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封神的高僧第一人,回家了

2020-12-24 一條

近1300年前,揚州和尚鑑真,

用10年跨越東海,到達日本,

從此開啟了一人改變整個日本的傳奇:

幫助日本確立僧侶制度,

給天皇、太上皇、皇太后授戒,

給400個沙彌授戒,

建立了日本律宗總本山——唐招提寺,

1260年來,朝拜者如織。

唐招提寺 日本奈良

「滄海之虹」上海博物館展覽現場

2019年12月,上海博物館跨年大展開幕,

講的就是鑑真的故事。

5組11件珍品,從日本被運到上海:

日本最高級別的國寶「金龜舍利塔」,

描繪鑑真一生的《東徵傳繪卷》,

還有「日本的王維」東山魁夷,

為鑑真作的68面隔扇畫。

很多珍寶,你去日本都看不到。

這次在上博,做了沉浸式體驗的展陳,

這種「沉浸」,不是因為高科技互動,

而是現場復原了文物在唐招提寺展陳的原貌。

展覽免費開放,值得一看再看。

撰文 | 葉荔

「師父,到日本了,我們終於到日本了!」

公元753年的冬天,幾個弟子淚流滿面,攙扶著高僧鑑真,從海船上走下,雙腳踏在了日本的國土上。

這時離鑑真下決心東渡,過去了11年,陪同的遣唐使已亡、多位弟子已故,他自己也雙目失明,九死一生,感慨萬千。

東海的那一邊,日本天皇早就企盼高人多年,親自安排他入駐最尊貴的東大寺。不論高官、百姓,都聞訊前來拜謁。

從此,一個揚州和尚,開始影響日本土地上的每一個人。

鑑真到底什麼來頭?他為什麼寧死也要去日本?帶去了哪些寶物?為什麼他能受到日本上下的敬重?又為什麼要造唐招提寺?

時間穿梭回1200多年後,2019年12月,上海博物館跨年大展「滄海之虹」開幕,我們可從中窺探一二。

金靖之 上海博物館展覽部

金靖之是這次大展的內容策劃之一,年輕時她曾在日本留學,學習日本藝術史,回國後便進入上博工作。她向我們介紹,這次展覽的契機,是因為唐招提寺御影堂大修,堂內珍貴的隔扇畫正好可外出巡展。

通過奈良國立博物館的引介,諸多寶物,來到了上海博物館展出。「御影堂內供奉著鑑真乾漆坐像,每年只對外開放3天,所以許多展品,就算你去了日本都看不到。」

日本經濟新聞社董事 伊藤圭子

展覽的日方代表之一伊藤圭子說,一般文物都走空運,但這次隔扇畫特意用海運,船名「新鑑真號」。「冬天的海風平浪靜,珍寶安全抵達上海,可能真的是鑑真在守護我們。」

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館長 松本伸之 在上博展覽現場

展覽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講鑑真,有5組11件國寶級文物;第二部分,是日本國民畫家東山魁夷,為鑑真作的68面隔扇畫。

《東徵傳繪卷》:看盡鑑真一生

走進展廳,玻璃展櫃中,陳列著《東徵傳繪卷》。繪卷是日本的一種繪畫風格,圖文並茂地講故事,類似最早的漫畫雛型。

《東徵傳繪卷》第一卷局部

《東徵傳繪卷》畫於13世紀,共5卷,每卷15-20米長,總長達83米,把鑑真的一生都說盡了:從鑑真出家開始,一直到他在唐招提寺內圓寂。

類比北宋王希孟的《千裡江山圖》是12米,《東徵傳繪卷》全部鋪開,那就是5倍的《千裡江山圖》。組織繪圖的,是13世紀的日本高僧忍性,他也是鑑真的傳人。

《東徵傳繪卷》第二卷

現在上博展出的是第二卷,描繪鑑真的東渡經歷。可以看到在海浪的襲卷下、世人的告密後,鑑真如何一次次失敗,又一次次重新出發。

《東徵傳繪卷》第二卷 局部

手持傘蓋的鑑真,斷成兩半的船,岸邊的漁夫,用胡粉勾出的浪花……畫面上一個個細節,色彩豐富、細膩生動,需細細觀賞。

《東徵傳繪卷》第五卷 局部 鑑真授戒

2020年1月14號後,會換成第5卷展出。到時你會看到鑑真終於抵達日本時激動人心的場景。還能見到鑑真先到太宰府,然後到奈良,再到東大寺,為日本的太上皇授戒的壯觀景象。畫面最後,「唐招提寺」終於登場……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的繪卷觀賞是一種私人交往時的娛樂。一般由主人打開一小段畫面,50釐米左右,與肩同寬,而客人們往往是俯視畫面,等看完這一段,再慢慢地卷開下一段,把之前的合上。隨著畫卷的展開,故事也向前發展,觀賞者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來看,就像「手掌間的動漫」。

