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綜中常考的15個「之父」,你知道幾個?
1.現代教育學之父——德國 赫爾巴特
赫爾巴特——同時也被譽為「科學教育奠基人」、「科學教育學之父」。
赫爾巴特相關其他考點:(1)代表作《普通教育學》,標誌著教育學成為一門科學、規範的學科(或科學);(2)主張把教育學建立在倫理學和心理學(「統覺理論」)的基礎上;(3)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4)四段教學法:明了、聯想、系統、方法;(5);教學的教育性原則(6)社會本位論的代表;(7)學科中心課程理論流派。
2.心理學之父——德國 馮特
馮特——1879年在萊比錫大學建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誌著心理學的誕生。
3.教育心理學之父——美國 桑代克
桑代克: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學》,標誌著教育心理學的誕生。
桑代克相關其他考點:(1)餓貓迷箱實驗;(2)試-錯誤說;(3)三條學習律: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4)遺忘理論:痕跡消退說;(5)學習遷移理論:共同要素說。
4.終身教育之父——法國 保羅·朗格朗
1965年,保羅·朗格朗正式提出。著作《終身教育引論》是終身教育思想的代表作。
5.課程評價之父——美國 泰勒
泰勒——同時也被成為「現代課程理論之父」、「當代教育評價之父」。
泰勒相關其他考點:(1)1949年出版《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提出了關於課程編制的四個問題,即"泰勒原理":目標、內容、方法、評價。(2)泰勒的目標評價模式;(3)課程內容組織原則:連續性、順序性和整合性。
註:目標評價模式源於博比特的「活動分析法」
6.幼兒教育之父——德國 福祿貝爾
福祿貝爾——首創「幼兒園」的名稱,也被稱為幼兒園之父。個人本位論的代表人物。
7.中國現代幼兒教育之父——中國 陳鶴琴
陳鶴琴提出「活教育」:(1)"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2)活教育的內容具體化為"五指活動"。即健康活動、社會活動、科學活動、藝術活動和文學活動;(3)活教育方法論的基本原則,是"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 。
8.行為主義心理學之父——美國 華生
華生:最早使用「行為主義」一詞。
華生的名言: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一個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環境,讓我在這個環境裡養育他們,我可擔保,任意選擇一個,不論他父母的才幹、傾向、愛好如何,他父母的職業及種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願把他們訓練成為任何一種人物…醫生、律師、藝術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強盜。——體現了外鑠論教育思想。
註:聯結主義創始人是斯金納
9.設計教學法之父——美國 克伯屈
克伯屈是杜威的追隨者。
10.程序教學之父——美國 斯金納
斯金納——在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程序教學。
斯金納相關其他考點:(1)「斯金納箱」;(2)應答性行為和操作性行為;(3)強化理論:正強化、負強化、懲罰和消退;(4)負強化:逃避條件作用和迴避條件作用;(5)普雷馬克原理。
註:程序教學主要由教學機器的發明人普萊西首創。
11.俄國教育心理之父——前蘇聯 烏申斯基
烏申斯基——也被稱為俄羅斯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
烏申斯基相關其他考點:(1)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對象》;(2)兒童是靠形式、顏色、聲音和感覺來進行思維的」—— 體現了直觀性教學原則的。(3)「複習是學習之母」—— 體現了鞏固性教學原則。
12.智力測驗之父——法國 比納
比納是智力測驗的創始人,1905年與西蒙合編"比納西蒙智力測驗量表"。
13.智商之父——美國 推孟
1916年,史丹福大學教授推孟修訂了比納-西蒙量表,即斯坦福—比納智力量表。
推孟相關其他考點:(1)提出智商(IQ)的概念;(2)智商的計算公式:智商(IQ)=智力年齡(MA)/實際年齡(CA)
14.發生認識論之父——瑞士·皮亞傑
發生認識論創始人·皮亞傑
相關其他考點:(1)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2)認知發展的本質是適應;(3)圖式、同化、順應、平衡(4)個體建構主義代表人物
15.北大之父——中國 蔡元培
蔡元培——1916年擔任北大校長
(1)被毛稱為「學界泰鬥,人世楷模」;(2)提出「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理念;(3)教育獨立思想;(4)提出「以美育代宗教」;(5)主持修訂了壬子癸丑學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