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偉哥」價格過山車式暴跌 種植面積5年增150倍

2020-12-17 搜狐網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謝振宇 金喆

  仿佛一夜之間,吸引各路資本瘋狂進入,被市場輪番炒作後每公斤高達千元的瑪咖價格跌下神壇,農戶種植的瑪咖爛在地裡,鮮有商家來收購。此前一度高達每公斤數百元的黃瑪咖最低跌至20元/公斤。

  業內人士認為,農戶擴大種植面積、無序種植以及投機遊資退出等因素,是導致瑪咖價格暴跌的「元兇」。瑪咖產業到底怎麼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奔赴瑪咖產業第一線,從全產業鏈深度剖析瑪咖遭遇困境的深層次原因。

  市場爆炒致價格畸高,被稱為「植物偉哥」的瑪咖高價泡沫宣告破滅。

  瑪咖爛在地裡無人收,這樣的滯銷現象已經發生。去年初還動輒400元/公斤左右的瑪咖乾果,如今在成都、廣州等地中藥材市場跌到了最低20元/公斤的境地。而且瑪咖的市場批發價,僅是雲南麗江官方估算的種植成本價120元/公斤的零頭。

  此外,過去被以「壯陽藥」誇大宣傳的瑪咖,多以原料供應為主,產品開發較為粗放,銷路未打開,亦是癥結。

  「痛定思痛。」國內最早種植瑪咖的雲南麗江格林恆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曜武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希望今後在行業的每個環節都有監管部門的監管和規範,從種植到加工、到企業認證、再到市場商業模式的管理等等,整個市場需要更規範的運作。

  黃瑪咖乾果 最低跌至20元/公斤

  2月19日的成都荷花池中藥材市場,因春節假期還未正式開門營業。市場外的路邊,已有10餘家商戶擺起地攤,將瑪咖與天麻、三七等中藥材擺在一起銷售。

  作為西南地區最知名藥材集散地,成都的行情是國內藥材市場晴雨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發現,按產品質量高低對應銷售價格來看,黑瑪咖大多為60~100元/公斤,紫瑪咖50~70元/公斤,黃瑪咖最低,為20~40元/公斤。期間,不時有普通消費者前來問詢瑪咖的銷售,也有人現場購買少量瑪咖。

  到了中午時分,某瑪咖天麻商行的一位女老闆又賣出了幾公斤黃瑪咖,價格為30元/公斤。「今天是春節後才開始銷售,不知道銷售情況如何。」她說。瑪咖去年就大幅降價,年初為400元/公斤,不料到了下半年,就跌到了100元/公斤左右。去年其總共賣了幾十噸的瑪咖,算下來,盈虧平衡。「雲南藥材市場的一些屯貨較多的瑪咖商家虧損就厲害了。」她說。

  距離成都千裡外的廣州清平中藥材市場,瑪咖價格稍高。記者日前隨機走訪看到,黃瑪咖25~30元/斤,黑瑪咖80~ 100元/斤,數家商戶均表示還有去年沒有消化掉的高價存貨。

  提起瑪咖過去的高價,藥材商們仿佛都還在昨日。一些藥材商說,其店鋪裡仍有去年數百元、上千元購進的少數瑪咖。

  瑪咖上演了「過山車」式的暴漲暴跌。公開信息顯示,2011年,雲南黃瑪咖批發價約為220元/公斤,2012年上漲至300元/公斤。2014年,瑪咖批發價的最高位,甚至達千元一公斤。

