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立遺囑是怕死?很多人都想錯了! 但這些誤區需注意

2021-01-11 澎湃新聞
年輕人立遺囑是怕死?很多人都想錯了! 但這些誤區需注意

2019-11-29 16: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期,「男明星猝死離世」「25歲姑娘生日當天立遺囑」成為熱門話題,引發公眾擔憂年輕人的健康和未來,關於年輕人立遺囑的討論也隨之愈烈。那麼,年輕人立遺囑真的是「厭世」「怕死」嗎?

//

年輕人訂立遺囑是懼怕死亡嗎?

//

據悉,「25歲姑娘立遺囑」當事人是中華遺囑庫的工作人員,她表示「因為你不知道意外什麼時候才來」,立遺囑是為了如果意外發生,能夠不留遺憾。並不是網傳所謂「厭世」「怕死」。

這並非個例,年輕人立遺囑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據中華遺囑庫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光是立遺囑的90後就有178人。

對於一向忌諱死亡的中國人來說,這些立遺囑的90後可以說是「開了先河」。隨著時代發展,年輕人的生死觀正在發生巨大的轉變。訂立遺囑並不是年輕群體對於死亡的焦慮,而是他們選擇用訂立遺囑這樣具有法律效力的行為來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給自己一個合法的保障。

那麼,立遺囑有沒有特別需要注意的?

//

立遺囑,這些誤區需注意

//

誤區1 遺囑必須公證才有法律效力

遺囑分為自書遺囑、代書遺囑、公證遺囑、口頭遺囑、視頻遺囑、見證遺囑等,而通過律師立遺囑,事實上也是見證遺囑的特例,因為律師身份特殊。任何形式的遺囑,如果程序操作正確,都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很多人將遺囑、繼承、贈與弄混淆了。在所有遺囑中,公證遺囑是最權威的。如果一個人沒有做過遺囑公證,他之前所立的遺囑,要經過法院最終裁定,方能奏效,但它本身是有一定的依據性的。

誤區2 遺囑就是劃分財產的

事實上,遺囑內容範圍廣泛,遺囑並不僅僅是處置財產的,還有一部分內容是交代身後事的。比如,在當事人辭世後,他需要交代親人、朋友要做的事情,也可以劃分到遺囑內,生前想交代的各項事宜,也都可以通過公證的形式落於書面。

誤區3 遺囑都是人「快不行了」才立的

「立遺囑宜早不宜遲,如果當事人到了表述不清的時候,我們會拒絕做遺囑公證。」資深公證人員提醒,為了確保遺囑效力,立遺囑人必須精神正常、神志清晰,同時能說能聽能寫,不少老年人因為中風或痴呆,溝通表達能力受限,就無法辦理遺囑公證。

誤區4 立了遺囑就一勞永逸了

並不盡然。首先,保證所立遺囑合法有效;其次,遺囑對財產及財產清單表述應清晰明了(財產數額、以何種形式存在、在何處等);再次,遺囑應保存好,並告知知情人。

尤其對年輕人來說,遺囑立下之後,隨著經濟收入的增加,財產的增多,會出現新增財產不在遺囑範圍的情況,當事人需重新立遺囑以變更或撤銷之前的遺囑。當事人遺囑中沒有涉及的財產,則依據繼承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誤區5 遺囑只能立給親人

很多人認為,遺囑的受益人只能是親人,這是誤區。受益人可以是親戚,也可以是朋友、同事等等。除了法定的繼承人之外,其他遺囑受益人得到的是「遺贈」範疇。

誤區6 立遺囑需要法定繼承人接受

有的人以為只要是法定繼承人就有權利繼承遺產,即使是立遺囑最終的分配方式也一定要讓所有的法定繼承人都同意並接納。

事實上遺囑是被繼承人處分其個人財產的行為,只要所立遺囑是自己真實意願的表示,且內容合法有效,遺囑就是有效的,立遺囑不需要徵得他人的同意。

來源: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綜合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法制日報微信公眾號等

