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媽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綜藝節目極限挑戰曾經在上海的某座中學進行過一次遊戲。
嘉賓會隨機選擇問孩子們六個問題,問題的內容是關於父母能夠給孩子提供的條件,比如「父母鼓勵孩子學一門愛好至今」「父母帶孩子每年進行一次出國旅行」等。滿足這些條件的學生可以選擇向前邁一步。
當六個問題問完後,能夠滿足六個條件的孩子寥寥無幾,更多的孩子則是站在最初的起跑線上。
正如極限挑戰的導演嚴敏形容的一樣:
沒有傘的孩子,能做的只能是拼命地奔跑。
並不是每一個人的出生都是含著金湯匙。對於這些普通人來說,高考是最有可能實現自己夢想的一條途徑。
人們普遍認為,高考作為一條重要的晉升之路,雖然不能百分之百的幫助實現階級的跨越,但是仍然是目前最為公平也是最為快捷的形式。
與此同時,一些人認為,高考並不是實現夢想的唯一出路,並且用自己行動證明了自己的看法,並用14年的青春為自己當初的決定買單。
01高考試卷上寫8000字反對制度的女學生如今怎麼樣了
1)經歷
2006年,一名名叫蔣多多的女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了對高考制度的不滿。
在2006年的高考中,蔣多多將自己不滿寫在了各科主觀題的空白處,洋洋灑灑將近8000字,並將自己名字寫在了密封線的外邊。
為了讓自己的各科成績確定都為0分,蔣多多特地選擇了違反規定的雙色筆答題。
人們一直在猜測,這個放棄自己大好前途的女孩是不是因為自己家境優越才做出的衝動的選擇。
實際上,蔣多多出生在河南的村莊,家中只有爸爸依靠賣保險維持生計。家庭條件的艱辛並沒有限制蔣多多對於學習的興趣。
小學、初中時期,品學兼優的蔣多多一直都是老師心中的好孩子的形象。直到蔣多多的高中時期,蔣多多對小說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並每天都堅持自己寫作。
這時的蔣多多對於高考的態度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她認為自己的夢想通過高考是不能實現的,於是產生了放棄學業的打算。
在家人和老師的勸說無果下,蔣多多仍然決定按照自己計劃進行。
雖然並沒有如她所願為0分,但是蔣多多成為了2006年的新聞人物,在接受相關媒體時,蔣多多透露自己將會選擇堅持寫小說。
2)現狀
生活並沒有給這個倔強的孩子回報幸運。
在長篇紀實小說《高考零分生》對蔣多多的跟蹤報導中,這個倔強的女孩在數次投稿都沒有被批准發布後,已經放棄了寫小說這條路,選擇成家,相夫教子。
蔣多多在後續的採訪中也隱約表示了對當初決定的悔恨。
14年後的蔣多多並沒有如願地成為一名小說家,而是在親身的經歷中獲得了對世界的深刻理解和人生感悟。
02高考應該怎麼被正確認識
有人在看過蔣多多的經歷後會認為,蔣多多實際上是僵化高考制度的犧牲品,實際上,真正殺死蔣多多的不是高考,而是她自己錯誤判斷。
高考確實不是唯一的一條改變命運的通道,但是相比於他人家的金湯匙,高考在努力地創造一種公平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中,家庭發揮的作用畢竟是有限的。
每年40%的本科錄取率實際上也表示,在這個過程中,相當大的一部分人數會被清除。
那這是不是就表示高考就是完美無缺的呢?
高考同樣存在很多弊端,這些弊端需要去完善而不是將高考全盤推翻。畢竟王思聰虧損十個億仍然可以回到萬達上班,但是對於更多的普通人,沒有那麼多的退路供這些人選擇。
03寫在最後
蔣多多的想法並不是錯誤的,但是做法卻值得討論。追求自己的夢想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尊重的事情,但是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一定要採取最為有效的辦法。
讀書雖然不是最直接的一條,但也一定是最穩妥的一種,當自己的實力不能像韓寒一樣支撐起自己的選擇時,往往帶來的結果是消極的。
況且,大學也是為了實現自己夢想的一種深入學習,不通過高考這條晉升之路,學習到學術性的技巧的機會屈指可數。高考是一個學習知識的過程,貿然的放棄實際上也是放棄了自己的未來。
當你成功上到山頂,會發現山頂和山腰的景色其實大不相同。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拓展一:專家:接送孩子是「從搖籃到墓地安排好的溺愛」,媽媽怒懟:無知
拓展二:「窮養」的小S和「富養」的大S的孩子之間有啥區別?不同方法差異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