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一年營收783億,如今淪為二線品牌,中年娃哈哈如何抓住年輕人?

2020-12-20 AI財經社

文| AI財經社 邵藍潔

編輯| 孫靜

本文由《財經天下》周刊旗下帳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渠道為王的時代結束了

娃哈哈還在吃老本兒

夏天是所有飲料品牌的旺季,除了娃哈哈。

張利軍在山東濰坊某縣城批發酒水飲料。進入夏季,他每天要發十幾條朋友圈來更新剛接收的新貨。「茶飲料裡,現在賣的比較好的是1L裝的康師傅,娃哈哈賣得不太好,像梨汁之類的受歡迎程度不高,倒是娃哈哈的八寶粥賣得不錯。」

經銷商最喜歡的是快進快出,壓貨是會壓死人的,所以他們是對市場風向最敏感的群體。

圖/視覺中國

「娃哈哈還在賣老品,AD鈣奶,營養快線、八寶粥,沒有太多新品。」某華北地區一級飲料代理商王玲直言。

雖然7月30日晚上,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在直播中展示過新品——pH9.0蘇打水、九種堅果植物蛋白飲品、藜麥牛奶粥等,但王玲並沒有心動,「娃哈哈的老品消費者都知道,所以從我手裡進貨的小超市、夫妻店都會傾向於選擇老品,不敢賣新品,怕壓貨。新品也沉不下去。」

根據王玲的觀察,新品難以下沉的一個原因是銷售人員不夠,比如她所在的城市,一個區,娃哈哈只派三四個人維護市場,費用投入也不多,而同期康師傅推廣一款新品水,在同一個區域派了十多個人。

「娃哈哈純淨水跟最暢銷的品牌相比,銷售比例可能是1:10。」王玲解釋,娃哈哈售價不到2元,往上有農夫山泉和怡寶,都是專門做水的品牌,打不過;往下是1元的康師傅,還有各地不知名的幾毛錢的品牌,也打不過。AD鈣奶和營養快線則因為濃度高,在夏天不太受歡迎,秋冬可能好賣。

根據快消品大數據平臺貨圈全數據監測,2019年6月-2020年6月,娃哈哈走量最好的依然是純淨水、AD鈣奶、營養快線、爽歪歪等早年推出的大單品,並未發現有新品特別受到渠道追捧。

在王玲看來,娃哈哈的市場敏感度不高,始終慢一步,跟著別人走。「拿0添加為例,這種產品就是個概念,娃哈哈做不出來嗎?」說到這裡,王玲甚至有點恨鐵不成鋼,「網紅誰都看到了,難道你看不到嗎?別人賣得很火,你就是不出,等你的產品出來了,所有的品牌都在做了。」

王玲甚至猜測,也許是娃哈哈的老品現在還能賺錢,所以重心不在新品上。娃哈哈系大單品中,最年輕的爽歪歪是2006年推出來的,也已經賣了14年。

要求娃哈哈一直站在消費潮頭有點難,因為產品從來不是它的核心優勢。娃哈哈走的是「跟進式創新」路線,根據市場上已經有的產品和概念,再次研發,但是又不能領先太多,否則一時間無法被市場接受,容易夭折。

最經典的AD鈣奶也是模仿了當時的樂百氏鈣奶。樂百氏被達能收購後銷聲匿跡,娃哈哈則「剩者為王」。此後,可樂、紅茶、綠茶、涼茶、奶茶、功能飲料、格瓦斯,飲料的每一個細分領域,娃哈哈可能會慢,但從來不會放過。

可惜的是,其再也沒能創造出AD鈣奶這樣的經典大單品。因為市場變了,產品多了,跟進式創新這個策略也不那麼好用了。

一位飲料業資深人士回憶,大約從2013年開始,線上渠道的效應顯現出來,一些創新品牌開始嶄露頭角。如果說傳統品牌如娃哈哈、農夫山泉,走的是大眾需求路線,創新品牌切的就是小眾細分需求,這些品牌並不走線下傳統的經銷渠道和零售渠道,而是通過淘寶、天貓、京東、小紅書等平臺營銷。

娃哈哈崛起於賣方市場——只要有渠道,什麼產品都不愁賣;但如今是買方市場,沒有受到消費者認可的產品,渠道再好也難破局。傳統以渠道為王的時代結束了。

宗慶後也感知到了這種變化,他在接受採訪時吐露過現在的困境,「現在要做個大產品,不是一下子就能做成功的,像我們以前,幾個月就可以變成大產品,廣告狂轟亂炸一下,渠道上一鋪,肯定就打開市場了,現在肯定做不到了,要有耐心。」