在展廳的展覽櫃中,畫卷通常打開1-2米,而觀眾由右向左,慢慢踱步向前,依次觀看,隨著腳步的移動,從而進入到故事中去。

國寶「金龜舍利塔」,舍利信仰

繪卷邊上,是另一件日本國寶:金龜舍利塔。

寶塔由銅鑄成,表面鎏金,內部的玻璃瓶原是裝載舍利,塔身的藤蔓花紋由透雕工藝刻畫,莊嚴、精美,是日本舍利塔的代表作之一,被封為「國寶」。

當年鑑真東渡時,可以說是帶上了一整個佛法世界:身懷技藝的僧侶助手、工匠、畫師等人物,也帶上了文物、佛教的法器、經文和各類藝術品。

這些寶物,跟隨他熬過漫漫旅途,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可能是一個微黃玻璃瓶中裝載的三千佛舍利(釋迦摩尼遺體火化的結晶)。

展覽的學術顧問松本伸之解釋說:「因為玻璃瓶是當時日本完全無法燒制出的質感,再加上文書記錄,可認定是鑑真親自帶到日本的。」

而正是因為日本人對舍利的信仰,使唐招提寺1260年來不衰。

關於金龜底座,流傳著一個故事:鑑真東渡時,不小心把佛舍利掉入海裡,海中的金龜重新叼回了佛舍利,珍寶才得以傳到日本。13世紀時,人們根據這個傳說,製作出現在我們看到的金龜舍利塔。

還有一種說法,在密宗教義裡,金龜是佛教世界的支撐,相當於金龜「馱」起了寶塔,也「馱」起了一整個世界。

鑑真畫像

這幅鑑真和尚像,創作於15世紀日本室町時代。畫像重現了鑑真圓寂時的景象:雙目緊閉、結跏趺坐、眉目安詳,背景是故鄉中國的水墨山水。

畫家作畫時其實離鑑真圓寂已經800多年了,當時奈良的寺廟復興,唐招提寺的畫師特意作畫致敬高僧鑑真。

上海博物館展覽現場

展覽的第二部分,名為「情景交融」,展現來自唐招提寺御影堂內的68面隔扇畫。

御影堂是鑑真圓寂後,供奉他乾漆坐像的地方。1960年代大火之後,新的御影堂落成,內飾一直處於空白狀態。1970年找到了東山魁夷,請他來繪製隔扇畫。

御影堂內部 東山魁夷《濤聲》

御影堂內部 東山魁夷《山雲》

隔扇畫是日本特有的一種形式,是在室內隔斷空間的拉門、牆壁上所作的繪畫。

上海博物館展覽現場

為了讓中國觀眾身臨其境,上博的展陳特意將隔扇畫立在榻榻米上,儘可能還原御影堂的室內景象。

觀眾移步換景,沿著動線慢慢深入,感受東山魁夷筆下的中日風景,感性、雋永、禪意。

來自日本和故鄉中國的風景

68面隔扇畫共分為兩組。第一組是御影堂公共空間的內飾,主題是代表日本風景的《濤聲》和《山雲》。

「因為東山魁夷覺得,鑑真踏上日本的時候,他已經雙目失明,但他可以聽到濤聲,聞到大山的氣息,用他的身體、皮膚去感覺一個日本,所以這個日本是模糊的。」金靖之向我們解讀東山魁夷的描繪。群青,是東山魁夷用「藍」,分層次暈染出日本名山。