  「去年初,黃瑪咖乾果都要賣100多元/公斤,黑瑪咖要賣500元/公斤以上。」有成都藥材商戶回憶。

  「產自麗江。」藥材商們這樣介紹瑪咖的出生。作為主產區的麗江在國內最早開始種植瑪咖,瑪咖已成為了當地的一張新名片。

  張林(化名)在雲南省麗江市生物資源開發創新辦公室(以下簡稱麗江創新辦)工作,作為麗江市政府的下屬機關,他所在的部門監控著麗江瑪咖的種植和經營市場。

  近日,張林帶領雲南媒體去瑪咖農戶家了解情況,他希望向外界傳遞出:麗江雖出現了瑪咖爛在地裡無人收的現象,但這只是少數。

  「實際上,大部分企業按照訂單收購了農戶的瑪咖。爛在地裡無人收、出現滯銷的現象,多是沒有訂單合同種植的。這種情況是少數。」張林說。

  如今,張林以及經營瑪咖的藥材商們都認為,價格暴跌與瑪咖種植面積直接相關。

  無序種植、以次充好 砸了瑪咖「招牌」

  此前瑪咖價格暴漲,農戶一窩蜂地開始種植瑪咖,不僅雲南,四川、西藏等種植區已擴散開。

  據麗江創新辦的統計,2015年,麗江瑪咖產業基地突破14萬畝。更為準確的數字,達到144318畝,預計實現鮮果產量43000噸(幹品8600噸)。

  「當前我市瑪咖產業整體上仍處於快速成長期,但也存在基地面積發展過快,遠超過年初提出的8萬畝控制面積,為年底的瑪咖收購增加了一定壓力,除全市瑪咖企業及已有市場意向性收購外,還有約6萬畝(產量2萬噸)瑪咖鮮果需要額外收購。」早在去年11月舉行的2015年麗江市瑪咖產業工作座談會上,風險已被預料到。

  熟料,價格泡沫破滅遠比想像來得更加快和猛烈。而瑪咖這棵帶著神秘光環的植物,也需回歸正常的軌道。

  「今年有些沒有訂單合同的瑪咖種植農戶較慘。但去年的現象是,原本籤了合同的農戶卻往外賣,企業收不到瑪咖。」格林恆信總經理楊曜武說。

  如今市場的售價遠低於農戶種植的成本價。據麗江創新辦的測算,農戶種植瑪咖鮮果成本為15~20元/公斤,算下來乾果成本就為120~160元/公斤。如今在成都藥材市場黃瑪咖的20元/公斤僅是種植成本價的六分之一。

  無序擴大種植面積,種植不規範,產品以次充好,亦使得瑪咖整體品牌受損。

  「前些年是投機商進來,炒高了價格,瑪咖成為了投資品。從去年開始,鮮果有些賣不動,大部分投資人選擇退出。」張林指出。

  「部分農戶種植不規範,在低海拔地區開始種植瑪咖,實際上,2700米以下海拔種植,種出來的瑪咖就是『胡蘿蔔』,對好的瑪咖衝擊比較大。」麗江創新辦另一位工作人員坦言,「市場需求未充分開發出來,加上供大於求,於是造成了現在的局面。」

  如今,成都藥材商所使用的包裝袋上仍重點突出宣傳「壯陽」等功效。有成都藥材商表示,自己當日擺攤銷售的10多種產品,僅瑪咖沒有入選藥材目錄。

  宣傳誤導 銷售渠道單一

  和大多數初生產業一樣,瑪咖目前更多是原料供應為主。靠麗江旅遊市場來拉動銷售,尤為明顯。

  如今,走進麗江古城的任意一家藥店、特產店,瑪咖幾乎都是標配,並與三七、天麻等名貴中藥材擺放在顯眼處。

  「麗江瑪咖的銷售渠道單一。」張林透露,過去,麗江瑪咖乾果銷售較多,依託麗江旅遊市場的火熱,銷售佔比估計有60%。

  張林還指出,即使是瑪咖龍頭企業做瑪咖產品,多是酒、精片、壓成粉等,將其作為保健產品開發的拳頭產品還較少。

  楊曜武也直指產品的同質化。「雲南有2000多家參與瑪咖的企業,產品同質化,大多是簡單收原料做精片。」

  另一方面,瑪咖產業需要規範發展。張林介紹,這幾年,麗江對瑪咖產業的種植的規範,以及幹製品的標準,都推出了相應標準,以規範產業。

  楊曜武認為,規範應該是全產業鏈的,「我們希望,在行業痛定思痛後,希望在行業的每個環節,都有監管部門的監管和規範,從種植到加工,到企業認證、市場商業模式的管理等等,市場需要規範」。

