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報訊 「第二外語」課程是大學英語專業學生才上的,或者作為高中生的「選修課」,然而在武漢市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常青一校,2009年起便從4年級開始設「德語實驗班」,學生從最初的40人增加至500多人。據悉,這是武漢市首次在義務段學校開設「第二外語」課。
今年12月底,該校首批56名學生通過了德國組織的「德語一級」語言證書(相當於「德語雅思」)。
第二外語走進小學課堂
目前,常青一校為4—6年級學生開設「第二外語」——德語課,每周兩節,初一、初二學生每周四節。「課堂學習以日常口語為主,了解許多德國文化和風俗習慣,學唱德語歌曲。」8(2)班魏萌告訴記者,她是從6年級開始上德語課的,多數同學都覺得很好玩,有趣,打開了了解其他國家文化的一個通道,一周四次課,也不覺得累。
「與英語一樣,我每天會定時複習德語,把德語當成交流工具,沒有升學壓力,反而學得更輕鬆。」今年暑假,魏萌與20多名夥伴一起赴德國瓦爾登堡高級文理中學「遊學」10天,住在學生宿舍裡,「能與當地學生交流」。
「試卷由德國運來,考聽力、閱讀和作文,口語由德國2名面試官考試。」8(2)班韓雪子今年順利過了「德語雅思」,她說:「二外課的老師是從德國派來的,上課形式多樣、生動,滲透許多德國文化,開拓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學起來也很有趣。」
「二外班」吸引兩千學生
2009年,常青一校與德國歌德學院籤訂協議,在小學4至6年級各選一個班作為「二外實驗班」。「由於要學兩門外語,必須考慮孩子的興趣和學習能力,因此學校只在部分班級推行。」校長武明恩說,「二外班」的教材和德語外教由德方承擔,並在學校建立一個德語圖書角,每年還選拔優秀德語學生去德國參加暑期夏令營。「剛開始也有家長擔心,學兩門外語會不會搞混,孩子會不會吃不消。如今,這些顧慮大多打消了。今年,『二外班』新初一開班時,吸引了約兩千學生報名,最後錄取了250餘名學生。」「如今,國際交流的機會多了,掌握第二門外語肯定是一種趨勢。」在採訪中,一些家長表示,從現在社會競爭的情況來看,熟練掌握英語已經不佔什麼優勢了,讓孩子學習第二門外語能增添競爭力。
專家:學習難度儘可能低
對於小學生學第二外語的現象,武漢市教科院負責人表示:「初中和小學開設第二外語未嘗不可,但是學習難度儘可能低,主要是為了開發語言能力,不要變成一種學習負擔。」
該負責人認為,中國家長不妨有意地帶孩子多接觸外國留學生,營造好的語言環境。此外,孩子接觸不同的語言,了解不同的表達習慣,的確能開發語言能力,加強思維能力,「但要注意的是,語言會相互影響,小學生容易混淆兩種外語」。
武明恩校長透露,目前,學校與德國3所「姊妹學校」聯姻,今後將定期開展「交換生」,部分學生將免費赴德「遊學」,有的將「直升」進德國高中學習,有的將升入武漢外校,高中時繼續選修「二外」。(記者郭會橋 實習生郭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