《濤聲》局部

《濤聲》是冬景,衝擊礁石的巨浪,像在還原雙目失明的鑑真初登日本半島的感受,「翻騰的巨浪、搖曳的松樹,象徵與海洋搏鬥的堅韌靈魂。」

《山雲》局部

《山雲》是春夏之交,深邃幽遠的雲霧,像是鑑真慢慢熟悉這片土地後,感受到初夏的微風,氤氳的水汽。

第二組隔扇,環繞在供奉鑑真像的內室,是真正陪伴鑑真的中國風景。

《黃山曉雲》

《揚州薰風》

《黃山曉雲》《桂林月宵》和來自鑑真故鄉的《揚州薰風》,完成於1980年。

水墨一色的揚州,瘦西湖兩岸的楊柳,都是朦朧中的景象,又真實,又神秘。

這68面隔扇畫,是畫家東山魁夷用11年,走遍日本沿海,又三次到中國寫生後,為鑑真所繪,讓他安息在這樣一個環境中。

東山魁夷繪畫作品

東山魁夷的10年創作之路

東山魁夷有「日本的王維」之稱,他其實是日本國民心中的風景畫家,以細膩的日本情調之美聞名。

「當時的『日本畫』就是以中國繪畫為稿本,又融入了西方的繪畫技巧。在東山成長的年代,他們受過很好的中國文化的教育,所以他熱愛中國。」

接下為鑑真繪製隔扇畫的任務後,東山開始了一段長達10年的創作之路,他自己稱之為「通往唐招提寺之路」。

到底什麼樣的主題,才最適合獻給鑑真,來陪伴他?他花了一年多時間遐想、琢磨,在精神上不斷靠近鑑真。

東山魁夷創作隔扇畫

「每次去奈良和大和,我都會造訪唐招提寺,坐在御影堂宸殿內,回想著唐朝高僧鑑真遠渡日本途中,歷五度磨難、經十二載春秋方遂夙願的過程……圖像便在白底隔扇上漸次浮現出來。」

他構想:上段廳堂是山巒,宸殿大殿則是大海。

1973年正月嚴冬,東山魁夷離開案頭,出發去山海間實地寫生。

因為早前一個人留學歐洲,他早習慣了「在路上」的狀態。他沿著日本海岸線,遍訪名山大川:津輕半島、能登、戶田小濱、青海島……

東山魁夷筆下的海浪

海浪滔滔,扑打礁石,浪花的白色泡沫形成特殊花紋,尤其大海因季節和天氣變化,顯現出一種亦籃亦綠的色調,讓他分外欣喜,他要將自己看到的日本大海,呈現給鑑真看。

從寫生稿,到小畫樣,中畫樣,大畫樣,最後正式作畫。

1975年,東山魁夷完成了日本風景的部分。山巒把氤氳的仙氣渲染到極致,大海則呈現翻騰的巨浪。

1976年,東山魁夷太湖畔寫生稿

《桂林月宵》

而對於鑑真故鄉中國的風景,他早就嚮往已久。

7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兩國剛可以互通,他就來中國了。從1976到1978年,連續來了三年:遍訪洛陽、南京和揚州後,去過太湖、桂林、洛陽,登上過黃山,最遠甚至到了新疆。還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館,從古至今,看了大量中國水墨名作。

這一次,東山魁夷放棄絢爛色彩和技法,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用水墨作畫,精神內核都更「中國畫」。

鑑真像

近幾年,鑑真在日本持續高關注度,關於他的小說、電影都出了。就像奈良國立博物館的松本館長所說:「日本民眾,至今依然記著鑑真,依然感謝他。」

為什麼鑑真的影響如此深遠?事情得從唐朝說起。

古代日本的文化和學問,都是從中國和朝鮮半島傳過去的。

6世紀,佛教傳至日本。710年,日本都城遷到奈良,並模仿唐朝的長安建城。

日本天皇對遣唐使下了一道密令:帶一位高僧回來,幫確立僧侶制度。

742年,鑑真當時是江淮最德高望重的高僧,在揚州大明寺,為老百姓傳授戒律。遣唐使決定請他幫忙。

鑑真問弟子們:誰願意去?弟子們一個個面露難色,「聽說去日本必須越過洶湧的大海,可能去了一百人連一個都到不了。」這時,鑑真說了一句:「是為法事也,何惜身命。諸人不去,我即去耳。」

東渡路線圖(繪圖:徐旭峰)

高僧鑑真的六次東渡

鑑真688年生於揚州,前半生致力修行,曾在大唐的中心洛陽和長安遍訪名師習得佛法,講經布道,是名副其實的高僧。按理說,他既然已經選擇了在故鄉揚州安定,怎麼會突然迎來一個180度大轉變呢?

