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技藝、宮燈製作……農民工博物館暑假免費活動課來啦

2020-12-20 廣州日報

農民工博物館暑假關愛留守兒童系列活動正式開始啦,6-14歲留守兒童、來穗青少年、困境青少年及其家長均可報名參加。記者3日從廣州市白雲區獲悉,今年農民工博物館結合實際,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貫穿2020年暑假關愛留守兒童系列活動中,小朋友們可以通過扎染、宮燈製作等活動,領略白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2020年暑假關愛留守兒童系列活動主題為「白雲非遺文化的普及與互動體驗」,共分四期。每期內容開設親子興趣班、「小候鳥劇場」、「爸爸媽媽們我有話(畫)對你說」手繪作品競賽。主辦方表示,活動旨在為來穗人員與留守兒童搭建最便捷的平臺,通過開展一系列豐富精彩的活動,在打破父母子女間因長期分居形成的隔膜的同時,幫助留守兒童開闊視野、提高學習興趣。

時間安排:2020年8月1日至8月22日(逢周六)

活動地點:農民工博物館(白雲區黃園路33號)

報名聯繫電話:020-23326816

參與人員:6-14歲留守兒童、來穗青少年、困境青少年及其家長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廣州市白雲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

承辦單位:廣州市白雲區文物博物管理中心、農民工博物館

協辦單位:廣州市白雲區文化館、黃石街道家庭綜合服務中心

精彩活動看過來

●親子興趣班(每人限報2項,請提前報名確認)

親子興趣班招募對象面向6-14歲的留守兒童「來穗小候鳥」、來穗青少年、困境青少年,課程將開展四期,時間從2020年8月1 - 8月22日(每逢周六上午9:30-11:30),每期將招募約20名留守兒童參加。

●「小候鳥劇場」(按場次報名,先到先得)

觀看3場以上「小候鳥劇場」可獲得禮品一份;觀看全部場次可免費參加我館特設的創意美術培訓班。

●「爸爸媽媽我有畫(話)對你說」手繪作品競賽徵集

你有沒有一些話想向你爸爸媽媽訴說,喜歡畫畫的你,快拿起你手中的畫筆繪畫出你想表達的一些情意、用筆寫下你想要對爸爸媽媽說的話。

參賽詳情

(一)組別及參賽對象

幼兒親子組:學齡前幼兒家庭;

小學組;

中學組(初、高中學生);

(分組以2020年7月前所在年級為準)

(二)形式要求

1.手繪平面作品(工具材料及技法不限);

2.紙張統一使用4K(520*375mm)、250克白色卡紙;

3.「參賽作品信息表」統一粘貼在作品背面右下角;

4.參賽作品必須為原創首發作品,不得抄襲或盜用他人作品;曾出版、參加過其他評比活動的作品一律取消參賽資格;

5.每人限1件作品獲獎,如參賽者提交1件以上的作品,主辦單位最終將隨機選取其中1件作品參加評選;

6.參賽作品概不退稿,主辦單位享有參賽作品的使用權,可將參賽作品用於公益用途的收藏、展覽、出版、宣傳等,不再另付稿費;

7.本次活動最終解釋權歸主辦單位所有。

(三)參賽方式

1.徵集時間:2020年8月

截稿時間:2020年8月20日(以郵戳為憑),逾期作品恕不受理;

2.作品一律提交實物,可直接送交或郵寄、快遞,費用由寄送方自付;

3.接受集體投稿和個人投稿。

5.報送地址:廣州市白雲區黃園路33號農民工博物館 郵編:510410

收件人:張思敏 聯繫電話:020-23326816

電子郵箱: nmgmuseum@163.com

(四)獎項設置

1.分設一、二、三等獎若干名,頒發榮譽證書和獎品,並取得為期一周的美術課程;另設優秀指導獎,頒發榮譽證書;

2.參賽優秀作品有機會在農民工博物館舉辦的相關展覽展出;

本次活動,農民工博物館負責徵集區內的優秀作品,邀請專家擔任評委,依據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進行作品評審,評出區級各獎項,擇優選送參加市級比賽。

2020年暑假關愛留守兒童系列活動為公益性質,面向社會公眾(來穗小候鳥)免費提供參與體驗的機會,歡迎各位小朋友踴躍參與!

