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有個著名的「淘寶村」犀牛角。在淘寶網,以關鍵詞「女裝、廣州」搜索,80%來自這裡。
鮮為人知的是,犀牛角更像是湖北的一塊「飛地」。
這兒駐紮著6000多名漢川籍老鄉,其中4000多人來自同一個地方——中洲農場。他們不僅放下鋤頭觸「電」趕潮,更在淘寶網創下了一段傳奇。每天這兒發出的10萬件貨品中,七成由中洲的電商發出,已主導著整個廣州的服裝電商市場;中洲人敢一天投200萬元做推廣,一件淘寶「爆款」定啥價,他們說了算。
這4000多中洲人,如何在異鄉的都市寫下如此時尚的傳奇?
2月下旬以來,記者先走漢川,再赴羊城,深入這個電商群落,試圖探求其中的奧秘。
「買臺電腦、註冊個店鋪就行了,一年能賺30多萬!」
——滾雪球 奔羊城 淘寶叩開淘金大門
從廣州市白雲區沙太北路轉入犀牛路,就到了犀牛角村的村口。一字排開的幾十輛物流大卡告訴我們:這是一個規模龐大的「淘寶村」。
村裡,幾條街道縱橫交錯,臨街是一棟棟10層高左右的單元樓。「這些單元樓都是當地村民的私房,大部分都租給了湖北人。」漢川中洲電商的領頭人之一李壯說,村裡約有6000多湖北人,絕大多數來自漢川,其中,僅中洲農場就有4000多人。
在村裡,隨處可聞漢川口音。「漢川中洲鑫鑫人家」、「沔陽三蒸」、「湖北味道」等湖北風味菜館間隔不遠。「現去潮州飯館吃菜,他們一聽口音會主動給我們上辣椒醬!」中洲電商李建勇笑著說。
他們告訴記者,犀牛角村每天約有10萬件貨品發往各地,其中約70%由中洲電商發出。
中洲電商群落,發端於2007年初。當時,中洲農場人、「80後」王磊放著好好的記者不做,辭職到犀牛角開淘寶店。當年年底,就開著一輛20餘萬的車回農場過年。
「買臺電腦、註冊個店鋪就行了,一年能賺30多萬!」王磊的衣錦還鄉在小小的中洲激起了陣陣波瀾。2008年3月,李壯、李倩、李晨等幾個年輕人跟著王磊去了廣州,當年底,就開著車隊回家過年。
一時間,中洲農場激起了千層浪。「到廣州幹淘寶」成了當年春節家家戶戶的熱門話題。
本著「帶親戚朋友一起賺錢」的樸素念頭,李壯等一批中洲人,一帶十、十帶百、百帶千,7年間,4000中洲農民大軍浩浩蕩蕩來到廣州,將最早李壯他們租住的廣州犀牛角村,硬是變成了一片「漢川飛地」,變成頗有氣勢的「淘寶村」。
「趕得早的一批人都賺大錢了!」李壯說,「從2007年到2009年是電商的黃金三年,一天淨賺千元是很平常的事情。」
「幹這一行只要捨得吃苦,大都能賺得到錢!」中洲電商曾毛子說,現在雖然不如當年那麼紅火,但大部分人仍靠經營C店(區別於天貓商城的普通店鋪)和尋找爆款(銷量過千的火爆款)而生存,即使這樣一年收益也能達到20多萬元。「這個收入,如果還是待在家裡守那一點地,根本不敢想像!」
「中洲電商在犀牛角村創造了一種農民進城的新模式,那就是自當老闆,抱團發展。」李壯說。「我們幾乎全是開網店賣女裝,很多四五十歲的村民來這兒後,一家三口租一套房子,買臺電腦就能開張了。平日一個人出去看款、打貨,一個人在家盯電腦,上新款、聯繫客戶,一個人負責燒火做飯、洗衣服。」
當小店做到一定規模,如做成網上商城店鋪後,就需要招聘員工。「招的也多是家鄉親戚、朋友。中洲人在這兒抱團發展,相互間好照應。」
