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收藏古人科舉小抄:小手帕上藏4萬字

2020-12-23 大眾網

    原標題:科舉 :小抄 小手帕上藏4萬字

  核心提示 >>>

  手帕大小的絲絹上竟寫有4萬多字;狀如火柴盒的小冊子印有8000多字,每字長度只有1毫米出頭,眼神不好的得用放大鏡才能看清。這是青島西海岸新區市民莊珩收藏的古人參加科舉考試時作弊用的「小抄」,學名「夾帶」。昨天,西海岸新區博物館專家稱,這幾件「夾帶」保存完整,為研究古代科舉考試制度提供了實物。

  ◆ 講述 >>>

  「小手帕」上寫有4萬多字

  記者來到位於青島西海岸新區雙珠路東端的琅琊美術館時,莊珩正在整理自己收集的部分收藏品。這些藏品個頭都比較小,薄厚不一,裡面的字都特別小。「這些物件叫『夾帶』,用咱們現在的話說叫『小抄』,是古代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時的作弊工具。」莊珩告訴記者,他一共收藏了十幾件「夾帶」,其中兩件是手抄的,另外的都是印刷品。

  「你看,這件『夾帶』最有代表性,也是我最喜歡的。」莊珩一邊說著,一邊拿起擺在桌子上的一件「夾帶」給記者展示。記者看到,這是一塊像手帕大小的絲絹,上面寫著密密麻麻的小字,眼神不好的根本看不清楚。「我量過,這件『夾帶』長42釐米,寬38釐米,裡面每個字的大小只有1.5毫米見方,共有4.2萬字,我平時得用放大鏡才能看清。」莊珩一邊說著,一邊拿來一枚一角錢的硬幣蓋在 「夾帶」上,笑著說:「看看吧,這麼小的硬幣就能蓋住20多個字。」

  莊珩介紹,這件「夾帶」上面的字都是手寫的,是魏碑風格的楷書,別看字小,楷書的關鍵要素盡含其中,字體工整,頗有神韻,讓酷愛書法的他很是喜歡,因此也格外珍惜。「寫這麼小的字不容易,首先,書寫者的書法造詣得相當高;另外,他所用的毛筆肯定是極品;此外,所用的絹也是上品。」莊珩告訴記者。

  ◆ 幕後 >>>

  「小手帕」:10年前花3000元買來

  說起這塊絲絹「夾帶」的來歷,莊珩打開了話匣子。「我平時特別喜歡收藏跟科舉考試有關的老物件,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去當地的文物市場看看。」莊珩說,10年前的一個夏天,他去廣州出差,一次在鬧市區溜達時,意外發現路邊有一家文物店,他趕緊進去看看。「我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看到這件『夾帶』,立刻來了精神。」莊珩說,他立即喊來店主,將「夾帶」拿出來仔細觀看,愛不釋手,決定要買。

  「咱是實在人,也不會掩飾自己的喜悅之情。店主看出來我特別喜歡這物件,一口就喊出了7000元的價格。」莊珩說,在那個年代,這筆錢可不是個小數目,最後,經幾番討價還價,他花3000元將這件「夾帶」買了下來。「這些年來,我都將它放在藏櫃較顯眼的地方,沒事就拿出來欣賞一下上面的書法,每次都會有新的感悟和收穫。」莊珩說。

  「火柴盒」:從忘年交那裡淘來

  莊珩特別喜歡的還有一件「夾帶」,它火柴盒大小,小巧玲瓏。「這件『夾帶』是紙質的,屬於印刷品,每頁印有三四百個字,共有20多頁,大約8000多字。」莊珩介紹說,這件『夾帶』每個字的長度僅有1毫米出頭,是他收藏的所有『夾帶』裡面字體最小的。「雖說是印刷品,但也得有人寫出來啊,可見其難度。根據我的研究,印刷這樣的小字一般得用滑石刻版,因為滑石質地較軟,刻小字相對容易些。」莊珩說,因為這種『夾帶』是作弊用的,因此印刷數量肯定不大,通常是寥寥幾本。

  「因為喜歡收藏科舉老物件,我認識了不少朋友。其中,西昌一位年過七旬的李老先生跟我是忘年交。」莊珩說,李老先生也特別喜歡收藏,是當地的文化名人。「幾年前的一天,我去他家拜訪,偶爾發現了這件『夾帶』,非常喜歡,就厚著臉皮向他討要,李老先生很豪爽,臨別時,我象徵性付了些錢,就把這件『夾帶』帶回來了。」莊珩笑著告訴記者。