但娃哈哈內部老員工並不這麼看。研發人員王陽直言,「我們的產品有一個弊端,老闆的拍板,基本決定了產品定位,而不是市場調研。但老闆是老人家了嘛,所以喜歡偏甜一點的、好喝一點的口味。其實很早之前銷售經理就跟我們反饋過產品太甜了。」據王剛透露,娃哈哈的每一款新品都會做出不同的糖度,讓宗慶後品嘗、拍板。如果決策有10分,那老闆的意見就佔了5分。

「老闆當然也會聽我們的建議,前提是你能說服他。」據他透露,娃哈哈很快就會推出0糖飲品。

娃哈哈「進城」

娃哈哈創立33年以來,宗慶後一直是站在臺前的大家長。

圖/視覺中國

憑藉他親手打造的一套「聯銷」經銷體系,娃哈哈之前很少擔心銷售的問題。這套體系跳出了傳統的發貨—銷售—回款的路徑,通過「先打款後發貨」,「賣不掉的貨我負責」以及「年終返利」,將企業和經銷商深度綁定為利益共同體。

由此娃哈哈滲透到了中國的每個角落。曾經有個段子形容2003年的西藏那曲,「地上除了牛糞就是娃哈哈的瓶子。」前首富網易丁磊也曾向宗慶後討教,「如何把娃哈哈賣的全國都是。」

這多少有些誇張。比如娃哈哈在一二線城市的滲透並沒有那麼強。宗慶後當時的想法是,「農村人口比城市人口多,鄉鎮的銷售量是很大的,所以我們也沒在乎城市的市場。」

不過他親手設計的路線,到今天開始出現掣肘的跡象。「現在開始要反過來了,人口向城市集中,產品在城市接受了之後才會滲透到農村。我們要在一二線市場做一點動作。」很明顯,宗慶後想要進攻一二線城市。

貨圈全數據監測,2020年5-6月份,娃哈哈通過B2B渠道在不同城市鋪貨數量對比,合肥、濟南、石家莊等位居前三,在鋪貨量前十位城市中,上海位居第四,北京位居第十,其他均為非一線城市。

對於在一二線城市的市場規劃和進展,娃哈哈並沒有回覆AI財經社。

不過變化確實在進行。以往娃哈哈只管把貨發到經銷商,然後是自然流通,往下滲透到各個層級,「只要銷售掉就行,不管是在什麼渠道,有沒有『排面兒』。」但是從去年開始,王玲就接到了娃哈哈新的要求,要求經銷商拓展超市渠道,並按照超市級別,安排不同等級的排面兒。

簡單來說,A類門店,2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商超,單品至少要兩三個排面兒,即一個單品在貨架上至少擺放兩三瓶;B類門店,1500平米左右的商超,要兩個排面兒;C類門店,一個排面兒。

爭「排面兒」意味著要支付商超一定的合作費用,但讓王玲尷尬的是,娃哈哈給的費用特別特別低。老人家都擅長精打細算,一二線城市渠道費用多了,產品的價格優勢也就沒那麼突出了。

對於娃哈哈的另一重挑戰是,必須有匹配的產品,才能打入競爭更激烈的一二線城市。

「娃哈哈的研發團隊有幾百人,實力還是很強的。你看現在流行的燕麥奶,我們2013年就做出來了,應該是國內首創。但當年沒有推成功,2014年又推了一下,還是不成功。」對此,王陽挺不甘心的,他解釋說,當時新品在一二線城市反饋不錯,可在娃哈哈的主渠道——三四線城市,消費者接受不了,「沒辦法。好多產品都是這樣,研發高端,但是與銷售渠道不匹配。」

相比宗慶後,他的女兒宗馥莉對一二線城市看得似乎更清楚,行動也更迅速。今年7月,以往只在線上渠道銷售的KellyOne無糖茶飲「一茶」,在北京永輝超市等全國性連鎖超市上架。2020年上半年,「一茶」以城市合伙人的方式完成了全國一二線城市的銷售渠道布局。

由宗馥莉主導的「一茶」在產品和包裝上的賣點更清晰,無糖,鋁罐包裝,「凝芳奇蘭」烏龍茶和「歲時皆春」烏龍茶一黑一白,顏值頗高,當然價格也高,每瓶300ml,單價9.8元。

毫無疑問,這是一款針對年輕人的產品。但銷量如何,接下來還有待數據反饋。

誰的娃哈哈?