如今,少數元老級的中洲電商已經開起了網上商城,每天可投入200餘萬元資金用於產品推廣,用開店積累的資金購買檔口(服裝生產商展示款式的小鋪面)和房產出租,有的還在物流業、服裝加工廠擁有股份。「王磊現在已經和他老婆回家專心帶孩子去了,偶爾出去旅遊。靠紅利生活已經完全夠了!」李壯笑著說。
「不敢休息,一聽到旺旺的叮咚聲,頓時疲憊全無。」
——能賺錢 不輕鬆 成功來自踏實奮鬥
今年春節期間,中洲淘寶老闆們又一個接一個開著豪車回鄉過年。在村前屋後,他們接受記者採訪,指點自家樓房、汽車和高檔家電,介紹新娘子,興奮地講述自己的創業故事和愛情故事。言談中神採飛揚,洋溢著成功的喜悅和自豪。
在廣州這個電商高度發達的區域插上一面湖北的旗幟,漢川人靠的是踏實、團結、誠信。
要掘金,踏實勤奮必不可少。不少年輕人來創業時,只帶了從父母那籌來的兩三萬元。儘快獲得收益是他們最大的願望。
李壯剛到犀牛角時,與人合租一套在9樓的無電梯公寓。每天早上9點起床,抄好頭天晚上整理好的貨款信息單,坐201路公交去沙河服裝市場的檔口看版型、補貨。10點多,在市場上買點小吃邊走邊看,下午兩點扛著貨回村裡。一包貨五六十斤,一次要搬兩三包,貨多的時候得上下樓幾趟才能搬完。
大汗淋漓搬上樓,容不得休息片刻,馬上又要在網上推新款,聯繫客戶。下午4點左右,開始打快遞單、封貨。「還記得最早在郵局發貨時,客戶的貨得先裝進布袋,一針一針封口,一天幾十件,光縫針就腰酸背痛。」發完貨後,又開始應對網上的客戶高峰期。「不敢鬆懈半刻,不敢休息,只要一聽到阿里旺旺的叮咚聲就頓時疲憊全無。」李壯說,直到凌晨1點以後,買家的淘寶頭像都暗下去了,他們開始整理頭天的訂單情況。整理完了,才能伸伸腰,下樓去吃頓正餐。
從2010年開始,生意漸漸難做。網上顧客的要求越來越多,退貨率越來越高,而做電商生意的人也越來越多。一個款火爆了,馬上就有人開始跟著做、比著降價。
比拼中,產品品質不斷提升。「最早從服裝市場檔口拿的貨,不少是粗製濫造的仿品。如今,服裝檔口也跟著電商的發展而升級,沒有領標、吊牌、包裝、大小碼的貨,我們根本不會採購。」
與此同時,淘寶對誠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曾毛子說,他曾花了36萬元為一款毛呢外套做推廣,賣了3000多件後,希望點擊率繼續提升,於是請人刷了記錄。結果幾個月後被淘寶發現,因為不誠信經營關了他的店鋪。「不能繼續賣貨,還收到了1000多件退貨單,爆款沒賺到錢反而虧了錢。這是我最大的一次教訓。」曾毛子說,自那後,他再沒有做過這樣的冏事。
誠信經營讓他們受益匪淺。中洲電商吳金紅有一個新加坡老客戶,每年固定從他家訂大量的貨品。「有兩次,客戶打貨款沒留神給打多了,一次多打了8000元,一次多打了1萬元,我兩次都提醒了他,並如數退還。」吳金紅用誠實贏得了信任,3年來,僅這一位客戶,就給他帶來了100多萬的收益。
抱團好聚財。中洲電商們常在凌晨一兩點聚在家鄉風味菜館裡,享受他們的唯一一頓「正餐」。淘寶又出了什麼新政策、馬上有什麼活動、哪個檔口做出了「爆款」,價錢該定多少,是他們常常聊到的。他們之間形成了一種默契的共識,不相互拆臺,有錢大家一起賺,有教訓也一起分享。「電商越聚越多,犀牛角村也越來越適應電商的要求。」李壯回憶,初到犀牛角村時,村裡還很荒涼,人很少,物流也少,除了房租便宜,各方面優勢並不明顯。隨著一大批中洲電商的入駐,村裡加開了到沙河服裝批發市場的201路公交,快遞也大規模入駐,現在犀牛角村的快遞價格是全國最便宜的,「廣州到武漢,一單最低可以做到三塊五。」
