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80後駐紮廣州「淘寶村」 年賺30萬(圖)

2021-01-17 中國新聞網

  廣州有個著名的「淘寶村」犀牛角。在淘寶網,以關鍵詞「女裝、廣州」搜索,80%來自這裡。

  鮮為人知的是,犀牛角更像是湖北的一塊「飛地」。

  這兒駐紮著6000多名漢川籍老鄉,其中4000多人來自同一個地方——中洲農場。他們不僅放下鋤頭觸「電」趕潮,更在淘寶網創下了一段傳奇。每天這兒發出的10萬件貨品中,七成由中洲的電商發出,已主導著整個廣州的服裝電商市場;中洲人敢一天投200萬元做推廣,一件淘寶「爆款」定啥價,他們說了算。

  這4000多中洲人,如何在異鄉的都市寫下如此時尚的傳奇?

  2月下旬以來,記者先走漢川,再赴羊城,深入這個電商群落,試圖探求其中的奧秘。

  「買臺電腦、註冊個店鋪就行了,一年能賺30多萬!」

  ——滾雪球 奔羊城 淘寶叩開淘金大門

  從廣州市白雲區沙太北路轉入犀牛路,就到了犀牛角村的村口。一字排開的幾十輛物流大卡告訴我們:這是一個規模龐大的「淘寶村」。

  村裡,幾條街道縱橫交錯,臨街是一棟棟10層高左右的單元樓。「這些單元樓都是當地村民的私房,大部分都租給了湖北人。」漢川中洲電商的領頭人之一李壯說,村裡約有6000多湖北人,絕大多數來自漢川,其中,僅中洲農場就有4000多人。

  在村裡,隨處可聞漢川口音。「漢川中洲鑫鑫人家」、「沔陽三蒸」、「湖北味道」等湖北風味菜館間隔不遠。「現去潮州飯館吃菜,他們一聽口音會主動給我們上辣椒醬!」中洲電商李建勇笑著說。

  他們告訴記者,犀牛角村每天約有10萬件貨品發往各地,其中約70%由中洲電商發出。

  中洲電商群落,發端於2007年初。當時,中洲農場人、「80後」王磊放著好好的記者不做,辭職到犀牛角開淘寶店。當年年底,就開著一輛20餘萬的車回農場過年。

  「買臺電腦、註冊個店鋪就行了,一年能賺30多萬!」王磊的衣錦還鄉在小小的中洲激起了陣陣波瀾。2008年3月,李壯、李倩、李晨等幾個年輕人跟著王磊去了廣州,當年底,就開著車隊回家過年。

  一時間,中洲農場激起了千層浪。「到廣州幹淘寶」成了當年春節家家戶戶的熱門話題。

  本著「帶親戚朋友一起賺錢」的樸素念頭,李壯等一批中洲人,一帶十、十帶百、百帶千,7年間,4000中洲農民大軍浩浩蕩蕩來到廣州,將最早李壯他們租住的廣州犀牛角村,硬是變成了一片「漢川飛地」,變成頗有氣勢的「淘寶村」。

  「趕得早的一批人都賺大錢了!」李壯說,「從2007年到2009年是電商的黃金三年,一天淨賺千元是很平常的事情。」

  「幹這一行只要捨得吃苦,大都能賺得到錢!」中洲電商曾毛子說,現在雖然不如當年那麼紅火,但大部分人仍靠經營C店(區別於天貓商城的普通店鋪)和尋找爆款(銷量過千的火爆款)而生存,即使這樣一年收益也能達到20多萬元。「這個收入,如果還是待在家裡守那一點地,根本不敢想像!」

  「中洲電商在犀牛角村創造了一種農民進城的新模式,那就是自當老闆,抱團發展。」李壯說。「我們幾乎全是開網店賣女裝,很多四五十歲的村民來這兒後,一家三口租一套房子,買臺電腦就能開張了。平日一個人出去看款、打貨,一個人在家盯電腦,上新款、聯繫客戶,一個人負責燒火做飯、洗衣服。」

  當小店做到一定規模,如做成網上商城店鋪後,就需要招聘員工。「招的也多是家鄉親戚、朋友。中洲人在這兒抱團發展,相互間好照應。」

  如今,少數元老級的中洲電商已經開起了網上商城,每天可投入200餘萬元資金用於產品推廣,用開店積累的資金購買檔口(服裝生產商展示款式的小鋪面)和房產出租,有的還在物流業、服裝加工廠擁有股份。「王磊現在已經和他老婆回家專心帶孩子去了,偶爾出去旅遊。靠紅利生活已經完全夠了!」李壯笑著說。

