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杉資本蘇凱:行業「名詞」背後的創新與趨勢

2020-12-22 聯商網linkshop

聯商網消息:近日,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投資合伙人蘇凱在觀遠數據「2019智能決策峰會」上,以投資人的視角分享了他最近對中國消費市場的觀察,以及對「名詞」現象背後一些本質趨勢的思考。

蘇凱認為,名詞的創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市場的創新力,但創新畢竟是一種基於對未來預測的嘗試,不應該被直接當做成功的經驗放大推廣。這些名詞本身到底是不是趨勢,能不能持續很長時間?我們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抓出真正的趨勢而非追逐時髦的名詞。

通過思考五個新造名詞的由來及其背後的邏輯,蘇凱凝練出了「潮」的時代精神IP的資源開發以及企業的數位化這三個可能穿越周期的趨勢。

我們精編演講實錄,希望分享給讀者的不僅是投資人的個人洞察與思考,更有這種獨樹一幟的觀察角度和思維方式。

以下是蘇凱演講實錄

中國市場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特點,就是各種「名詞」非常頻繁地交替出現。

創新在中國越來越受到鼓勵和尊重,創業者成為創新的重要驅動力。但我也反對一個現象,就是把創新的嘗試當做成功的經驗,過度地包裝和宣傳。

某種意義上,創新是奢侈的,是我們基於對未來判斷的一種嘗試,而成功是小概率事件。嘗試還沒有結果,就把它當作成功經驗過度推廣,這是很可怕的。頻繁的名詞轟炸,反而會誤導視聽。

前兩天我跟紅杉的一位合伙人討論5G的投資方向,他的觀察很有意思:很多專家都在分析5G可能帶來的社會變革、投資方向和投資機會,各種媒體在大量宣傳。

他做了個研究,發現4G剛出的時候很多專家分析過4G的投資方向、哪些產業會發展起來。今天回頭看,哪些預測應驗了?似乎很少。

這就是社會發展與預測關係的一個實例,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我們無法確定未來會發生什麼,但又不能停下來等,我們還是要做些預測,做點事情,這就是創新。

那能不能把我們今天的嘗試當做成功經驗去放大推廣呢?不能。創新嘗試和成功經驗一定要分開,我們要多分享創新的邏輯與思考,而不是把創新當最佳實踐來宣傳。

我們回顧一下,過去幾年經常看到的一些名詞和現象。

1.消費升級

幾年前大家覺得中國經濟在上升,很多人要買更好的商品,連馬桶蓋都要去日本代購,「消費升級」這個名詞就出現了。

大家的投資方向、發展方向、創業方向都定位為消費升級,大量標榜消費升級的BP被送到基金面前。很多公司定位在靠向有逼格、質量升級,隨著一些漂亮品牌的快速崛起,「顏值即正義」似乎成為公理。

一夜之間大家都定位成「生活方式」。當時最怕聽到的就是:「你做什麼的?」「生活方式。」「能不能具體一點?」

「我們是做貓糧的」「我們是做女裝的」「我們是做家具的」。

2.消費降級

過一段時間,新的名詞出現了:「消費降級」。

拼多多上市後,大家發現拼多多增長得比很多消費升級的電商平臺更猛,就有了消費開始降級的論調。

當麥當勞和肯德基在新零售上不斷創新和競爭時,華萊士炸雞悄無聲息就成了龐大的炸雞連鎖品牌。當文藝青年要用更適合自己的化妝品時,突然有一家叫植物醫生的公司已經開了3000家店。

這些現象是不是證明中國出現了消費降級呢?是不是意味著誰更便宜誰更好呢?沒有結論,卻有大量項目自稱消費降級裡的黑馬,但這些公司N年後是不是真的能走下去呢?

當風口來臨的時候,有一些點迅速成為現象,被放大宣傳以後產生新的名詞,這個名詞好像變成了趨勢。但它到底是不是趨勢?需要我們更冷靜地思考。

3.「社區生鮮」、高頻剛需

去年以來我們看到了一些新名詞,比如「社區生鮮」。

從菜場走向社區,從線下走到線上,很多生鮮企業成了資本追捧的寵兒。白菜還是白菜,蘿蔔還是蘿蔔,為什麼一夜之間排到了服裝飾品前面,排到了科技產品前面,排到了奢侈品前面?

