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期選舉關中國啥事?(組圖)

2020-12-14 搜狐網
  在美國人民為經濟復甦乏力揪心之際,民主和共和兩黨卻為即將到來的中期選舉將「矛頭」瞄準了中國。從東部的紐約到西部的加利褔尼亞州,兩黨的候選人都在指責對手把「美國人工作機會拱手送給中國」。過去一周,至少29名候選人推出了競選廣告,譴責對手同情中國而使美國遭受損失。  事實上,對於民主與共和兩黨來說,經濟問題是今年的中期選舉的一個核心問題,誰在經濟問題上提出高招,或者提出一個選民更滿意的答案,誰就有可能當選,對每個議員來說都是這樣。  柯林頓時代美國勞工部長萊克說,反華廣告的始作俑者是民主黨政客,這些人不敢正視美國經濟結構失衡、貧富差距懸殊等痼疾,而寧願把攻擊目標引向中國,這樣做成本更低,對選舉的刺激效果更強。但這樣做的長遠後果是諱疾忌醫,迎合與助長美國社會瀰漫的孤立主義和排外主義情緒,最終耽誤的只能是美國的「病情」。
  中國成為替罪羊
美媒:美中期選舉將中國當成替罪羊

  儘管美國民眾仍就為日益下滑的經濟現狀揪心不已,但是美國國會兩黨的候選人們卻突然發現了用於轉移注意力的「反面角色」——中國。

  從美國惠普前CEO卡莉?菲奧莉娜競選參議員、民主黨人士芭芭拉?博克瑟競選加州州長,到紐約農村地區興起的參議員競選活動,美國兩黨的候選人都拿中國借題發揮,相互指責由於對方的過失才致使大量的工作機會流失到中國。在過去的幾周裡,至少有29名候選人通過廣告表示,正是由於對手對中國「心慈手軟」,才導致了美國眼下的困境。

  引人注意的並不僅僅是廣告的數量,還有廣告中的文字語言。在一條廣告上,俄亥俄州的眾議院議員扎克斯佩斯指責他的共和黨對手鮑勃?吉布斯的自由貿易政策,致使大把的工作機會「送給」了中國,廣告塑造了一條巨龍向共和黨表示感謝:「正如中國人所說的,謝謝你,吉布斯先生」。參議院的多數黨領袖哈裡?裡德攻擊對手香農?安格爾的對華和對印稅收政策,在一幅背景為中國工廠的圖片裡,安格爾被稱為「外國勞工最好的朋友」。

  在接二連三價值數千萬美元的競選廣告裡,美國的政客們都試圖傳達美國民眾最為關切問題——工作崗位不足——的解決方法。衛斯理公會派大學的政治學教授埃裡卡?富蘭克林?福勒就此說道:「中國真的成為替罪羊了。」

美為中期選舉濫用中國牌

  中美關係比任何時候都複雜都糾結,從黃海、東海到南海,看似中國和周邊鄰國的齟齬,實則背後都有美國的影子,按照美國的說法就是要重返亞洲制衡中國影響。但不管如何,美國還是讓亞洲各國衝鋒在前,自己敲敲邊鼓而已。但是隨著美國中期選舉的臨近,美國真的急了,開始亂打中國牌。

  首先,在人民幣匯率輪番被媒體、國會和白宮操弄很長時間以後,近期美國眾議院以348對79票通過《匯率改革促進公平貿易法案》。這是美國國會首次立法迫使人民幣升值。雖然這一法案是否能在參議院通過並最終獲得歐巴馬總統籤批還是未知數,但眾議院以壓倒票數通過,凸顯美國內壓制中國的政治風向。和以往美國政客利用打中國牌攫取政治利益的機會主義不同,這一法案隱喻著一股非理性的反華情緒,即將美國疲軟的經濟復甦歸咎於中國經濟的繁榮。故而,這次眾議院對中國是較真的,而且希望延續到行政執行層面,允許美商務部把人民幣視為「基本面被低估的貨幣」,為美國對華展開匯率戰和貿易戰大開方便之門。

  其次,民主黨將中國視為打擊共和黨的超級王牌。美國時政雜誌《外交政策》FP9月29日報導說:「在美國中期選舉即將到來之際,民主黨支持率還不如共和黨,因此,以中國為武器攻擊競爭對手。參加密西根、伊利諾斯、俄亥俄等因製造產業的沒落,失業率逐漸上升地區競選的他們,特別喜歡這種戰略。」底特律地區報紙《底特律自由新聞報》報導說:「在中期選舉期間,中國與工作崗位問題反覆出現。」10月1日的《朝鮮日報》引述《紐約時報》的評論稱,民主黨嫁禍共和黨「是因為對(因中國)失去的美國工作崗位的政治性爭論,以及對沒有實現人民幣升值的挫折感。」