在娃哈哈,宗慶後、宗馥莉父女兩代人的觀念對立,是繞不開的話題。包括前不久娃哈哈傳出IPO消息,隨後又被明確否認,都被外界解讀為內部的路線鬥爭。

圖/視覺中國

有知情人士透露,宗馥莉在品牌公關條線之外,今年又挑起了銷售公司副總經理的核心職位,家族接班人的角色日漸清晰。

該知情人士解釋,宗慶後本人極為看重銷售。這兩年,娃哈哈的銷售高管、區域負責人走馬燈似的換人,有的上崗都不到半年。「老闆太急了。」

娃哈哈確實需要新氣象了。2013年時,娃哈哈的營收曾達到了783億元。當年宗慶後以116億美元的身家,獲評福布斯華人富豪榜首富。他給娃哈哈2014年定的小目標是衝擊千億元銷售額。

誰也沒想到,2013年已經是娃哈哈近年來的頂峰。到了2017年,其營收一路下滑到450億元;2018年營收468.9億元,首次結束多年下滑態勢,但與高峰比,已經縮水300多億元。2019年營收,據此前有媒體估算有500多億元。

宗慶後當然有著急的理由。作為娃哈哈的大家長,他習慣事無巨細。一直到2016年才提拔了三位副總經理。此前近30年,宗慶後既是董事長也是總經理,他不配秘書、不配副總,娃哈哈的員工也習慣一切聽指揮。

「你說我是獨裁,是不太切合實際的,我認為我是實行民主集中制。」宗慶後在採訪中認為,企業沒有「獨裁」也不行,一盤散沙。但他也意識到,要慢慢放權。

「這麼多年下來,他們都依靠我,我怎麼說他們怎麼做而已,但是現在大了以後呢,不可能照顧到方方面面的,要獨立的工作,創造性的工作,逐步放權,如果永遠不叫他們做的話,永遠我自己做,那我不可能做到頭吧。」

於是他的女兒宗馥莉走上臺前。在2004年回國以來的16年間,宗馥莉在娃哈哈的職位也越來越多——一路從蕭山二號基地管委會、宏勝飲料集團、進出口公司、品牌公關部歷練,到如今接下更多核心業務。王陽甚至相信,研發部門很快也會轉到「大小姐」治下。

單是從一肩挑這麼多工作來看,宗馥莉絕對有宗慶後親力親為的「工作狂」影子。作為海歸,宗馥莉習慣別人稱她kelly。

早年間,宗馥莉流傳最多的內容大概是關於她如何不適應國內的環境,不喜歡跟政府打交道;而現在,出現在娃哈哈直播中帶貨的是75歲的宗慶後,出現在頒獎典禮、籤約儀式、慈善活動現場比較多的反倒是宗馥莉——她越來越像父親。

不同之處在於,宗慶後依然保持著多年的習慣,在列印出來的匯報材料上批示,然後傳真給各個部門,而宗馥莉則是秒回郵件。

已經進入娃哈哈核心部門的宗馥莉,還保持著直爽的性格,在諸多公開場合有「驚人」之語,比如,「我比較喜歡農夫山泉」,「王力宏太老了」之類。宗馥莉想讓「娃哈哈」更年輕一點,嘗試了很多策略,換代言人、換產品包裝,贊助電競比賽,但是效果似乎並不如意。

前述飲料業內人士認為,娃哈哈的品牌形象很難扭轉,和品牌策略有很大關係,「娃哈哈除了營養快線,基本都復用了娃哈哈這個母品牌,這難免讓消費者審美疲勞。統一做出了「海之言」、「小茗同學」這類更年輕化的品牌,農夫山泉作出了「茶π」、「NFC」、「尖叫」這種更細分的品牌。」反觀娃哈哈,該人士發現,還在打下沉市場的非常可樂,產品包裝快20年都沒有更新過了。

宗馥莉主導下的娃哈哈能實現2014年定下的千億目標嗎?沒人知道。但是至少在上市層面,可能會有明顯的變化。外界猜測,宗馥莉比她的父親更樂於擁抱資本市場。

其實娃哈哈很早就著手操作過上市。但前後折騰了五年,經歷了各種波折。1997年證監會對娃哈哈上市材料提出反饋意見,一共七大類53個問題,包括擅自擴大內部職工股的認購範圍、主業不清楚等等。

