汗,頭疼寒熱愈,胸悶腹脹,滯下亦減,仍以前法加減。

焦蒼朮,大甘草,上川樸,真建曲,廣陳皮,炒枳殼,炒研蘿ト子,制半夏,炒白芍,焦谷芽,焦麥芽,紫降香。

效果:

服後諸症均愈。

本案引自(《全國名醫驗案類續編》)。

【評析】

俗語有「無食(積)不感冒」之說,本案病人是為典型以桂枝湯解其表邪,用平胃散治其食積,使脾胃功能得以正常,故獲良效。

【洩瀉簡介】

洩瀉是臨床常見的病症,以排便次數增加和糞便有量與質的改變為特點,其病因較多,外感寒熱溼邪、內傷飲食及情志、臟腑功能失調,均可導致洩瀉,且病機複雜多變,常有兼夾或轉化,但脾病溼盛是洩瀉發生的關鍵病機。臨床辨證首先辨其虛實緩急。急性者多為實證,以寒溼、溼熱、傷食洩瀉多見;久兩者以肝氣乘脾、脾胃虛弱、腎陽虛衰多見,以虛證為主。治療上總以運脾祛溼為主。暴瀉應治以祛邪,風寒外束宜疏解,暑熱侵襲宜清化,飲食積滯宜消導,水溼內盛宜分利。暴瀉切忌驟用補澀,清熱不可過用苦寒。久瀉當以扶正為主,脾虛者宜健脾益氣,腎虛者宜溫腎固澀,肝旺脾弱者宜抑肝扶脾,虛實相兼者以補脾祛邪並施,久瀉補虛不可純用甘溫,分利不宜太過。急性腸炎、炎症性腸病、腸易激症候群、吸收不良症候群、腸道腫瘤、腸結核等常可引起腹瀉。

【作者寄語】

如仍有疑問、體會,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交流,如有收穫,歡迎點讚、轉發、收藏,如果喜歡我的創作內容,歡迎關注我 @古今醫案研讀 ,每天都會為大家分享名家醫案,如需了解中醫基礎知識可關注@梅小護科普 ,謝謝大家的耐心閱讀。