  市場需要正確的宣傳和高質量的產品。麗江創新辦資源辦相關人員表示,過去,市場消化瑪咖,宣傳時也存在一些誤導。瑪咖就是保健食品,原來一些宣傳稱具「壯陽」功效、「植物偉哥」,以壯陽藥來宣傳,有誤導,這就需要宣傳上正確引導。此外,市場銷售上,瑪咖還是需要加大市場開拓。

  對於產品的銷售渠道,除了製藥或製作瑪咖酒以外,還應拓展個人消費者、禮品等銷售渠道。

  暴跌溯源

  功效遭遇投機炒作 種植劇增埋下危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於垚峰

  近年來,在抗疲勞、調節內分泌系統方面被譽為有著「神奇」功效的瑪咖,掀起了滋補市場繼「蟲草」之後又一波熱浪。

  市場上,瑪咖的高價格和高收益,吸引了大批農戶加入到種植瑪咖的大軍中,種植的地方遍及雲南、貴州和四川等地,種植面積也呈現幾何級的放大。

  在雲南昭通一個名叫大山包的鄉鎮上,2012年瑪咖的種植面積還只有幾百畝的規模,到了2015年,僅一個合作社就種植了上萬畝的瑪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得的一份數據顯示,2011年,國內瑪咖的種植面積只有3200畝,產量僅為200噸,到了2015年,種植面積達60萬畝,產量高達31000噸,無論是從種植面積還是產量上,這五年的增長都超過了150倍。

  利益驅使農戶聞風而動

  時光追溯十多年前,瑪咖以秘魯「國寶」身份引入雲南。彼時,瑪咖的名字、功效等,鮮為國人所知,由於瑪咖對生長的條件要求極高,全國也只有雲南麗江最先引種成功。這種像野草一樣的植物,形似蘿蔔,喜貼地生長。來自一些西方國家的科學報告稱,瑪咖能起到抗疲勞、調節內分泌系統等功效。

  近年來,隨著市場對瑪咖的熱捧,瑪咖成為繼「蟲草」之後,滋補市場又一神奇的產品,價格也陡然提升。一些經營藥材的生意人,敏銳地捕捉到這裡面的商機,靠收購瑪咖發家致富。不僅如此,從種植戶家中收購瑪咖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

  胡純凡就是第一批通過種植瑪咖發家致富的人,他的家在雲南昭通市昭陽縣大山包鄉。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雲南最早發現最適合種植瑪咖的地方在麗江,其中麗江的南溪村又被稱為中國瑪咖之鄉,那裡的海拔最適合瑪咖的生長,但是後來經過考察,發現昭通的大山包鄉也具備種植瑪咖的條件。

  「剛開始沒有什麼人種,當時市場還沒有掀起瑪咖熱,而我自己也只種了兩畝地。」胡純凡說,等到年底開始收穫的時候,這時候瑪咖已經開始慢慢被炒熱起來了,剛剛從地裡收起的瑪咖鮮果,一公斤的價格在四五百元。「我兩畝地賺了近1萬元,種其他的任何農作物,都沒有這個收成的。」

  當周邊的村民都發現了種植瑪咖可以帶來高收益時,大家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種植瑪咖,跟風而上。

  一些有實力的農戶,還通過組建合作社的模式,擴大種植規模。昭通大山包鄉一位周姓瑪咖合作社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這個合作社從最初的500畝的規模,發展到現在,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10000畝,加入的農戶也有幾十戶。