美政客互罵對手「向著中國」

  中期選舉的美國政壇什麼最時髦?《紐約時報》9日給出的答案是—— 拍幾條咒罵中國的競選廣告,因為僅過去一周,借這種廣告攻擊競選對手「親華」的兩黨議員就有29位。美國「商業內線」網站調侃說,這樣痛擊中國的熱潮一旦出現,肯定是選舉又要來了。在過去20 年中,中國人的耳朵已讓美國政客在選舉期間的各種謾罵磨出了繭子,這些人「上臺前跟中國拼命,上臺後拉中國救命」 的規律性表現讓中國人覺得好笑。近年來,隨著中國與世界的利益交錯越來越深,很多國家的選舉開始趕批評中國的時髦。從「人權後進分子」到「謀殺美國經濟的兇手」。這些奇奇怪怪的帽子被扣向中國,而《紐約時報》說,起碼從美國來看,這種時髦反映的是美國人面對現代中國的不安。

  「我從沒見過美國政客如此明目張胆地把中國當作出氣筒。」美中商會前會長羅伯特·A·卡普的這番感慨10日出現在《紐約時報》網站題為「中國成為美國競選廣告替罪羊」的頭條文章中。在距離 11月2日美國中期選舉不到一個月的衝刺階段,多家美國媒體注意到美國政治圈今年出現的「新時尚」——中國成為兩黨議員競選廣告攻擊的活靶子。

  上周,美國俄亥俄州民主黨議員斯皮茨製作了這樣一條廣告:廣告中,斯皮茨的競爭對手、共和黨人吉布斯宣稱自己是自由貿易的支持者,而斯皮茨用接下來的30秒鏡頭先後描述了中國繁忙的港口和人頭攢動的街道,緊接著是俄亥俄州連玻璃都破碎的破敗廠房,以及美國工人無助的眼神。廣告的旁白說, 「吉布斯想和中國搞自由貿易,提高他們(中國入)的生活水平,但俄亥俄州怎麼辦?與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讓中國偷走了俄亥俄州9.1萬個就業機會」。廣告最後出現了中國人舞獅的熱鬧場頑,旁白是: 「在中國,人們會用中文對吉布斯說,謝謝」。

  在美國媒體看來,斯皮茨的競選廣告是今年中期選舉前最時髦的類型。《紐約時報》說,大約在過去一周,至少有29 名美國候選人用這樣的廣告指責競爭對手「過分同情中國導致美國受害」,廣告費用高達數千萬美元。《華爾街日報》說,紅旗、象徵共產主義的五角星、富有亞洲特點的音樂,這些在美國人心中代表中國的元素如今卻在競選廣告中幫助美國政客將中國渲染成「經濟低迷時一個可怕的外部勢力」。而政客利用的是選民們對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長的焦慮。

為競選,美議員揚言「中國接管美國」

  「如果我們密集痛擊中國,那一定是選舉就要來了。」不久前,美國「商業內線」網站這樣感慨道。最近一段時間,美國輿論上批評美國議員集體抨擊中國作秀的文章越來越多。不追尋美國經濟問題的根源,簡單地歸咎於中國,美國政客的做法被一些媒體批評「不負責」。

  北京大學學者餘萬裡說,每個中期選舉年的9月底到10月是美國政客們投放競選廣告最集中的時期,這些廣告從資金來源上一般分為兩類,第一類是靠捐給候選人個人的政治捐款製作的廣告,由於這類捐款有金額限制,也被稱為硬錢。與之相對應,由企業、非政府組織和工會等組成的「政治行動委員會」出錢製作的廣告稱為軟錢廣告。餘萬裡說,此次抨擊中國的競選廣告大多是美國一些工會出錢搞的,這群人對中國最不滿意。

中國代人受過
藉口一、人民幣匯率
美欲改變策略強迫人民幣升值

  9月29日,美國會眾議院以348比79的投票結果通過《匯率改革促進公平貿易法案》,旨在對所謂低估本幣匯率的國家徵收特別關稅。這一做法被認為是近期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升溫的體現。這是9月29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國會山。新華社記者 張軍 攝

