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哈爾濱】白髮居民學英語 就為介紹咱家鄉

2021-03-02 哈爾濱氣象

白髮居民學英語 就為介紹咱家鄉

除指路、介紹自己之外,主要學習紅腸、大列巴、太陽島這些哈爾濱特色的說法

  「How are you?」一群頭髮花白的中老年人規規矩矩地坐在課桌前,盯著黑板,跟著老師認真地讀著英語句子。這不是家長陪讀的補課班,而是在道裏區安國社區的英語公益課堂,來教課的、來上課的都是經常參加公益活動的居民,學英語的目的就一個,向那些外國遊客介紹我們的家鄉哈爾濱。

  白髮英語課堂的鐵粉兒趙姐就是安國社區的居民,熱心的趙姐參加社區組織的公益活動時,時常遇到外國人求助。6月份她在街上參加公益活動時有兩個外國遊客過來打聽事,因為一句英語不懂,趙姐和同伴們只好尷尬地搖頭擺手。看著外國人失望離去,大姐心裡很不是滋味。閒聊時,趙姐說起這件事,居民們紛紛表示,咱們要是會點英語就好了,現在哈爾濱的外國遊客這麼多,在街上遇到外國遊客打聽點啥,咱們也能幫上忙。這話被安國社區張景豔主任聽到,她說,咱社區有地方,也有會教英語的人才,想學就學唄。居民們一聽都樂壞了,紛紛催問啥時候能上課。張主任打包票,放心吧,保證你們這個夏天就能學上。

  安國社區為多個文藝團隊免費提供活動場地,參加活動的多是退休人員,南崗、香坊、道裡的哪個區的居民都有,藏龍臥虎。張主任找到了歌舞隊的趙柏林大哥,退休前趙大哥做過英語老師、當過翻譯,聽了張主任的想法,趙大哥當即點頭。借黑板、擺桌椅、找聽力資料,趙大哥自編教材,還自掏腰包給學員們印筆記。不到一周英語課堂開課了,第一批報名的學員就有十多個。有些正在外地旅遊的居民聽說了消息,紛紛微信張主任,一定給自己留個名額,回家就來上課。有外區的居民還託人找張主任,問能否讓外區市民也加入。張主任表示,這個英語班零門檻,想學的都能來。

  來學習的都是零基礎,從字母學起,學員年齡又多在50多歲,教學難度可想而知,可學員們的認真和努力讓趙老師信心十足。在英語微信群裡,每天趙老師都反覆發語音、書寫,學員們就照著反覆練習,一句句地磨會。四節課下來,這群頭髮花白的學生們學會了字母、音標和簡單的打招呼。了解了學員們的需求,趙老師的教學很有針對性,他說,我們這個英語課堂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和到哈爾濱旅遊的外國人簡單對話。所以我們學的都是實用英語,除了指路、介紹自己之外,我們主要學習紅腸、大列巴、歐式建築、太陽島這些哈爾濱特色的說法。爭取半年左右,讓大家能用英語介紹我們的家鄉哈爾濱。

(來自哈爾濱文明網)

