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開始立遺囑?思考死亡,是為了優雅地活著

2021-01-11 分眾教育
身體和靈魂 要「用心」治癒

世界上只有兩件事很重要,第一,你好好活著;第二,幫助更多的人好好活著。

人這一生,充滿著未知數,有的人可能迎接的是陽光,而有的人迎接的可能是死亡。

近日,「90後」電競選手若風找律師立遺囑上了熱搜,將輿論導向了年輕人為什麼開始立遺囑?

截至2019年8月底,中華遺囑庫在全國範圍內訂立遺囑的「90後」已經達到了236人,其中年齡最小的只有18歲。遺囑訂立群體多為企業白領、程式設計師、律師等行業職員。而未成家立業的群體會將財產給自己的父母,其中包括線上支付和遊戲帳號等電子財產。

為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開始立遺囑?

是為了權益保障還是害怕突發狀況?

你會選擇現在就立遺囑嗎?

「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個會先來。」

隨著觀念的轉變,很多人有了立遺囑的意識,並採取行動,90後年齡雖然比較小,但一些特殊職業和特殊行業狀態,讓年輕人面臨更大的生存風險。不少年輕人處於過勞、高危行業,亦或身患重疾,風險於他們而言,可能往往近在咫尺。

若沒有留下遺囑,不但容易產生糾紛,還會讓親人少了一份念想。

「敢問死?」曰:「不知生,焉知死?」--《論語》

自古以來,生時問道,直切生活,都是中國人生死觀的基本面向。對生的關照多了,死便成為我們文化的禁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對死的討論諱莫如深。

困擾中國人立遺囑的不是年齡問題,而是觀念問題。部分90後願意突破觀念的桎梏,堪稱思想的解放。90後遲早會老去,遲早會面臨每一個老年人都要面臨的身後問題,他們能夠儘早形成開明和現代的觀念,對於未來老年社會的完善,也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人只有正確面對死亡,才能懂得如何更好地活著。

不管對於什麼年齡階段的人而言,死亡教育都是樹立正確「三觀」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生前立下遺囑,實際上也是一個理性看待死亡的過程。在現代社會,人們活動的範圍和形式多種多樣,社會的風險指數明顯上升。對自己身後之事作出妥善的評估與安置,生命才更加精彩。

「我的支付密碼和我媽的一樣。」

據測算,2010年我國獨生子女總量約為1.5億人,預計2050年將達到3.1億人。隨著獨生子女人數總量的增加,因獨生子女死亡所產生的中國失獨家庭也在激增,在2010年達到84.1萬戶,預計到2020年將突破百萬戶。

有網友留言:「有一段時間加班熬夜,身體特別不好,怕哪天早上就醒不過來了,就把所有的密碼都寫在一張紙上,讓爸媽能看到。」

《中華遺囑庫白皮書(2018)》的統計數據顯示,立遺囑的老年人中,99.92%選擇遺產由子女單獨繼承,不屬於子女夫妻共同財產。而在中華遺囑庫訂立遺囑的年輕人群中,單身人士佔到四成,其中99%的人將父母選做財產繼承人。中華遺囑庫工作人員介紹,大多數年輕人的第一繼承人也是父母,而非伴侶。

「我們可以創造一種環境,讓人們能委婉地談論死亡。」

年輕人立遺囑,在移風易俗方面更有重要作用,可以引導更多人,尤其是老年人理性看待死亡,形成有效遺囑。在清楚明白時立下遺囑,將身後事安排妥當的行為,是公民的權利也是責任感的體現,對於這種意願應當給予支持和理解。須知,死亡並不可怕,正視死亡才懂得生命的意義。

不止於立遺囑。當死亡的忌諱漸漸淡化,人們也開始接受其他與死亡有關的新觀念。

「恐懼死亡是難以避免的人性,但我們提倡的狀態是,創造一種環境,改變大家談『死』色變的現狀,願意用一種委婉的方式談論。」

這種試圖改變的努力可以被看到。

「我們無法預知死亡的期限,卻可以選擇用喜歡的方式活著。」

保持鮮活,在夾縫中裡尋找真正意義上的生活。或許是像春夏一樣,享受追龍捲風的過程,把空閒的時間都拿來想愛的人。

或許是像《非自然死亡》中三澄美琴一樣,用酸甜苦辣碰撞出的美食,化開囿於心頭的繁雜瑣事,積極地向著目標前行。

或許是把時間花在看似無意義的事情上,在短暫的秋天踩踩鋪滿銀杏的大道,聽聽藏在角落的故事,又或是為洗澡的時光挑選一個適合的可以扭起來的歌單。享受生活那些不可量化的意義。