  美國財長蓋特納10月7日表示,過去美國爭取通過雙邊努力解決人民幣匯率問題的嘗試已經失敗,現在美國將改變策略,加強多邊努力,敦促中國加快匯率政策調整的速度。對此,美國業界的反應不一。

  美國媒體7日的報導稱,蓋特納在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談到人民幣匯率問題的時候語氣跟以往明顯不同。他稱匯率問題是「世界經濟面臨的中心和現實的挑戰」。蓋特納在講話中坦率地承認,通過雙邊外交方式解決人民幣匯率問題的努力失敗,並聲稱美國將加大多邊努力,尋求通過多邊途徑繼續推動匯率問題的解決。

  蓋特納表示,計劃在這個月舉行20國集團財長會議將會討論匯率問題。蓋特納還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出最後通牒,威脅如果它不能夠對中國匯率問題採取更為有效的立場,就有可能失去美國在一系列議題上對該組織的支持。

美國會用什麼「工具組合」促人民幣升值

  9月16日,在與人民幣匯率政策相關的聽證會上,美國財政部長蒂姆·蓋特納表示,人民幣升值太慢並且幅度有限,美國政府正在考慮採用「工具組合」推動人民幣儘快升值。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獲悉,在接下來的數周內,美國國會還將舉行系列聽證會,以評估是否採取行動或採取何種行動應對中國的匯率政策。有專家透露,在美國國會,已經有十幾個涉及人民幣問題的草案被提出來,但是大部分還沒有進入立法程序。

  「"工具組合"是美國政府迄今最強烈的用詞。」美國艾金·崗波律師事務所執行合伙人高師朋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這表明華盛頓正承受巨大壓力並需要採取一定的措施,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不過蓋特納在聽證會上十分謹慎,沒有給出具體措施用來對付中國匯率問題。

  高師朋表示,首先,美國可能嘗試將匯率失調定性為非法出口補貼,使美國能夠對中國輸美商品開徵緊急關稅,但美國商務部似乎至少目前已經否決這一方法;其次,可能試圖根據WTO的第XV條向WTO申訴中國;再次,美國可能持續利用並強化多邊合作,聯合歐洲、日本、加拿大、比利時等以及IMF就此問題向中國施壓。

"人民幣被低估"或再入美新匯率報告並成國會法案標靶

  新華網北京10月13日電(記者 劉歡 王建華 李萌)北京的一些分析人士表示,按照既定時間表將於本周出爐的美國新匯率報告,是否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尚不確定,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報告將延續歐巴馬政府前三次指責「人民幣被低估」的表述,並將成為國會匯率法案的標靶。

  如果不延期的話,美國財政部將於美國東部時間15日向國會提交今年下半年的《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報告》。種種跡象表明,人民幣匯率問題正成為美國掩蓋自身經濟問題的替罪羊。

藉口二:中國持有大量美國國債
不應把中國購買美國國債政治化

  中國購買美國國債出現了一個"出力不討好"的結果。美國的雙赤字造成美元、美國國債面臨縮水風險,使得中國資產面臨風險。同時,一些美國的銀行家認為,中國持有美國大量的國債,對於美國是一種威脅。中國付了銀子,承擔了風險,美國不但不感謝而且還要指責,還要說三道四。因此,在政治利益已經遠遠大於經濟利益,中國在其他經濟方面的損失已經遠遠超過拋售美國國債帶來的損失或者說持有中的一點小利益時,國家完全可以綜合考慮,持有大量美國國債。這也是國際慣例。

  有人認為,一旦中國大幅度減持,美國國債將一落千丈。這是值得商榷的。美國國債餘額佔GDP的比重(窄口徑,不包括醫療保險和社會保障)大約為37%,這個比率遠非全球最高,大致排在26位。歐巴馬已決心在2012財年消滅財政赤字,再考慮到美國經濟增長的前景依然較為樂觀,美國國債尚在安全的範圍內,被大幅度貶值的可能性不大。

  在美國目前10萬多億美元的國債中,由外國政府持有的比重約為25%,中國、日本、英國、德國、加拿大、義大利、巴西、新加坡、俄羅斯等,都持有數量不菲的美國國債。其中中國和日本大約各持有這25%的20%,也就是5%左右。這個規模不足以決定美國國債的基本走勢。實際上,在中國減持的同時,日本和英國同時在增持,而中國依然是美國國債第二大債權國。這說明,世人對美元和美國國債的信心並沒有喪失,大幅度減持美國國債的時機未到。還有一點,與其他國家所欠的外債不同,美國政府最終要支付的不過是美元,而美元是美國人自己就可以印的。美國的外債和內債,沒有區別,都是「左手欠右手」。