因為今天的流量已經高度分散,流量入口成為必爭之地,高頻剛需屬性的生鮮商品天然具備流量優勢。

從消費頻率來看,購物中心和百貨商場基本是一個月一次,超市是一周一次,便利店是一天一次,生鮮一天必須一次甚至多次,於是就變成了最高頻剛需和待開發的品類市場。

高頻剛需的業態,加上資本加持和助力,「超低空飛行」成了普遍現象。商業的本質就是賺取利潤,為什麼毛利率低卻變成了優勢呢?有人對低毛利虧損的業務不感冒,有人認為低毛利意味著進入門檻非常高,別人想進來很難,你留給別人插隊的空間就很小。

可以看出來,大家的思考在進步,在生鮮熱潮中不是「全民賣菜」,而是試圖剖析背後的本質:重新審視「高頻剛需」商品,以及低毛利競爭和可持續性單位經濟模型之間的平衡。

4.私域流量

線上的流量越來越貴,大家就開始去線下圈流量,圈了半天發現線上線下並不可以隨意切換,線上做得再好,到線下也面臨重新定位、重新發展、重新獲客的問題。

當大家發現,從線上到線下來撿流量沒那麼容易的時候,就開始討論「私域流量」了。什麼是私域流量呢?把公有的、集體的變成個人的。

私域流量的到來,是為了應對日益稀缺的流量資源和高昂的流量成本,探索企業怎麼經營自己的會員,而不在別人的山頭上賺吆喝。

一些品牌似乎創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可行之道。例如南極電商,營業額和利潤的增長速度都非常厲害。它不斷在所處的網絡生態裡構建自己的流量池,充分利用平臺的規則,不斷地優化轉化率、聚集勢能,從而不斷推高品牌商標議價,反過來提升自己的收入和利潤。它沒有拋出很多理論和概念,但在實踐上給很多小B企業賦能,構建了流量池。

5.直播電商

「直播電商」是4G崛起後出現、但之前沒被預測到的現象。一次活動做到幾千萬甚至上億營業額,這又觸動了整個商業的神經。一檔直播能實現幾萬平方米商場幾天的營業額,世界到底怎麼了?

於是人人都要做直播電商。我甚至看到有地產公司拿地的主題是做直播電商,誰來播?播什麼?不知道。「直播電商」又成為現象級的名詞,直播電商興起背後的本質是什麼呢?是不是應該進一步去思考實際的驅動因子?

從當年的顏值經濟、消費升級,到消費降級、消費分級,再到高頻剛需的強行插隊、搶奪流量入口。過幾年是不是又會有什麼新名詞呢?我不知道新名詞會是什麼,但我確定,明年、後年一定還會冒出一大堆新名詞。

這些名詞現象的背後有沒有真正能夠穿越周期的趨勢?現象背後的本質,驅動力又是什麼?

我可以從日常的觀察中,分享一些我對消費市場的思考。透過現象看本質,抓出真正的趨勢而非追逐時髦的名詞。

1.年輕一代用「潮」的元素和精神重新定義眾多品類

第一個趨勢是「潮」,我看好這個趨勢。

消費者有年輕的有年老的,「毒App」可以快速增長,「足力健」也可以快速增長。但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年輕一代在用「潮」的元素和精神重新定義很多品類。

為什麼幾十億甚至幾百億市值的公司,突然在一兩年之內出現頹勢?有一大堆原因。但它們有一個共同點:不夠潮。

潮不同於潮牌服裝的潮。它表示的是一種新的情感表達方式,一種新的看待世界的眼光。缺乏「潮」的精神,年輕人就不會選擇你。

當年定位大學生選擇的品牌,現在平均客齡變成45歲了,我去買都怕顯老,年輕人會買嗎?不會。

再說說正面的POPMART(泡泡瑪特)。「搜集」是原始社會就存在的人類欲望,原始人出去採集,會把揀到的松果拿回洞裡擺一排,這是穿越經濟周期的人類本能。

我們小時候會搜集煙盒、郵票,我的同事喜歡搜集託運行李的標籤,還有朋友喜歡搜集酒吧裡的酒杯墊。POPMART用更潮的東西來滿足你的「搜集」欲,也就是「潮流玩具」,各種各樣有趣又無功用的東西。

用我的話形容這類商品和業務特點:「無中生有,小題大做。」

第一這些商品沒有任何功能,不存在性價比;第二營銷推廣上要小題大做,要用誇張、隆重、有儀式感的方式來推廣和傳播,無限挖掘它的情感價值。

那麼,是不是大家都要去做潮玩?我不這麼認為,想明白現象背後的本質,才能開發出下一個機會。

「毒App」,一個二手潮鞋的交易平臺為什麼比一手鞋還賣得快?C2C的交易平臺為什麼在兩年之內實現驚人的交易量增長?但它就是發生了,說明需求是存在的。

還有洗臉神器、電動牙刷等,只要產品外形夠漂亮,體驗方式夠酷,年輕人就會選擇。抓娃娃機這種大街小巷屢見不鮮的業態,在三裡屯有家100多平方米的店鋪一年有3000多萬的收入。在座很多企業很多好品牌100多平方米的店鋪一年有多少?1000多萬不錯了吧。

