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歲下崗自學成才 澄邁五旬木雕手藝人刀尖上的雕刻時光
日前,記者在澄邁縣找到了一位五旬木雕手藝人曾令恩,他將普通的朽木變成了一件件藝術作品。 造型各異的18羅漢、精雕細琢的雄鷹……一件件木雕作品惟妙惟肖。在澄邁,53歲的曾令恩是小有名氣的木雕藝人。曾令恩當了多年木匠,對於這門傳統技藝,早已是愛入骨髓。每天拿起工具在木料上細心雕琢時,就是他最幸福、最高興的時刻。年逾半百的曾令恩,木工技藝相當精湛,尤其擅長手工雕制。
-
自學成就雕刻藝術,一位老火車司機的雕刻之旅
在王華明老人家幾平方米的「工作室」中,隨處可見其惟妙惟肖的雕刻作品,很多作品有濃鬱的生活情趣:《拔蘿蔔》的故事就通過木雕立體呈現在你眼前,幾個人物連成一串拔一棵大蘿蔔,還有一條小狗咬住最後一人的衣服使勁兒拽,妙趣橫生。王華明正在雕刻。
-
東石首屆仁和文化雕刻展 數百件精美木雕連展三天
閩南網11月24日訊 (閩南網記者 何志雄 張凱航)昨日,東石首屆仁和文化雕刻展,在晉江東石石佛山生態公園正式展出,東石十多家知名木雕企業攜數百件精美木雕作品前來參展,正值南天禪寺800周年寺興慶典之際,這些精美絕倫的作品,也引來不少市民及信眾駐足觀賞。
-
木雕大師話傳承:要學好雕刻 先學好「雕」自己
以惠安縣、臺商投資區為主要代表的泉州木雕源遠流長,與東陽木雕、樂清木雕、潮州木雕並稱為中國「四大木雕」,是南派雕刻的典型代表。2007年8月,惠安木雕被列入福建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鄭國明正是代表性傳承人之一。
-
【非遺故事】陝西白水縣:九龍木雕雕刻技藝
1994年至1998年就職於陝西省古代藝術品研製開發公司,研創了九鳳卓、龍鳳盤等以龍鳳為題材的雕刻藝術品。此後便定位於龍鳳文化的研究與創作。2008年6月,「傳統九龍木雕雕刻技藝」被列入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馬曉斌被授予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據史料記載,木雕藝術起源於商周以前,至唐代達到鼎盛,雕飾內容空前豐富,雕刻技藝也達到很高水準。
-
潮州木雕展:怎樣在一塊木頭上雕刻百餘人物?
木雕上塗滿了純金箔又是怎樣一種輝煌?國博剛剛開展的「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展示了來自廣東省博物館、潮州市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160餘件(套)展品,包括諸多明清及近現代的潮州木雕精品,呈現了潮州木雕集雕刻、漆藝、貼金等技法於一體的藝術特色,也反映出潮汕獨特的文化景觀。
-
非遺故事之傳統九龍木雕雕刻技藝傳承人馬曉斌
2020年10月4日,國慶節假日第四天,風和日麗,我們一行走進陝西省渭南市白水縣東北十多公裡處的雷牙鎮雷牙村,拜訪了非遺傳統九龍木雕雕刻技藝傳承人馬曉斌。
-
劍川木雕千年技藝雕刻時光
仿古作品且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劍川石鐘山石窟」中,石雕仿木結構建築和精美的龍椅,印證出唐宋時期劍川木雕技藝已趨於成熟。 近年來,劍川木雕項目保護與傳承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劍川木雕藝人創作的作品經常在全國獲獎並出國展覽。
-
花費9年時間,卻仍未完工的木雕書櫃,到底有多美?DIY手工雕刻
花費9年時間,卻仍未完工的木雕書櫃,到底有多美?用精美絕倫嘆為觀止,巧奪天工舉世無雙,來形容,毫不誇張!尼古拉·加夫裡斯(Nikolai Gavris),木雕大師,生活在克裡米亞的他,在不使用油漆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色彩,通過組合和拼貼成整體的思路完成雕塑,因而,創作時,根據整體的構思,雕刻出一個個不同色彩的組件,然後像馬賽克一起拼貼,最終創造出三維立體的木雕,將自然的野性與木雕的美感交織在一起,呈現獨特的美妙的森林氛圍。
-
現場|潮州木雕展:怎樣在一塊木頭上雕刻百餘人物?
木雕上塗滿了純金箔又是怎樣一種輝煌?國博剛剛開展的「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展示了來自廣東省博物館、潮州市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160餘件(套)展品,包括諸多明清及近現代的潮州木雕精品,呈現了潮州木雕集雕刻、漆藝、貼金等技法於一體的藝術特色,也反映出潮汕獨特的文化景觀。
-
木雕純手工雕刻與機器電腦雕刻的實際區別
雕刻在我的文章中己經寫了非常多,但還是總有很多朋友會問什麼樣的雕刻才能真正算得上藝術雕刻。藝術雕刻一定是雕刻匠者構思打坯,再經過修光雕刻後或打磨或清刀雕刻後完成才能真正算得上藝術雕刻這是標準硬性條件。小葉黃楊木清刀雕刻達摩那麼如何去看一件雕刻作品是不是純手工雕刻的?