中國再減持美國國債 仍為美國國債最大持有國

  美國財政部16日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截至2010年6月末中國共持有8437億美元美國國債,繼5月份減持325億美元美國國債後,於6月再度減持240億美元美國國債,但仍為美國國債最大的海外持有者。

  報告還顯示,美國國債的第二、第三大海外持有者日本和英國在6月份都有所增持,分別增持169億美元和122億美元,持有量分別達到8036億美元和3622億美元。

  報告顯示,6月份購買美國長期國債的海外資本淨流入量為339億美元,其中私人投資者淨購入166億美元,官方機構購買量為173億美元。與此同時,美國居民售出104億美元外國長期債券。  

藉口三、中國對美國有順差  美國「公平貿易」法案在事實和法律上都站不住腳

  由於加工貿易的存在,中國對美國有順差,但對不少亞洲國家和地區也有巨額逆差。中國海關總署署長盛光祖曾表示,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形成強大製造能力所導致的出口膨脹和進口替代,是中國貿易順差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外商投資企業也是貿易順差的主要受益者。

  正是由於原來屬於周邊國家和地區對歐美的貿易順差通過加工貿易的發展「轉移」到了中國內地,從2000年到2008年,美國貿易逆差中來自亞洲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5%左右,而其中來自中國內地的比重則從20%提高到33%。

  因此,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不可逆轉和全球產業分工日益深刻的背景下,中美貿易順差只反映雙邊經濟大局的一個方面,反覆從貿易數據出發判斷兩國的貿易利益和人民幣匯率的合理價格,無異於緣木求魚、一葉障目,註定無法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

  與只對選票負責的政客相比,了解中美經貿關係真相的經貿界人士顯然更有發言權。  

藉口四:造成美勞工「就業機會流失」  美專家:人民幣升值不會增加美國就業

  新華網華盛頓4月6日電(記者 劉麗娜 劉洪)美國傳統基金會研究員、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史劍道6日發表文章說,人民幣升值並不會給美國增加就業,美國推動就業市場改善的真正途徑在於降低財政赤字。

  史劍道當天在該基金會網站上發表題為《截止日期和延期:中國匯率重估不會給美國帶來就業》的文章。文章指出,很多人認為人民幣匯率低估是出現美中貿易逆差的原因,這意味著中國從美國掠走了就業崗位,這種認識是完全錯誤的。

  史劍道認為,從過去15年歷史來看,當人民幣盯住美元時,美中貿易逆差有升有降;但每當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時,美中貿易逆差就持續上升。他舉例說,從1994年1月至1997年12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約5%,但美對華貿易逆差從230億美元升至570億美元。從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約21%,但美國貿易逆差則從1620億美元升至2680億美元。2008年7月至今,人民幣對美元未升值,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卻下降至2270億美元。  

美「妖魔化」中國成風
標題: 中期選舉 作者: 李峰(中國日報網站)

  為了打贏11月份的國會中期選舉,急紅眼的民主共和兩黨候選人紛紛敲響「妖魔化中國」的破鑼,抨擊對手「幫助中國坑了美國」 的競選廣告像泛濫的洪水,把喜歡刁難北京的主流媒體都嚇著了。「我是第一個把中國告上法庭並打贏官司的美國貿易代表」,連這樣低劣的表功口號都招搖過市,反華真的成了一種過剩。喜歡標新立異的媒體這兩天拒絕跟風罵中國了,它們反而嘲諷反華政客們只知道「噴灑毒液」、「尋找替罪羊」,並稱那些挑動仇恨的空談只會讓美國的病情「繼續惡化」。一些學者認為,美國社會對中國的敵意總要在一個點上止步的。瑞典專家安德斯·鮑威爾說,「冷戰時柏林圍牆兩側美蘇可以無限制擴張敵意,現在早不是那個時代了,在利益複雜交織的新背景下,對中國敵意過剩最終將成為美國的負擔。」

美國媒體為中國叫屈 嘲諷政客妖魔化中國

  美國政客因為抨擊中國而遭到國內媒體一致批評,這種看上去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一幕確確實實正在美國上演。美國媒體與政客發生這場罕見衝突的背景是美國11月中期選舉逼近,許多政客為拼選舉將批評中國當成獲勝的「秘密武器」(《華盛頓郵報》13日語),但他們的做法沒有被主流媒體認同。

