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26個字母搞了三年

2020-12-13 中國青年網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1月14日,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就在昨天,周有光先生剛剛過了112歲生日。周有光1906年出生,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半路出家」,參與設計漢語拼音方案,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

  說起周有光的名字,知道的人可能並不多,但是如果沒有他和他的「漢語拼音方案」,漢語在全世界的傳播遠沒有今天這樣廣泛和便捷,而把漢字帶入資訊時代,也遠沒有如此地順其自然。

  是誰在改變我們的世界,告訴您一位不為人知的大師

  他半路出家,花費三年時間,用26個拉丁字母作為注音基礎,主持編制了國際通用的「漢語拼音方案」,被稱為「漢語拼音之父」;他是《簡明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的三位中文編委之一,被他的連襟沈從文稱為「周百科」;他和夫人張允和的愛情和婚姻跨越70載,舉「杯」齊眉,互敬互學;他在104歲時用電腦打字機完成了自己的雜文集《朝聞道集》,闡述對世界的觀察和思考;他就是本期大師,活到老學到老的百歲老人周有光。

  拼音方案全世界通用是個好事情

  說起周有光的名字,知道的人可能並不多,但是如果沒有他和他的「漢語拼音方案」,漢語在全世界的傳播遠沒有今天這樣廣泛和便捷,而把漢字帶入資訊時代,成為可以敲進電腦的符號,也遠沒有如此地順其自然。或許是因為漢語拼音對於我們來說太過熟悉,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它就是中國歷史上與生俱來的傳承,而完全不會想到現在通行的漢語拼音方案,就誕生於面前這位精神矍鑠、思維敏捷的百歲老人手中。

  曉虹:當時為什麼選擇讓您來負責搞漢語拼音方案?

  周有光:當時文字改革委員會下達工作,一定要推廣普通話。那個時候也就是20世紀50年代初期,要推廣普通話很難;第二件工作就是整理漢字;第三件事情要制定一個漢語拼音方案。因為中文漢字裡面一向都沒有字母的,要表示這個字的讀音都很困難,制定拼音方案主要是給漢字注音,用於字典,用於教學。當時,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裡面工作的就是兩個研究室,一個叫第一研究室,又叫拼音化研究室;我除了做文字改革委員會的委員之外,也擔任第一研究室的主任。所以我當然是全力以赴地進行漢語拼音的制定。經過三年,總算是通過了,變成中國國家的一個方案。

  周有光:這個方案通過以後,我們和周總理講,由國務院公布好了。周總理說不行,國務院通過以後,還要送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使它變成最高級的一個標準。後來成功了,對於這件事情我們覺得很高興。這些工作做了以後,還有第二步,要把它變成國際標準,我就代表國家參加一個國際機構,叫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一個非常有名氣的。制定國內標準(用了)三年,搞國際標準也搞了三年,這樣子通過了ISO對於制定國際標準非常慎重,開了很多次國際會議,也通過了。這樣子全世界都用了。

  後來臺灣因為政治關係,他們抵制我們,他們搞一個叫做通用拼音。通用拼音既可以拼臺灣的臺語,實際上那個是閩南語,又可以拼普通話,結果拼出來以後就很複雜了,而且推不廣。他們設計這個方案以後,實際上是封鎖了他們自己。所以,最近臺灣跟我們的關係改善了,他們也改變了,他們決定採用漢語拼音方案了。拼音方案現在在全世界都通用了,這是一個好事情。

  你們太笨了,26個字母搞了三年

  實際上關於漢語拼音方案的誕生過程,並沒有如周老輕描淡寫的講述中那樣順利,以26個拉丁字母為注音基礎的漢語拼音方案在提出之初,就受到了來自社會各個層面的挑戰和質疑。

  周有光:為什麼用26個字母,要搞三年呢?人家給我們講笑話,說你們太笨了,說26個字母搞了三年。普通人當然不可能了解,(其實)字母學是一個很複雜的學問。比如說,我們用26個字母來給中國服務,你要知道這26個字母在全世界其他國家是怎麼用的,但是這個問題就不簡單吧。它不是一個問題,問題很多。制定這個方案,既要懂得中國語言文字學的傳統,還要懂得外國語言文字學的傳統,也就是他們是怎麼樣用拉丁字母的。要儘量既適合於中國的傳統,又適合國際的傳統。所以這個工作比較有困難。