相關焦點

  • 白髮居民學英語 就為介紹咱家鄉
    這不是家長陪讀的補課班,而是在道裏區安國社區的英語公益課堂,來教課的、來上課的都是經常參加公益活動的居民,學英語的目的就一個,向那些外國遊客介紹我們的家鄉哈爾濱。白髮英語課堂的鐵粉兒趙姐就是安國社區的居民,熱心的趙姐參加社區組織的公益活動時,時常遇到外國人求助。
  • 追美劇學英語 咱爸咱媽潮得很
    如今,咱爸咱媽們也開始瘋狂「追劇」了。今年,哈爾濱老年人大學新開設了「看美劇學英語」課程,讓這些美劇走進了老年人的課堂。「現在不學習真的『out』了」「She is reporter.」「What’s your name?」
  • 凝心為居民做好事 暖心服務點亮城市文明
    頤都社區黨委書記馮玉華對記者介紹說,兩位老人在去年的上合峰會期間就主動要求加入社區志願者隊伍,為峰會順利召開貢獻一份力量。今年海軍節,兩位老人又一同來到了自己的崗位上。「無論是以前在部隊時,還是後來工作崗位上,我們都是幹了一輩子保衛工作,這退休了還能發揮點餘熱,站好最後一班崗,真的感到特別光榮!」楊保雲激動地說道。
  • 海外華人最想念的14道家鄉美食:哈爾濱紅腸上榜
    CNN點讚14道中國名小吃:英文文章搜索量超200萬  過年期間,網絡上一篇被譯為「讓CNN忍不住點讚的14道中國名小吃」的報導,被各大國內網站爭相轉載,這篇源自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英文報導,選擇在中國農曆春節前刊登,用意十分明顯:每逢佳節倍思親,在海外生活的華人每逢佳節更是思念家鄉的美食。
  • 四川眉山八旬老人到成都郫都學英語 只想把家鄉推薦給世界
    四川眉山八旬老人到成都郫都學英語 只想把家鄉推薦給世界 2018-周五從眉山市青神縣出發,搭車到成都四川大學英語角,周六再從成都輾轉到郫都區……85歲的陳漢襄身邊正圍坐著一群新朋友,聽他用一口流利的英語介紹自己。陳漢襄用一口流利的英語向新朋友介紹自己。 劉剛鈺 攝  當被問及為何要到郫都區參加英語沙龍?陳漢襄直言:「聽說這裡可以和外國人面對面交流,我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改進自己的英語口語。」
  • 【「哈爾濱宣傳」推送】香坊區幸福鎮「三項行動」助創城 引領文明...
    【「哈爾濱宣傳」推送】香坊區幸福鎮「三項行動」助創城 引領文明新風尚 2020-08-17 18: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些地方的人最愛來咱黑龍江旅遊|哈爾濱|哈爾濱極地館|李佳琪|...
    哪些人願意來咱黑龍江玩?近日,記者分別採訪了美團、攜程了解到,疫情發生後的第一個國慶節,哈爾濱人喜歡選擇省內、北京、三亞等地旅遊,而上海、北京、山東等地遊客愛來看大美龍江。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批90後已邁進30歲大關,日漸成為消費主力,成為這個國慶節旅遊的生力軍。
  • 哈爾濱大叔真有才!堅守防控點位,還用幾十張速寫畫下了卡點的日常...
    哈爾濱大叔真有才!「需要咱,咱就上!」作為一名黨員,張寶民說現在是黨和國家需要的時候,就該挺身而出,這不算什麼。每天,他和志願者一起,堅守在卡點處執勤上崗,即使大雪天老人也不畏寒冷,起早貪黑地參與信息排查、出入登記、監測體溫等工作,叮囑居民佩戴口罩,少出門、不聚集。
  • 海外華人最想念家鄉美食都有啥 哈爾濱的紅腸榜上有名
    CNN點讚14道中國名小吃  CNN點讚14道中國名小吃:  英文文章搜索量超200萬  過年期間,網絡上一篇被譯為「讓CNN忍不住點讚的14道中國名小吃」的報導,被各大國內網站爭相轉載,這篇源自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英文報導,選擇在中國農曆春節前刊登,用意十分明顯:每逢佳節倍思親
  • 張金傲:哈爾濱烤串與齊齊哈爾烤肉
    六月的哈爾濱整個浪進入了瘋狂的燒烤季,懂生活愛熱鬧大嗓門的哈爾濱人一腳邁進了燒烤狂歡節的歡樂之中。燒烤,是哈爾濱一種休閒方式、一種生活方式、是家鄉的近百年的「優良」傳統。齊齊哈爾烤肉與哈爾濱的烤串味道和吃法區別很大,有大相逕庭、天壤之別之感覺。齊齊哈爾以牛肉為主,哈爾濱則羊肉為先。齊齊哈爾烤肉時烤鍋放在中心位置,大家圍著這個中心自己烤自己的,蘸自己配的料,隨心所欲,有點像涮鍋子自配蘸醬。這叫一個中心,二個基本點,一個中心就是以烤爐為中心大家圍著,二個基本點就是一盆味好的牛肉和一箱冰鎮的明月島啤酒。
  • 「第四屆「創意作文」大賽作品展」我的家鄉——哈爾濱(十四)
    (第一段開門見山,直接點出敘述對象——哈爾濱,下面進行詳細介紹。)1900年俄國商人伊·雅·秋林在哈爾濱建立了中國第一家跨國商業企業秋林公司,並將他們家鄉的傳統飲料格瓦斯及格瓦斯的釀造工藝帶入哈爾濱,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為—秋林格瓦斯。這是秋林格瓦斯名字的由來。
  • 通州:新時代文明實踐——「小康不小康」 聽聽咱老鄉怎麼說