不管什麼品類,如果需要年輕消費者,就一定要用「潮」的元素和精神去重新塑造和包裝,讓自己更酷一點,否則很快會被淘汰。

2.對於IP的駕馭將成為消費服務業的一種新能力

第二個趨勢是IP資源的開發。

流量日益昂貴的今天,很多商家敲鑼打鼓求客上門都很困難,而一個小熊的T恤,就能讓人跑到零售店搶購。

近幾年的歷史文化熱潮中,為了與歷史文化愛好者產生情感連接,有品牌商與大英博物館推出聯名化妝品、箱子等。這也是一種「潮「,一種很巧妙的IP資源開發和運用。

隨著精神文化消費的增長,情感因素在消費決策中日益重要。品牌的打造和發展需要時間且存在風險,而IP將會成為很好的品牌創新資源,既可以產生情感連接,又可以創造新鮮感,還不會明顯影響品牌基因。

好的IP除了投入資金打造,還有一個非常神奇的屬性:時間門檻。文物為什麼是文物?就是因為時間門檻。時間的稀缺性變得非常有價值,一天時間造不出「米老鼠」,一個IP需要沉澱十年甚至幾十年。

IP資源的開發,對品牌、零售商、商業地產都有很大的推動和賦能作用,所以它會成為一種新商業能力。

3.企業數位化的四個階段

最後,對數據的挖掘,會使零售業和科技業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現在很多零售商做展示,大家都以為是科技公司。這就是今天的特點,大家越來越多地用數據,也為科技從業者創造了煥發第二春的機會。

在做投資之前,我在IT行業工作過,也做過零售行業的CEO。對於科技行業編織的痛點和賣點,零售商有著完全不一樣的視角。

當時我在CEO的角度,就覺得要把事情簡單化:

第一「看得見」你知道這件事情發生了就叫看得見。這個階段在中國零售業基本已經普及了。

第二「看得懂」,數據產生以後意味著什麼。在座有很多CIO,如果你拿一堆報表給CEO,他很可能不屑一顧。因為數字只是數字,解讀數字意味著什麼才是IT和業務的連接。

第三「有辦法」即使你提供了IT數據,也解讀得很清楚,但CEO看完還是不以為然,因為沒有解決辦法。

當行業的競爭力和供應鏈水平處於一定階段,你沒有辦法解決所有問題。比如百貨公司的庫存問題就沒辦法解決,你分析出商家缺庫存,周轉不行,也解決不了。因此他們對庫存數據的需求和興奮度就不會很強。

為什麼ZARA可以解決庫存問題?因為它是全價值鏈、端到端的零售商,從面料到庫存全部是自己的關係。他們對數據的要求又多又細,從中產生各種分析,然後從不同環節去解決問題。

第四「有模型」,也就是中臺建設。中臺建設就是原本說不清楚的東西讓系統說清楚,再用IT的辦法去實現一個個業務邏輯,這就是運營產品化、模型化。

最後,通過經驗、數據和科技的共同累積,讓你成為數位化的公司。原來叫信息化,為什麼變成數位化呢?我認為,信息化主要是對內的,主要為了提升企業內部運作的效率;而數位化主要視角是對外,是站在客戶和供應鏈夥伴的角度來看待一家公司如何更友好、更有效、更智能。

(來源:聯商網 上海報導)