相關焦點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昨去世
    周有光  籍貫:江蘇  終年:112歲  去世時間:2017年1月14日  去世原因:病逝  生前職業:語言學家、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  「周」字怎麼讀?這之前,他是金融學家和經濟學教授;這以後,他轉投語言文字,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  他曾在107歲生日時開玩笑,「上帝太忙,把我忘了」。  如今,上帝帶走了這束光。  蠟燭  不能含糊,不要和稀泥,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  ——周有光  2016年1月13日,是周有光的111歲生日。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原標題:「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 永遠的光芒——訪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
    編者按: 2017年1月14日,在112歲生日的第二天,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很難用寥寥數語概括這位老人。他通曉漢、英、法、日四種語言,生於常州,長於蘇州,學於上海、遊歷日美,最終落葉歸根。50歲是他人生的對摺點。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1月14日,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對於這一消息,後浪出版公司予以確認。周有光1906年出生,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半路出家」,參與設計漢語拼音方案,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就在昨天,周有光先生剛剛過了112歲生日。
  • 周有光為何被稱為「漢語拼音之父」?
    因著名學者周有光先生去世,致「漢語拼音之父」一說再度引起熱議,有網友質疑道:首先,漢語拼音法自明末便已開始;其次,1955年2月,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以下簡稱為文改委,1986年後該機構易名為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成立時,吳玉章、胡愈之任正副主任,韋愨、丁西林、林漢達、羅常培、陸志韋、黎錦熙、王力、倪海曙、葉籟士、周有光等人為委員,獨尊周老,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老街坊:平易近人沒架子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老街坊:平易近人沒架子  【解說】1月14日凌晨,中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就在此前一天,周有光先生剛剛過了112歲生日。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享年112歲
    1月14日,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對於這一消息,後浪出版公司予以確認。  周有光1906年出生,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半路出家」,參與設計漢語拼音方案,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
  • 追憶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與江夏籍書畫家李國輝的一些往事
    雖然掌握漢語拼音的人已經很普遍,但透徹了解這26個字母的人卻並不多,比如很少有人知道這26個字母並非全部是拉丁字母,拉丁字母只有21個,再比如很少有人能想到聲調的一聲其實是數學中的「減號」。這些故事,如今只有一個人能講述了,他叫周有光,人稱「漢語拼音之父」,2012年1月13日,是他的107歲生日。
  • 周有光:最反感別人叫我「漢語拼音之父」
    晚年伏案寫作的周有光2017年1月14日,被媒體譽為「漢語拼音之父」的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其實在周有光生前,他很不喜歡這個稱呼。其子周曉平曾要求記者,「文中提到的『漢語拼音之父』幾個字務必去掉」,父親「最反感別人這樣叫他。他常說,漢語拼音搞了一百年,自己只是參與方案最終制定的幾個人之一,不能叫『漢語拼音之父』」。這既是周有光的謙虛,也是一種事實——現行《漢語拼音方案》,是在很多前人成果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
  • 周有光是被上帝遺忘的「漢語拼音之父」
    上帝糊塗,把我給忘了……叩響國家語委宿舍樓的一戶普通單元門的門鈴後,筆者很快在家政服務員的引導下見到主人——一位清癯和藹的老人正從書桌旁的椅子上站起來迎候,他就是久聞大名的「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簡單的寒暄之後,我們面對面坐在略顯斑駁的小書桌前開始交流。儘管老人有些耳背,採訪中偶爾還得藉助紙筆,但記者自始至終都能感覺到老先生思路的清晰、思維的敏銳和精神的豁達。
  • 半路改行的周有光 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
