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9月12日報導港媒稱,曾幾何時,巧克力在中國內地被視為外來精美食品和奢侈品,人們只在購買貴重禮品或者打算犒勞自己的時候才會想到巧克力。但是現在,年青一代巧克力迷正不斷湧現,可能對全球巧克力業產生重要影響。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9月10日報導,內地似乎出現了一大批年輕的巧克力愛好者。鑑於這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內地市場的新動向很可能對全球巧克力產業造成巨大影響,各國巧克力廠商都要努力分一杯羹。
報導稱,令人垂涎欲滴的不只是巧克力,潛在的利潤同樣誘惑巨大。
據估計,內地巧克力市場到2020年有望達到400億元人民幣。
報導稱,這樣的預期意味著內地巧克力消費量將幾乎翻一倍。2015年內地巧克力銷售額為200億元左右。
報導稱,從人均水平來看,內地人均巧克力消費量仍然低於每年一千克,僅為歐洲的十分之一。換句話講,增長空間依然巨大。
陳嘯(音)是上海一家食品業營銷與品牌宣傳公司的執行長。他對記者說:「從現實情況看,形勢將很快發生變化。兩位數年增速不足以反映內地巧克力市場的全貌。」
瑞士百樂嘉利寶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面對企業客戶的巧克力生產商。他們瞄準了內地巨大市場的增長潛力,堅定地準備擴大在華產量。
百樂嘉利寶亞太區總裁本·德施裡弗表示,公司計劃今後五年在內地新建兩家工廠,因為巧克力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比重越來越大。
「內地市場充滿活力,非常願意接受新理念。而且這裡在消費方面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百樂嘉利寶眼下通過在蘇州的工廠為內地零售品牌、蛋糕房和餐廳供應巧克力。據德施裡弗介紹,公司計劃提高蘇州分廠現有的25萬噸生產能力。
報導稱,多年來,國際巧克力企業一直努力促使內地民眾愛上巧克力,因為它們看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回報潛力。在一個把飲食文化與傳統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國家裡,能夠推廣巧克力絕對是不小的壯舉。
報導稱,全球排名前二十的巧克力品牌都已來到中國,極其看重內地市場的潛力。
截至去年底,比利時巧克力廠商歌帝梵已在內地開設約100家門店。他們打算到2020年使門店數量增加兩倍。
義大利廠商費列羅從2014年起在杭州開工建廠,一期項目計劃明年投產。
報導稱,雖然自覺比不上強大的外國競爭者,本土廠商還是加緊推出擴張計劃,力爭擴大市場份額。
比如,上海阿咪食品去年收購比利時巧克力品牌「寶利諾」,希望藉助外力躋身高檔巧克力市場。
報導稱,上世紀80年代初北京剛剛推行經濟改革的時候,一塊巧克力會被看成是稀罕物,而非日常食品。
百樂嘉利寶亞太區總裁德施裡弗說:「在咖啡文化的推動下,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我們看到巧克力的食用方式發生越來越多變化。巧克力經常和其他食物搭配在一起,比如西餅、麵點和冰淇淋。」
報導稱,隨著收入增加,內地消費者越來越希望得到由海外廠商生產的高檔食品和飲品。
報導稱,無數內地人選擇通過跨境網絡購物平臺,搶購心愛的餅乾、巧克力等美食。
為推廣「新零售」戰略、重組全球商業市場,電商巨頭阿里巴巴於8月8日和50家國際頂級品牌結成夥伴關係,希望更好地滿足內地消費者對高檔產品與服務的需求。阿里的合作對象中就有歌帝梵。
阿里巴巴執行長張勇表示,公司想要拿出「開創性舉措」,在阿里網絡零售平臺上為內地富裕消費者提供一系列高端服務。
費列羅、德芙等外國品牌是內地巧克力市場的主導者。
據估計,費列羅和德芙這兩家品牌佔據內地市場40%份額。
前幾天,百樂嘉利寶剛剛在上海推出「紅寶石」巧克力,即所謂的「世界上第四種巧克力」。公司希望這種「創新」產品有助於吸引更多喜愛甜食的消費者。
報導稱,在全球推出這種粉紅色巧克力之前,百樂嘉利寶進行了調研,發現內地市場對新產品的接受度最高。
德施裡弗說:「他們願意為新產品掏更多錢。」(編譯/劉子彥)
資料圖片:上海一家巧克力店為情人節推出的多種巧克力禮盒。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