  不僅僅是昭通,在瑪咖種植面積最大的麗江,也同樣出現了農戶跟風而上的情形,瑪咖的產量越來越大。

  市場面臨重新洗牌

  昭通大山包上述周姓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瑪咖對生長條件極其苛刻,種植地必須要在海拔3500米的地方,對土壤的要求也是極高的,種一年土地要休養七年。「因此適合種植瑪咖的土地並不多,但是因為前期效益高,一部分不適合種植瑪咖的土地,也都強行種植,最後帶來的結果就是產量不斷擴大,同時質量參差不齊。」

  受此影響,國內瑪咖價格也迅速陷入了低谷。胡純凡說,前幾年,瑪咖一上市,就有收購商前來收貨,基本上都是一口價。「現在則不同了,瑪咖收回家後,很多農戶都要把瑪咖運到人流量大的批發市場,薄利銷售。」

  記者從麗江一家藥材商鋪了解到,目前瑪咖鮮果價是紫色的120元/公斤、黃色的70元/公斤。如果在去年,市場上根本找不到賣幾十元錢一公斤的瑪咖。上述昭通大山包周姓負責人表示,「昭通市場裡的瑪咖乾果,去年最便宜的也要賣到三四百元一公斤,貴的甚至到一兩千元的。鮮果也要一兩百元,今年鮮果已經跌了近一半的價格。「

  昭通瑪咖產業協會鄒秘書長告訴記者,瑪咖價格的下挫,最主要的原因是產大於銷局面已經形成。「瑪咖嚴重產大於銷成定局。而中藥材作為特殊農副產品,『少了是寶,多了是草』,餵豬都不吃,因而爛市。藥材價格歷來是『兵敗如山倒』,即漲得越高下跌壓力越大。按目前的態勢看,瑪咖價格的下跌趨勢仍然尚未停止。」

  「前期的大量種植,已經對瑪咖的價格帶來了影響,後期加大種植的農戶,2015年都沒有太大的收益,有些甚至還出現了虧損。」鄒秘書長向記者表示,瑪咖市場的確需要冷卻,之前的五年,是瑪咖產業集中爆發的五年,未來,瑪咖的市場一定會迎來一輪洗牌,最終將會迎來更大的機會。

  記者觀察

  投機炒家大量退出 瑪咖產品有待消費者認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金喆 謝振宇

  過去兩年,在雲南瑪咖種植近乎狂熱的時候,大量覬覦商機的資金如潮水般湧入這個行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這種帶著神秘光環的植物去年價格陡然跌至谷底,部分種植戶只能望著地裡的瑪咖爛掉,不少投機炒家已悄然退出。

  國內某知名醫藥上市企業一位不願具名的市場部經理對記者透露,公司此前投資的瑪咖飲料項目現已叫停。

  曾在雲南麗江百歲坊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擔任總經理的邱德意表示,瑪咖行業正經歷一個非理性的熱炒階段,現在原料供應過剩已經挫傷了種植戶的積極性,這種悲觀情緒很快會蔓延到整個產業,原本想著投機賺快錢的遊資將大量退出。

  遊資大撤退

  去年種瑪咖數錢數到手抽筋的故事一夜之間變成了種植戶口中的傳說。麗江一位不願具名的當地人士告訴記者,在瑪咖並不被人熟知前,以麗江為主的雲南西部一帶是瑪咖的主要產區,現在除了雲南全省,種植範圍開始向四川、貴州、青海等省份擴散。

  「去年之前的瑪咖生意就是簡單粗暴,收購商不還價直接給現金,來自全國各地的資本囤貨炒高價格。」該人士說,但去年12月開始情況有了變化,原來搶著上門的收購商突然消失了,馬路上的外地車也少了許多。

  一個來自主要種植區四川省攀枝花市格薩拉鄉韭菜坪村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2月初,全村僅僅通過網絡等渠道艱難銷售出去一千餘斤瑪咖,不足總產量15萬斤的1%。

  對瑪咖產業有著豐富經驗的邱德意告訴記者,瑪咖在2013年~2014年相當火爆,來麗江考察的人一批接一批,他所在的企業每年收入增幅在300%以上。如今整個產業遭遇滑鐵盧,大部分去年進入、尚未摸清產業情況的企業只能觀望,還有大量遊資已經撤退。