活動報名方式

(1)郵箱報名:

nmgmuseum@163.com;

(2)話報名: 020-23326816;

(3)微信報名:添加本館對外活動聯絡微信號18922354360(農民工博物館)或掃描下方二維碼,待添加完畢,請主動提供包括姓名、年齡、親子興趣班或小候鳥劇場的具體場次、聯繫方式等報名信息以作本館登記、統計。

(本活動發布即日起可報名,名額有限、先報先得,報滿即止。)

農民工博物館 博物館地址:廣州市白雲區黃園路33號

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日9:30—16:30(逢周一閉館)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湯南 通訊員 何超鳴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李波 通訊員 何超鳴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葉碧君

相關焦點

  • 暑期來農民工博物館!扎染技藝、宮燈DIY……課程免費上
    來農民工博物館 這些課程免費上 日前,農民工博物館暑假關愛留守兒童系列活動正式啟動報名 6-14歲留守兒童
  • 貴州黔西:學扎染過暑假
    暑假期間,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青少年活動中心為該縣易地搬遷點孩子們開辦扎染興趣班,向孩子們教授扎染技藝,創作扎染作品,感受傳統文化,樂享假期生活。↑2020年8月6日,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錦繡街道,孩子們在製作扎染作品。
  • 缺席故宮宮燈復原 北京宮燈待傳人
    這座老廠前身是始創於清嘉慶年間的「文盛齋燈扇畫店」,目前北京宮燈技藝的4個非遺傳承人均為該廠職工,57歲的郭燕青最小,年紀最長的馬元良先生已經70多歲。在廠區庫房屋頂上,懸掛著各式宮燈樣品,「最大的六方宮燈高1米7,製作於2002年,20個工人當時做了一個月。」郭燕青對每一件宮燈如數家珍。
  • 社區學扎染 快樂過暑假
    8月10日,江蘇省南通市國勝社區開辦的暑期公益課堂,向社區20多個青少年兒童教授扎染圍巾技藝。孩子們親身體驗手工染布,感受傳統扎染工藝的文化魅力,樂享暑假生活。馮凱敏攝/光明圖片
  • 暑假帶孩子去哪玩?長沙這些地方值得一去!
    長沙博物館館長王立華說,長博除暑假期間會有系列講座外,家長和學生還可對應自己孩子的年級要求,選擇適合孩子參加的活動。非遺館——織湘繡、刻核雕、捏麵塑……學習非遺技藝、欣賞非遺作品活動內容:「湘繡技藝體驗周」「扎染技藝體驗周」「麵塑技藝體驗周」「剪紙技藝體驗周」「核雕技藝體驗周」「花鼓戲學唱周」六大項目體驗活動時間:
  • 暑假來啦!這麼多圖書館、博物館、公園、遊泳池隨便玩~~!!
    另外還有各類講故事主題活動、手工製作等活動,都能讓小盆友們過個豐富的暑假~♥武漢市圖書館小朋友的書還是很多的,免費帶孩子來這看書還是很不錯的。★江漢關博物館漢口長江邊上矗立了91年,現在它已變成江漢關博物館可以免費進去參觀啦,又多了一處文藝好去處!同樣也是免費滴,刷身份證就可以進啦……
  • 想知道古代怎麼用染料扎染衣物嗎 快來「天天成長會」搶名額
    現代快報教育親子平臺天天成長會攜手江寧織造博物館,邀請你在8月16日9:30—11:30、8月18日9:30—12:00,參加雕漆畫、扎染公益課程,屆時還會有大師講解《紅樓夢》背後你不知道的故事哦。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陳曦影  黛玉前世的絳珠草、瀟湘館門口的湘妃竹……這些在《紅樓夢》中出現的植物,孩子們終於可以用雕漆畫的形式表現出來了。
  • 跟著「德慧課堂」學「扎染」技藝,體驗非遺魅力
    ​「扎染」是一種中國古老的紡織品染色工藝,是從植物中提取最純粹的自然色素在老師的講解與指導下,家長和小朋友們共同構思、設計圖案、研究技法,準備創造一塊屬於自己的美麗的扎染花布在製作過程中,大家發現:翻卷、擠揪、摺疊、撮皺,不同的扎法將呈現不同的圖案,相同的技藝也能染出不同的圖案,花紋美不美,靠扎;色彩美不美,靠染。經過扎縫、透水、浸染、清洗、晾曬等一系列工序,原來的白色棉布上顯現出美麗的圖案。特別是小朋友們,不僅在課堂上和老師互動、積極回答問題,設計扎染的作品更是充滿想像力,別具特色。
  • 普及燈會民俗文化 中國彩燈博物館被列入四川省首批十大主題研學...
    值得關注的是,通氣會上發布了2020年四川省首批十大主題研學旅行線路,中國彩燈博物館與青神「中國竹編藝術之鄉」、中國綿竹年畫村一道,被列入非遺技藝研學之旅主題線路;同時在四川精品博物館路線中,中國彩燈博物館也被納入南線精品博物館裡。
