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鐵出口曾因翻譯錯誤丟訂單:刮雨器譯成抹布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產業·公司】高鐵出海

  是國家實力的競爭,也是市場營銷的比拼

  儘管高鐵出海已成舉國共識,我國卻至今沒有一套完整的英文版中國高鐵標準規範,各家企業「出海」均是自行翻譯,無所依從。

  12月4日,中國軌道交通產業國際化(俗稱「高鐵出海」)又下一城。

  當天,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南非總統祖馬共同見證下,中國南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車株機」)董事長周清和與南非國有運輸集團執行長布萊恩·默勒費在北京籤署軌道交通裝備合作協議備忘錄。

  根據協議,雙方將在南非共同成立一家合資企業,製造、供應並維護南非和非洲其他地區主要的鐵路設備部件。新華社報導,南非正籌建全球最大的鐵路項目之一,該協議將有助中國南車在該國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2014年,從中國企業在海外承建的第一個高鐵項目—土耳其安伊高鐵通車運營,到墨西哥高鐵項目的中標與廢標事件,再到首次出口世界米軌線路上的最高速動車組,中國高鐵已經走向海外。然而,這只是一小步,未來的大發展仍需克服不少障礙。

  「高鐵出海」靠價格戰是一種誤解

  11月30日,南車株機向馬來西亞出口了米軌鐵路上以160公裡/小時運營的動車組,是我國第一次出口米軌動車組,業界將其形容為米軌上的「高鐵」。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車株機專家委員會主任劉友梅解釋,全球鐵路軌道共分為寬軌(1.524m)、標準軌(1.435m)與米軌(1m)等三種制式,中國全部採用標準軌,東南亞地區建有米軌交通網絡。從技術上講,時速160公裡是世界米軌線路上的最高運營速度,「有點像人走鋼絲,火車軌道越窄,平穩性要求越高,設計與製造的技術難度越高。」劉友梅認為,馬來西亞米軌動車組項目集中展現了中國企業的海外競爭優勢。

  其實,積極地進行自主創新後,技術方面,中國已經達到國際一流水平,智慧財產權不再是中國軌道交通裝備走出去的主要制約。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統計,目前,我國在高鐵的核心技術領域,已在國內外提交專利申請超過1000件,並通過專利許可、交叉許可等方式,打造了產品「走出去」的基礎。

  劉友梅指出,「從和諧號CRH1型電力動車組直到 CRH6動車組,我們都受到智慧財產權的制約,不能出口,直到和諧號CRH380A,我們完全的自主創新設計出現,走出去才有了可能。美國知識產權局的專家到南車株機來,仔仔細細地審核每一個細節,技術和裝備全都是我們中國自己的,已經不存在智慧財產權上的瑕疵。」

  「從1999年下線的我國第一臺200千米/小時交流傳動高速動車組『大白鯊』,到後來的『藍箭』、『中原之星』、『中華之星』等在國內外使用的動車組,我們已經掌握了系統集成、交流傳動、網絡控制、轉向架、制動系統等核心技術。」談到這裡,76歲的劉友梅頗有些興奮。

  南車株機分管海外市場的副總經理張旻宇介紹,今年6月,在技術標準最為嚴苛的歐洲,南車株機也成功競標馬其頓動車組項目。

  除核心技術外,快速響應的交貨期是中國高鐵競爭海外市場的另一大優勢。

  一列動車組有上萬個零部件,研製生產周期長而且工序複雜,因此,除了南車株機自身的研發與製造能力,周清和也極其看重周邊產業的配套建設。

  目前,株洲田心高科技工業園已經集聚了中國乃至世界最為完善的軌道交通裝備製造集群,南車株機周邊3公裡範圍內就可滿足從牽引傳動、網絡控制到電機、變壓器等核心零部件的產業配套。

  「項目研製過程中一出現問題,半個小時就能把相關的專家都請過來診斷、開方。」周清和說。

  「我們與競爭對手龐巴迪共同中標的一個項目,不論是合同金額還是中標價格,都略高於對方。」張旻宇提高聲音說:「在國際市場,價格戰一去不復返了。」

  國際化認知度是短板

  雖然高鐵已經走出國門,但國際化認知度仍是其開拓海外市場的短板。

  12月10日,中國南車副總裁徐宗祥在「第十四屆中國經濟論壇」上表示,中國高鐵的形象雖然已經起來了,但仍需在國際化認知方面努力做好。

  「南北車合併後就是全球最大的高鐵企業,但是進入發達國家仍然存在障礙,那裡是阿爾斯通、龐巴迪、西門子等老牌企業的老家,發達國家更願意用成熟品牌。」南車株機海外營銷中心經理許波稱,發達國家對品牌形象的要求更高,標準認證等壁壘也更高。