  「瑪咖的投入成本不大,投入幾十萬上百萬元就可以建個小廠,從上遊收購原材料來加工成保健品、養生酒,或者製成飲片賣到零售渠道,也可以直接從農戶那做原料批發,賣給藥企和酒企。」邱德意說,賺到錢的是那些倒賣原材料的人,很多遊資把錢投到項目上,做得不好就剎車退場。

  前述當地人士也談到,她認識一位福建老闆去年投資幾千萬元建了瑪咖飲料廠,結果生產出來的飲料賣不出去,最後企業關門、老闆走人。

  「瑪咖被資本熱炒後,很多企業在不清楚水有多深的情況下就跳下來遊泳,結果還沒沉下去就漂走了。」邱德意打個比方說,去年介入的大批企業正處於不上不下的尷尬階段,撤出就意味著錢打水漂,但眼下行情不好也不敢輕易投入。總體來看,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風暴中上遊種植戶受到的衝擊最大,中間在高位囤貨,來不及退場的遊資也損失不小。

  瑪咖加工品遇冷

  除了原料供大於求的局面嚴重加劇,一些大型企業已不再像往年一樣收購瑪咖原料。

  記者梳理發現,過去幾年為瑪咖而來的不乏各種行業的大公司,比如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均與格林恆信公司合作生產瑪咖養生酒,山西杏花村與天天生物公司合作生產亞雄牌瑪咖酒,雲南白藥集團旗下有瑪咖片(壓片糖果)產品,白雲山也於2014年推出「白雲山鐵瑪」瑪咖人參黃精固體飲料。此外,同仁堂、香雪製藥、康美藥業都在雲南建立萬畝級別的瑪咖種植基地。

  彼時,資本和企業都對這個被國家衛生部門批准為新資源食品的商品寄予厚望。中信建投研究院羅樨發表於2012年的一份研報稱,香雪製藥合作計劃在雲南建立2萬畝瑪咖種植基地,對瑪咖的開發無疑將完善公司大健康戰略且可以提供重要的產品資源。

  無獨有偶,2014年9月,廣藥集團董事長李楚源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採訪時表示,白雲山「鐵瑪」與「金戈」可以形成強勢互補,分別按照5億元到10億元的銷售目標,組成廣藥白雲山「偉哥」類產品線。

  麗江瑪咖產業的業內人士此前曾透露,香雪製藥和白雲山已經多次到麗江進行洽談合作,除了想在原料上進行合作之外,還有意滲透到種植層面,但麗江市政府均出於地方產業保護的角度拒絕了其請求。

  但令不少企業感到惆悵的是,迄今為止以瑪咖為原料的健康產品還難以撬開曾被期許百億規模的藍海。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多家電商平臺看到,含瑪咖的食品和酒水飲料不計其數,僅天貓上搜索就出現超過2000種相關商品,不同品種價格相差一兩百元之多。儘管標價較高,不少產品通過「買二贈一」、「買一贈一」的促銷活動來吸引消費者,但銷量有限。

  記者在廣州市區隨機走訪的十多家零售藥店看到,不少與瑪咖相關的食品也在促銷。有銷售人員表示,與定價稍高的加工製品相比,瑪咖乾果更受消費者認可,一些普通市民會自購煲湯服用。

  北京鼎臣管理諮詢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史立臣認為,市面上不少作為食補調養型的瑪咖產品零售價太高,從目前來看,消費者對瑪咖的認知度並不高。

  國內某知名酒企瑪咖酒品牌銷售人員對記者坦言,過去市場上瑪咖酒品類眾多,且參差不齊,使得這一類商品形象受損。實際上,公司瑪咖酒近兩年的銷售總體比較穩定,但受酒類市場大環境所限,公司也不敢大量投入。

