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鄉,古名*檇裡;春秋時,為吳越分界處;漢為由拳地;三國吳以後為嘉興縣地;五代後晉天福三年(938),從嘉興劃出七鄉置崇德縣。據元代至元《嘉禾志》卷三《鄉裡·鎮市》載,崇德縣當時所屬市鎮有:青鎮市(今烏鎮鎮)、語兒市(今崇福鎮)、石門市(今石門鎮)、皂林市(即龍翔街道,今已併入烏鎮鎮)、鳳鳴市(今梧桐街道)、洲錢市(今洲泉鎮),元元貞元年(1295)升為州,至明洪武二年(1369)又復為縣。明宣德五年(1430),由巡撫、大理寺卿胡概奏請,將崇德縣劃分成崇德、桐鄉兩縣,西南屬崇德,東北為桐鄉。清康熙元年(1662),因崇德之名與清太宗皇太極年號同,故避諱稱石門縣,同時改石門鎮為玉溪鎮。辛亥革命後恢復原名。
1958年11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桐鄉、崇德兩縣合併為桐鄉縣。1993年3月26日國務院批准桐鄉撤縣設市。故桐鄉市的建縣歷史,從置崇德縣算起,至今已有1080周年了。
*檇裡:闔閭不然其言,遂伐,破檇裡。出自《吳越春秋闔閭內傳》
羅家角,始文明,河網密,魚米鄉。
春秋時,稱檇裡,吳越界,壘石門。
秦始皇,統六國,置郡縣,屬由拳。
漢武帝,徵東越,轅終古,封御兒。
永建初,割會稽,置吳郡,屬由拳。
黃龍末,野稻盛,改由拳,稱禾興。
赤烏初,立太子,避名諱,稱嘉興。
晉至梁,不曾改,禎明初,郡昇州。
隋一統,開皇初,吳州升,為蘇州。
大業初,蘇州改,為吳州,後成郡。
武德末,復嘉興,後又撤,入吳縣。
貞觀初,復嘉興,屬蘇州,沿御兒。
五代時,設義和,先稱鎮,後為市。
天福初,析嘉興,劃七鄉,稱崇德。
熙寧末,割嘉興,劃五鄉,並崇德。
政和末,賜秀洲,為嘉禾,屬嘉禾。
慶元初,升秀洲,嘉興府,隸嘉興。
嘉定初,又升級,府升軍,仍屬嘉。
至元初,改區劃,軍改路,屬江浙。
元貞初,縣昇州,崇德州,歸嘉興。
洪武初,改又撤,路為府,州為縣。
宣德中,始巡撫,析崇德,置桐鄉。
康熙初,避年號,稱石門,改玉溪。
民國初,廢府制,設道置,屬錢塘。
復崇德,廢道制,崇桐縣,屬浙江。
新中國,先桐鄉,後崇德,獲新生。
崇德縣,桐鄉縣,並一縣,稱桐鄉。
網際網路,新時代,你我他,愛桐鄉。
《桐鄉沿革三字經》桐鄉市鳳鳴民間歷史研究中心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