  而在發展中國家,中國高鐵也同樣面臨類似的問題。

  9月10日,南車株機獲籤印度孟買3億元地鐵車輛及維保服務訂單。「這個單很難,」張旻宇感慨道,「印度人有句諺語『孟買再不努力就被上海趕上了』,這句話代表了印度對中國與中國產品的印象,就算我們的技術更好,性價比更高,印度也更願意採用別的產品,我們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

  許波認為,「軌道交通產業與普通產品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我們的客戶全是政府,實際上,不光是產品的競爭,背後還有國家實力與國家形象的競爭。能不能中標一個項目,能不能在一個市場站穩腳跟,不完全是一家企業能決定的。」

  事實上,「高鐵出海」更容易在國家認可度高的區域獲得發展,這也是國內企業的選擇。周清和表示,南車株機海外業務自2010年快速發展,重點在南亞、非洲、南美、東南亞和土耳其市場,今年籤訂的合同金額已經超過190億元,達到了歷史新高」。

  國際化人才稀缺:語言與文本是勝敗細節

  其實,「高鐵出海」 語言是第一道門檻。

  「一個既懂技術,又能用英語順暢交流的人才就是最大的寶貝。」許波吐槽道,「在國內,我們學的是啞巴英語,中式英語,剛出國的時候,與人交流很困難。而主要競爭對手基本上都是講英語的發達國家,這是他們的天然優勢。」

  在許波看來,解決這個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每一個海外項目都需要大量且反覆的溝通。如果配備翻譯,效率會降低一半,而且翻譯往往不懂技術,容易造成溝通誤解。「只能在實踐中學習,沒有別的辦法。」

  而語言能力不足直接導致了另一個更嚴重的問題。

  許波坦言,「我們的技術文本與商務文本的質量遠遠落後於競爭對手,對手拿出來的都是標準文本,質量很高。這恐怕是我們最大的短板。」

  張旻宇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一個案例。2012年底一個北歐項目,南車株機海外營銷團隊經過兩年多的艱苦努力,離競標成功只有一步之遙,連對方企業CEO都同意了,最終卻因方案翻譯錯誤而被對方技術專家否定。「比如說,刮雨器被翻譯成抹布,這就是典型的中式翻譯。」如此黑色幽默讓張旻宇哭笑不得,卻是其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這並非南車株機一家企業的困境。據《中國經濟周刊》了解,儘管高鐵出海已成舉國共識,我國卻至今沒有一套完整的英文版中國高鐵標準規範,各家企業「出海」均是自行翻譯,無所依從。

  一位專家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軌道交通產業產品繁多、技術複雜,要形成規範的國際文件,不僅要企業參與,也要學術界的努力,更多的要靠政府的統一組織,才可能拿出準確、完整的標準文本,獲得全球的認可。

  守住市場最有效的是本地化

  12月12日,南車株機與馬來西亞交通部籤訂約4億元的動車組維保服務合同訂單。張旻宇介紹,「這是米軌動車組項目上線運行以來,我們獲得該項目的第二個維保(維護保養)合同。」

  維保工作主要由馬來西亞本地員工承擔,南車株機提供培訓與技術指導。這既是馬來西亞政府對海外投資項目本地化的要求,也符合南車株機深耕市場的策略。

  許波認為,「進入一個新市場難,守住一個市場更難,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本地化,努力融入當地。」

  2010年,南車株機首次進入馬來西亞,獲得近40億元的城際動車組訂單。2013年,南車株機投資4億元馬幣(約7億元人民幣)在馬來西亞建設軌道交通裝備製造基地,馬來西亞首相納吉布親自開動挖掘機為項目奠基。

  周清和表示,該基地將實現本地化生產,招收70%的馬來西亞本地人員就業,通過技術輸出,以及未來對產業群鏈的培育,馬來西亞可以在一定程度逐步掌握軌道交通裝備技術。

  但文化差異帶來的溝通問題仍難以避免。

  南車株機馬來西亞生產基地負責人王璐科在當地工作已經三年,需要處理好與當地政府、銀行、居民、工程承包方、技術合作方等各種利益相關主體的複雜關係,「衝突總會有,大的原則是透明規範,相互尊重,然後能夠利益共享。」王璐科說。

  他舉例稱,為了便於溝通,公司招聘時準備找一個馬來西亞人,結果,本地員工反倒說這是民族歧視,他們認為崗位說明書不應該提民族,也不能提宗教信仰。「中國員工不懂海外當地的情況,當地員工又不太理解中國企業的做法,管理和溝通的成本高。」王璐科說。

  張旻宇認為,文化融合是個漸進的過程,「比如說,馬來西亞是伊斯蘭國家,我們就特意在米軌動車組上設計了祈禱間;還專門留了一節女性車廂,便於伊斯蘭教某些更保守的教徒乘坐;就連行李架的設計也參照了伊斯蘭教堂的穹頂。從我們所做的這些事情和細節,他們看到了我們的努力和誠意。」