-
福建木雕匠人鄭祥燮:學雕刻要「入戲」
木雕匠人鄭祥燮正在創作。 林躍 攝 「初學木雕,有些吃不下苦,很費手,手指經常被刻刀劃破,一度也動搖過,但出於對木雕工藝的真心喜愛,我還是努力擠出時間練習,咬牙堅持了下來。」鄭祥燮說。迷上木雕後,他抓住一切機會提高雕刻技藝。他不會讀書,卻在木工上有著驚人的天賦,受老一代木匠嚴謹精神的影響,他的木雕手藝突飛猛進。
-
79歲老人,把木塊雕刻成衣服,像一首詩,充滿浪漫的氣氛
木雕作品並不罕見,無論國內外,都有許多富有才華的木雕大師,他們的作品或大或小,或寫實或抽象,都給我們帶來無與倫比的視覺衝擊,不過,小絳從來沒有見過一位木雕藝術家,將木頭雕刻得充滿詩意和浪漫氣氛。這位獨特的木雕藝術家名叫羅恩·艾薩克斯,來自美國的一個小鎮,今年已經79歲了,作為一名老年藝術家,我們可以從他的作品中感受更多的東西,比如意境、閱歷和故事,這些原本和作品並無直接關聯的東西,卻讓羅恩·艾薩克斯的作品更添加了魅力,而這些富有內涵的東西,正是許多年輕藝術家無法用技術做到的。
-
潮州木雕進京展出,160餘件精品亮相國博
15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廣東省文物局)和廣東省博物館主辦,廣東省潮州市人民政府協辦的「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共展出廣東省博物館、潮州市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160餘件(套)展品,包括明清及近現代的潮州木雕精品、當代著名潮州木雕大師的作品以及部分反映潮汕文化的文物。
-
古稀老人自學高數 蹲守食堂求教能解答的沒幾個
古稀老人自學高數 蹲守食堂求教能解答的沒幾個作者:新報郝穎內容提要:這兩天,河北工業大學官微一條「勸君惜取少年時!七旬老人工大食堂自學高數,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被熱傳。說的就是72歲的老人李彬,只有小學文憑的他,用7年時間自學初高中數學、物理,現開始學習高數,幾乎跑遍各高校食堂向學生虛心求教。天津北方網訊:這兩天,河北工業大學官微一條「勸君惜取少年時!七旬老人工大食堂自學高數,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被熱傳。
-
自學木雕時,需要注意的幾個坑
沒有一個講的是木雕?這讓我意識到了一些問題。這也可能是大家看了網上的木雕製作視頻,產生誤解了。你知道為啥新手看那些製作木雕的視頻,有的甚至教的都是用刀技巧。通常著很簡單,但一實踐就傻了。正所謂「一看就會,一練就廢」……因為新手忽略了一個隱性的前提條件,那就是——教你這些技巧的人,大多都是職業的木雕師,而他們所說的技巧,都是建立在十幾年工齡的基礎上的。因此,他們只是在演示,整個作業的過程。
-
探秘西安古街老巷:單身古稀老人一生孤獨守候百年老宅
它的主人是一位單身古稀老人,自從1944年出生在這裡,七十多載陪伴著這座老宅一人孤獨守候,老人一輩子沒結過婚,將畢生的心血都傾注在這座古宅裡。 該樓房西北角一間中彈一枚,北山牆、樓板等損壞嚴重,房身整體向南歪斜約0.2米,部分窗戶及木雕構建震壞。
-
7年製作數百件根雕作品
成都一小學保安酷愛根雕 7年製作數百件作品 一把刻刀、一塊木頭,隨著手指靈活的擺動、木屑翻飛之中,一隻金龜子初見雛形。一堆木頭在陳亮的手中,變成了天鵝、黑熊、金魚……而這位能夠「化腐朽為神奇」的陳亮,卻不是專業出身的木雕大師,他的真實身份是成都師範附屬小學華潤分校的一名保安。從小喜歡美術的他,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根雕藝術,此後便一發不可收的沉迷其中。
-
他做木雕她配詩 倆人相伴樂融融
1 他痴迷木雕藝術 輕輕按下按鈕,精緻的海南黃花梨木殼隨即彈開,一塊精巧的電子石英表映入眼帘;峰巒疊嶂,山勢險峻,一座做工精巧的亭子就嵌在「懸崖峭壁」上……這些令人稱奇的木雕作品,均出自一位非專業出身的老人之手。
-
工藝美術大師張其仕創作木雕作品《抗疫英雄》向醫務工作者致敬
名稱:抗疫英雄 材質:肖楠 作者「巧手雕刻同抗疫,愛心齊聚遞真情。」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舉國上下,各行各業,萬眾一心,全力抗疫。值此全民抗疫之際,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張其仕積極響應,精心創作了一件木雕藝術作品《抗疫英雄》,向身在抗疫前線的英雄們致敬,為負重前行的守護者們加油!疫情防控期間,張其仕宅在家裡,每天看到一批批醫護人員前往一線的新聞報導,心裡很受觸動。雖然他的專業並不能讓他衝在一線,也不能為醫護人員分擔些什麼,但他很想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心中的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