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這個世界對於孩子來說是新奇的,他們會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不過這些方式在家長的眼中並不合適,比如亂扔東西、東西放進嘴巴……家長本能地想要制止,卻被告知這些都是正常的。長此以往,家長反而不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制止,哪些事情不可以。
以至於小朋友的壞習慣越來越多,等到家長反應過來的時候,一切已經晚了。今天,小編用自身精力和家長們一起討論孩子咬指甲要不要管?
小侄子小時候總是喜歡吃手,媽媽覺得這樣不衛生,於是只要看到就會把他的小手拿出來。嫂子卻說這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方式,只要他的小手是乾淨的,就可以不用管他。隨著時間的推移,小侄子慢慢長大了,吃手也變成了咬指甲。
只要遇到緊張、害怕的事情,就會習慣的啃指甲。知道這一習慣並不好,嫂子便想著幫助小侄子改掉習慣,但是幾次下來效果並不好。眼看小侄子的指甲越來越禿,這可急壞了一家人,媽媽甚至覺得小侄子咬指甲就是因為小時候吃手時家長不管不顧造成的。因為這件事情,家裡的氛圍變得低沉,小侄子的&34;也因此變得嚴重。
其實不少家長都發現,小朋友喜歡咬指甲,但是大多數家長會認為孩子這樣做,只是因為喜歡無聊便沒放在心上。其實不然,孩子喜歡咬指甲的真正原因是這些:
一、發展規律。
我們都知道,孩子出生之後便喜歡把小手放進嘴巴裡,有時候甚至會把整個小手都塞進去。這正是說明寶寶處於口欲期。這個時候家長沒有必要多加幹涉,因為口欲期的孩子他們是在用嘴巴探索世界,一旦他們度過這個時期,孩子自然不喜歡吃手。所以,2歲之前的寶寶,只要保持手指以及入口物品的衛生,家長便可以不管他們。
二、身體因素。
人體中需要大量的微量元素,比如鈣、鋅、鐵……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孩子體內缺少相對應的元素,他們就會出現咬指甲的習慣。所以,當孩子出現咬指甲的情況,並且越來越嚴重時,家長就要考慮帶著寶寶去做一個微量元素檢查。如果真是因為缺元素只要及時補充就可以,但如果不是,家長就要注意了。
三、心理因素。
我的一位朋友,即使已經生了寶寶,自己還是喜歡咬指甲,嚴重到甲床就已經變小,想要留長指甲完全控制不住自己。後來才知道,他的父母小時候經常吵架,朋友因為害怕就把自己藏起來,怕自己哭出聲來就用嘴巴咬著手。
慢慢地,只要遇到緊張、害怕的事情,他就控制不住自己。再到後來,咬指甲已經成為他的標誌,只要呆在一起超過10分鐘,一定會看到他咬指甲。
如果家長發現自家小朋友有咬指甲的習慣,不要覺得無所謂。先想想自身有沒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影響到了他們,之後再根據情況尋找解決方法:
第一個方法:了解孩子的心理。
有的家長會覺得孩子咬指甲是小事,只要他們長大了,自然會改掉這一習慣。但是事實卻相反,法國一項研究發現,經常咬指甲的孩子很可能出現心理疾病,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後果將不堪設想。所以,家長首先要找到孩子咬指甲的原因,比如孩子會因為家長經常訓斥自己、家長給自己太大的壓力,父母總是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好……這些原因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是&34;孩子,從而出現緊張,拘束等情況。
所以,家長在生活中要儘可能給孩子足夠的耐心和溫暖,用溫和的態度對待小朋友,讓他們感受到屬於自己的滿滿的安全感。這樣做孩子才會覺得自己是被寵愛的那一個,從而充滿自信心。
第二個方法:注重衛生清潔。
有的時候,孩子咬指甲也可能是因為指甲長了不舒服。所以家長在生活中要經常觀察小朋友的指甲長度,一旦發現指甲變長,就要及時修剪。即使是喜歡咬指甲的孩子,也會因為指甲比較禿,咬的時候覺得疼而放棄。但是家長不能因此就把小朋友的指甲剪得太禿,以免傷到孩子。
寄語:孩子喜歡咬指甲這件事情說大不大,但是家長卻不能忽視。如果發現自家孩子喜歡咬指甲,經常把指甲啃得像一個&34;,家長就要多加注意。首先找到咬指甲的原因,其次根據原因選擇合適的方式,這樣孩子就能輕鬆地戒掉這一習慣了。
不過最好的辦法是培養孩子的興趣,讓他們把注意力放在有趣的事情上,這樣他們就不會因為無聊、緊張而咬指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