  《紐約時報》公開把中國稱作 「替罪羊」。《華爾街日報》14日將美國的這股風氣稱為「銅鑼秀」。該報說,電視競選廣告將中國描述為經濟低迷時期不祥的國外勢力。民主黨聲稱共和黨支持的減稅政策使大量就業機會流向中國,共和黨指責民主黨的聯邦預算赤字迫使美國向中國借債。美國《民族》雜誌說,2010年選舉季抨擊中國之風令人想起冷戰,「將中國塑造成醜陋的力量,迎合了國內對中國日益上升的恐懼和怨恨」。但這可能加劇對中國人的敵意,使本已動蕩的美中關係複雜化。美國專家羅伯特·賴克在《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上撰文說,仇外和孤立主義情緒在美國泛濫。經濟的深度危機給煽動者增加了口實,他們將經濟恐懼轉化為對「外人」的政治怨恨。上世紀30年代,「外人」是外國貿易者(主要是歐洲人)、移民和猶太人。現在,「外人」是外國貿易者(主要是中國人)、移民和穆斯林。賴克警告說,指責中國不能讓公眾真正懂得癥結何在,也不能讓公眾明白今後應該怎麼做。

  經常攻擊中國的「美國之音」也跟那些政客唱起了對臺戲,它13日報導說,美國經濟復甦乏力,失業嚴重,讓中國成為眾矢之的。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等民主黨全國領導人今年3月就開始鼓勵候選人把中國當成靶子。報導引述美國競選媒體分析集團總裁特雷西的話說,中國已經成為美國中期選舉中的「稻草人惡棍」和美國政治中的「避雷針」,有點像當年的日本。《加州海岸報》說,「在政治上嫁禍於人,這真是太容易了。事實上,中國匯率變化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幾乎不可能察覺」。

「反華過剩」將成美國負擔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專家袁鵬說,美國媒體對反華政客不同尋常的嘲諷反映了美國生態與政治的一個新特點,即美國社會存在反華情緒的同時也瀰漫著另外的「雙反」:反華爾街、反華盛頓。前者指責金融寡頭搞亂美國經濟,後者批評政客把美國的政治搞亂。政客現在還走以前老套路,為了推卸責任轉移焦點,找外國做替罪羊,因此遭到媒體批評。

  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傳媒學教授安德斯·鮑威爾14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把美國國會選舉期間冒出的對華情緒稱作「反華過剩」。他說,美國媒體批評政客反華,顯然不能理解為媒體立場改為親華了,變化的原因是一批媒體精英認為那些政客「做得太過」。還應注意到,媒體強調的不是中國受到這批政客的不公正待遇,而是批評政客把焦點集中在抨擊中國身上迴避真正的問題所在。《華盛頓郵報》評論說,這類中國主題廣告有其風險,會弄得選民感到迷惑,不知所從,而不是被動員起來。《紐約時報》曾舉過一個例子: 2009年7月,美國總統歐巴馬訪問莫斯科,美俄關係「重啟」熱火朝天。但這種變化讓很多俄羅斯人不適應,《紐約時報》說,以反美為職業的俄羅斯國家電視一臺主持人列昂鐵夫就是其中之一。列昂鐵夫曾說,每一次構思「誰是壞蛋」這一問題的答案時,幾乎都是美國。報導引述俄羅斯專家的話說,「對我們來說,做一個180度的大轉彎非常困難,因為過去十幾年中我們一直對美採取強硬政策」。美國《班哲爾先驅報》13日評論說,在美國今天的政治氣候下,不只是政治家在尋找替罪羊,美國人民也在尋找替罪羊。但是, 「大量存在的妖魔化中國的廣告很容易製造一種不當的國家情緒,讓理性的政治決策變得不可能」。《華爾街日報》14 日說,幾十年來,美國選戰從未表現出對商品、資本和人員開放如此公開的敵意。民主共和兩黨均拼命炮轟外國人和貿易,對中國火力尤其猛烈。來年美國人可能要為這場競選保護主義付出經濟代價。  

本質
一切以選舉為重

  美國政治人物並非不明白這個道理,但是面對中期選舉,驢象兩黨的議員們都陷入了抓狂狀態, 一切以選舉為重。濫用中國牌炒短線就成為議員們樂此不疲的政治抓手。受美國政治體制的約束,歐巴馬政府也不得不雌伏於當前的政治選舉形勢,隨波逐流。

  讓人略感欣慰的是,在中美匯率戰一觸即發的時候,美財長蓋特納30日駁斥了中美將爆發貿易戰甚至全球匯率戰的言論,他強調美國政府能處理好對華關係,也相信中國領導人理解匯改的重要性。與此同時,也傳來了中美恢復高層軍事對話的消息。期望兩國政府的務實理性,能夠消解美國國會對中美關係帶來的麻煩。