監製:荊克

原標題:《年輕人立遺囑是怕死?很多人都想錯了! 但這些誤區需注意》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擔心猝死,年輕人抓緊立遺囑?
    有人這樣說還有人這樣說:也有人這樣說:跟學法學的人經常會勸熟人別打官司相反。遺囑庫的工作人員,對年輕人立遺囑表現出了熱情和肯定。從現實來看,年輕人立遺囑的實際意義不大。遺囑,是對死亡後財產和事務的處理,遺囑的執行,需要等到立遺囑人自然死亡或者宣告死亡之後才能開始。這,確實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雖然,年輕人猝死的事情時有發生,但畢竟是少數。
  • 年輕人也立遺囑 關於立遺囑你所不知道的事
    能籤名一定要籤名,在實踐中,很多立遺囑人會以按手印的方式代替籤名,此類遺囑大量的被認定為無效。據《繼承法》規定,自書遺囑由遺囑人親筆書寫,籤名。在立遺囑人能夠籤名書寫遺囑內容的情況下卻以按手印的方式來代替籤名,極易導致他人對遺囑的真實性產生懷疑,引發繼承糾紛。
  • 不是所有人都能立遺囑!遺囑能分配哪些財產?這幾大事項需注意
    因為受我國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對此很是忌諱,他們多半認為生前談死亡立遺囑是不吉利的。可正是這種心理和做法,更容易使得繼承人在老人去世後因繼承問題協商無果而起紛爭;當然也有一些老人對此有所了解,但遺囑寫得不夠明確,不具有法律效力。
  • 微信遺囑開通:這屆年輕人,18歲就開始立遺囑了!
    其中,「90後」三年來立遺囑人數翻近3倍。2017年為55人,2018年為123人,2019年為266人。在這次疫情之下,給親人寫遺書、留遺囑的想法,已經變得不再突兀。面對「遺囑」這個比較膈應的話題,年輕人也開始嘗試用更加理智的想法來對待,在訂立遺囑的過程中甚至比老年人更為灑脫。
  • 90後都開始立遺囑了?!
    小崔說,那段時間自己既立了遺囑,又買了保險,把父母嚇了一跳,後來經過解釋父母才明白了用意。小崔說,除了中華遺囑庫的工作人員,也有像她一樣的年輕人來立遺囑,80後已經有很多,90後也越來越多,他們身份各異,有記者,有極限運動愛好者,也有身患重病的人。數據顯示,立遺囑的年輕人群99%將父母選做財產繼承人。
  • 這屆年輕人太難了,90後已經開始立遺囑,父母是何感受?
    無奈到開始立遺囑,而在大家印象中遺囑一般是老人留給孩子們的,但是當這一切都反過來時,著實讓人有些驚訝,90後、00後年輕人立遺囑,因為沒有成家,許多子女會選擇把繼承人寫成父母,那麼父母是何感受呢?這些年輕人年紀輕輕又為何會選擇立遺囑呢?
  • 年輕人開始立遺囑?思考死亡,是為了優雅地活著
    近日,「90後」電競選手若風找律師立遺囑上了熱搜,將輿論導向了年輕人為什麼開始立遺囑?截至2019年8月底,中華遺囑庫在全國範圍內訂立遺囑的「90後」已經達到了236人,其中年齡最小的只有18歲。遺囑訂立群體多為企業白領、程式設計師、律師等行業職員。而未成家立業的群體會將財產給自己的父母,其中包括線上支付和遊戲帳號等電子財產。
  • 怎樣立遺囑最有效?記者對話公證處
    這樣立遺囑才最具法律效力長沙公證處的遺囑公證室,設在牆角的攝像頭格外引人注意。 記者 楊昱 攝 劉品貝 劉文 視頻製作 立了遺囑就一定會生效嗎?不見得。在很多繼承糾紛中,即使有遺囑,也不一定被法院所採信。
  • 美媒:疫情期間美國人爭相在網上立遺囑,年輕人也不例外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報導,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感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全美在網上立遺囑的人數大幅增加。32歲的摩根·霍普金斯看到疫情在全球蔓延的狀況後,決定立即立下遺囑。她說:「我看到一些報導,一些年輕人本來身體很好,現在卻住進了醫院,還有一些人病情嚴重。
  • 已經開始立遺囑了!」原因竟是……
    然鵝,隨著觀念的開放和 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現年輕人一點也不忌諱 甚至已經開始立遺囑了!《2019中華遺囑庫白皮書》 立遺囑人年齡趨向年輕化
  • 港媒稱立遺囑在中國漸成趨勢:30歲年輕人也考慮身後事
    香港亞洲時報網站10月22日刊登題為《有遺囑者,事竟成,中國也是如此》的報導稱,現在,立遺囑在中國已成為一種趨勢。據內地媒體報導,已有7500多名老人在中華遺囑庫北京第一登記中心預約立遺囑。報導稱,一些老人要等上一年才能與公證人員見第一面。
  • 24歲的她立遺囑 把最重要的東西留給最重要的人