或許當我們真正接受死亡的必然性,我們也會有更多的勇氣去表露真實的自己,說出不敢說的話,做不敢做的事。在珍貴的人生中留下我們的痕跡。

最後,願萬物奔向你,你也與萬物相愛,也願你永遠不乏追逐內心的勇氣。

當然,別忘記多喝熱水,早點睡覺。

相關焦點

  • 立遺囑是為更認真地活著 年輕人的生死觀念正在轉變
    原標題:熱聞|大一新生立遺囑財產給朋友,90後女孩房產給閨蜜,你咋看人至暮年立遺囑,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可最近,上海一位正在讀大一的新生立遺囑的事引發網友關注。儘管並沒有把這筆錢留給父母,但小紅表示,以後掙的錢可能會往這張銀行卡裡放,如果資產增多可能會重新訂立遺囑,增加遺囑繼承人。小紅說,立遺囑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以後會更加認真地活著。
  • 「90後立遺囑」成年度熱門話題
    當 awsl(啊,我死了)成為「年度彈幕」,其背後透出的是年輕人對待生活、對待人生的態度。據報導,截至2018年年底,在中華遺囑庫立遺囑的90後有178人,其中年齡最小的只有18歲。和90後朋克養生類似,「90後立遺囑」也毫無懸念地成為年度熱門話題。面對生死,其實是在探討生命的意義。面對未知的未來,學會和準備告別,是為了更好地活著。
  • 大學生立遺囑,是一種向死而生的豁達
    她表示,以後掙的錢可能會往這張銀行卡裡放,如果資產增多可能會重新訂立遺囑,增加遺囑繼承人。同時,小紅說立遺囑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以後會更加認真地活著。 在「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先到」的調侃下,死亡話題早已過了「避諱期」,尤其是對年輕人來說,隨著閱歷和受教育程度提升,正逐漸形成一種「向死而生」的豁達人生觀。
  • 擔心猝死,年輕人抓緊立遺囑?
    遺囑庫的工作人員,對年輕人立遺囑表現出了熱情和肯定。從法律上來看,立遺囑是法律賦予的權利。遺囑,是單方法律行為,只要做出就可以成立。任何成年人只要願意,都可以立遺囑。任何遺囑,只要符合法律規定的要件,都具有法律效力。
  • 微信遺囑開通:這屆年輕人,18歲就開始立遺囑了!
    3月28日,中華遺囑庫正式發布《2019中華遺囑庫白皮書》,首次公布了中青年人立遺囑大數據。截至2019年底,中華遺囑庫已登記保管了16.5萬份遺囑,目前已生效遺囑共計781份,其中共有2333位60歲以下的年輕人進入中華遺囑庫訂立登記遺囑,男女比例約為4:6,女性人數明顯高於男性。
  • 年輕人也立遺囑 關於立遺囑你所不知道的事
    溫州市華東公證處房產部負責人說,但縱向比較來看,年輕人的面孔多了起來,他遇過最年輕的僅29歲,三四十歲的更是不在少數。比起人們「老人才立遺囑」印象不同的是,許多人抱著平和的心態來進行公證,甚至有些出趟遠門坐飛機也要立一份。「以前是叫舅舅做見證,現在公證機關『老娘舅』的角色越來越重。」
  • 18歲大一新生立遺囑:銀行卡裡的錢留給朋友!
    00 後已經開始立遺囑了12 月 19 日,剛滿 18 周歲的大一新生小紅(化名)來到上海中華遺囑庫第二登記中心,為自己訂立遺囑。小紅希望把存在銀行卡裡的 2 萬多元留給自己的一位朋友,她曾在小紅最傷心難過時給予了支持和關愛。
  • 年輕人立遺囑是怕死?很多人都想錯了! 但這些誤區需注意
    年輕人立遺囑是怕死?很多人都想錯了!」成為熱門話題,引發公眾擔憂年輕人的健康和未來,關於年輕人立遺囑的討論也隨之愈烈。那麼,年輕人立遺囑真的是「厭世」「怕死」嗎?//年輕人訂立遺囑是懼怕死亡嗎?//據悉,「25歲姑娘立遺囑」當事人是中華遺囑庫的工作人員,她表示「因為你不知道意外什麼時候才來」,立遺囑是為了如果意外發生,能夠不留遺憾。並不是網傳所謂「厭世」「怕死」。
  • 90後都開始立遺囑了?!
    商業遺囑和公益遺囑流程上有區別,為了提供更好的服務,遺囑庫的工作人員要親身感受其中的每一個環節,於是一些年輕的工作人員就自願立了商業遺囑。崔文姬今年25歲,生日那天她也給自己立了遺囑。遺囑中她讓父母繼承自己「生前」的全部財產,平均分配。如果那時候父母不在了,「遺產」就給自己的妹妹。
  • 已經開始立遺囑了!」原因竟是……
    然鵝,隨著觀念的開放和 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現年輕人一點也不忌諱 甚至已經開始立遺囑了!開始?立遺囑了? 《2019中華遺囑庫白皮書》 立遺囑人年齡趨向年輕化
  • 這屆年輕人太難了,90後已經開始立遺囑,父母是何感受?