  ◆ 揭秘 >>>

  「夾帶」藏匿方式多種多樣

  青島西海岸新區博物館員於元林也來到琅琊美術館,認真查看了這些「夾帶」。

  「這些『夾帶』上書寫的都是《四書五經》等跟科舉考試有關的內容,其中,從字體跟絹的製作方法來看,絲絹『夾帶』應該是清初的;而『火柴盒夾帶』應該是清中後期的,那時的印刷水平已相當高。這些『夾帶』保存較為完整,為研究古代科舉考試制度提供了實物;有幾件『夾帶』上面的書法造詣較高,具有不錯的研究和收藏價值。」於元林告訴記者,對不同類型的「夾帶」,考生攜帶的方式也不同。「像這件絲絹『夾帶』,是疊起來藏在衣服裡面的;而那個『火柴盒夾帶』,則是藏在鞋底的;至於其他個頭較大的『夾帶』,考生不會全部帶到考場,只能是感覺哪幾頁掌握得不好,就撕下來偷偷帶著。」於元林介紹說。

  「科舉考試作為古代的 『高考』,考取功名後不僅可以加官晉爵,更意味著一生的榮華富貴。如此誘惑,考生自然趨之若鶩,作弊者眾多。只要考生在應試時能攜相應的『夾帶』入場,穩操勝券的機率就會大大增加,於是各種各樣攜帶方便的『小抄』便應運而生了。」於元林介紹說,根據他的研究,早在唐朝科考時,「夾帶」就已經出現,具體操作方法是,考生事先將應考的材料用蠅頭小楷抄寫在薄如金箔的紙上,然後藏在筆管裡、空心硯臺底部、衣服中間或夾於鞋底之間,或者乾脆寫在衣物、身體上攜入考場。除此之外,另外一個常用的作弊手段便是替考了,古代稱為「槍替」,這種手段在唐朝也已經出現。

  為防作弊 科舉搜身很嚴格

  記者了解到,針對考試各個環節,歷代統治者也都推出了嚴格的防作弊手段。據說金國時期,每個考場都安排了進行搜檢的士兵,負責搜檢的士兵一般都不識字,這是為了防止士兵與考生勾結在一起。每個考生進考場前都要搜身,而且搜檢得很嚴格,要求考生必須解開發髻,袒露身體,連鼻子、耳朵都要細細搜索。後來因這樣檢查有辱斯文,受到不少官員的反對,於是改成了考試之前必須在考場指定的地方沐浴洗澡,然後換上官方準備的衣服,這樣一來,作弊現象大大減少。

  到了明清時期,對作弊的查處變得更加嚴格。據說清代考生入場,連辮子都要解開檢查。而對於作弊者的懲罰也相當嚴厲,按照《大清律例》,科考舞弊者,輕者罰款,重者要戴枷3個月示眾,杖責一百,最後發配到邊疆充軍。如若發現有印刷與科舉考試有關的「袖珍書」者,則會株連九族。

  清朝的科考作弊現象到中期的時候已經日趨嚴重,和歷朝歷代相比,清朝對科場作弊案的處理也嚴厲得多,防範措施在當時已非常周密。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雖施以重刑,卻總有考生在功名利祿的誘惑下,懷揣僥倖心理。