美國施壓人民幣升值的本質

  9月29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國會山,美國民主黨眾議員、法案起草人之一蒂姆·瑞安(左一)在法案通過後對媒體講話。美國會眾議院29日以348比79的投票結果通過《匯率改革促進公平貿易法案》,旨在對所謂低估本幣匯率的國家徵收特別關稅。這一做法被認為是近期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升溫的體現。新華社記者張軍攝

  財經國家周刊報導 2010年的3、4月份,美國國會與政府曾上演了一幕逼迫人民幣升值的劇目。近期,圍繞即將召開的G20峰會,施壓人民幣升值的聲音再次響起。

  可以肯定地說,人民幣匯率問題不是個經濟命題,美國及其盟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幾條理由,都不成立:

  理由一,解決美國經常項下貿易赤字。國際間產業分工和美國的消費模式決定了,美國的進口彈性很低,美國不從中國進口,也必然要從其他國家進口,對於國際收支而言,結果相同。

  理由二,變相提高中國的生產要素價格。中國生產要素價格,土地、水電煤氣等公用服務、運輸、勞動力等成本已經提高,且仍然在大幅上漲,直接漲價的市場信號更清晰,無需通過匯率升值隱性來體現。

  中國怎麼辦?
如何面對美國的貿易制裁大棒

  美國國會議員們應該溫習一下「大蕭條」的歷史,回顧一下前輩們為了自身利益推行保護性關稅,卻導致損人不利己的慘痛教訓。

  9月24日,美國國會眾議院籌款委員會投票通過了一項旨在對所謂「低估本幣匯率的國家徵收特別關稅」的法案。對此,分析人士指出,如果這項法案在美國國會獲得通過,可能引發中美之間的貿易大戰。不過,就目前來看,這項法案更多是在揮舞貿易制裁的大棒,並不意味著美國國會已經準備好了對中國實施貿易制裁。

  該法案最早會於下周在美國眾議院表決,如果「闖關」成功,則將提交參議院投票。有分析稱,該法案極有可能在眾議院獲得通過,但卻有可能在參議院受阻。這就意味著,該法案或會胎死腹中。

  不論結果如何,我們必須認識到,在美國,有相當一部分政治勢力從未放棄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向中國施壓。

  實際上,自2005年中國開始實行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已經累計升值超過20%;而且,從2008年7月到2009年2月,也就是世界經濟極為困難的時期,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14.5%。

不要拿貨幣戰爭嚇唬中國

  圍繞人民幣匯率的唇槍舌劍正日益升級,「貨幣戰爭」則成為中外媒體熱炒的詞語。

  在當前語境下,所謂「貨幣戰爭」有兩層含義:其一是在美國大開印鈔機、加速美元貶值的衝擊下,日、韓、巴西等國紛紛行動,變著法子壓低本國貨幣匯率,「出口競賽」成了「貶值競賽」,愈來愈多人開始擔心全球爆發匯率戰、貿易戰。其二是在美國孜孜不倦的暗示加明示下,「聲討人民幣」、「圍剿人民幣」似乎正由「獨唱」變為「合唱」,一些歐美政客言必談「人民幣被低估是造成全球經濟緊張的原因」、「需更強硬手段迫使人民幣大幅升值」云云。

  既以鄰為壑——放任極度寬鬆的金融和貨幣政策,以自身貨幣「跌跌不休」刺激就業和出口、稀釋債務,又嫁禍於人——將貿易不均衡歸咎於以中國為首的新興經濟體「操縱匯率」,要求這些國家的貨幣按「令人滿意的速度」升值,這本是美國國會與政府經常上演的戲碼。更何況如今美國中期選舉在即,黨派競爭需要籌碼,政客拉票需要噱頭,部分人冀望再借「貨幣戰爭」敲打中國、轉移矛盾不足為奇。不過,也正是因為「戰爭」始作俑者那點路人皆知的私心,看似一觸即發的「貨幣戰爭」熱鬧則熱鬧矣,細究卻實有虛張聲勢的嫌疑,一幹「盟友」可謂心境複雜,三心二意。