  • 番禺正太廣場業主活動預告丨親子扎染免費體驗招募ing
    「手作扎染」你體驗過嗎?一場由番禺正太廣場物業與花城文旅集團旗下羚羊研學聯合舉辦的業主回饋活動來啦!1扎染古稱扎纈、絞纈、夾纈和染纈,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4扎染有著悠久歷史。起源於黃河流域。起源於何時尚無定論。現存最早的扎染製品,是出於新疆地區。
  • 扎染|蠟染|苗繡,邊城敘永讓苗鄉千年技藝,再現獨特魅力
    扎染其實是一種古老的防染工藝,其染顏色用的染料料與蠟染是一樣的,但扎染的方法更加生動,面料不是靠蠟來附著,而是依靠繩子來裹扎一部分面料,被扎住的部分不放到染料中,其他部分一樣就形成了與染料一致的顏色,綑紮部分也由於液體的浸透形成了顏色的過渡,由於染色是用板藍根及其它天然植物,故對人體皮膚無任何傷害。
  • 畫水中心幼兒園畫溪園區:感受非遺文化,傳承扎染技藝
    畫水中心幼兒園畫溪園區:感受非遺文化,傳承扎染技藝源稿: | 發布時間:2020年12月14日 15:08:00 | 作者:喻茂 鄭菁倩 | 編輯:董之震  「快看,我的成功了,菱形的圖案出來啦!」  「呀!我的也出來啦,好美的花朵圖案!」
  • 北京中小學生寒假「大課表」來了!超三成免費
    其中,超過三成活動為免費項目。博物館,成為假期活動的主場所之一。比如,中國古動物館即推出面向大眾的恐龍互動展項——「史前部落」;3D恐龍電影《會飛的恐龍》、《白堊紀公園》等活動,也有面向動物愛好者推出的小達爾文俱樂部,小朋友當主持,聽研究院專題講座。北京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則將舉辦「故事會」,講述千年前的燕國故事。
  • 邂逅扎染蠟染,布裡生「花」|亞美尼亞孔子學院師生參加中國傳統技藝蠟染及扎染體驗課程
    1月29日,為期5天的《中國傳統技藝蠟染及扎染體驗課程》順利結束。該「漢語橋」線上組團交流項目由教育部中外語言文化交流中心主辦,大連外國語大學漢語國際推廣基地(以下簡稱「漢推基地」)和國際藝術學院共同承辦。亞美尼亞葉里溫「布留索夫」國立大學孔子學院師生共計70餘人參加了該項目。
  • 綠茶和紅茶也能為布料染色大學路社區居民體驗扎染技藝
    (原標題:綠茶和紅茶也能為布料染色大學路社區居民體驗扎染技藝)
  • 鄉村博物館裡過暑假
    暑假期間,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大良溝村鄉村博物館舉辦「學習農耕文化 體驗傳統技藝」主題活動,孩子們通過參加農耕文化講堂、傳統手工技藝課堂、體驗曾經的教學環境等活動增長知識,充實暑期生活。暑假期間,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大良溝村鄉村博物館舉辦「學習農耕文化 體驗傳統技藝」主題活動,孩子們通過參加農耕文化講堂、傳統手工技藝課堂、體驗曾經的教學環境等活動增長知識,充實暑期生活。
  • 瑤族傳統染整技藝——清遠瑤族扎染
    瑤族扎染·印象瑤族扎染是清遠市連南瑤族傳統的染整技藝,伴隨瑤族人流傳於連南瑤族自治縣八排瑤族地區中的油嶺、南崗、山溪、三排、牛頭嶺、連水、東芒等村寨,是連南瑤族婦女服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瑤族扎染·工藝瑤族扎染工藝中的扎法獨特,扎染工藝用針繡、壓挑、線扎方式,不用畫圖打稿,自然扎出圖案;其染色採用天然顏料調色,通過線扎圖案方式讓顏色深淺不一,染色後解開扎線,自然成形。
  • 我校舉辦「漢語橋」線上團組交流項目:《中國傳統技藝蠟染及扎染體驗課程》
    1月25日,由教育部中外語言文化交流合作中心主辦,我校漢語國際推廣基地和我校國際藝術學院共同承辦的「漢語橋」線上團組交流項目《中國傳統技藝蠟染及扎染體驗課程》 正式開課。該項目吸引了來自葡萄牙、亞美尼亞、義大利、西班牙、俄羅斯、希臘等國家共160名學員參加。本次雲端漢語橋項目共14課時,歷時5天,分為文化特色教學和漢語教學兩個部分。
  • 牛沙路社區:小小傳承人體驗扎染 感受非遺魅力
    8月24日下午,在暑假即將結束的前夕,尚未回歸校園的沙河街道牛沙路社區的小朋友們和家長一道參與了&34;體驗活動。當天,牛沙路社區&34;內座無虛席,80位社區小朋友和家長在社區工作人員的熱心安排與組織下,不僅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自貢扎染有了充分的認識
  • 走進青島紡織博物館 感受"非遺"扎染魅力
        青島洮南路小學的師生走進青島紡織博物館,親手體驗千變萬化、魅力無窮的扎染工藝,近距離感受非遺的魅力。    在中國五千多年的燦爛文化中,扎染藝術作為一種古老的工藝被人們喜聞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