或許從他選擇的律宗這個門派,能了解一二。

鑑真是一個「律師」,這個律不是法律,而是戒律,佛門的律師就是律宗的大師,有至高無上的佛性和智慧,有資格為僧人進行正式授戒,是「和尚的老師」。在鑑真之前,日本沒有能親授戒律、主持受戒儀式的大師。

對遣唐使做下「大家都不去,那我去吧」的承諾後,鑑真就下定了決心。

當時,中國人私自出國是被禁的,所以東渡計劃必須秘密進行。共進行了6次。

《東徵傳繪卷》鑑真第一次東渡臨行前

第一次、第四次,因為內部告密而失敗;第二次是因為出發不久船就觸礁了。

《東徵傳繪卷》第五次渡海碰到風浪和飛魚厄運

第五次更心酸,以為做了萬全的準備,卻因為大風浪漂流到了海南島……他們只好再次回到揚州。這時已是748年,跟隨鑑真的遣唐使和多名弟子,都去世了。而鑑真自己,視力漸漸消退,回到了一種非常孤獨的狀態。

《東徵傳繪卷》新任遣唐使藤原清河前來拜會鑑真

753年,新任遣唐使藤原清河在揚州找到鑑真,再次懇請他赴日。

《東徵傳繪卷》鑑真終於東渡成功來到太宰府

第六次東渡,鑑真一行從蘇州出發,先到了阿爾奈波島(今天的衝繩),經過薩摩國秋妻屋浦(今鹿兒島),最後到達太宰府(現在的福岡)。

此時,鑑真66歲了,雙目完全失明。但他在日本度過的後半生,依然留下無數高光時刻。

754年,在東大寺大佛殿前為聖武太上皇、孝謙天皇,及400沙彌授戒,這是日本歷史上首例,完善了日本佛教的受戒規範,私度僧的時代就此終結。

756年,被任命為大僧都,統領所有僧眾。

759年,鑑真離開官寺東大寺,因為他想為更多普通沙彌授戒,傳播佛教戒律。他將天皇賞賜給自己的封地,改為創建了唐招提寺,入口處的匾額,是日本孝謙天皇仿王羲之的御賜親筆。

《東徵傳繪卷》鑑真在新建的唐招提寺內說法

唐招提寺也被認為是日本律宗的總本山,也就是總寺院。763年,鑑真圓寂於奈良。

之後的千年裡,唐招提寺也曾因日本首都遷走而荒廢過。是鑑真留下的3000舍利救了唐招提寺一命。12世紀,出於對舍利的信仰,唐招提寺漸漸復興。13世紀,僧侶覺盛在唐招提寺恢復了受戒儀式。

鑑真這個特立獨行的「異鄉人」,被中日兩個文化背景下的後人,長久追念。

唐招提寺 入口

唐招提寺五大看點

唐招提寺是鑑真憑一己之力建造的,相比東大寺這樣的皇家寺廟,顯得質樸。但如果去奈良,依然值得去唐招提寺好好看看,有不少鑑真留下的寶物。

唐招提寺金堂

1、唐風建築金堂

唐招提寺建築中,最吸引人的是金堂,是奈良時代唯一存在至今的金堂。

建築風格,從外觀到內部,都有強烈的「唐代風格」。梁思成就曾指出佛光寺大殿,和唐招提寺金堂的許多相似之處。

唐招提寺講堂

除了「國寶」金堂,唐招提寺還有4座古建築被列為文物最高級「國寶」:供講經說法的講堂,供奉佛舍利的鼓樓,以及貯存寺廟內經文和珍寶的經藏、寶藏,它們因功能不同而風格各異。

金堂乾漆盧舍那佛坐像,8世紀

2、精美佛像

寺廟內的雕塑,也深受唐朝的風格影響,是鑑真等人帶來的風尚。鑑真到來之後,日本才有雕刻人像的習慣。鑑真本人的坐像,就是這個習慣的延續。

左:千手觀音立像;右:藥師如來立像

四大天王像 木刻

御影堂:

乾漆鑑真和尚坐像(國寶)

金堂:

乾漆盧舍那佛坐像(國寶)

木心乾漆千手觀音立像(國寶)

木心乾漆藥師如來立像(國寶)

木造梵天·帝釋天立像(國寶)

木造四天王立像(國寶)

唐招提寺敕額

3、工藝品

金龜舍利塔(國寶)

唐招提寺敕額(重要文化財)

《東徵傳繪卷》第五卷 局部

4、繪畫

《東徵傳繪卷》5卷(重要文化財)

絹本設色十六羅漢像(重要文化財)