  「不敢休息,一聽到旺旺的叮咚聲,頓時疲憊全無。」

  ——能賺錢 不輕鬆 成功來自踏實奮鬥

  今年春節期間,中洲淘寶老闆們又一個接一個開著豪車回鄉過年。在村前屋後,他們接受記者採訪,指點自家樓房、汽車和高檔家電,介紹新娘子,興奮地講述自己的創業故事和愛情故事。言談中神採飛揚,洋溢著成功的喜悅和自豪。

  在廣州這個電商高度發達的區域插上一面湖北的旗幟,漢川人靠的是踏實、團結、誠信。

  要掘金,踏實勤奮必不可少。不少年輕人來創業時,只帶了從父母那籌來的兩三萬元。儘快獲得收益是他們最大的願望。

  李壯剛到犀牛角時,與人合租一套在9樓的無電梯公寓。每天早上9點起床,抄好頭天晚上整理好的貨款信息單,坐201路公交去沙河服裝市場的檔口看版型、補貨。10點多,在市場上買點小吃邊走邊看,下午兩點扛著貨回村裡。一包貨五六十斤,一次要搬兩三包,貨多的時候得上下樓幾趟才能搬完。

  大汗淋漓搬上樓,容不得休息片刻,馬上又要在網上推新款,聯繫客戶。下午4點左右,開始打快遞單、封貨。「還記得最早在郵局發貨時,客戶的貨得先裝進布袋,一針一針封口,一天幾十件,光縫針就腰酸背痛。」發完貨後,又開始應對網上的客戶高峰期。「不敢鬆懈半刻,不敢休息,只要一聽到阿里旺旺的叮咚聲就頓時疲憊全無。」李壯說,直到凌晨1點以後,買家的淘寶頭像都暗下去了,他們開始整理頭天的訂單情況。整理完了,才能伸伸腰,下樓去吃頓正餐。

  從2010年開始,生意漸漸難做。網上顧客的要求越來越多,退貨率越來越高,而做電商生意的人也越來越多。一個款火爆了,馬上就有人開始跟著做、比著降價。

  比拼中,產品品質不斷提升。「最早從服裝市場檔口拿的貨,不少是粗製濫造的仿品。如今,服裝檔口也跟著電商的發展而升級,沒有領標、吊牌、包裝、大小碼的貨,我們根本不會採購。」

  與此同時,淘寶對誠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曾毛子說,他曾花了36萬元為一款毛呢外套做推廣,賣了3000多件後,希望點擊率繼續提升,於是請人刷了記錄。結果幾個月後被淘寶發現,因為不誠信經營關了他的店鋪。「不能繼續賣貨,還收到了1000多件退貨單,爆款沒賺到錢反而虧了錢。這是我最大的一次教訓。」曾毛子說,自那後,他再沒有做過這樣的冏事。

  誠信經營讓他們受益匪淺。中洲電商吳金紅有一個新加坡老客戶,每年固定從他家訂大量的貨品。「有兩次,客戶打貨款沒留神給打多了,一次多打了8000元,一次多打了1萬元,我兩次都提醒了他,並如數退還。」吳金紅用誠實贏得了信任,3年來,僅這一位客戶,就給他帶來了100多萬的收益。

  抱團好聚財。中洲電商們常在凌晨一兩點聚在家鄉風味菜館裡,享受他們的唯一一頓「正餐」。淘寶又出了什麼新政策、馬上有什麼活動、哪個檔口做出了「爆款」,價錢該定多少,是他們常常聊到的。他們之間形成了一種默契的共識,不相互拆臺,有錢大家一起賺,有教訓也一起分享。「電商越聚越多,犀牛角村也越來越適應電商的要求。」李壯回憶,初到犀牛角村時,村裡還很荒涼,人很少,物流也少,除了房租便宜,各方面優勢並不明顯。隨著一大批中洲電商的入駐,村裡加開了到沙河服裝批發市場的201路公交,快遞也大規模入駐,現在犀牛角村的快遞價格是全國最便宜的,「廣州到武漢,一單最低可以做到三塊五。」

