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這兩個字的意義是什麼?應當讀作「lùn yǔ」 呢?還是讀作「lún yǔ」? 最早談論到《論語》名義的是東漢班固《漢書 藝文志》:
《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
以「門人相與輯而論纂」解釋「論」,說明《論語》是孔子死後,由門人討論編篡而成。以「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 解釋「語」,說明《論語》所記載的主要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話語。
不過東漢劉熙《釋名釋典藝》卻說:
論,倫也,有倫理也。
以「有倫理也」解釋「論」,指出《論語》的內涵是「事物的條理。唐朝陸德明《經典釋文》引漢朝鄭玄的話:
論,如字,綸也,輪也,理也,次也,撰也。
宋朝邢昺《論語集解序疏》在此基礎上發揮說:
以此書可以經綸世務,故曰綸也;圓轉無窮,故曰輪也……
認為《論語》的內容可以「經綸世務」,所以說是「綸也」,書中的義理「圓轉無窮」,所以說是「輪也」。
依照劉熙、陸德明、邢昺等人的說法,則《論語》的"論"字應該讀「lún」。至於「語」字,則指孔子及其弟子的話語。因此「論語」應讀作「lún y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