  有些尚未大規模進軍的企業已經萌生退意。記者了解到,廣東一家醫藥上市企業的瑪咖飲料項目已在去年暫停。此前,該公司的瑪咖飲料原本已開始徵名準備上市。近日,該公司市場部相關人士對記者證實,已暫停瑪咖飲料項目。

  「很多做瑪咖製品的企業不願在研發上投入太多,大企業又沒有把這塊業務當重點來做,看到市場情況不妙,就可能直接放棄(瑪咖業務)。」邱德意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瑪咖業務往往只是大企業眾多項目中的其中之一,做得好不好對業績影響不大。但也有投資不如意的故事,他所了解的一家知名酒企就曾從北京花重金聘請團隊到雲南運作瑪咖項目,但因團隊對瑪咖產業和雲南當地風土人情不了解,以失敗告終。

  回暖或需等三年

  在邱德意這樣的業內人士看來,今年瑪咖價格遭遇滑鐵盧,瑪咖行業缺乏標準、沒有得到有效的規範是主要原因之一。實際上,瑪咖產業的崛起需要專業企業來支撐,深加工產品的前景依然很大。

  而當地政府對瑪咖產業抱有巨大期待。根據云南省規劃,至2020年,全省瑪咖種植面積將發展到20萬畝,幹品年產量達2萬餘噸,農業產值超過25億元,預計加工銷售收入可達500億元。而麗江的規劃量是雲南省規劃的一半,即至2020年,瑪咖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

  「現在談百億產值還太早,大宗商品在爆炒後價格回歸理性,不是沒有的事。」在廣州從事中藥材生意的黃先生認為,由於缺乏標準,商家都是靠忽悠在賣瑪咖,消費者也區分不出什麼是好什麼是壞。

  這輪價格暴跌必然淘汰掉大批抱著投機心態的遊資和不規範種植的農戶。隨著瑪咖行業逐步規範,價格有望回歸理性。而從整個市場來看,具有保健功效的瑪咖依然大有潛力。

  黃先生說,原來很多商家為了吸引消費者把瑪咖吹捧成神藥,比如提升免疫力、抗腫瘤、調節內分泌、抗抑鬱,最為熟知的還是植物偉哥。隨著產業陷入困境迎來洗牌,企業可以利用這個緩衝期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產品研發上,避免低端同質化競爭,同時加大對瑪咖功效的正確宣傳,逐步培育消費者的認知度。