    周有光周有光最初學經濟、幹金融,就業於銀行,後來在院校講授經濟學。49歲時組織決定要他搞文字改革工作,周有光聽罷急忙解釋:「我不行,我業餘搞文字研究,是外行。」周有光最終接受副業為專業的安排半路改行後,長達50年未嘗有絲毫懈怠,宵衣旰食從頭學起,廣涉獵,拓眼界,博覽深鑽,鍥而不捨。維艱維困的下放勞動期間,仍不忘早日摘掉「外行」帽子苦攻語言學,在高粱地裡也興致勃勃與同伴討論語文要通俗化、口語化、規範化等專題,「好像對著幾萬株高粱在演講。」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去世 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半路出家」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去世 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半路出家」時間:2017-01-14 16:27   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去世 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半路出家 1月14日,我國 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
  • 漢語拼音之父:26個字母研究三年 沒漏洞沒遺憾
    據中新網報導,今天是漢語拼音之父,中國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111歲大壽,報導稱,周老在百歲之後仍然思路清晰、眼界開闊,還一直關心國家、世界上發生的大事。談及漢語拼音,周有光曾調侃:「有人曾給我們講笑話:你們太笨了,26個字母幹三年。」
  • 李旭之:周有光是「漢語拼音之父」嗎?
    他的一死,一個大大的光環蓋在了他的棺蓋上——「漢語拼音之父」。  蓋這個光環的有《人民日報》的官微,新浪網的官微「頭條新聞」,還有官微「央視新聞」。雖然「央視新聞」是這樣報導的:「【有光一生,一生有光】今日,112歲語言學家周有光辭世。他以26個拉丁字母為注音基礎,主持編寫了至今通用的漢語拼音方案。」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對中文進入世界功不可沒
    他的去世,是一個遺憾,我們又少了一位睿智而又功勳卓著的前輩學者。  這位世紀老人,他主持制定了《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在漢語拼音完整化、科學化方面功勳卓著,時間證明,這一套方案是經得起考驗的,直到今天,我們學習漢語還是從這一套標準開始。此外,他主張漢語現代化,並且一直關注日常生活中的語言現象,每每有精彩獨到的見解。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曾稱被上帝忘記-周有光 漢語拼音方案...
    昨日凌晨3點半,我國著名語言學家,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的周有光在北京去世,享年112歲。  周有光1906年出生,原名周耀平,1906年生於江蘇常州,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半路出家」,參與設計漢語拼音方案。對漢語拼音的貢獻,讓他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  一生做成一件事  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張馬力是周有光的外甥女,周有光妻子張允和待之如親生女。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在112歲生日後第二天去世,一個名副其實的...
    1月14日,中國著名語言學家、文字學家、經濟學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周有光通曉漢、英、法、日四種語言,被稱作「漢語拼音之父」。就在昨天1月13日,周老先生剛過完他112歲的生日,今日即駕鶴西去。昨天的人民網官微還轉貼了周有光在100歲時寫的幾行字以示慶賀。
  • 周有光111歲壽辰: 跨界跨得如此"任性"的漢語拼音之父
    編者按:他一生跨越了晚清、北洋、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個時代,經濟、語言、文化三個領域;他是「漢語拼音之父」,愛因斯坦的「陪聊」;他是沈從文的連襟,張允和的丈夫。他就是周有光。 他是「漢語拼音之父」 周有光曾參與設計漢語拼音方案,主導建立漢語拼音體系,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逝世 老先生一輩子活出了別人的幾輩子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21君~   走進經濟生活裡的一切  導讀:1月14日,中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就在前一天,周有光先生剛剛過了112歲生日。  周老用古音朗誦李白《月下獨酌》:  「漢語拼音之父」的傳奇人生  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的周老,最為人熟知的成就,或許就是參與了「漢語拼音方案」的工作,為無數人解決了識字階段最初的煩惱。
  • 「上帝」終於記起他:112歲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周有光的一生先後經歷了晚清、北洋、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個時代,有人稱他為「四朝元老」。他就像自己的筆名「有光」那樣,一生周全而有光。單單走過一個世紀就已經足夠不同尋常,但周有光不但活得久,並且夠廣。他橫跨經濟、語言、文化三大專業,通曉漢、英、法、日四種語言。參與《漢語拼音方案》制定,他被稱為「漢語拼音之父」,儘管他一再否認這樣的稱謂,但外界堅持了這樣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