相關焦點

  • 紅杉資本投資精品咖啡品牌三頓半,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這也意味著紅杉資本在最近完成了對三頓半的投資,目前三頓半工商信息還未變更,所以查詢不到紅杉資本投後股份佔比,也暫時查詢不到三頓半這輪融資是否有其他投資方參與。 結合紅杉資本投資三頓半,有一些值得注意的信號和思考點: ①、三頓半是紅杉資本最近五年在食品飲料領域投資階段最早的一家公司; ②、這也是紅杉資本第一次進入咖啡這個賽道,為何選擇三頓半投資,值得思考與深究; ③、從三頓半過去幾年的增速來看,是咖啡領域裡增長最快的品牌之一,背後的增長源自於哪裡,對於三頓半來說,其增長的動力與基礎是什麼;
  • 紅杉資本楊雲霞:對精準醫療依然樂觀
    基於此,基因慧策劃和主辦,貝殼社提供媒體支持《精準醫療大咖論道》,第一季邀請十餘位產業代表聯袂撰文,梳理和展望科技創新、應用轉化和產業發展,完全中立策劃,旨在促進科研、臨床、產業、資本之間的了解和連接。  【編者按】如同網際網路、移動醫療等新型行業一樣,精準醫療從概念期回歸到理性階段。技術轉化、人才儲備、市場教育處在積累時間窗口。在產業急速發展期,如何沉穩前行?怎麼理解資本寒冬?
  • 2017中國頂級風險投資機構榜重磅發布 深創投、IDG資本、紅杉資本...
    在今年的榜單上,倪澤望和孫東升領導的本土風投巨頭——深創投排在第一位;熊曉鴿領導的IDG資本排在第二位;沈南鵬領導的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排名第三;高瓴資本、金沙江創投、達晨創投、君聯資本、經緯中國、創新工場、今日資本則分列第四至第十位。
  • 紅杉資本2億巨資入股福建好彩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閩南網2月15日訊 2月14日下午,福建好彩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好彩頭)與紅杉資本戰略合作籤約協議,在晉江佰翔酒店成功籤訂,紅杉資本投資好彩頭集團2億元人民幣,助推其發展食品飲料。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及執行合伙人,中國風險投資著名投資人沈南鵬先生談道,中國食品飲料行業市場巨大,符合消費升級趨勢;好彩頭產品品牌深受年輕人的喜愛,具備網際網路傳播基因;企業多年的積累具備了未來高速發展的勢能。  業內人士指出,此次合作的達成對雙方極具意義。
  • 2018界面中國頂級風險投資機構揭曉,IDG資本、紅杉資本中國基金...
    搜狐、騰訊、百度等這些中國最為成功的網際網路企業背後都有IDG資本的身影。IDG資本現階段主要關注網際網路與高科技、新型消費及服務、醫療健康、工業技術等。其中,蔚來、拼多多、愛奇藝、平安好醫生、嗶哩嗶哩、小牛電動、美團點評、極光等項目均在2018年成功上市,IDG資本保持了其一貫亮眼的成績,彰顯著雄厚的實力。
  • ​多家國內機器人公司成全球關注創新力量,背後紅杉中國投資脈絡
    上述三家新銳機器人公司獲得國外媒體關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內機器人企業的創新應用價值正在走入全球視野。背後更值得關注的是,國內資本市場對創新企業發展的持續推動。2020 年,紅杉中國投資的智慧移動能力公司「九號公司」成功上市並在首日取得最高漲幅 100% 的成績,更為機器人企業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 2020年紅杉的26個IPO 小鵬投得少,貝殼投得晚
    在醫療領域,紅杉中國的投入多,且非常重視。紅杉中國2020開年第一場活動,即在舊金山舉辦「2020醫療健康年度創新峰會」 。醫療領域的投資往往數額大,投資回報長,在10個IPO項目中,紅杉中國陪伴最長的是新產業生物,從投資到上市歷經9年,該項目也給紅杉中國帶來了回報70倍的好成績。
  • 多家國內機器人公司成全球關注創新力量,背後紅杉中國投資脈絡曝光
    上述三家新銳機器人公司獲得國外媒體關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內機器人企業的創新應用價值正在走入全球視野。背後更值得關注的是,國內資本市場對創新企業發展的持續推動。2020 年,紅杉中國投資的智慧移動能力公司「九號公司」成功上市並在首日取得最高漲幅 100% 的成績,更為機器人企業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 界面新聞2020中國頂級風險投資機構揭曉,IDG資本、紅杉資本中國...
    在今年的榜單上,IDG資本連續三年位居榜首,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排名第二,五源資本排在第三位。我們特別關注風險投資機構最近三年新進投資項目情況及退出項目情況,包括其數量、回報、輪次、參與度等方面。使用最近三年的數據意在最快發現及反映風險投資業界最主流、最活躍、以及最新崛起的力量。
  • 紅杉資本沈南鵬:所有的創業者都需要Grit精神
    此外,還有中通快遞、愛奇藝、唯品會、螞蟻金服、滴滴出行、快手、大疆創新等……可以說,中國9億網際網路圈層的網民人口,無一能避開紅杉加持下的項目。2018-2020年,沈南鵬連續三年蟬聯《福布斯》「全球最佳創投人」第一名,刷新了由他創造和保持的華人投資家最高紀錄,可謂實至名歸。