  「現在看來,整個行業回暖還要兩三年。」邱德意表示。

相關焦點

  • 植物偉哥瑪咖暴跌背後:種植面積5年增長150倍
    「植物偉哥」價格過山車式暴跌背後 瑪咖種植面積5年增長150倍仿佛一夜之間,吸引各路資本瘋狂進入,被市場輪番炒作後每公斤高達千元的瑪咖價格跌下神壇,農戶種植的瑪咖爛在地裡,鮮有商家來收購。此前一度高達每公斤數百元的黃瑪咖最低跌至20元/公斤。
  • 「植物偉哥」瑪咖入華14年:種植面積增數百倍 價格暴跌九成九
    被譽為「植物偉哥」的瑪咖,遭遇進入中國以來最大的產業危機。到了2012年,雲南全省的瑪咖種植面值陡然升至2.5萬畝,年產量約為2400噸;到2014年,迅速發展到15萬畝,其中僅麗江的種植面積就達到500億元,是文山三七近年年均銷售收入的5-10倍。
  • "植物偉哥"瑪咖價格暴跌 種植戶任其爛地裡
    2016年 崩塌之年  在多個瑪咖產區,價格降至「蘿蔔價」,經銷商說「行情不好」不再收購。在攀枝花,絕大多數瑪咖待售;在麗江,近6萬畝瑪咖需要額外收購,種植戶損失慘重,無心採摘,任其爛在地裡。  成都商報記者 江龍 攝影報導  瑪咖,因為曾被稱作「植物偉哥」而風靡一時,身價更是直線超過諸多名貴中藥材。
  • 「植物偉哥」暴跌100倍:爛地裡也沒人要-植物偉哥,偉哥,瑪咖,種植...
    為何突然熱衷於種植瑪咖? 2014年有一個傳言,在離韭菜坪村僅30公裡不到的雲南省麗江市,一位村民種了一大片瑪咖,結果收穫時發現全部種植的是黑瑪咖,當年淨賺一百多萬。「那時只要直接說價,收購商都不還價,直接給錢就買。」
  • 瑪咖價格遭抬每克15元 專家稱植物偉哥名不副實
    「力爭到2020年,麗江瑪咖種植面積達10萬畝,瑪咖幹品總產量達到6000噸,實現總產值102億元。」  瑪咖遠從秘魯落戶麗江,源於麗江政府也苦於尋找一種高寒山區致富的特色生物產業,既能適宜高寒山區種植,又能給山區農戶增收,瑪咖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白。
  • 洋蔥價格暴跌近70%!來去「蔥蔥」過山車發生了什麼?
    雲南元謀是我國洋蔥的主要產地之一,洋蔥種植面積達4萬多畝,每年的三四月份是當地洋蔥的採挖季節。去年洋蔥價格大漲,可是今年洋蔥的價格卻玩起了過山車。 雲南元謀縣摩訶社區村民康繼紅在組織工人們採挖洋蔥,裝袋稱重。
  • 瑪咖價格上千狂跌至幾十 「神藥」為何變成了蘿蔔?
    是什麼原因將昔日的「植物偉哥」變成了今日的「蘿蔔」?面對瑪咖當前低迷的產業環境,雲南省農科院成果轉化管理處處長李宏告訴記者,瑪咖並不像三七、石斛那樣被人們所了解,因此,誇大的宣傳、種植的混亂等問題接踵而至。李宏認為,瑪咖未來要形成龐大產業,還需著力在深加工領域和科研投入上下功夫。
  • 去年曾熱賣的「植物偉哥」瑪咖 如今價格跌一半
    近日記者走訪市場時了解到,傳說中的「植物偉哥」瑪咖被冠以「抗疲勞、提高免疫力、補腎」等功效,一度被炒得火熱,而最近零售價卻出現大幅下跌,價格只有高位時的一半。瑪咖價格為何大跌,記者採訪了有關人士。  價格波動去年曾熱賣的瑪咖,如今價格下跌一半  昨日上午,記者去開心人大藥房江東店走訪,看到櫃檯裡瑪咖和蟲草、參等擺放在一起。記者問起瑪咖的價格,促銷人員告訴,根據不同的品質和品類,瑪咖的價格每克從2元到8元不等,和去年相比,同品類的瑪咖價格下跌不少。
  • 「向前蔥」「姜你軍」又來了,農戶如何不再坐過山車?
    由於今年8月下旬大蔥價格往上衝的時候,江浙地區已經播種過了,所以這些產區的種植面積也是略有減少。據我們估計,今年大蔥總體供給還是偏緊,到春節前很難有大幅下降。」陳明均說。姜價經歷「過山車」相較於一路上漲的蔥價,近期生薑的價格有所回落。
  • 瑪咖降至蘿蔔價 四川種植戶任其爛在地裡
    瑪咖,因為曾被稱作「植物偉哥」而風靡一時,身價更是直線超過諸多名貴中藥材。在最鼎盛的時候,多地「一咖難求」,收購商見貨就搶,價格動輒上千,甚至上萬元每公斤。種植戶也趁勢而上,不惜借錢大量種植。最近,又到了採挖上市的季節,瑪咖卻並未迎來自己的春天。
  • 黑枸杞價格3年跌3倍 青海瞄準深加工