相關焦點

  • 高鐵出海因翻譯錯誤丟訂單:把刮雨器譯成抹布
    【產業·公司】高鐵出海是國家實力的競爭,也是市場營銷的比拼儘管高鐵出海已成舉國共識,我國卻至今沒有一套完整的英文版中國高鐵標準規範,各家企業「出海」均是自行翻譯,無所依從。
  • 高鐵因翻譯丟訂單 語言與文本是勝敗細節
    據報導,南非正籌建全球最大的鐵路項目之一,該協議將有助中國南車在該國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2014年,從中國企業在海外承建的第一個高鐵項目——土耳其安伊高鐵通車運營,到墨西哥高鐵項目的中標與廢標事件,再到首次出口世界米軌線路上的最高速動車組,中國高鐵已經走向海外。然而,這只是一小步,未來的大發展仍需克服不少障礙。
  • 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錯誤翻譯
    馬戛爾尼使華尋求平等通商,被無名翻譯們譯作「進貢」近日有新聞曰:「中國高鐵出口『洋相』:刮雨器譯成抹布丟訂單」 ,可見翻譯出紕漏,多麼要命。其實,錯誤的翻譯,不單能令公司丟訂單,也能改變歷史進程。試舉幾例:1793年,英國派馬戛爾尼勳爵率使團訪華,尋求通商並建立近代意義上的外交關係。使團啟程之前,先通過東印度公司董事長Francis Baring,致信兩廣總督,將訪華一事提前告知。
  • 我國高鐵出口的尷尬:英語翻譯
    新華社報導,南非正籌建全球最大的鐵路項目之一,該協議將有助中國南車在該國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2014年,從中國企業在海外承建的第一個高鐵項目土耳其安伊高鐵通車運營,到墨西哥高鐵項目的中標與廢標事件,再到首次出口世界米軌線路上的最高速動車組,中國高鐵已經走向海外。然而,這只是一小步,未來的大發展仍需克服不少障礙。
  • 錢江晚報:高鐵出翻譯的洋相,教育不能看笑話
    原標題:高鐵出翻譯的洋相,教育不能看笑話   很多人以為,技術是制約中國高鐵走出去的第一門檻,其實,語言才是第一道門檻。據媒體報導,2012年底一個北歐項目,南車株機海外營銷團隊經過兩年多的艱苦努力,離競標成功只有一步之遙,連對方企業CEO都同意了,最終卻因方案翻譯錯誤而被否定。
  • 國產劇出口現"神翻譯" "抹布女"變"拖把女"(圖)
    國產劇出口現"神翻譯" "抹布女"變"拖把女"(圖) 由海清、張譯主演的《抹布女也有春天》正在熱播,有網友發現該劇的英文譯名「Mop Lady’s Spring」中的「Mop」在英文中是拖把的意思,不僅和知名網絡論壇重名,還順道「埋汰」了一次海清。不過,隨著國產劇紛紛「出口」,這樣的「神翻譯」並不少見,而且有的更離譜。
  • 業內吐槽高鐵出海語言成短板:無完整英文標準規範
    高鐵出海  是國家實力的競爭,也是市場營銷的比拼  儘管高鐵出海已成舉國共識,我國卻至今沒有一套完整的英文版中國高鐵標準規範,各家企業「出海」均是自行翻譯,無所依從。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曹昌 ● 李永華|湖南株洲報導  12月4日,中國軌道交通產業國際化(俗稱「高鐵出海」)又下一城。
  • 業內稱語言成高鐵出海短板:無完整英文標準規範
    【產業·公司】高鐵出海  是國家實力的競爭,也是市場營銷的比拼  儘管高鐵出海已成舉國共識,我國卻至今沒有一套完整的英文版中國高鐵標準規範,各家企業「出海」均是自行翻譯,無所依從。  12月4日,中國軌道交通產業國際化(俗稱「高鐵出海」)又下一城。
  • 媒體盤點景區指示牌蹩腳翻譯:出口譯成Way out
    媒體盤點景區指示牌蹩腳翻譯:出口譯成Way out 2016-10」  央廣網北京10月25日消息 《中國入境旅遊發展年度報告2016》顯示,2015年中國接待入境遊客1.33億人次,同比增長4.14%,市場規模總量位居世界第四,僅次於法國、美國和西班牙。
  • 國家博物館英文標誌翻譯出錯 通道出口被譯成外貿出口
    國博英文標誌翻譯「出口」成錯通道出口「exit」被翻譯成「export」(外貿出口)國博表示正趕製新中英文標誌中國國家博物館內通道「出口」的英語標誌,被錯誤地翻譯成「export」,日前被網友發現,這個單詞中文意思雖然也是