從中洲走出的電商如此成功,也讓家鄉人倍感欣慰。漢川中洲農場黨委書記夏朝輝說,今年打算在犀牛角村成立流動黨支部,給這些在外的中洲老鄉一個溫暖、團結的家。
「賣2萬元衣服,推廣費得花5000元。生意越來越不好做。」
——願將廣州花 結出湖北果 回鄉再續電商傳奇
在漢川採訪時,我們遇到中洲電商中一位傳奇人物——52歲的林和平。按老一輩的習慣,他堅持過完元宵節再回廣州。
林和平曾任楊林湖大隊曾灣隊的黨支部書記,「我這個年齡在淘寶大軍中算很少見的,雖然當過支書,但文化程度不高,剛到廣州,連電腦開機都不會。」
從他身上,我們讀到了廣州對4000多中洲鄉親們最深遠的「培訓」意義。不少人在這裡通過觸「電」開闊了眼界,林和平就是一例。
如今,放下鋤頭、脫掉泥巴鞋的林和平,儼然是淘寶村的電商尖子、「經濟學家」,分析問題有理有據,前瞻性強。比如對淘寶掌門人馬雲曾經怎麼想、現在怎麼想、以後又會怎麼想,他都有說法。對淘寶店鋪的發展方向,對廣州與湖北的比較研究,也有獨到見解。現在他苦苦思索的是:下一步怎麼走?
這個問題在中洲老鄉中爭議頗多。
做電商,一些曾經的優勢開始弱化。如推廣費越來越高,就是電商們普遍面臨的難題。「賣2萬塊錢衣服,推廣費得花5000元。生意越來越不好做。」吳金紅說。
自2008年到2014年,隨著淘寶的紅火,犀牛角村的房租經歷了幾次大漲,一套普通的三室一廳,從起初的300元漲到1800元。從前村口沒有大門,現在建起了如停車場一樣的閘道,車一進村就開始收費。此外,作為外地人,很多廣州新出的政策很難自己研究透,往往會錯失商機。
部分中洲人選擇分流。張邦場2009年開始做淘寶,起初跟著老鄉們一起賺錢,漸漸發現自己的眼光總追不上年輕人,看不準好款。2011年,他果斷放棄了淘寶,在犀牛角村加盟了中通快遞,部分老鄉也入了股。「做這一行更適合我。」張邦場說,去年不僅自己盈利20多萬,也給以前帶自己賺錢的老鄉們帶來了收益。
隨著年輕的電商們紛紛成家,下一代的教育問題也開始困擾更多人。「在犀牛角做得越久,就越想回家。」李壯的愛人去年剛生了小孩,留在武漢帶孩子。他說,每到晚上呆在租住屋裡,就特別想家、想孩子。雖然很多親戚朋友都到廣州來了,但總覺得根在湖北,希望小孩能在湖北讀書,畢竟湖北的教育資源是很多地方難比的。「一家老小,分幾個地方,還叫什麼家呢!」張邦場也有同樣感受。
林和平有他自己的想法。他告訴記者,作為電商,須有嶄新的「時空觀」,有時千裡萬裡,猶如同城,將來即使做到國外,也可找到與家鄉跨地聯合的模式。再說,湖北近些年也在大步發展,「電商時代」也已逼近。他正考慮把一部分廣州電商業務轉到中洲來,比如在中洲做服裝加工,最終在家鄉也複製出一個淘寶村。「武漢東西湖區有物流園,離漢川近,這是一大優勢。」現在,困擾他的主要是加工廠的配套問題。「比如廣州有中國最齊全的面料市場,款式更新也快,我們漢川還是比不上。」他非常希望政府能借勢推一把,帶動一批服裝加工廠、面料商和電商集中進駐,把漢川的淘寶村幹起來。「我時刻都在關注著家鄉那邊的情況,遇到合適的時機和項目,一定會轉戰回去!」曾毛子這話,代表著多數中洲電商的共同心聲。
小知識
電商,即電子商務,是指在通過網際網路以電子交易方式進行的商品交易。一般也指從事電子商務的商人(本篇報導即是如此)。(湖北日報 記者 梁曉瑩 湯煒瑋 通訊員 劉定旭 孫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