1998年3月,證監會正式否決了申請主體娃哈哈美食城的上市申請。結論是——其上市材料違反了相關證券法規條例。作為懲戒,娃哈哈美食城3年內不準再次申請上市。

也許是第一次上市帶來的打擊太大,宗慶後日後「不上市」的態度異常堅定。

宗馥莉打破了這種局面,多次在公開場合談及上市。2017年11月,在娃哈哈30周年慶典上,宗慶後首度對上市改口表態:「上市以後能加快企業發展,在適當時候娃哈哈也會考慮上市。」

作為內部員工,王陽記得在2018年內部曾瘋傳過公司要上市。他記得當時公司持股員工有2萬多人。他們被告知,按照相關規定上市主體不能超過200個股東。當時公司與員工協商,後者自願放棄出資證明和持股權益,公司會給出2.6倍的補償。大家都對著攝像頭留證,「說來都是淚。」

但此後IPO傳聞沒有下文。前述飲料業內人士認為,娃哈哈上市是一個靠譜的事,但未來發展或許沒那麼樂觀:一方面,上市意味著在營銷策略上更加保守,因為稍有風吹草動,都可能引起股價動蕩,這是投資人不願意看到的。

另一方面,整體消費品已經進入存量競爭階段,娃哈哈會遇到越來越多的跨界競爭,比如在細分品類和喜茶這樣的新式茶飲對壘,市場份額必然會下降。就連美團創始人王興,不久前都為新品牌元氣森林「站臺」,稱其與農夫山泉會有一戰。

事實上娃哈哈也開始侵入新式茶飲的領地。7月底,宗慶後還去廣州為娃哈哈奶茶店開業站臺,娃哈哈奶茶店已經在全國各地開出約370家加盟店,主要以三四線城市為主。但這並不是娃哈哈的直營業務,而是授權他人經營。

最近,這家33歲的老牌企業還開始「養生」,對外講一個「大健康」的新故事。而保健品、大健康恰是宗慶後起家的業務。

這個故事能撐起娃哈哈的下一個30年嗎?答案要看宗馥莉了。

7月31日,同在杭州的農夫山泉獲得證監會的批准,即將在香港上市。在王陽看來,農夫山泉的創始人眼界要更開闊、格局更大。而娃哈哈,雖然每年仍有幾百億的營收,但是已經淪落到了二線品牌,「老闆年紀大了,女兒能不能接班,如何能順利接班?其實我們作為員工都是提心弔膽的,就看大小姐如何施展魔術。」

(應採訪對象要求,張利軍、王玲、王陽為化名)