    無奈到開始立遺囑,而在大家印象中遺囑一般是老人留給孩子們的,但是當這一切都反過來時,著實讓人有些驚訝,90後、00後年輕人立遺囑,因為沒有成家,許多子女會選擇把繼承人寫成父母,那麼父母是何感受呢?這些年輕人年紀輕輕又為何會選擇立遺囑呢?
  • 18歲大學生立遺囑,資產由朋友繼承,她的舉動讓人既欣喜又擔憂
    女生的意思大概是這樣的,每個人都無法預料明天會發生什麼,也許今天我們還在這個世界好好地活著,而明天已經和這個世界徹底告別。那麼死去的人肯定希望活著的人更好地繼承遺產,所以在她看來,立遺囑這樣的事,並不是離世前才會去做,而是只要我們需要,什麼時候都可以完成。她的銀行卡裡目前僅有2萬塊錢,她希望自己死後將它留給自己的一位朋友,原因是這個朋友曾經給予了她莫大的幫助。
  • 港媒稱立遺囑在中國漸成趨勢:30歲年輕人也考慮身後事
    參考消息網10月27日報導港媒稱,儘管在中國文化傳統中立遺囑是禁忌,但現在人們卻排隊去立遺囑,登記預約已經排到了2019年12月。香港亞洲時報網站10月22日刊登題為《有遺囑者,事竟成,中國也是如此》的報導稱,現在,立遺囑在中國已成為一種趨勢。據內地媒體報導,已有7500多名老人在中華遺囑庫北京第一登記中心預約立遺囑。報導稱,一些老人要等上一年才能與公證人員見第一面。
  • ...增加了2種合法有效的立遺囑方式;為了防止立遺囑被迫無奈,新增...
    【社會新聞播報】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從2021年1月1日開始實行,其中就對遺產繼承作出了不少新規定。在這些規定中,有不少內容是結合當前的情況提出的新規定。
  • 老人立房產遺囑範本
    老人立房產遺囑範本立遺囑人必須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一些老年人在病入膏肓之際所立遺囑可能會被認定無效。所以,在訂立遺囑時都要判斷立遺囑人是否神志清醒,是否具備訂立遺囑的能力。根據《繼承法》第22條規定,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所立的遺囑無效。
  • 當你老去,你能為自己立一份有效的遺囑嗎
    要點速讀:中國人不愛立遺囑,跟傳統文化中的死亡禁忌關係不大。對法律知識不足的老年人來說,想要立一份有效的遺囑不是很容易。隨著國人財富增長,人口老齡化加快,財產繼承糾紛變多,並非一時一地特有之現象。據《法制日報》報導,江蘇是全國最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的省份之一,近年來,法院受理的財產繼承糾紛也呈直線上升趨勢。財產繼承糾紛案件增加,原因有二:一是沒有遺囑。
  • 立下一紙遺囑 了卻「生前身後事」
    案例1 妻子病故老伴立無效遺囑 有一對老夫妻,生育了一兒一女,兒子自幼下肢殘疾,早年上班的福利廠破產下崗,兒媳前幾年幹臨時工受傷,每月由民政部門發放170多元生活費,兩位老人想著兒子一家生活可憐,為了回報兒子一家對他們老兩口的照顧,也為了防止以後兒女為此鬧矛盾,商量著把僅有的房產留給兒子。 沒有來得及付諸行動,老太太就病故了。
  • 美媒:疫情期間美國人爭相在網上立遺囑,年輕人也不例外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報導,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感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全美在網上立遺囑的人數大幅增加。32歲的摩根·霍普金斯看到疫情在全球蔓延的狀況後,決定立即立下遺囑。她說:「我看到一些報導,一些年輕人本來身體很好,現在卻住進了醫院,還有一些人病情嚴重。
  • 廣州離婚律師梁聰律師團隊:遺囑訂立逐漸趨於「年輕化」
    截至2019年底的數據統計,中華遺囑庫發布的《中華遺囑庫白皮書》中90後立遺囑的佔比三年來翻了三倍,年輕人也開始意識到,理性地思考死亡,才能更坦然地面對生活。年輕人接觸的遺囑五花八門,什麼才是規範的遺囑概念?
  • 立遺囑的年輕人:「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個先來」
    對這些年輕人來說,立遺囑只是一種提前預防,立好了遺囑的他們,有的開始準備婚禮,有的計劃著下一次的極限運動。山東大學醫學心理學與倫理學系副教授王雲嶺說,儘管在當下的中國,死亡在很大程度上仍被當成一種忌諱,但隨著生死觀念等不斷推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死亡的更多可能性。「我們可以創造一種環境,讓人們能委婉地談論死亡。」王雲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