  本版撰稿攝影 記者 趙玉勳

相關焦點

  • 古人科舉奇葩作弊方法:蠟燭融化塞小抄,就連饅頭都不放過
    現代高考被形容為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但是其難度遠遠要低於古代科舉。只要能金榜題名,對於古人來說就是一步登天,從此脫胎換骨飛黃騰達。但是科舉考試的難度很高,所以古時候考生們也想出了很多種作弊的辦法,其中有一些在現代人看來甚至非常的可笑。 第一種就是夾帶小抄。古代考試有的時候不是一天考完的,會考上兩到三天。
  • 拇指大「小抄」藏10萬字,鹽水泡答案衣,高考作弊黑科技了解一下
    每年高考,總是牽動千萬家長和考生的心,社交網絡更是被「魚躍龍門」、「登科及第」、「金榜題名」、「前程似錦」等飽含祝福與期待的詞語刷屏,在過去1300多年的時間裡,它們同樣承載著古人十年寒窗苦讀的美好祝願,也是人們對科舉考試期盼的真實寫照。
  • 夾帶小抄、買通考官:把作弊的本事用在做學問上該多好?
    我們都應該知道,在古代科舉的一些展覽中,有蠅頭小字抄寫的必考內容,這和現在大學中打的小抄是同一種性質。煙臺萊州市的宋先生家裡,珍藏了一件明代作弊用的馬褂。這馬褂正反兩面都寫滿了密密麻麻的蠅頭小楷,以至於將五角硬幣放在衣服上,足以遮住八個字,平均一個字長1.8毫米。
  • 你以為古人考試不作弊,其實你錯了,古人作弊的方法出乎你的意料
    因為古時候的科舉考試很多考的都是現成的文章,所以也很容易打小抄。,考生把它們藏在袖子裡,鞋子裡,或者頭髮裡,都是不太容易被發現的。通過圖片我們可以看出,這件衣服的前面密密麻麻寫滿了文字,雖然看不清具體寫的是什麼,但是想到古人用毛筆在自己的衣服上寫這麼小的字
  • 科舉考試堪稱最嚴格的考試制度,儘管如此,古人作弊真是智慧無窮
    今天我們通過「中國科舉文化展」,簡單了解一下古代的科舉考試,看看古人是怎麼考試,古人在考試中又是怎樣打小抄的。科舉制度是古代選拔人才的制度,也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假如,一人得中,雞犬升天。所以,古人碰破頭也要考中,經常會看到六、七十歲的老頭還在參加科舉考試。貢院是古代科舉考試的考場,裡面設有考棚。為了防止考生作弊,每人一個單間,這叫「號舍」。
  • 古人在科舉考試中作弊,方式無所不用其極
    由於科舉制度前期是考試和薦舉相結合,因而在唐朝,賄買考官而進行「結朋、行卷」的行為可行性較大。在唐代科舉中,賄買考官是最大的弊象。當時考生的貴族官僚家庭無不行賄託請,以致於很多貴族官僚子弟基本壟斷了科舉金榜。
  • 古代科舉考試的作弊手段多樣,懲罰也極其嚴厲,非今日可比!
    古代科考作弊方式在今天的南京江南貢院博物館裡,珍藏了一本古人作弊的縮版「四書」,也就是將科考的必修課程《大學》、《論語》、《中庸》、《孟子》縮小抄錄,名為《增廣四書備旨》。這部書長6.5釐米,寬4.5釐米,共80頁,藏了20萬字,是不是比今天大小抄更厲害?唯一的疑問是字體得多小?能不能看清楚!
  • 範進知道了能氣死,科舉舞弊舉人不會寫字,試卷錯別字竟300多個
    從古至今,考試伴隨著我們的成長,不管是古人還是現代人都逃離不了考試。對於21世紀的我們來說高考是我們的重要時刻,對於古人來說科舉考試同樣也是他們人生的重要轉折。現在的高考基本上做到了人人公平,但面對高考結果仍有考生表示不服不滿,甚至還有人存在質疑。在古代,這種情況只多不少。
  • 古人是怎麼作弊的?中國科舉考試中的「舞弊與懲治」
    可見方式,考生們用蠅頭小楷作的小抄到處都是,甚至連飯食都能進入到考場內。 募善書者,頭書金箱紙上,頁一篇,價三分。經書懼千篇厚不盈寸;或藏筆管,置硯底。更有半空水注夾底草鞋之類;又或用藥汁書於青布衣鈴,無形跡,泥摻之,拭則字立見,曰文場備用。" 同時,清代也專門設置了火槍手在試場候命,見到鴿子,就鳴槍,此即"射文隊"。
  • 高校考試現最牛「小抄」 A4紙上寫萬字(圖)
    為了應對這場考試,有同學做了一張最坑爹「小抄」:在一張A4紙手寫萬字。  A4紙上手寫萬字 相當於10張紙縮成1張  所謂「半開卷」考試,就是考生可以帶一張A4紙進入考場,紙上可以抄錄一些重點,不管多少,只要不超出A4紙的範圍,但是前提是必須手寫。「用了整整2天,一面紙5千字,兩面A4紙上一共寫了1萬多字!」該校紀同學對此表示無奈。
  • 科舉考試作弊花樣繁多,夾帶、代考、做記號,套路太深