專家:將中美關係引向合作共贏的航道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都對世界格局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在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國力逐步上升的進程中,中美關係勢必要經歷幾番艱難的磨合,承受各種痛苦的「壓力測試」,起伏波動在所難免。兩國在雙邊關係、地區及全球治理方面相互依存度空前提高。美國國內政治生態對兩國關係的負面衝擊應是暫時的。但是,也應敏銳把握其間隱現的戰略動向,加強溝通與對話,及時化解分歧,盡力避免誤解和錯判,將中美關係引向合作共贏的航道。 (來源:新華國際)

(責任編輯:楊建)

相關焦點

  • 【2018年美國中期選舉結果出爐】國會正式分裂!川普最害怕的事...
    截止發稿北京時間周三(11月7日)歐盤時間,CNN網站最新公布的投票數據顯示,川普最害怕的事發生了!反對黨民主黨率先獲得控制眾議院所需的多數票數,川普領導的共和黨確認失去眾議院控制權!
  • 聚焦美國中期選舉:參與投票 華人需了解這些事
    中國僑網11月3日電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關於中期選舉,全美國已經關注很久了。至於亞裔,投票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近日一眾亞裔明星還陸續出了鼓勵投票的視頻。現在中期選舉就快來了,如果對這次選舉還有什麼不明白,希望看完這一篇後疑問都可以得到解答,在下周投出深思熟慮後的一票。中期選舉什麼時候?
  • 「黴黴」泰勒·斯威夫特罕見發聲 在美國中期選舉中支持民主黨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楊璐】「中期選舉,看看你讓泰勒·斯威夫特做了什麼!」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8日在報導中寫道,歌手泰勒斯威夫特做出「罕見舉動」,表示在美國中期選舉中支持民主黨,不再對政治保持沉默。
  • 親信獲罪給美國中期選舉增加變數
    隨著11月的美國中期選舉的臨近,川普遭彈劾的機率急劇攀升。科亨在法庭答辯時承認受「一名聯邦公職競選人」指派,在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競選期間向兩名女性支付「封口費」,以影響選情。他的律師發表聲明,直指川普為那名競選人。
  • 臨時抱佛腳 美國中期選舉開鑼選民最關心的是這個
    原標題:臨時抱佛腳,美國中期選舉開鑼選民們最關心的竟然是這個[環球網報導實習記者崔天也]當地時間11月6日清晨,吸引了全世界眼球的美國中期選舉終於開始了。中期選舉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但萬萬沒想到的是,美國人最關心的一個問題竟然是「去哪投票」。
  • 搶在中期選舉前 美國豔星出書講述與川普的婚外情
    據臺媒9月13日報導,美國豔星丹尼爾斯12日表示,10月2日將出版自傳詳述她所聲稱,跟美國總統川普的婚外情,時間點正好就在關鍵的美國中期選舉之前。 丹尼爾斯聲稱2006年和川普發生婚外情。在那段時間,川普妻子梅蘭妮亞生下兩人的兒子拜倫。丹尼爾斯說要把「和盤託出「(Full Disclosure)這本書獻給自己的女兒。
  • 【美國中期選舉選票實時播報】
    【美國中期選舉選票實時播報】截止北京時間13:30,USA TODAY選票統計結果顯示,目前參議院民主黨獲得41個席位,共和黨獲得51個席位;眾議院民主黨獲得185個席位,共和黨獲得174個席位。
  • 美國廣播公司正在使用AR技術報導2018年美國總統中期選舉
    因此,在選舉日投票時,很多人都會看到選舉的現場報導,這並不奇怪。隨著美國中期選舉的開始,許多電視臺正在利用先進技術幫助觀眾了解比賽的進展情況。 美國廣播公司將使用定製的360度舞臺以及專業的AR技術來報導2018年的美國總統中期選舉。其Facebook頁面上還可以通過360度視頻觀看這一節目的幕後場景。
  • 中期選舉後美國兩黨分控國會兩院 新政治版圖帶來深遠影響
    2018年中期選舉結果大勢已定,共和黨保住了參議院多數地位,並且有可能增加3到4個席位,民主黨自2010年中期選舉以來首次奪得眾議院多數地位,民主黨扭轉了自2016年大選以後共和黨控制白宮和國會上下兩院的局面。民主黨還從共和黨手裡奪回了7個州的州長位子。這個選舉結果是否能夠緩解美國社會嚴重的政治對立狀況?答案還不容樂觀。