絹本設色大威德明王像(重要文化財)

絹本設色法華曼荼羅圖(重要文化財)

5、古文書

唐招提寺一切經 4,794帖(宋版4,456帖、和版88帖、寫本250帖)

2019年是中日文化交流協定籤署40周年,上海博物館的跨年大展,從日本借展諸多珍寶,把唐招提寺、鑑真和東山魁夷,介紹給了中國觀眾。

其實中日之間,文物的借展與交流,向來豐富而融洽。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顏真卿大展現場

比如日本每年的正倉院大展,總會引起中日兩國人民熱議。

比如2019年初,東京國立博物館的「顏真卿大展」上,177件真跡,引爆全日本,在中國也多次上熱搜、刷屏朋友圈。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三國志》展覽海報

再到今年秋天,同樣為中日文化交流40周年的紀念特展,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選擇了《三國志》,受到日本觀眾熱捧。展覽中220件文物,展示從漢代到三國的考古最新研究成果,重現真實的「三國志」。

借展陣容龐大,包含甘肅省博物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天津博物館、南京市博物總館等。

上海博物館 董其昌展覽現場

而在中國國內,比如上海博物館2018-2019年的跨年特展「董其昌大展」,就展出了來自日本、美國等十多家海內外機構的重要藏品。其中有三件珍品,分別借展自日本的三家博物館:顏真卿楷書《自書告身帖卷》,董其昌《盤古序書畫合璧卷》,及董其昌行書《項墨林墓志銘卷》。

青瓷茶碗「馬蝗絆」,南宋,13世紀

再比如2019年故宮博物院景仁宮,舉辦的關於「龍泉青瓷」的大展上,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的大名物「馬蝗絆」驚豔亮相。

從這些展覽的火爆也可以看到,兩國觀眾對彼此的文化歷史世界,都很關注。而文化交流所涉及的年代和話題,也不再局限於常見的唐宋。東山魁夷是20世紀畫家,三國是比唐早得多的時代。