    考試的時候將你不會的知識點全部寫在小抄上,萬一運氣好碰到那麼一兩個可以運用的,那這可真是老天爺給飯吃。在古代科舉考試中,就有人通過夾帶把知識點帶進考場的人。在清朝道光年間就有一個神奇的作案工具,此書九卷本,4.5cm長,3.8cm寬,0.5cm厚,就這麼一個小本本,竟然有十多萬字,每個字1mm,是考生通過牛角刻版印刷出來的。
  • 科舉考試作弊花樣繁多,夾帶、代考、做記號,套路太深
    一、科舉考試,各顯奇招第一招,就是夾帶夾帶這種作弊方法從古至今一直盛行。考試的時候將你不會的知識點全部寫在小抄上,萬一運氣好碰到那麼一兩個可以運用的,那這可真是老天爺給飯吃。在古代科舉考試中,就有人通過夾帶把知識點帶進考場的人。
  • 探訪清代「高考」考場:可容納上百考生,還藏著一件「小抄」馬甲
    從古時的科舉考試到如今的高考,都承載了每位莘莘學子求知的夢想。不管是科舉還是高考,每個時期均採取了嚴密的考試、選拔措施。你知道清代的科舉考試是如何進行的嗎?古人又是怎樣作弊的?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我國北方地區唯一保存完整的貢院,探訪鮮為人知的古代科舉考試。
  • 古代高考考場(科舉考試)中考生是怎麼作弊的?
    自從隋朝選撥人才採取科舉制度以來,科舉制度就被野史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談到科舉制度,我們就不能不談科舉考試,也就是過去的全國性高考,談高考就又不得不談考場紀律,一談考場紀律那就自然涉及到作弊,那麼我們看看古代高考考場內的作弊有哪些方式?
  • 頂替、夾帶、替考…科舉考場的作弊手法繁多,看古人如何預防作弊
    在古代,中國的科舉制度自古就是與功名利祿、光宗耀祖有著密切的聯繫,它是最底層人們的一個能夠「飛上枝頭變鳳凰」的途徑,金榜題名一直都是絕大多數人的夢想,正是由於巨大的需求,才驅使著不法之徒想要在科舉考試中牟取暴利。
  • 初中生「藏小抄」的3種方式,連老師都想不到,學渣:我都試過
    畢竟學渣們平時沒有認真上課,作業也不寫,考試怎麼可能考得好嘛,但是如果考不好,回家肯定會挨批,於是學渣們就會用一些「藏小抄」的方式作弊。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聊一聊初中生「藏小抄」的3種方式,連老師都想不到,學渣:我都試過。1、藏在橡皮擦的包裝裡有「作弊」經驗的初中生都知道不能把小抄寫到一張A4紙上,想被老師發現的人才會那麼傻把答案寫到一張很大的紙吧。
  • 古代科舉考試中的倒黴孩子
    現在已經4月,離我們一年一度喜迎高考的日子不遠了。看著歷屆十年寒窗的莘莘學子走進考場,就像看到當年農村親二大爺的那頭長了十年的老母豬出欄一樣激動,因為他倆都有共同點:終於解脫啦!當時就有個倒黴孩子,票上把他描述的是個胖子,但是考官一看是個瘦子,考官直接要求他回去吃胖了來年再來考。該考生的心裡就像千萬匹的草泥馬跑過。進了考場別高興太早,還有第二關搜查舞弊,主要是查看考生有沒有夾帶小抄。搜查的方法是簡單又粗暴,直接扒光了搜,跟白條雞似的翻找,在這個環節就有很多人栽了。
  • 古人「高考」也有作弊,而且方法千奇百怪、五花八門!
    我國古代科舉考試開創於隋朝,發展於唐代,完善於北宋,強化於明清,歷時一千三百餘年。科舉考試作為我國古代一種最重要的考試制度,其重要性相當於今天的高考。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科舉考試的成功,意味著拿到了通往官場的火車票。為了拿到這張火車票,有的人寒窗苦讀,期望以真才實學取得;有的人則另闢蹊徑,處心積慮修煉作弊之法,作弊便應運而生,各種作弊的方法千奇百怪、五花八門。
  • 蘇州高校考試現最牛「小抄」:一張A4紙寫萬字
    為了應對這場考試,有同學做了一張最坑爹「小抄」:在一張A4紙手寫萬字。  A4紙上手寫萬字 相當於10張紙縮成1張  所謂「半開卷」考試,就是考生可以帶一張A4紙進入考場,紙上可以抄錄一些重點,不管多少,只要不超出A4紙的範圍,但是前提是必須手寫。「用了整整2天,一面紙5千字,兩面A4紙上一共寫了1萬多字!」該校紀同學對此表示無奈。
  • 科舉考試和高考一樣有人作弊替考,處罰力度重,依然有人以身犯險
    夾帶就是考試帶小抄,科舉考試跟今天不一樣,今天的高考兩天時間就結束了,古代科舉考試的時間很長,前後要考九天,而且九天裡面,不管是答卷還是生活起居都在一個很小的隔間裡,連上廁所都在裡面解決,門口還有士兵把守,一步也不能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