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論語」中「論」字的讀音說起

2020-12-22 仲謀教育科技

「論語」這兩個字的意義是什麼?應當讀作「lùn yǔ」 呢?還是讀作「lún yǔ」? 最早談論到《論語》名義的是東漢班固《漢書 藝文志》:

《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

以「門人相與輯而論纂」解釋「論」,說明《論語》是孔子死後,由門人討論編篡而成。以「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 解釋「語」,說明《論語》所記載的主要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話語。

不過東漢劉熙《釋名釋典藝》卻說:

論,倫也,有倫理也。

以「有倫理也」解釋「論」,指出《論語》的內涵是「事物的條理。唐朝陸德明《經典釋文》引漢朝鄭玄的話:

論,如字,綸也,輪也,理也,次也,撰也。

宋朝邢昺《論語集解序疏》在此基礎上發揮說:

以此書可以經綸世務,故曰綸也;圓轉無窮,故曰輪也……

認為《論語》的內容可以「經綸世務」,所以說是「綸也」,書中的義理「圓轉無窮」,所以說是「輪也」。

依照劉熙、陸德明、邢昺等人的說法,則《論語》的"論"字應該讀「lún」。至於「語」字,則指孔子及其弟子的話語。因此「論語」應讀作「lún yǔ」。

相關焦點

  • 《論語》中「樂」字的讀音為什麼變來變去
    經典問題之三:《論語》中「樂」字的讀音為什麼變來變去?提出這個問題的是一個非常內向的叫顧袁緣的女孩兒,從她發來的語音以及我平日課上對她的觀察知道這個問題孩子其實是猶豫了很久,才鼓足勇氣問我的。勇於挑戰自己,值得表揚!
  • 為什麼某些字詞讀音被改?從「異讀字」說起
    一個漢字有不止一個讀音,我們就說它有異讀,有異讀的字我們就稱之為異讀字。這裡所說的異讀字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所謂廣義的異讀字,又稱多音多義字,簡稱多音字,即一個字的幾個不同讀音代表不同意義。如:好hǎo、hào。狹義的異讀字是多音同義字,即一個字的幾個不同讀音不區別意義,所表意義相同,如:血xuè、xiě。 漢字中存在大量的異讀字,歷代字典、韻書、音義書均有收錄。
  • 《清平樂》「樂」字讀音誤說探析
    詞牌名中「樂」字讀音究竟如何讀,學術界對此爭論不斷,聚訟紛紜。潘盛彬認為《永遇樂》中讀yuè,較早將「樂」字讀音問題上升到學術討論,但未論及其他詞牌。金文明將《永遇樂》中讀音定為lè,《清平樂》中音yuè,把《清平樂》的讀音問題提了出來。
  • 論《論語集注》中的「凡例」
    有時候,甚至會出現最初意義在發展與變化中時進時退而又模糊不分的情況。《論語集注》中的「凡」字大可分為兩類:一是總共的意思,多數出現在章節開始,如《學而》「凡十六章」,《為政》「凡二十四章」等都是這類用法。還有一種就是「凡例」,這裡以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十六「凡例」為代表,並將其劃分為四類進行分析。
  • 文學史上的有趣事件,一個字的讀音,爭議了上千年,今天還在繼續
    《論語 雍也篇》中有這樣一段話: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這段話中「樂」字的讀音,人們已經爭議了上千年。到了南宋,儒學大師朱熹又把這個規範讀音寫進了《論語集注》。由於朱熹在闡釋儒家經典方面的權威地位,他的注音便廣泛通行於全國,經過約定俗成,一直傳承了下來。著名語言學家,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人之一王力先生主持編寫的《古漢語字典》採用了這一讀音。
  • 解讀各地「覃」字讀音及方言讀音投票統計進行中……
    「覃」姓的這種讀音,由於普通話的推廣和普及,它逐步同化和統一了各地的方言讀音,形成覃字讀音的標準化。二是作地名。《中華大字典》記載:「覃,地名。覃懷,近河地名。當今河南沁陽縣境」。覃字讀為(Qín 音秦)時,主要指生活在今廣西一帶的覃姓人。相傳,他們姓氏的讀音原為tan,與表示品嘗之意的「啖」字同音,後訛為 Qín,遂相沿成習。
  • 孔子《論語》中哪些語錄還在影響著我們?
    孔子,名丘 ,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被後世尊為萬世師表,位居「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農曆八月廿七),卒於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農曆二月十一)。
  • 一個字的讀音決定了一個戰隊命運,好詩詞賽場清華大學隊慘遭淘汰
    第二次是要求選手寫出《將進酒》一詩中帶有「yuè」(實際是「月」字)字的一句,這一句正確答案是「莫將金樽空對月」。但是清華大學隊選手寫的是「陳王昔時宴平樂」,他們的理由是既然要求寫出帶「yuè」字的一句,並沒有明確是「月」字,所以,「樂」在這裡也讀「yuè」,因此是正確的。但是,大學士當場給予了否定,在這裡「樂」的讀音是「lè」,所以清華大學隊的答案是錯誤的。
  • 讀音不分對錯,只論前世今生 專家:爭議源於對漢語語音歷史演變情況...
