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才知道,劉慈欣,就是那個寫《三體》的,竟然是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畢業的,這就跟我剛知道「蜜雪冰城」創始人是我校友一個feel~
不由感嘆了一句,世界真奇妙啊~
以下是今天的正文:
鄭州這座城市,算上大學時光,我總共在這裡生活了六年多。
說實話,上大學的四年,我對鄭州的印象並不好,髒亂差,就像《相愛相親》裡拍出來的,到處都在修路、修地鐵。
我和我的大學同學四年換了三個校區,每個校區都有工地,而且直到我們畢業都沒有見到新校園的圖書館長什麼樣子。現在芳草依依、水榭樓閣的龍子湖,在我們上學那會兒只是一排簡易房後的土堆,每次擠完公交到校門口下車,還來不及喘氣就得先吃口土。
那畫面,你能想像麼?
所以,大學畢業後,一方面工作不順另一方面對鄭州也著實沒啥好留戀的,我就打包鋪蓋卷回了老家。
在老家的6年,我多次到鄭州找豬豬、歌子玩,後來又因為各種考試,在老家與這座城市之間來回奔波。
直到現在,還會在我的某個包包裡找到XX——鄭州的火車票。
也是在這6年裡,我對鄭州的印象一次次改觀。
除了校園變美、道路變寬、公交不擠、CBD的落地和龍子湖的美景,更重要的,是人的變化。
舉個例子:公交車司機不再大聲催促乘客,對老人和其他特殊人士非但不會不耐煩還會給予特殊優待。無論是薪酬制度的改革還是司機素質的提升使然,都讓人感覺到鄭州這座城市正在越變越好。
而我願意陪TA一起越變越好。
前天傍晚的時候,去紫荊山公園遛食,剛穿過人行道走到公園門口,就從背後傳來特別粗獷且狠的一聲「哎」·····
這一嗓子,嚇了我一機靈。
人都有好奇心嘛,尤其寫文章以來,我對萬人萬事萬物的好奇指數都飆升了好幾倍。
我跟朋友一回頭,就看見一位約莫五十歲左右的大爺上手推了另一位年紀相仿的男人,邊推邊喊:你弄啥嘞,你弄啥嘞,你再動一下試試!
我聽出來了,剛才「哎」的就是他。
不僅聲音唬人、眼神狠厲,動作也不小,一隻手跨過自己的電動車抓住了對面同樣騎車大爺的衣服領子·····
周圍人都愣住了。
我跟朋友離得比較遠,小聲議論:這人脾氣也太暴躁了。
比起他憤憤不平、想要幹架的樣子,另一位大爺氣勢明顯弱了很多,怯懦了半天沒說出一個字,一雙被歲月侵蝕了半輩子的眼裡甚至流露出一絲無措和害怕,好像自己犯了什麼驚天大罪一樣·······
可我看的很清楚,這位盛氣凌人、一直在叫囂的大爺是逆行,他應該是想從欄杆口拐上人行道。
最多也就是不小心輕微碰了一下,因為沒啥大事,一般大家都不會計較,所以大爺也沒當回事,沒想到又是被吼又是被拽······最後迫不得已把車停在一邊了。
後續發生了什麼我就不知道了。
雖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我當時真想把交警叫來,看看到底是誰的錯。
這只是一件小事,在這座坐擁千萬人口的城市,每天簡直多如牛毛。
我只是想說:哪怕人的整體素質在提升,還是會碰到很多諸如此類脾氣暴躁、情緒不穩定、有暴力傾向的人。
易地而處,被人這麼又吼又上手,我恐怕會更害怕。
但是除了害怕,我們更要保護自己。
首先,不能怕,越怕越頭腦空白。
保持冷靜,把情況說清楚,如果對方持續兇神惡煞,甚至要動手,可以喊叫尋求路人的幫助(這個世界上還是又很多溫暖善良有正義感的人的)。
然後一定要報警,讓警察來處理。
其次,不要與對方糾纏,無論對錯。
遇到這種情緒不穩定的人,很有可能你的一句話就刺激到了他的某根神經。所以把情況簡單說清楚後,不要再過多地為自己辯白甚至指責對方。
有時候,我們不僅要考慮對錯,更要考慮哪個結果對我們更有利。就像過馬路,你的方向是綠燈,但另一個方向的車就是要闖紅燈,你讓不讓?
第三,如果身邊有這種情緒不穩定、暴力傾向明顯的人,一定要遠離,切記。
新聞裡太多戀愛不成反被殺害的案件了。
就在前兩天,就有一起「一男子殺害前女友一家5口後墜樓身亡」的事件。
像這樣慢待生命、訴諸武力甚至滅人滿門的行為,不是一個冷靜、成熟、能合理控制自我情緒的人可以幹出來的。
可能殺人這種極其極端的行為只是一時衝動、是情緒積累到極點的偶發事件,但在與他們的日常相處中肯定是有跡可循的。
不管是朋友還是戀人,如果相處中,這個人讓你覺得害怕或者危險,不要覺得他只會對別人暴力,更不要存僥倖心理,一定要保護自己、及時遠離。
雖然舉的例子都是男性,但其實,這種人不分男女。
只是因為力量的懸殊,女性不容易做出如此極端的惡性事件,但她們會用另一種方式表現:比如動輒對老公孩子破口大罵、習慣性的大哭大喊、摔東西、對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得理不饒人、甚至通過傷害自己的身體來獲得變態的滿足·····
我只想說:碰到這種在情緒、感受、甚至身體上極度消耗你的人,無論男女,一定要遠離,輕則給你帶來困擾,重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