相關焦點

  • 經方應用之柴胡桂枝湯醫案
    然惡寒為微,僅四肢關節疼痛,而無頭身疼痛,說明太陽病較輕;微嘔、心下支結,較之心煩喜嘔、胸脅苦滿而言,足證少陽病亦不重。此太陽少陽並病而證候俱輕,治以太少兩解之法,以小柴胡湯、桂枝湯各取半量,合為柴胡桂枝湯。用桂枝湯解肌祛風,以散太陽之邪,取小柴胡湯和解樞機,以解少陽之邪,為兩解太少之輕劑。「外證外去者」,是強調使用柴胡桂枝湯的前提是表裡同病。
  • 五苓散醫案17則
    我素遵家訓(家父酬胃:傷寒方治病效若樣鼓,但用之不當,禍亦不淺。凡傷寒用藥逾三劑而病不減者,就要退讓高明,萬勿固執己見,貽誤病人。先祖有「傷寒不過三」遺訓),因此向病家告辭,請其改延他醫。可是病家苦苦挽留,誠懇之情,又使我難以推卻。正躊躇間,恰病者鄰居程某來訪,謂:他不知醫理,但聞鄉前輩某曾治一病人,口渴喜熱飲,後用桂附之類云云。我猛然大悟,急問病者,喜熱飲否?
  • 古今醫案研讀:蘇禮治療脾胃虛寒,運化不健型胃下垂案
    發表《中醫治療肝病的源流與發展》、《當代民間醫藥的發展與展望》等中醫藥論文200餘篇,編著《千金方醫方辭典》、《百病效驗方》、《中醫古今專科專病醫案》、《中醫醫案學概論》等中醫著作60餘種。【醫案】蘇禮治療脾胃虛寒,運化不健型胃下垂案朱某,女,23歲。
  • 古今醫案研讀:蒲輔周用四逆散合左金丸、良附丸治十二指腸潰瘍案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醫者簡介】蒲輔周(1888-1975),現代中醫學家,四川梓潼人,出身中醫世家,幼研醫籍,多在成都、梓潼行醫。其著作有《蒲輔周醫案》《蒲輔周醫療經驗》《流行性乙型腦炎》《中醫對幾種婦女病的治療法》《中醫對幾種傳染病的辨證論治》等多種醫籍。【醫案】蒲輔周用四逆散左金、良附丸治十二指腸潰瘍案吳某某,男,42歲。1962年9月12日初診。
  • 古今醫案研讀:張鵬舉治「食管賁門癌」案(疏肝和胃、降逆化痰)
    在《全國名醫醫案》中載有病案20例。撰有「桂枝草蔻吳萸二陳湯的臨床應用」等論文10餘篇,約10多萬字。【醫案】張鵬舉治療「食管賁門癌」案王某,女,64歲。治法:宜疏肝和胃、降逆化痰。處方:紅參,半夏,麥冬,乾薑,蓽芝,桔梗,竹茹,吳萸,黃連(先煎),蜂蜜,半枝蓮服藥4劑後,嘔吐止,喳膈略減,食量增加。原方加硼砂。
  • 古今醫案研讀:今天講的是李介鳴治克羅恩病的醫案,我有點小疑問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今天講的這一個醫案是李介鳴李老治療克羅恩病的。之前三篇是趙冠英先生的,不同的人的用藥習慣會給我們帶來思維碰撞的火花。下面我們具體來看。患者近2年來,無明確誘因時腹痛洩瀉,腹脹腸鳴,飲食無味,身體瘦弱,面色黃,屢屢服用中西藥均無效,後經北大醫院做胃腸鋇餐造影及鋇灌腸、乙狀結腸鏡檢查,診為「克隆病」。外科建議手術治療,但患者有顧慮,想試用中藥調治,如經治療無效,再考慮行手術療法,即請李老診治。
  • 古今醫案研讀:國醫大師朱良春自擬「利膈消癌散」治食道癌案
    【醫案】朱良春自擬「利膈消癌散」治食道癌案孫某,男,67歲,農民。1985年4月25日初診。由於證情已至晚期,恐難挽救,姑予「利膈消癌散」一料消息之。藥服5日,咽際涎減少,嘔吐亦緩。梗窒感略見松釋;繼服之,又續見好轉,進軟飯已無所感,甚為愉快,要求續服,續予1料。進食順利,體重亦有所增加,精神甚好。囑作鋇餐複查:腫塊已較前縮小,仍予原方,每次服2克,每日2次以現固善後。1986年2月15日隨訪,一切正常,能參加農業勞動。
  • 301名醫趙冠英用四逆散合四君子、左金丸加減清肝健脾和胃治胃痞
    【案例】 趙冠英用四逆散合四君子、左金丸加減清肝健脾和胃治胃痞案 王某,女,34歲,幹部。 辨證: 證屬肝火犯胃,胃失和降。 治法: 治擬疏肝瀉火,理氣和胃。 方藥: 方取四逆散、四君子湯和左金丸合方加減。
  • 如何理解柴胡桂枝幹薑湯證?
    第224條: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豬苓湯,以汗多胃中燥,豬苓湯複利其小便故也。《金匱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並治第十三》第10條:小便不利者,有水氣,其人苦渴,栝蔞瞿麥丸主之。五苓散證的病機是氣化不利,津液輸布障礙,其中的小便不利是氣不化水,渴是津不上承。
  • 經方應用之桂枝加芍藥湯醫案