兩國文物交流的視角,正在變得越來越廣闊。

部分圖片由上海博物館提供

部分圖片來源:唐招提寺官網

相關焦點

  • 新版《封神演義》:馬氏為掃把星轉世,或為姜子牙封神第一人
    文/糖人娛劇圖/網絡新版《封神演義》中,姜子牙奉師父元始天尊之命,主掌封神大計的實施。姜子牙的首要任務就是在人間輔佐姬發發展西岐,借西岐之力興周伐商。一次又一次的聽到師父元始天尊的催促後,為不負師尊所託決定重整旗鼓開始封神大業,然而當他打算帶馬小紅去西岐大展宏圖時,卻被馬小紅拒絕。馬小紅看姜子牙能掐會算,想讓姜子牙算命掙錢,結果因為耽誤了出城的時間,被申公豹逮到機會,將姜子牙和馬小紅送上了炮烙臺。
  • 嚴佛調:東漢漢人出家第一人、譯經撰經第一人、境外傳道第一人
    佛教自東漢漢桓帝年間(146-168年)傳入我國後,首達洛陽傳經釋法的西域高僧當屬安息國(今伊朗)王太子安世高,因為其王族的地位,所以又稱其為「安侯」。安世高的繼承者也是安息人,名叫安玄,漢靈帝(168年-189年)末年,他東渡經商,定居洛陽。因他對漢朝在經濟貿易方面有所貢獻,而建立功勳,被東漢朝廷封為「騎都尉」。
  • 高僧傳序錄卷第十六
    高僧傳序錄卷第十六  原夫至道衝漠。假蹄筌而後彰。玄致幽凝。藉師保以成用。是由聖跡迭興賢能異託。辯忠烈孝慈。號曰高僧傳。自前代所撰多曰名僧。然名者本實之賓也。若實行潛光則高而不名。寡德適時。則名而不高。名而不高本非所紀。高而不名則備今錄。故省名音代以高字。其間草創或有遺逸。今此一十四卷。備贊論者意以為定。如未隱括覽者詳焉。  高僧傳第一卷(譯經上十五人)   漢雒陽白馬寺攝摩騰。    漢雒陽白馬寺竺法蘭。    漢雒陽安清。
  • 鬥魚黃金大獎賽:YQL誠C封神,決賽圈一人擊敗滿編隊
    雖然有不少戰隊非常強勢,給大家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但是真正被大家認可,且封神的人卻沒有幾個!而今天鬥魚黃金大獎賽,YQL這個此前就表現不錯的隊伍,今晚更是因為一個人,而直接封神了!在今天第六局比賽裡面,最終進入決賽圈的為YQL和DKG以及YDG這三支戰隊。其中YDG戰隊並沒有適應鬥魚黃金大獎賽淘汰分佔比更高的規則,選擇的是非常穩健的打法。
  • 高僧失明,6次東渡日本傳下「奇效丸」,直到17世紀仍有人服用
    高僧失明,六次東渡日本傳下「奇效丸」,直到17世紀仍有人服用咻咻前幾天看到一則舊聞,1985年,日本僧人供奉鑑真大師的佛像到達揚州「省親」,引得二十多萬人參觀。說到中日的交流,由來已久,最少也有上千年的歷史。
  • 1990年《封神榜》主要演員現狀,有一人讓人萬分痛心!
    1990年《封神榜》主要演員現狀,有一人讓人萬分痛心!文:蛋蛋娛樂圈圖片來自於網絡,如侵必刪!原創文章請勿抄襲!80後的孩子現在都已經有了自己的孩子了,這些曾經出演電視劇《封神榜》的主要演員現狀如何了呢?今天蛋蛋就給大家好好盤點盤點,估計會讓您唏噓不已!
  • 《封神榜》演員30年後現狀,一人拿終身成就獎,一人吸毒自毀前程
    30年來,儘管「封神」IP經歷了數次翻拍、特效技術日新月異,然而這部《封神榜》,卻以8分的豆瓣評分與2001年TVB那部《封神榜》並列為史上兩部評分最高的「封神」影視作品。他曾是哈爾濱鐵路文工團的話劇演員,當年演《封神榜》的時候已經56歲了。鮮為人知的是,他是國內第一部彩色故事片《邊寨烽火》的男主角(1956年),並憑藉此片獲得第十一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的青年藝術家獎。70年代,達奇以硬漢形象而聞名。
  • 98喬丹未奪冠會影響他第一人稱號嗎?球迷:第一個三連就已封神
    喬丹第一個三連冠確定聯盟第一人。第二個三連冠確定nba第一人。98年最後一個賽季騎士幾乎就是喬丹一個人扛著球隊在走,總決賽的跌宕起伏,還有最後的搶斷及世紀一。情節像好萊塢大片一樣。完美!!好萊塢編劇大師也只能寫出這樣的劇本。
  • 封神:伯邑考「轉世」再遇子虛,兩人PK琴技,背後一人說出勝負
    封神:伯邑考「轉世」再遇子虛,兩人PK琴技,背後一人說出勝負!
  • 誰是封神五行遁術第一人?日行千五百裡,碾壓群雄!
    封神世界仙人的出行方式與西遊世界大有不同。  封神世界仙人修煉非常看重五行。人仙、神仙出門,基本以五行遁術為主。  在五行遁術中,仙人使用最為常見的是土遁。比如,姜子牙下崑崙,上崑崙,都是「借土遁而走」。李靖追趕哪吒,是發動土遁術。殷郊下山後與人交戰,落敗後還是「借土遁去了」。  即便是金仙以上仙人也常常會使用土遁。
  • 在封神榜當中,姬伯邑考的神位排第幾?和他被封神順序有何關係?
