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喜歡舒服的坐姿,孩子們也一樣,在看書、學習、看電視、玩遊戲時,都會選擇讓自己舒服的姿勢。特別是這段疫情宅在家期間,是不是坐著時間更多了呢?
但是,你,有仔細觀察過孩子的坐姿嗎?
似乎沒人關心,孩子隨意的坐姿是否對身體有危害呢?
比如這個」W「坐姿。
看下圖。
家長們一般都不會陌生,這不就是我娃標準的坐地毯看電視玩耍姿勢嗎?有什麼問題嗎?
因為很多孩子喜歡這樣坐著看電視,所以這也叫電視兒童坐姿。
單論小朋友的自我感受,這個姿勢沒問題。他們之所以選擇這個姿勢,就是感覺這麼坐舒服,這與孩子關節的自然生長變化有關。
在寶寶剛出生的時候,ta們的髖關節是外旋的,所以我們常會看到這樣一個姿勢。
但到孩子3歲以後,股骨內旋就會逐漸顯現,而孩子的」W「坐姿就是符合這個階段最自然的坐姿。
所以,」W「坐姿最多見於4-6歲的小朋友,當然,偶爾也會有更小的寶寶出現這種情況。一般會在孩子6歲左右得到減輕,12歲左右就會恢復正常,與成人無異。
」W「坐姿必須糾正嗎?
對於還不會走路的小寶寶,」W「坐姿對他們是沒有太大影響的。
但是在寶寶會走路以後,答案是「YES!」,因為這種坐姿的危害會逐漸顯現,可能會帶來的問題有:
平衡感發展不好
對孩子來說,「W」坐姿有很強的穩定性,寶寶們使用這種坐姿下很少會有重心搖擺的問題,也就意味著孩子很少需要調動全身肌肉去協調重心。
但事實上,孩子在今後學習坐立以及行走時都是需要通過重心來調整來訓練平衡感的,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發展指標。有案例表明,長期維持「W」坐姿會影響寶寶平衡感的發展,孩子容易摔跤跌倒,進而影響運動技能發育。
手臂動作發育延緩
因為「W」坐姿太過穩當,寶寶們通常只用左手拿左手邊的東西,右手拿右手邊的東西,手臂基本不會交錯。這樣一來就很難鍛鍊手臂及手的動作發育,特別是手臂跨過身體中線這項動作,它對寶寶鍛鍊肌肉協調性和手臂控制力有很大的幫助。
影響骨盆及腳骨發育
寶寶全身的骨結構是一個長期的發育過程。例如骨盆需要到12歲左右才會發育完善,腳骨要在3歲以後發育完整。
「W」坐姿對寶寶骨盆和腳骨發育的影響顯而易見。由於寶寶在「W」坐姿時大腿外擴,腳板內扣。因此長此以往,容易出現骨盆外擴和腳骨內轉的發育問題,影響寶寶的行走姿勢。
另外,因為寶寶骨盆發育不成熟,時常會有寶寶在摔跤或被撞擊後出現骨盆脫臼情況。如果寶寶已經發生過類似骨盆脫臼的情況,「W」坐姿很容易再次引發脫臼情況出現。
除此之外,W坐姿可能還會帶來其它的如肌張力低、感覺統合失調、運動障礙等一系列潛在問題。
該怎麼矯正?
如果孩子已經持續「W」坐姿一段時間 ,他的雙腿和背部肌肉會因為沒有得到拉伸而有緊繃感,這種情況就要讓孩子練習用「印度」坐姿——坐下時雙腿盤在身體的前方,膝蓋向外彎曲,從每天幾分鐘開始逐漸增加時間。這種姿勢是孩子每天最好的練習,重力會幫助拉伸大腿內側的肌肉。
如果孩子的問題比較嚴重,就應該及早找兒科正骨醫生或者理療師來幫助修復。
父母可以設計一些好玩的遊戲,幫助孩子在玩樂中刺激和增強大腿肌肉的張力、強健背部肌肉,幫助調整髖部的發育。
1、「鑽隧道」
父母身體向內彎曲、雙腿和雙手趴在地上搭成拱形,讓孩子爬行著通過這個「隧道」,通過鑽、爬、跨越等動作來刺激孩子的背部和腿部的肌肉。
2、「爬山」
父親一條腿弓步站立扮演小山,鼓勵孩子往上攀爬,同時保護孩子不至於摔倒。這個遊戲可以刺激孩子足弓的發展,鍛鍊腿部肌肉。
3、「卷壽司」
讓孩子雙腿伸直平躺在地板上,用一塊大毯子將孩子的身體整個兒捲住,當然,要露出孩子的頭部,然後再緩慢展開毯子,讓孩子沿著地板滾動。
看過我們之前文章的家長知道這個遊戲是強化孩子身體各部位觸覺感受,訓練觸覺發展的。但其實它還有助於調整孩子髖部的發育。
孩子從6歲開始開始,將進入一個高級發展階段,協調性和力量性問題更容易被暴露,所以在此之前,家長應及時糾正問題,可避免孩子後期發展出現更大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