    組成 桂枝加芍藥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六兩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生薑三兩( 方義 桂枝加芍藥湯即桂枝湯倍用芍藥而成,雖只有一味藥量不同,但其配伍意義和方劑功效卻有很大差別。桂枝加芍藥湯重用芍藥以導藥入內,使整個藥力在內發生作用,變桂枝湯解外為解內,變和外為和內。
  • 經方應用之桂枝加大黃湯醫案
    方義桂枝加大黃湯即桂枝加芍藥湯再加大黃二兩而成。加大黃亦有雙重作用,其一因氣血經絡瘀滯較甚,腹滿痛較重,故加大黃增強其活血化瘀,通經活絡之功;其二因氣滯不通,亦可導致大便不行,加大黃能導滯通便,邪氣去則絡脈和,其病自愈。臨證要點主症:在上證基礎上腹痛較劇,疼痛拒按或伴便秘。病機:脾傷氣滯絡瘀,鬱滯較甚。
  • 葛根芩連湯醫案
    那表邪內陷是用葛根芩連湯,太陽陽明合病的拉肚子是葛根湯對不對?另外在《傷寒論》後面我們還會教一個方叫作桂枝人參湯,桂枝人參湯其實就是理中湯加一味桂枝,那這也是一種表邪內陷,只是呢,理中湯加桂枝的桂枝人參湯它的拉肚子就是不會燙的,就是水水的,沒有特別很大的臭味的。
  • 柴胡桂枝湯的方證要點與臨床應用
    這可是傷寒論選擇及填空題重點,複習得好的同學一定一下就能接上來——「柴胡桂枝湯主之」。那麼柴胡桂枝湯在臨床的實際應用如何?與大題重點的小柴胡湯和桂枝湯有什麼區別?就在今天的推送中一起學習一下。【原文】1.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146)。2.治心腹卒中痛者(《金匱要略》第十篇附方)。【功用】和解少陽,發散太陽。【主治】太陽少陽合病。【方解】本證為太陽表證未解,進而邪犯少陽,實為太陽少陽並病,治宜太少兩解之法。
  • 胡希恕的9個經方醫案精選
    《胡希恕病位類方解》中提到:「四逆散、當歸芍藥散合方,宜作煎劑,治四逆散與當歸芍藥散的合併證。後世舒肝散之適應證,大都宜本方······加大薏苡仁用量治慢性闌尾炎不宜下者,甚驗。」胡希恕先生在講座中更進一步闡述:「大柴胡湯與大黃牡丹皮湯合方治闌尾炎的時候,如果病是慢性的,沒有太大的熱象,也有柴胡證,大致都可以用四逆散與當歸芍藥散合方。
  • 對「太陽表證」治法與運用的思考 | 附醫案三則
    第三,兩經三經合病,其病機證治有何特點,是治從少陽還是治從太陽?下面,我舉三個案例,談談我對這些問題的認識。主訴:面部痤瘡長年不愈。從上高中開始,臉上疙瘩就開始生長,經中西醫多次治療,療效不佳且逐步加重。刻下症見:形體偏胖,喜食葷腥,皮膚粗糙,面色萎黃,額頭、兩顴及唇周下巴痤瘡滿布,此起彼伏,兩年不愈。
  • 桂枝加黃芪湯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方劑名】桂枝加黃芪湯,出自漢·《金匱要略》。
  • 醫案:用四塊五的桂枝湯加葛根快速退了高燒
    這不可以用桂枝湯+葛根嗎?我趕緊回憶著太陽病的條文,越想越覺得像,於是立馬給自己來了個方。桂枝6克,芍藥6克,乾薑9克,甘草6克,大棗15克,葛根12克,百部6克,紫菀9克。(解釋一下,為甚麼要把生薑改成乾薑呢?那是因為藥店那裡沒生薑賣!大棗改成15克是覺得西藥吃太多了,太寒涼,傷了胃氣!藥量基本是按照仲師原方比例化裁,加了紫菀百部用來止咳的!)
  • 柴胡桂枝湯合二妙散、止痙散治療身體煩疼
    處以柴胡桂枝湯合二妙散、止痙散:柴胡10g,桂枝10g,白芍30g,炙甘草10g,黃芩10g,黨參15g,半夏10g,生薑10g,大棗10g,黃柏10g,蒼朮10g,蜈蚣1條,全蠍10g。7劑。2010年5月2日二診:服上方後,臀部及小腿肚痛顯著好轉,全身酸痛也有改善,頸部不適,精神疲倦,舌淡,脈弦細。
  • 學習經方的體會——治療咳吐涎沫方眾多,小青龍湯、半夏乾薑散、吳茱萸湯、理中湯主證各有什麼不同?
    病案舉例1:      經方家馮世綸先生醫案:      大學實習跟隨經方家宋孝志老師治驗1例,體驗較深:王某,男,27歲,1961年12月14日初診。自幼患咳喘病,15歲以後加重,經西醫多方診治無效。10月份來本院治療,前醫以宣肺、潤肺化痰方藥多治無效,用黑錫丹過兩,亦不見效果。
  • 古今醫案研讀:黃振鳴治肝鬱氣滯,胃失和降型賁門痙攣案
    【醫案】黃振鳴治肝鬱氣滯,胃失和降型賁門痙攣案唐俊秀,女,51歲。初診:1978年5月10日。患者喜氣洋洋,訴說吞咽障礙已消失,進食時胸骨後已無梗阻感,更無嘔逆,雖進食普通飯食也不用開水送吞;每日二餐飯量如常,共8兩,大小便均正常。為鞏固療效,再以上方之意,著重調理脾胃,服2劑而告愈。1982年6月9日約訪,患者飲食起居、工作一切如常,體重增加。複查血清總蛋白66g/L,球蛋白23g/I。本案引自(《奇難雜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