    村民們觀看攝影展原來,這是她參觀通州區「小康不小康 看看我家鄉」攝影作品展後的觀後感。「老鄉」董本淑跟其他村民一起前往攝影展參觀,原來,不久前潞城鎮曾組織各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願服務隊隊員前往新光大中心參觀「小康不小康 看看我家鄉」主題攝影展,不少志願服務隊隊員參觀後意猶未盡。
  • 真有一個字的火車站,就在咱黑龍江!還離哈爾濱很近……
    真有一個字的火車站,就在咱黑龍江!說起最有地域特色的火車站名就不得不提咱大東北全國唯一「單字名」的火車站就在咱黑龍江還離哈爾濱不遠比如,有學者提出「哈爾濱」大概率源自滿語,發音近似「哈勒費延」,意為「扁」 ,是一種對長扁狀地形的統一稱呼;「齊齊哈爾」源自達斡爾語,是「邊疆」或「天然牧場」之意。類型二屯屯屯屯屯屯屯屯「我的老家就住在這個屯,我是這個屯裡土生土長的人……」在東北,屯就是村,東北人為什麼把村稱為屯呢?
  • 廣東6縣市入圍全國文明城市參選名單!咱惠州就佔了2個!
    9月14日,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參評城市(區、縣)名單出爐啦!如果你的家鄉榜上有名那絕對值得你拿出去炫耀了!你最看好哪個市縣?快來為自己的家鄉加油吧!全國文明城市(區)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面發展,精神文明建設成績顯著,市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較高的城市,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排頭兵。
  • 東北話版哈爾濱吃喝玩樂攻略
    今天小咔變身東北大妹子,你給們講講咱大東北哈爾濱吃喝拉撒那兒點事。有人說他來過了。俺想說沒有感受過東北人熱情得不叫來過,沒被叫過大兄弟大妹子的不叫來過。說話親切到和自己家人似的,這就是東北人就對了,自來熟的性格就是一大特點,別管嘮啥玩應一開口準保停不下來。
  • 哈爾濱,令人心動的日子來了!
    日前,同程旅行發布了《2020暑期居民出遊趨勢報告》對今年7至8月份居民的旅遊度假需求趨勢進行了分析。咱哈爾濱憑藉涼爽舒適的天氣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成為今年暑期十大熱門目的地之一《報告》中的數據預測顯示,7月13日至8月31日(全國大部分地市中小學暑假時間)為2020年暑期的旅遊旺季
  • 哈爾濱:多家小區想方設法 讓居民住上暖屋子
    哈爾濱:多家小區想方設法 讓居民住上暖屋子 NEWS.SOHU.COM  2003年10月24日08:56  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22日晚,挨了兩天凍的華風嘉園200戶居民家終於供熱了。據小區物業站的段站長介紹,該小區去年就欠市熱電廠熱力公司15萬元包燒費,今年熱費收繳率也就50%。他千方百計湊了50萬元給熱力公司,希望先開栓,但對方沒同意,無奈之下,又抵押了兩套房子,才算供上熱。他說,不管多難,先開栓供熱是第一位的。他希望居民支持物業工作,主動交納熱費。
  • 家鄉80後導演苗萌:用紀錄片《晚霞中的紅蜻蜓》追憶「哈爾濱往事」
    海報獎盃獲獎證書在澳大利亞雪梨拜訪俄僑後裔果利亞哈爾濱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述笑在老江橋上為我們介紹了中東鐵路和城市的關係 拜訪大提琴演奏家劉學清 然而,富有年代感的城市印記,卻始終令家鄉人魂牽夢繞,為了讓歷史不被遺忘,從哈爾濱走出的80後導演苗萌以及他的團隊,通過拍攝50多位親歷者(從90多歲的耄耋老人到30幾歲的80後)的回憶(因片長限制,最終片中只保留了24人的鏡頭),以紀錄片的形式深情「再現」了近百年來,不同時期的哈爾濱往事,用點滴的回憶串起了一部摯愛家鄉的深情畫卷。
  • 哈爾濱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文明美麗哈爾濱【哈爾濱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一座城市的光榮與夢想,也是哈爾濱人多年奮鬥、恆心堅守的目標與追求。1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一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傳來:哈爾濱市榮獲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實現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
  • 音樂人高進:這是送給家鄉哈爾濱的禮物
    新歌《下雪哈爾濱》  引發大討論  有人說他的歌  「很江湖」  有人說他的歌  「爛大街」  □本報記者 高雲  上周末,一首關於哈爾濱的歌曲引發了一場「紛爭」,新歌《下雪哈爾濱》在愛奇藝的綜藝節目《我是唱作人》中首次亮相,「道裡中央大街,道外紛飛落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