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都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
長期以來,西安就是人們的宜居之地。西安地處黃河流域中部的關中平原,位於渭河之南,秦嶺之北,自然環境十分優越。遠在戰國中期,張儀以「連橫」之計遊說秦慧文王時,稱關中平原「沃野千裡」,是所謂「天府」之地。這比成都平原獲得「天府之國」的稱謂早了半個多世紀。
1、家國之中
西安位居中國地理版圖的中心,中國大地的原點就在西安附近。西安東以零河和灞塬山地為界,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土臺為界,南至北秦嶺主脊,北至渭河。轄境東西204公裡,南北116公裡。境內南部為重巒疊嶂、巍峨青翠的秦嶺山脈,北部為土地肥沃、河流密布的渭河平原,東臨奇險峻峭的西嶽華山風景區,西連山峰林立的太白山自然保護區。地勢大體東南高,西北與西南低,呈簸箕形狀,山、川、原並存,地貌景觀獨特。平原面積為43.674萬公頃,佔全部面積的43.7%,且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古人贊之為「沃野千裡」
2、山水環抱
西安市境內海拔高度差異懸殊位居全國個城市之冠。巍峨峻峭、群峰競秀的秦嶺山地與坦蕩舒展的渭河平原界限分明,構成西安市的地貌主體。
西安城南的終南山,環繞著西安的南境和東境,是西安城的天然屏障。唐代詩人李白曾寫道「出門見南山,引領意無限。秀色難為名,蒼翠日在眼。有時白雲起,天際自舒捲。心中與之然,託興每不淺。」韓愈也有「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詩句。
驪山位於西安城東,臨潼區南,不僅風景優美,而且溫泉宜人。秦漢以來一直作為皇家園林,離宮別墅。晚唐詩人杜牧在其《過華清宮絕句》中用「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的詩句來讚美驪山美景和華清宮的華麗。
西安在古代水資源特別豐富,一直以來都有「八水繞長安」之說,漢唐時期「八水繞長安,九湖映古城」的盛景真是讓人神往。其中渭河是黃河最大的支流。渭河與黃河相通,是西安過去對外聯繫的主要航道。漢唐時代以長安為中心的水利網,就是以渭河為基幹而形成的。涇河又是渭河最大的支流。滻河、灞河傍西安之東,因沿河遍植柳樹,春天柳絮紛飛如雪,所以「灞柳風雪」就成為了長安八景之一。
3、平原坦蕩
西安城位於關中平原的中央,是關中平原地勢最為開闊的所在。關中平原自古被譽為形勝之地,東漢班固《西都賦》就曾對西安關中平原的富饒山川描述的淋漓盡致。
4、氣候宜人
西安屬於暖溫帶半溼潤的季風氣候,雨量始終,冬冷夏熱,四季分明。是我國北方地區氣候條件十分優越的所在。西安附近很早就被開闢為農田,原因就在於氣候宜人,西安也就是憑藉著這樣優越的地理環境以及雄厚的物質基礎而發展起來的一座歷史名城。
5、物產豐富
西安土壤分布形成南北兩個差異明顯的區域,北部的渭河平原以黃褐土,褐土為代表,南部的秦嶺山地以黃棕壤為代表,土壤類型複雜多樣,為西安周圍的農作物多品種組合提供著有利條件,植物資源豐富,農作物種類眾多,這些方方面面都體現著古都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