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9 16: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期,「男明星猝死離世」「25歲姑娘生日當天立遺囑」成為熱門話題,引發公眾擔憂年輕人的健康和未來,關於年輕人立遺囑的討論也隨之愈烈。那麼,年輕人立遺囑真的是「厭世」「怕死」嗎?
//
年輕人訂立遺囑是懼怕死亡嗎?
//
據悉,「25歲姑娘立遺囑」當事人是中華遺囑庫的工作人員,她表示「因為你不知道意外什麼時候才來」,立遺囑是為了如果意外發生,能夠不留遺憾。並不是網傳所謂「厭世」「怕死」。
這並非個例,年輕人立遺囑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據中華遺囑庫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光是立遺囑的90後就有178人。
對於一向忌諱死亡的中國人來說,這些立遺囑的90後可以說是「開了先河」。隨著時代發展,年輕人的生死觀正在發生巨大的轉變。訂立遺囑並不是年輕群體對於死亡的焦慮,而是他們選擇用訂立遺囑這樣具有法律效力的行為來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給自己一個合法的保障。
那麼,立遺囑有沒有特別需要注意的?
//
立遺囑,這些誤區需注意
//
誤區1 遺囑必須公證才有法律效力
遺囑分為自書遺囑、代書遺囑、公證遺囑、口頭遺囑、視頻遺囑、見證遺囑等,而通過律師立遺囑,事實上也是見證遺囑的特例,因為律師身份特殊。任何形式的遺囑,如果程序操作正確,都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很多人將遺囑、繼承、贈與弄混淆了。在所有遺囑中,公證遺囑是最權威的。如果一個人沒有做過遺囑公證,他之前所立的遺囑,要經過法院最終裁定,方能奏效,但它本身是有一定的依據性的。
誤區2 遺囑就是劃分財產的
事實上,遺囑內容範圍廣泛,遺囑並不僅僅是處置財產的,還有一部分內容是交代身後事的。比如,在當事人辭世後,他需要交代親人、朋友要做的事情,也可以劃分到遺囑內,生前想交代的各項事宜,也都可以通過公證的形式落於書面。
誤區3 遺囑都是人「快不行了」才立的
「立遺囑宜早不宜遲,如果當事人到了表述不清的時候,我們會拒絕做遺囑公證。」資深公證人員提醒,為了確保遺囑效力,立遺囑人必須精神正常、神志清晰,同時能說能聽能寫,不少老年人因為中風或痴呆,溝通表達能力受限,就無法辦理遺囑公證。
誤區4 立了遺囑就一勞永逸了
並不盡然。首先,保證所立遺囑合法有效;其次,遺囑對財產及財產清單表述應清晰明了(財產數額、以何種形式存在、在何處等);再次,遺囑應保存好,並告知知情人。
尤其對年輕人來說,遺囑立下之後,隨著經濟收入的增加,財產的增多,會出現新增財產不在遺囑範圍的情況,當事人需重新立遺囑以變更或撤銷之前的遺囑。當事人遺囑中沒有涉及的財產,則依據繼承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誤區5 遺囑只能立給親人
很多人認為,遺囑的受益人只能是親人,這是誤區。受益人可以是親戚,也可以是朋友、同事等等。除了法定的繼承人之外,其他遺囑受益人得到的是「遺贈」範疇。
誤區6 立遺囑需要法定繼承人接受
有的人以為只要是法定繼承人就有權利繼承遺產,即使是立遺囑最終的分配方式也一定要讓所有的法定繼承人都同意並接納。
事實上遺囑是被繼承人處分其個人財產的行為,只要所立遺囑是自己真實意願的表示,且內容合法有效,遺囑就是有效的,立遺囑不需要徵得他人的同意。
來源: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綜合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法制日報微信公眾號等
監製:荊克
原標題:《年輕人立遺囑是怕死?很多人都想錯了! 但這些誤區需注意》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