  • 美國中期選舉時間是什麼時候?此次大選民眾參與率變高
    至誠網(www.zhicheng.com)10月12日訊  現在距離2018年美國中期選舉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美國各州的登記選民人數創下了歷史新高,美國國會將迎來一場決戰。
  • 從中期選舉看美國參議院制度的演進及運轉
    參議院制度的僵化在變革之風漸吹的2018年中期選舉映襯下尤為刺眼。圖為當地時間2018年11月14日,美國華盛頓,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中)會見在中期選舉中新當選的共和黨參議員。視覺中國 圖美國憲法素來為外界奉為圭臬,畢竟它在1787年制訂完畢後,僅經過27處變動,一直沿用至今。
  • 對話弗朗西斯·福山:美國中期選舉、身份政治及中美關係
    「咱們先看看中期選舉如何」——他預料民主黨人能夠奪回眾議院,彌補此前川普執政造成的一些「破壞」。他的預料應驗了。那麼,接下來呢?我和福山的對話,就從中期選舉的結果聊起。《我們的後人類未來》問:我們看到中期選舉期間發生的佛羅裡達州重新計票,川普和一些共和黨候選人聲稱民主黨人「試圖竊取選舉」,印象中從沒有哪個美國總統曾說過這樣的話
  • 美將迎國會中期選舉 媒體熱議希拉蕊或任副總統
    《環球視線》2010年8月11日完成臺本《美媒熱議:希拉蕊或任副總統》,以下為節目實錄:主持人 水均益:再過三個月美國即將迎來國會中期選舉,對於歐巴馬總統而言,這是他執政近兩年來要面對的最大一次政治測試。
  • 【2018年美國中期選舉最新消息】川普輸了!民主黨獲勝仍眾望所歸...
    因市場預料共和黨可能失去對國會的控制,美元在投資者等待美國中期選舉結果中走軟,周三(11月7日)亞市午盤國際黃金價格上漲。    1.周三,美元指數下跌約0.3%,因交易商在等待美國中期選舉結果,以了解其對華盛頓更廣泛經濟和政治議程的影響。目前,市場普遍預計民主黨將獲得23個席位,從而在眾議院獲得多數席位。
  • 中期選舉觀賽指南(內附7日選情實時跟蹤連結)
    如果對中期選舉已經有一定的了解,可以直接從第5部分「如何跟蹤中期選舉實時選情」開始閱讀。內容——1/中期選舉選什麼?2/機構預測什麼樣?3/預測結果可靠嗎?5/如何跟蹤中期選舉實時選情?6/中期選舉將影響什麼?7/這場選舉意味著什麼? 1/ 中期選舉選什麼?
  • 中期選舉·分析|共和黨的優勢:極化、選區、天氣和身份認同
    當地時間2018年11月3日,中期選舉在即,美國總統川普在博茲曼機場出席競選集會,為共和黨參議員候選人Matt Rosendale站臺。視覺中國 圖2016年總統大選前夕,幾乎所有的預測都是希拉蕊會獲勝,結果卻震驚了世界。
  • 澳洲國民銀行在雪梨的外匯策略主管Ray Attrill談及美國中期選舉...
    澳洲國民銀行在雪梨的外匯策略主管Ray Attrill談及美國中期選舉結果時指出,如果確認在眾議院取得多數,美元可能進一步回落,我們顯然已經見到今日美元的一些波動都與對眾議院爭奪預測的搖擺有關
  • 王凱耿直情商高 妙對媒體:還有這事?關我啥事?關你啥事?
    下面就精選一些訪談問答,大家來品一品,是不是特別像咱們外交部大神們靈活運用的三板斧——還有這事?關我啥事?關你屁事!1、談及正在熱議的電影《英雄本色2018》2、談及年齡及被轉型的問題3、談及偶像派與實力派,演好角色就OK,其他的交給大家評價4、關於美手,最後懟了一句——現在很多新聞都沒得寫了,還有這事?
  • 美國的上班族午餐都吃啥?(組圖)
    我發覺這些上班族似乎都是願意把夜晚的時間留作個人活動,應酬交誼則喜歡安排在中午,因此,讓我有機會嘗試到美國各種物美價廉的「商業午餐」文化。  您已瀏覽完所有圖片紐約出現「末日」場景 暴雨肆虐天降冰雹(組圖)實拍:越南空姐竟然這麼漂亮!
  • 辦公室故事之四:關我啥事
    有熱心腸的,有冷漠的,有自私的,有愛管閒事的,有自以為是的……某醫院辦公室的孫步管與別人的做事方式都不搭邊,他是個凡事都迴避的人,一碰到與他相關的事,他都推諉,常用的口頭禪是「關我啥事?!」孫步管的老爹原來是醫院的副院長,退休時,醫院還執行接班制度,於是孫步管順理成章接了班,成了正式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