  • 清華大學博物館英文翻譯現多處錯誤 如晚餐被譯成了「super」
    【清華大學博物館現英文翻譯多處錯誤 如晚餐被譯成了「super」】近日,有網友發帖爆料稱,他前往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參觀,發現裡面的英文翻譯多處錯誤,比如《最後的晚餐》翻譯中,晚餐被譯成了「super」。目前,網友指出的英文翻譯錯誤都得到了改正。
  • 路牌的英文翻譯竟然三處錯誤,堂堂魏都「大梁」竟然譯成這?
    路牌的英文翻譯竟然三處錯誤,堂堂魏都「大梁」竟然譯成這?「一個路牌的英文翻譯竟然三處錯誤。堂堂魏都『大梁』,竟然譯成Girder,譯者可真是棟梁之材啊!一個二十平方的賣旅遊讀物和飲料的小書店,怎麼就成蘭登書屋(Random house)。
  • "抹布女"英文名變"拖把"? 網友調侃影視神翻譯
    不過近日,有細心的網友挖出該劇的英文譯名「Mop Lady’s Spring」中的「mop」在英文中是拖把的意思,換言之劇名的英文翻譯是《拖把女的春天》。近年,中國觀眾對美劇、英劇等的熱情只增不減,還有網友盤點了各種英美劇中的「神翻譯」字幕。隨著中文片發行海外的例子越來越多,各種「神翻譯」同樣不勝枚舉,紛紛被網友拿來調侃。
  • 日媒:中國高鐵野心大 欲承接全球多國訂單(圖)
    中國高鐵欲承接海外訂單  【推薦閱讀】   泰總理體驗日本新幹線 比較與中國高鐵差別:很了不起  中日兩國政府爭奪泰國高鐵升級 中國或再敗一回合  外媒:中日爭奪泰國高鐵訂單 中國同意採購泰大米橡膠  媒體:中國高鐵對外輸出須跨過日本這道坎  據日經中文網報導,中國兩大軌道交通車輛企業——中國南車和
  • 雄安譯成Male Safety 學術翻譯不該這麼「雷」
    原標題:雄安譯成Male Safety,學術翻譯不該這麼「雷」  即便你並沒有出色的外文表達能力,面對學術翻譯,該有的嚴謹還是不能丟。  新學期開學已有一些日子,對於明年畢業的大學生尤其是研究生來說,畢業論文(學位論文)將是畢業前最後也是最艱辛的一道坎兒。
  • 中國高鐵談判細節:外資企業以核心技術綁架訂單
    南車集團一位技術專家對本報記者坦承,中國高鐵一方面突飛猛進,另一方面,由於核心技術的缺失,無法實現利益最大化。突破歷史總銷量的訂單我國時速200公裡及以上動車組,統一採用「CRH」(China Railway High-speed,『中國鐵路高速』英文字母縮寫)的簡稱。
  • 英語翻譯中常見翻譯錯誤
    翻譯是在準確(信)、通順(達)、優美(雅)的基礎上,把一種語言信息轉變成另一種語言信息的行為。翻譯是將一種相對陌生的表達方式,轉換成相對熟悉的表達方式的過程。其內容有語言、文字、圖形、符號和視頻翻譯。
  • 老外稱中國駕照多處翻譯錯誤 性別成雌雄同體
    新京報記者 劉洋攝新京報訊 (記者劉洋)駕駛本上的「性別」被釋成英文「M(ale)&F(emale)」;「出生日期」被譯成了「Birthday」。昨天,一名在中國領了駕照的加拿大人戴維發現,駕照上有多處英文翻譯有誤,自嘲被「雌雄同體」。記者隨後發現,北京的駕駛證上也存在著同樣的錯誤翻譯。截至昨晚截稿時,公安部尚未對此回應。
  • 《環太平洋》字幕翻譯遭批:population譯成汙染
    《環太平洋》字幕翻譯遭批:population譯成汙染 然而,影片的字幕翻譯卻成為吐槽點,讓不少觀眾表示看後會欲哭無淚。  字幕翻譯人員大多兼職  作為一部以「史詩浩劫」為主題的科幻巨製,《環太平洋》講述了距今數十年後的人類世界,影片視覺效果震撼,深得好評的同時,一些觀眾在網上對翻譯進行了一番「圍剿」,甚至因幾處明顯的錯誤,質疑翻譯者外語能力不過關。
  • Mojito譯成「莫吉託」是標準的中式翻譯錯誤
    Mojito雞尾酒古巴的官方語言是西班牙語,Mojito自然按西班牙語的規則來發音,不能硬套英語或者中國的漢語拼音來發音。Mojito之所以被長期誤譯為「莫吉託」,主要是因為將Mojito的j讀成了漢語拼音的j;而西班牙語的j在西班牙語中讀[x],相當於漢語拼音h的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