    讀音不分對錯,只論前世今生專家:爭議源於對漢語語音歷史演變情況了解不夠所致兒時背的《回鄉偶書》,近日突然發現讀音變了?「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字究竟讀cuī還是shuāi?與此同時還有一些古詩中的字,均因在如今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讀音與以往不同而在網上引起一片喧囂。
  • 為什麼《論語》沒幾個「教」字,「學」卻比比皆是?
    為什麼《論語》沒幾個「教」字,「學」卻比比皆是?可是,當我們翻開《論語》,卻發現整本書都沒有幾個「教」字。相反,「學」字比比皆是。所以,如果從《論語》文本出發的話,「《論語》與教育」這個題目首先讓我想到的問題意識並不是「教什麼?」「怎麼教?」,而是「學什麼?」「怎麼學?」所謂「教」,在《論語》的教育思想中,只不過是對於「學」的幫助。
  • 泰州學派王艮「艮」字讀音的考證
    關於「艮」的第四種讀音和釋義,即作為「民」的異體,見秦公輯《碑別字新編》(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5—16頁:「民」字,在「隋範高墓誌」中,「民」刻作「艮」,「艮」為「民」之異體。不過,這是否因為「刻工」不識字或粗心,誤將「民」刻成了「艮」?這種情況在古代石刻、木刻及印刷品中是經常發生的。而這也是異體字出現的重要原因。
  • 為什麼要給孩子看注音版的《論語》?
    以《論語》為例,其成書兩千多年,書中言語及用字用詞多不同於今時今日,其中生僻字、多音字、多義字、通假字、異體字繁多,古人之修辭方式、語言習慣、語法結構也與現在不同。多音字的出現,則直接改變了詞義和語法功用,例如「與」字,在《論語》中有三個讀音,讀「yú」時可表語氣也可表「緩步慢行的樣子」,讀「yǔ」時可表「同意」「給予」「等待」「跟」等多個義項,讀「yù」時表「預先」「參與」等義項。1.7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 日語中讀音最多的漢字,一個字竟有100多種讀音!
    學日語的小夥伴在背單詞時,很多人會為漢字的讀音而頭痛。日語裡的漢字讀音非常複雜,不僅有音讀和訓讀之分,而且同一個字的音讀和訓讀也有可能有好幾種,真是讓人傷腦筋。一般的漢字讀音也就2-3種,背起來還算輕鬆。
  • 「A」通「B」,「A」的讀音及其他
    將《〈論語〉十則》中的「說」通「悅」讀作「說(yuè)」通「悅(yuè)」,「女」通「汝」讀作「女(rŭ)」通「汝(rŭ )」……在場聽課的筆者不禁有些詫異,指著書上的這些沒有注音的注釋,讓左右之聽課老師來分別讀,其讀法競與主講人的一樣,理由是,通假字一般按慣例是「通什麼字就讀作什麼字的字音」。
  • 海昏侯墓失傳論語被發現 1800年《論語·齊論》部分章節內容一覽
    海昏侯墓失傳論語被發現 1800年《論語·齊論》部分章節內容一覽時間:2016-09-11 20:34   來源:搜狐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海昏侯墓失傳論語被發現 1800年《論語齊論》部分章節內容一覽 重大消息,海昏侯墓失傳論語!
  • 學術交流 | 王凱立:《論語》「知」的「功夫論」解讀
    在「功夫論」視域中,好仁好學的主體使本體與工夫融一前進,從而走向了「愚」的反面,展現出「知」的境界之維——「智」。在古代,「知」與「智」曾互為異體字,可見二者在字義上原來並無差別,故「『知』就是『智』,知智合一」。
  • 這些字的讀音被改後 網友驚呼:上了個假學!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教授王暉2月19日告訴澎湃新聞,有些引起議論的讀音早已體現在詞典和教材中,比如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如果這些讀音確定更改,我們該怎麼讀哪些年學過的古詩?2016年《<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徵求意見稿》發布後,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的孟蓬生專門在光明日報發文討論了這一話題。
  • 「粳」字的讀音
    有的是語音規範從來沒有改變過的讀音,其中一些字在古詩文中的民間變讀,並未進入過規範讀音和規範型詞典;有的是上一次審音(1985年)調整的讀音,已成為語文規範三十多年。為了幫助大家了解本次審音的情況並解答古詩文讀音等相關問題,我們再次為大家推送由審音課題組成員撰寫的系列文章。
  • 王彤偉|關於「粳」字的讀音問題
    此論一經報導即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新浪、搜狐、騰訊等知名網站迅速轉載了這一新聞,《光明日報》等媒體迅速跟進,作了更深入的報導,引起了更加熱烈的討論,真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一個「粳」字的讀音,有那麼多水稻專家呼籲為其正名,足以說明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是,他們的意見對嗎?「粳」字到底該讀什麼呢?語言學界無疑應該給予回答。
  • 樂陵名稱讀音考
    因為「樂毅」歷史久遠,現代人已不知原來的讀音,而對於「樂陵」這樣一個地名的讀音卻不會改變,是因為人們在那裡世代繁衍生息,地名的讀音是不會誤讀的,「樂陵」讀音「lao ling」才是正宗的讀音,讀音應該來自樂毅之「樂」。    《詩經·關雎》中的「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