    「葉主任,我想在您這裡立一份遺囑。」近日,24歲的小黃找到了浙江遺囑庫負責人葉世娟。小黃說,想為自己立一份遺囑,把想要說的真心話留下來。90後立遺囑,對於葉世娟而言,已是屢見不鮮。「這兩年,年輕人來遺囑庫立遺囑,越來越多。」究其原因,葉世娟說,這表明年輕人重視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有責任心,敢於直面生死這個話題。立遺囑是對自己和家人負責關於年輕人立遺囑,小黃覺得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沒什麼好奇怪的。「立遺囑是對自己、對家人一種負責的表現,因為我們無法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 立遺囑是為更認真地活著 年輕人的生死觀念正在轉變
    原標題:熱聞|大一新生立遺囑財產給朋友,90後女孩房產給閨蜜,你咋看人至暮年立遺囑,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可最近,上海一位正在讀大一的新生立遺囑的事引發網友關注。儘管並沒有把這筆錢留給父母,但小紅表示,以後掙的錢可能會往這張銀行卡裡放,如果資產增多可能會重新訂立遺囑,增加遺囑繼承人。小紅說,立遺囑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以後會更加認真地活著。
  • 老兩口立遺囑把房產留給孩子要注意什麼?
    其他財產,現金啥的也有點兒,但那都無所謂啦。趁著現在還明白,寫個東西,把房產留給孩子。聽說哪怕就是獨生子女,如果沒有份遺囑的話,遺產分配也可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麻煩。但是不知道怎麼寫,所以來諮詢一下。具體問題有:一、我們老兩口可以共同立一份遺囑嗎?問:我們老兩口已經商量過啦,都同意把房產留給孩子,可以倆人一起立一份共同的遺囑嗎?
  • 當你老去,你能為自己立一份有效的遺囑嗎
    為什麼中國人不愛立遺囑說到中國人不愛立遺囑,很多人都把責任歸於傳統文化——在中國,死亡是禁忌,活著的時候立遺囑,是在詛咒自己。這種解釋不能說錯,但肯定不全面。要知道,「怕死」是人類的天性。即使有宗教的撫慰,現代西方國家依然會開展死亡教育,幫助人們更理性地面對死亡。
  • 被不孝子女逼迫所立的遺囑,有效麼,如何避免這種情況?
    《繼承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無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所立遺囑無效。即使本人後來有了行為能力,仍屬無效遺囑。如果立遺囑人立遺囑時有行為能力,後來喪失行為能力,則不影響他法時所立遺囑的效力。(2)遺囑必須表示立遺囑人的真實意思,因受脅迫、欺騙所立遺囑無效。《繼承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他人偽造的遺囑無效,篡改的遺囑,篡改的內容無效。
  • 遺囑應該怎麼立?||「每周故事匯」之八十四
    阿美立馬挺起背,笑眯眯的舉起酒杯:真不好意思,本來今天是感謝各位律師的,這不,又想向各位請教,這遺囑到底該怎麼立呢?見阿美痛飲一杯,滿臉誠意,汪素婷律師便從明年即將施行的《民法典》的角度給阿美闡述了如何立遺囑。
  • 孤寡老人立遺囑20萬贈給志願者 因親侄子不贍養
    同時,遺囑庫的律師發現,很多老人存在認識誤區,他們認為只有一個子女,沒有立遺囑的必要。律師提醒說,從法律層面來說,如果不立遺囑,獨生子女可能無法全額繼承到父母的財產。遺囑 怎麼立?「我們準備了20多個遺囑範本,都是由資深法律專家進行起草,供不同需求的遺囑人選擇和使用。同時提供防腐蝕的特殊紙張製作。」遺囑庫負責人陶建英介紹,遺囑統一保管在市內一家銀行的保險柜中。遺囑 立什麼?近9成涉房產受益配偶子女運行3年來,共有17086人進行遺囑諮詢,預約登記8090人,進行遺囑制定和保管5532份。
  • 獨生子女家庭也要立遺囑?超過99%的老人立遺囑選了這條!
    在中華遺囑庫上海分庫登記點,每天都有近十位老人前來諮詢預約登記,最多的一天甚至有近百位老人,前來諮詢的老人大多在70多歲,年齡最大的96歲。▼點擊觀看視頻▼白皮書顯示,在訂立遺囑的老人中,大多是為了房子。有99.93%選擇中華遺囑庫範本中的「防兒媳女婿」條款。立遺囑就為了防兒媳女婿?
  • 老太因侄子不贍養立遺囑將20萬財產贈給志願者
    10月8日,重陽節到來前,四川遺囑庫發布了我省遺囑大數據。在5500餘份遺囑中,70歲到80歲年齡段立遺囑的人最多,遺產近9成涉及到房產。其中,年齡最小的立遺囑者為38歲,是一名計程車司機,最大的92歲。  同時,遺囑庫的律師發現,很多老人存在認識誤區,他們認為只有一個子女,沒有立遺囑的必要。律師提醒說,從法律層面來說,如果不立遺囑,獨生子女可能無法全額繼承到父母的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