相關焦點

  • 宗馥莉進軍氣泡水,娃哈哈中年危機如何破解?
    今年疫情,很多企業都遭受損失,娃哈哈也未能倖免,在2月份就虧損了1個億。在新興品牌風起雲湧之下,老牌娃哈哈也不得不面臨中年危機。創新8月中旬,飲料品牌KellyOne推出了一款新國潮氣泡水——生氣啵啵蘇打氣泡水。
  • 昔日娃哈哈代理商鍾睒睒已經成為首富,娃哈哈上市還會遠嗎?
    其實對於農夫山泉和娃哈哈這樣的企業,上市本身沒有多大迫切性。都是創始人一股獨大,完全控制企業,也都足夠低調。娃哈哈因為曾經和法國達能鬧出過股權糾紛,差點失去企業的控制權,所以宗慶後對上市一直很牴觸。以前就明確說過「娃哈哈不差錢,沒有通過上市融資的需要」、「我們有100億的現金」。
  • 娃哈哈的中年危機:宗慶後父女產生分歧,三年縮水三百億
    2013年娃哈哈實現營收巔峰782.8億元,宗慶後也在這一年登上首富的位置,但宗慶後的高光時刻在這裡就轉而逐漸黯淡了。此後的四年中,娃哈哈營收逐年滑坡。而此時的娃哈哈已經被農夫山泉狠狠的甩在了後面。近7年來,農夫山泉總營收縮水300多億,在這期間,宗慶後不斷的將權力交接給宗馥莉,這被外界視為宗慶後時代即將結束的前兆。
  • 娃哈哈的中年危機,宗慶後父女產生分歧,三年縮水三百億
    2013年娃哈哈實現營收巔峰782.8億元,宗慶後也在這一年登上首富的位置,但宗慶後的高光時刻在這裡就轉而逐漸黯淡了。此後的四年中,娃哈哈營收逐年滑坡。而此時的娃哈哈已經被農夫山泉狠狠的甩在了後面。近7年來,農夫山泉總營收縮水300多億,在這期間,宗慶後不斷的將權力交接給宗馥莉,這被外界視為宗慶後時代即將結束的前兆。
  • 洋河股份市值蒸發1200億 散酒門後淪為二線品牌
    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6日訊(記者 臧允浩)1200多億市值煙消雲散,洋河股份用了16個月。  去年7月16日,洋河股份股價一度達到156.48元,市值高達1634億。但此後,洋河股份的股價便持續下跌,截止到今年10月29日,洋河股份盤中創39.40元新低,市值降至425億。
  • 娃哈哈跨界賣「AD鈣」奶茶,千億國民品牌煥新再升級!
    在新的競爭環境下,娃哈哈如何吸引年輕群體,做到品牌煥新?目前,隨著一二線城市流量紅利基本飽和,新茶飲市場增速趨緩,除了提升產品迭代速度和渠道精細化運營,各品牌已經慢慢轉向下沉市場尋求新的增長點,三四線城市為代表的下沉市場已經成為其競爭的新領地。於是娃哈哈選擇暫時避開喜茶、奈雪等頭部品牌,採取下沉市場逐漸向一、二線城市包圍的開店模式。
  • 從必勝客到狗不理,深陷中年危機的餐飲品牌要學會跟年輕人對話
    2016年全年,百勝集團中國全年營收65.2億美元,淨利潤5.02億美元,百勝集團全系銷售額增長5%。其中肯德基同店銷售增長3%,必勝客同店銷售卻下降7%,整體拖了百勝集團的後腿。截止到8月18日,美國300家必勝客宣布永遠關閉。
  • 國產「潮牌」淪為三線品牌,被年輕人嫌棄?他卻翻身「撈金」30億
    2006年開始,海外品牌ZARA、優衣庫等慢慢進入中國市場。也正是他們的到來,迅速搶佔了國產服飾品牌的市場。於是在外國品牌的壓力下,老一代的休閒品牌開始出現業績下滑的情況,其中不少曾經的國產「大牌」,也沒能夠倖免,其中就包括佐丹奴。創辦於1981年的佐丹奴,已經人到「中年」,幾乎見證了國內服裝市場的變遷。
  • 娃哈哈為什麼不上市?為何娃哈哈對資本如此牴觸?
    娃哈哈又要上市了?日前,有媒體報導稱,娃哈哈考慮IPO,融資規模或超10億美元,潛在上市地點為香港地區,最早明年上市。有時間、有地點,更有融資規模。7月7日,娃哈哈集團公關部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沒有上市相關計劃」。  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曾表示,娃哈哈不差錢,「我們有100億元的現金」。娃哈哈還提出過堅持「不負債、不發債、不貸款、不上市」四不口號。  但現實的情況卻不容樂觀。2013年,娃哈哈營收為783億元,堪稱最輝煌的一年。
  • AD鈣奶賣不動了,娃哈哈轉行賣奶粉了?
    反觀相對「高齡」的娃哈哈,儘管彼時憑藉「營養快線」和「娃哈哈AD鈣」橫掃線下市場,但目前來看,飲料巨頭已經疲態盡顯,雖然手握「金字招牌」,但從目前來看,諸多探索帶來的似乎只有品牌消耗。2017年,又逢奶粉配方註冊制的實施,缺乏註冊資質的「愛迪生」嬰幼兒配方奶粉被迫停產,儘管在之後的兩年裡,娃哈哈先後推出了非嬰幼兒羊奶粉品牌「莫爾希亞」和「智慧超人」,但從官方旗艦店的銷量來看,其生意堪稱慘澹。「此次在嬰幼兒配方奶粉領域再試身手,是娃哈哈試圖通過產品多元化,扭轉營收下滑趨勢的又次一嘗試。」有從業者如此說道。