    上一期,蟲子天下給大家說的是,在封神榜的中鬥星官當中,雖然只有三個人,但是這三個人之間的關係其實很微妙的事情!這一期,咱們繼續來聊聊小說《封神演義》的故事。按照封神榜名單上的封神的順序,在封完三山五嶽以及雷部、火部、瘟部之後,就開始封神周天列宿了!而按照周天列宿的順序,先封神的是四方星官。
  • 近代高僧,降伏猛虎,猴獻水果,夜不倒單,超度三個日本鬼,說不盡的傳奇一生!
    久而久之,吃野果蔬菜成為習慣,廣欽老和尚就斷了人間煙火,成為一個專吃蔬果、貼近自然的高僧。廣欽老和尚,還曾獨宿超度日本鬼魂。任職臺糖公司的周宣德居士,住在萬華昆明街的臺糖宿舍,他常到附近的法華寺禮佛,受寺中齋姑之請,每星期天在寺中為信眾講經。
  • 封神榜究竟有多恐怖?為啥所有人都不願意被封神?
    《封神榜》電視劇講述的是蘇妲己迷惑商紂王,禍亂朝政,最終導致商朝滅亡的故事。在《封神榜》裡面出現了很多妖精,也出現了很多的神仙。到最後妖精被殺,神仙受封。最後由姜子牙一人手握打神鞭,負責永守天門,維護天下太平。
  • 在《封神演義》中,黃飛虎一家有多慘?黃飛虎:全家有6人被封神
    在小說《封神演義》中,要說最幸運的,當屬李靖一家子了,全家五個人中有四位都「肉身成聖了」,而且李靖的夫人,據說也是頗有來歷,畢竟普通人哪有懷孕三年零六個月的;但要說起最慘的,估計就要數黃飛虎一家了,一家九口人,最後就剩一老一小兩位延續血脈了;現在這裡就來看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吧。
  • 一代高僧,具有日本人血統,卻對日本深惡痛絕,至死不說日語
    他以高僧之名風聞那個年代,他才華橫溢、膽識過人,卻選擇投入空門風雨一生。16歲那年袈裟披肩,參與革新派的文學團體,積極投稿,在當時影響頗大。他就是蘇曼殊。蘇曼殊,清末明初作家、詩人、翻譯家,生母是日本女子,父親則是廣東的茶商,出生在日本橫濱。因為他私生子又是混血兒的身份,歸國在蘇家後備嘗歧視與冷眼。他十三歲那年,突發一場大病,蘇家人不僅不給他找大夫醫治,甚至任他在柴房自生自滅。雖然他在蘇家頗受虐待,沒有家族認同感,但他每每提及此事,只是感嘆自己是個不幸的中國人,生活在這樣的家庭。
  • 封神榜有三件法寶,第一件能殺死元始天尊,第三件是殺仙最多的
    文/曉夢閣主縱觀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神兵利器,仙家法寶真叫一個字——多!如果有一個像江湖白曉生兵器譜排名的,一定有很多上榜,比如打神鞭、杏黃旗、翻天印、金蛟剪、定海珠等等。但是說到厲害的,個人覺得有三件很多人不怎麼清楚,也沒有留意的三件法寶神兵。一件是丹藥,一件是寶劍,一件是飛刀。
  • 新片上映丨《姜子牙》上線,太公歸來,一戰封神
    去年暑期檔黑馬《哪吒之魔童降世》成功突破50億票房,讓人看到了國產動畫能夠擺脫對日本和好萊塢的模仿借鑑,不僅在製作水準上不遜於人,更能保留傳統神話精髓,做出屬於自己的動畫。《哪吒》片尾的彩蛋,無疑讓人對今天風霆迅數娛上映的影片《姜子牙》和彩條屋的「封神宇宙」充滿了期待。
  • 日本樹屋第一人|怎樣絕美的房子能讓人心動?
    棲息在300歲老樹上日本樹屋第一人小林崇在過去的15年裡建造了共120座樹屋,雖然不是建築師,但他早已名揚海外。不久前他日Risonare度假區聯手設計了這座日本最大的樹屋建築。小林崇是日本樹屋建造的先驅,設計打造的樹屋有120棟以上,這次的樹屋被建造在300年的樟樹上,是他至今打造的最大樹屋。為了不損害樹木本身,小林崇的團隊使用了 3D 掃描製作出一個能安穩支撐住樹屋、卻完全不接觸樹木本身的絕妙架構。
  • 鬥將:封神佛教戰鬥力排行榜!聖人之下,比如來強的最少有兩個!
    在熱門手遊《鬥將》中,玄奘是為數不多的幾個佛教武將,不但三個技能的名字都和佛教有關係,在鬥將中的立繪也是一位手持錫杖,身穿袈裟的高僧形象。在西遊記中,玄奘的前世是金蟬子,是如來佛祖的二弟子。我們一般都認為如來佛祖是佛教中的"老大哥",但其實放到封神演義裡,如來的戰鬥力在佛門只能排到第三!本期阿運就帶大家分享一下封神佛門最強大的五個人!
  • 通天有個弟子,封神前就已成仙,封神後隱居天外,如來都有求於他
    《歪歪侃封神》第225期燃燈很有眼色的,他不敢出馬,自然有他的道理,可十二金仙當中,就有一人心中不服,誰?殺死過殭屍王,加入闡教沒幾天的黃龍真人(詳情見第114期),當先出頭指責道:你休要這等自恃。如今吾不與你論高低,且等掌教聖人來至,自有破陣之時。你何必倚仗強橫,行兇滅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