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
【名醫簡介】
嚴子俊,民國時期名醫,因民國時期激進維新,反對國術,中醫也叫國醫,很受社會大環境打壓,所以很多民國中醫都未留文獻著作,生平不祥。
【醫案】
「無食(積)不感冒」,嚴子俊用桂枝湯合平胃散治食積感冒案
病者:某。
原因:
食過飽,翌晨感風邪而病。
證候:
微寒微熱,有汗,頭疼胸悶,腹脹滯下。
診斷:
脈浮緩,右關稍澀,此食傷脾胃,復感風邪也。
療法:
以桂枝湯、平胃散加減解肌調胃。
處方:
桂枝尖,炒白芍,焦蒼朮,川樸,廣陳皮,大甘草,炒枳殼,真建曲,炒蘿蔔子,焦谷芽,焦麥芽,生薑。
複診:
服後有汗,頭疼寒熱愈,胸悶腹脹,滯下亦減,仍以前法加減。
焦蒼朮,大甘草,上川樸,真建曲,廣陳皮,炒枳殼,炒研蘿ト子,制半夏,炒白芍,焦谷芽,焦麥芽,紫降香。
效果:
服後諸症均愈。
本案引自(《全國名醫驗案類續編》)。
【評析】
俗語有「無食(積)不感冒」之說,本案病人是為典型以桂枝湯解其表邪,用平胃散治其食積,使脾胃功能得以正常,故獲良效。
【洩瀉簡介】
洩瀉是臨床常見的病症,以排便次數增加和糞便有量與質的改變為特點,其病因較多,外感寒熱溼邪、內傷飲食及情志、臟腑功能失調,均可導致洩瀉,且病機複雜多變,常有兼夾或轉化,但脾病溼盛是洩瀉發生的關鍵病機。臨床辨證首先辨其虛實緩急。急性者多為實證,以寒溼、溼熱、傷食洩瀉多見;久兩者以肝氣乘脾、脾胃虛弱、腎陽虛衰多見,以虛證為主。治療上總以運脾祛溼為主。暴瀉應治以祛邪,風寒外束宜疏解,暑熱侵襲宜清化,飲食積滯宜消導,水溼內盛宜分利。暴瀉切忌驟用補澀,清熱不可過用苦寒。久瀉當以扶正為主,脾虛者宜健脾益氣,腎虛者宜溫腎固澀,肝旺脾弱者宜抑肝扶脾,虛實相兼者以補脾祛邪並施,久瀉補虛不可純用甘溫,分利不宜太過。急性腸炎、炎症性腸病、腸易激症候群、吸收不良症候群、腸道腫瘤、腸結核等常可引起腹瀉。
【作者寄語】
如仍有疑問、體會,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交流,如有收穫,歡迎點讚、轉發、收藏,如果喜歡我的創作內容,歡迎關注我 @古今醫案研讀 ,每天都會為大家分享名家醫案,如需了解中醫基礎知識可關注@梅小護科普 ,謝謝大家的耐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