  • 紅杉中國入主AMI,助力優秀法國設計師品牌擁抱技術創新
    加快 AMI 的發展步伐,強化 AMI 的全球影響力和數位化特徵不斷成長:品牌總裁兼藝術總監 Alexandre Mattiussi 繼續負責創意,執行長 Nicolas Santi-Weil 繼續負責商務AMI 的2020 年總營業額同比增長超過 50%AMI在全球均衡發展,其主要市場包括美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德國、中國和韓國近日,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戰略投資法國設計師品牌
  • 紅杉資本沈南鵬:「從今以後這四類人我將不再投資!」
    近幾年,最成功的網際網路公司背後頻現紅杉中國的身影。目前,紅杉資本已在中國投資超過200家企業,所投企業總市值高達2.6萬億。甚至有人說,操盤紅杉的沈南鵬,才是新興科技產業的隱形霸主。射手座的沈南鵬,投資風格是快、穩、準,有圈內人評價他「進入快,收益快,成名快,笑臉快」,他是有耐心的快 槍 手,對風險把控一流。美國紅杉的理念是「下注於賽道」而非「下注於賽手」。
  • 一周投融資匯總:艾柯醫療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領投
    本輪資方、青松基金創始合伙人董佔斌表示,通過行業研究發現,年輕用戶在關注面部護理之餘,對於口腔的關注也日漸升級,而口腔護理產品的需求也有更細分、場景化的趨勢。「清之科研基於自身優秀的產品專利配方基礎,為用戶提供顏值擔當、口感舒適的產品。青松基金作為種子輪投資機構,十分期待公司和品牌在創始人的帶領下能夠走進更多消費者的生活。」董佔斌說。
  • 踩雷厚本金融 紅杉資本互金投資「中槍」
    平臺被查後,在提供承保和賠付的中華財險拖延賠償的情況下,部分投資者將矛頭轉向了紅杉資本。近日,多名厚本金融案受害者在紅杉資本辦公所在地,上海恒隆廣場和北京華貿中心舉牌維權。紅杉資本踩雷厚本金融如今被立案調查的厚本金融背負無數罵名,但在上線之初,其曾是網貸行業的頭部平臺之一。
  • 泡泡瑪特市值破千億背後:一場中國大基金的集體失手
    屠錚和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投資合伙人蘇凱都對36氪表示,他們給的每一筆錢,幾乎都是「救命的錢」。按屠錚的說法,在第一筆投資後,他又追投了三次;金鷹則在後來又投了2000萬,「公司沒錢發工資了,帳上就不到100萬了。」 錢荒在2016年中達到了頂點。
  • 水果連鎖品牌鮮豐水果完成B輪融資,紅杉資本領投
    水果連鎖品牌鮮豐水果完成B輪融資,紅杉資本領投 2018-01-22 10:16
  • 界面新聞2019中國頂級風險投資機構揭曉,IDG資本領跑、紅杉資本...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仍然位列第二。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在過去14年裡始終屹立潮頭,投資了中國大半個網際網路,眼光毒辣、精準。如美團點評、奇虎360、京東、陌陌、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等明星企業。2018年,美團點評、拼多多分別在港交所和納斯達克上市,特別是美團點評項目,作為最早期投資人,紅杉資本獲得了巨額的回報。
  • 引入紅杉資本突擊入股 「火星人」第三次IPO能否成功?
    在第二次闖關失敗後,火星人引入紅杉資本突擊入股,這次能成功嗎?IPO失敗,紅杉突擊入局資料顯示,火星人主要從事集成灶、集成水槽、集成洗碗機等新型中高端廚房電器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與銷售,公司產品最終面對居民家庭。近年來,市場規模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集成灶行業內公司數量較多,競爭激烈。
  • 教育行業的13個機遇!拼圖資本王磊:教育行業的發展趨勢和機會
    整理 | 孫文敏原創 | 教培校長參考12月18日,在教培校長參考舉辦的「2020中國教育培訓峰會」上,拼圖資本創始合伙人王磊做了主題為《教育行業的發展趨勢和機會》的分享。王磊從事教育10年,致力於教育領域價值投資,累計投資併購金額超過10億。
  • 背後浮現紅杉中國身影
    背後浮現紅杉中國身影   伴隨著AZ/牛津版疫苗發布積極結果的同時,一家名為Vaccitech的   而這家公司早在2018年的A輪融資中便引入了外部戰略投資者,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與谷歌風投聯合領投。在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問題日益嚴峻的當下,始終關注技術前沿的頭部資本力量,正表現出對於先進技術的敏銳判斷力,能夠在幾年前就針對此領域做早期布局,更體現了頭部基金的高度專業性與專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