    但隨著大量企業、種植戶進入,和人工培育馴化品種的開發,其在市場上的收購、零售價格開始出現大幅下跌。多位青海當地的黑枸杞生產、電商運營企業向新京報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黑枸杞在電商平臺的零售均價已從2014年的887元/斤,下跌至如今的300元/斤以內,其人工種植培育原果的收購價格更跌破150元/斤。
  • 與水稻齊名被稱為「黃金穀物」,旱地也能種植,價格是小麥的10倍
    導讀:與水稻齊名被稱為「黃金穀物」,旱地也能種植,價格是小麥的10倍我國是一個農耕國家,種植水稻、小麥等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而糧食問題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熱的。加上如今很多農村種植面積在減少,而世界糧食問題嚴峻,聯合國在今年發出警告:預計今年全世界將有7億人處於飢餓狀態。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就是意味著可能有7億吃不飽或者其中的部分人沒有糧食吃。是全球50年來可能遇到的最嚴重的糧食危機。
  • 2018年中國大蒜市場供需及價格走勢,大蒜價格受多因素影響「圖」
    經過一系列深加工,大蒜可"破繭成蝶",價格實現成倍增長。二、大蒜市場供需分析作為全球最大的大蒜產國,中國的大蒜產業發展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中國的大蒜產量在過去兩年達到了頂峰,2018年我國大蒜種植面積達到801萬畝(不包括東北三省、西北新疆、甘肅等春蒜種植)。
  • 它是畝產千斤的「黃金穀物」,大旱天不影響種植,價格是小麥10倍
    它是畝產千斤的「黃金穀物」,大旱天不影響種植,價格是小麥10倍我國是農耕國,種植水稻、小麥等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糧食問題一直備受關注。今年我們國家提出了節約糧食的提案,因為每年的糧食浪費現象越來越嚴重。
  • 「壯陽神藥」只是傳說 瑪卡亂象叢生價格差10倍
    記者走訪滬上銷售點與雲南主產區,採訪種植戶、經銷商與農學專家發現,由於缺乏統一標準,市面所售瑪卡品種多、產地雜、價格亂,誇張宣傳、以次充好現象屢見不鮮。如何整治瑪卡亂象?從種植、加工至銷售,規範與監管行業鏈迫在眉睫。
  • 浙江寧波北侖:珊瑚樹收購價暴跌 種植農戶很「受傷」
    珊瑚樹同時也是北侖區常見的一種經濟作物,尤其在白峰鎮南部,被很多農戶種植。去年,珊瑚樹的收購價格很高,這讓很多種植的農戶小賺了一筆,但是今年,卻出現了收購價格下跌的狀況。種植農戶驚呼「價格暴跌」近日,記者走訪了位於北侖南部的幹岙、下陽、陽東等幾個村莊,了解珊瑚樹收購的情況。一些農戶向記者反映,珊瑚樹的收購價格持續下跌。
  • 農村一種農作物,鈣含量是牛奶的5倍,為啥種植的農民越來越少?
    導讀:農村一種農作物,鈣含量是牛奶的5倍,為啥種植的農民越來越少?在農村,有很多植物,有的植物價值很大,但是卻少有人知道,比如有一種植物,它的含鈣量是牛奶的6倍,就值得留意。鈣對於老人和孩子來說,都是比較重要的一種元素,老人缺鈣容易骨質疏鬆;小孩兒缺鈣可能不愛長個兒。而人們補鈣常見的就是煲豬大骨頭湯,或者乾脆讓喝牛奶。
  • 「植物偉哥」悄悄火遍了全中國!
    當下,它正憑著「植物偉哥」、「荷爾蒙發動機」、「男人保健品」等稱號橫行營銷界。那麼,從第一粒瑪咖種子漂洋過海進入中國起,這個蓬勃生長的產業發生過和正發生著什麼?可事實上,距離其從遙遠的秘魯安第斯山脈引入中國,已經過去了整整12年。它的種植技術,早已普及至和土豆、蘿蔔相似的地位。第一個在中國成功種出瑪咖的人叫楊勇武。那是2001年,在北京一家生物公司任副總經理的楊勇武,因工作原因認識了中科院研究特種植物資源方面的專家趙兵。楊勇武的老家在雲南麗江,他詢問趙兵,在家鄉這樣高海拔的地區,有無可種的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