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2020年高考將拉開帷幕,1071萬名考生步入考場,迎來人生中不同尋常的一次大考。從古時的科舉考試到如今的高考,都承載了每位莘莘學子求知的夢想。不管是科舉還是高考,每個時期均採取了嚴密的考試、選拔措施。你知道清代的科舉考試是如何進行的嗎?古人又是怎樣作弊的?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我國北方地區唯一保存完整的貢院,探訪鮮為人知的古代科舉考試。
貢院,顧名思義,是古代選拔人才而進行集中考試的地方。定州貢院作為我國為數不多,且保存完整的古代考試場所,其歷史地位、恢弘的建築規模、完整的歷史資料,成為古代科舉制度史上珍貴的瑰寶。定州貢院,位於河北省定州市城區,毗鄰定州塔和定州博物館,距今已有282年的歷史。來到定州貢院廣場上,一座三闕轅門造型的彩色牌坊映入眼帘,氣勢宏偉。
面積1547.6平米的定州貢院建築群,為中軸式布局。穿過貢院大門,兩棵蒼勁有力的百年古槐闖進視野。據記載,這兩棵古槐是當年乾隆下江南,途徑定州,專程到貢院看望科舉考生時,親手栽下的兩棵槐樹。歷經270多年的風雨,兩棵古槐仍然生長茂盛,鬱鬱蔥蔥。
歷史上,定州貢院共設有文、武考場,如今只保留下來了文科考場。文科考場沿中軸線的分布依次為影壁牆、大門、二門、魁閣號舍、大堂、二堂,以及攬勝樓。在宏偉的建築群中,最值得一提的當屬魁閣號舍,它是考生們的考試場所。從造型外觀看,魁閣號舍正中間為攢尖頂,兩邊高度分別降低。從空間格局上看,正面為7間,而進入後有9間。魁閣號舍的二樓還供奉著一尊「魁星」。
進入魁閣號舍內,便能直觀地了解到其內部的建築結構,一根根梁柱粗壯碩大,支撐著整座號舍。號舍內擺放著上百件考試桌椅,將當年的考試情形復原得淋漓盡致。
在號舍兩側的玻璃展櫃內,陳列著當年保留下來的珍貴資料。這是當年保留下來的一本《欽定大清會典事例》,旁邊是一份金榜名單。從名單上看,位列前十名的均為江浙一帶的考生。由此可見,當年考生為考取功名,不畏跋山涉水,不得不令人佩服。
在另一側的展櫃裡,還有一件令人驚奇的物品,那就是一件裡子上寫滿了「小抄」的馬甲。在古代森嚴的科舉制度中,舞弊的懲罰是非常嚴重的。
穿過魁閣號舍,便來到了大堂和二堂,這裡是考官封存考卷的地方。走進其內部,精美的門窗雕刻,令人嘆為觀止。
在位於貢院中軸線最北端的是攬勝樓,這裡是監考官員們的住宿場所。攬勝樓為三層單簷硬山頂樓式建築,別具一格的建築特點,在中國北方是獨一無二的。
古時的定州,有著「狀元之鄉」的讚譽。在1300多年的科舉考試制度中,定州是河北考取狀元最多的地方,而進士、舉人、秀才、貢生等更是不計其數。從古時的科舉考試到如今的高考,都承載了每位莘莘學子求知的夢想。高考在即,祝願所有考生都能旗開得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