  • 10年開1萬家奶茶店 娃哈哈「趕晚集」還有攤位?
    在上述招商經理提供的一份《娃哈哈茶飲項目品牌手冊》中,中新經緯記者注意到,該手冊顯示,娃哈哈計劃未來10年內在全國布局1萬家門店,娃哈哈將以廣東為主的華南地區為發展前線,同時以廣州、北京、成都、西安、武漢、瀋陽、杭州6座城市為基點向全國進行門店拓展。
  • 跨界睡眠飲品 看國民品牌娃哈哈妙眠如何圈粉年輕一代?
    跨界睡眠飲品 看國民品牌娃哈哈妙眠如何圈粉年輕一代?時間:2020-01-31 11:12   來源:搜狐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跨界睡眠飲品,看國民品牌娃哈哈妙眠如何圈粉年輕一代?
  • 中國第一飲料企業誕生,市值高達5291億,超過娃哈哈跟康師傅
    每一個時代都有屬於時代的一些記憶,比如說一些飲料品牌就是時代最好的味覺記憶。很多北方人都懷念北冰洋的味道,這個飲料曾經盛極一時,後來被百事收購,導致停產多年,如今雖然恢復生產了,但是很多人卻認為沒有那個味道了。
  • 惠而浦中國瘦身:無法掌控旗下四大品牌 已淪為二線
    面對眼前的重重挑戰,去年履新的中國區總裁艾小明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時表示,公司今年將根據業務量適當減少1-2個品牌,並針對中國消費升級的機會對產品結構進行調整,優化企業經營。Marc Bitzer對記者坦承,惠而浦品牌在中國並沒有達到歐美市場那樣的領先地位和影響力,「下一步我們要花大力氣進行投入,把品牌在中國市場做好。」目前,惠而浦中國旗下擁有「惠而浦」、「三洋」、「帝度」、「榮事達」四大品牌,涵蓋冰箱、洗衣機等白色家電,以及廚房電器、生活電器等系列產品線。儘管此前已經對四大品牌進行了定位區分,但四個品牌這幾年的發展依然無法突出重圍。
  • 不離不棄王力宏,提褲就走娃哈哈?
    △ 死亡配色的營養快線盤想必娃哈哈自己也很納悶,隔壁老對手農夫山泉把與大自然搬運工的身份捆綁得深入人心,品牌比娃哈哈還老上25歲的旺旺也靠各種聯名在年輕人心裡出了圈。 再看看百草味在2019年年初官宣國民弟弟易烊千璽代言後24小時內,單日銷售額便破億,環比銷售增長200%。
  • 宗馥莉首創品牌鋪貨一線市場,娃哈哈「探路」高端
    近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之女、娃哈哈集團品牌公關部部長宗馥莉打造的首款飲料品牌KellyOne旗下的高端茶飲產品一茶在北京永輝超市上架銷售。KellyOne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除北京市場,一茶還在全國一二線重點城市進行了鋪貨。2016年,宗馥莉打造了KellyOne,首先推出定製果汁產品。
  • 健力寶又回來了:曾經的「東方魔水」,如今淪為「飲料代工廠」
    然而,曾被稱為"民族飲料第一品牌"的健力寶,如今卻淪為網紅飲料的代工廠。 據鋅財經調查發現,元気森林多款產品受委託方均為健力寶相關公司。其瓶裝氣泡水的包裝上,印有"受委託方北京廣東健力寶飲料有限公司""受委託方佛山市三水健力寶食品有限公司"等字樣。
  • 娃哈哈開奶茶店,喜茶、奈雪怎麼看?「市場已進入此消彼長階段」
    對於娃哈哈、大白兔等老牌飲品、零食品牌進軍新茶飲市場,奈雪的茶公關負責人對8號樓表示,「期待更多品牌進入新式茶飲領域的,新式茶飲是充滿無限可能無限創造力的賽道,正是頭部品牌的良性競爭造就了新式茶飲行業的活力。」
  • 娃哈哈開了第一家奶茶店,有喜茶奈雪好喝嗎?
    對比益禾堂的 5.5 萬加盟費,娃哈哈的加盟門檻比想像中高的多,而它成功的概率其實比那些已經驗證過的奶茶店更小。▲ 不低的投入要求娃哈哈嘗試開奶茶店是一個很正常的嘗試。作為原先快消品的巨頭,2013 年的娃哈哈就已經迎來了了自己的中年危機,五年間營收縮水超過了 300 億,目前還有繼續下降的趨勢。在這種危機之下,娃哈哈的跨界營業似乎也在意料之中。
  • 娃哈哈「造車」傳言背後:73歲宗慶後要不要加速交班?
    娃哈哈的「中年危機」,能靠年逾70歲的宗慶後解決嗎?不過,娃哈哈隨後在官微闢謠,稱公司並不會涉足汽車領域,新公司主要負責生物醫藥、智能製造等方面的技術研發、孵化和轉讓,與造車無關。但外界真正關心的並非是娃哈哈是否要造車,而是近年來業績呈現滑坡之勢的娃哈哈,要如何面對自己的「中年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