  從中洲走出的電商如此成功,也讓家鄉人倍感欣慰。漢川中洲農場黨委書記夏朝輝說,今年打算在犀牛角村成立流動黨支部,給這些在外的中洲老鄉一個溫暖、團結的家。

  「賣2萬元衣服,推廣費得花5000元。生意越來越不好做。」

  ——願將廣州花 結出湖北果 回鄉再續電商傳奇

  在漢川採訪時,我們遇到中洲電商中一位傳奇人物——52歲的林和平。按老一輩的習慣,他堅持過完元宵節再回廣州。

  林和平曾任楊林湖大隊曾灣隊的黨支部書記,「我這個年齡在淘寶大軍中算很少見的,雖然當過支書,但文化程度不高,剛到廣州,連電腦開機都不會。」

  從他身上,我們讀到了廣州對4000多中洲鄉親們最深遠的「培訓」意義。不少人在這裡通過觸「電」開闊了眼界,林和平就是一例。

  如今,放下鋤頭、脫掉泥巴鞋的林和平,儼然是淘寶村的電商尖子、「經濟學家」,分析問題有理有據,前瞻性強。比如對淘寶掌門人馬雲曾經怎麼想、現在怎麼想、以後又會怎麼想,他都有說法。對淘寶店鋪的發展方向,對廣州與湖北的比較研究,也有獨到見解。現在他苦苦思索的是:下一步怎麼走?

  這個問題在中洲老鄉中爭議頗多。

  做電商,一些曾經的優勢開始弱化。如推廣費越來越高,就是電商們普遍面臨的難題。「賣2萬塊錢衣服,推廣費得花5000元。生意越來越不好做。」吳金紅說。

  自2008年到2014年,隨著淘寶的紅火,犀牛角村的房租經歷了幾次大漲,一套普通的三室一廳,從起初的300元漲到1800元。從前村口沒有大門,現在建起了如停車場一樣的閘道,車一進村就開始收費。此外,作為外地人,很多廣州新出的政策很難自己研究透,往往會錯失商機。

  部分中洲人選擇分流。張邦場2009年開始做淘寶,起初跟著老鄉們一起賺錢,漸漸發現自己的眼光總追不上年輕人,看不準好款。2011年,他果斷放棄了淘寶,在犀牛角村加盟了中通快遞,部分老鄉也入了股。「做這一行更適合我。」張邦場說,去年不僅自己盈利20多萬,也給以前帶自己賺錢的老鄉們帶來了收益。

  隨著年輕的電商們紛紛成家,下一代的教育問題也開始困擾更多人。「在犀牛角做得越久,就越想回家。」李壯的愛人去年剛生了小孩,留在武漢帶孩子。他說,每到晚上呆在租住屋裡,就特別想家、想孩子。雖然很多親戚朋友都到廣州來了,但總覺得根在湖北,希望小孩能在湖北讀書,畢竟湖北的教育資源是很多地方難比的。「一家老小,分幾個地方,還叫什麼家呢!」張邦場也有同樣感受。

  林和平有他自己的想法。他告訴記者,作為電商,須有嶄新的「時空觀」,有時千裡萬裡,猶如同城,將來即使做到國外,也可找到與家鄉跨地聯合的模式。再說,湖北近些年也在大步發展,「電商時代」也已逼近。他正考慮把一部分廣州電商業務轉到中洲來,比如在中洲做服裝加工,最終在家鄉也複製出一個淘寶村。「武漢東西湖區有物流園,離漢川近,這是一大優勢。」現在,困擾他的主要是加工廠的配套問題。「比如廣州有中國最齊全的面料市場,款式更新也快,我們漢川還是比不上。」他非常希望政府能借勢推一把,帶動一批服裝加工廠、面料商和電商集中進駐,把漢川的淘寶村幹起來。「我時刻都在關注著家鄉那邊的情況,遇到合適的時機和項目,一定會轉戰回去!」曾毛子這話,代表著多數中洲電商的共同心聲。

  小知識

  電商,即電子商務,是指在通過網際網路以電子交易方式進行的商品交易。一般也指從事電子商務的商人(本篇報導即是如此)。(湖北日報 記者 梁曉瑩 湯煒瑋 通訊員 劉定旭 孫衛華)

相關焦點

  • 廣州淘寶第一村犀牛角,一根網線一臺電腦,80%老闆都來自湖北漢川
    肚子餓了有美團和餓了麼,衣食買衣服小有淘寶京東拼多多,出個門不想坐公交擠地鐵有網約車可隨叫隨到,這樣一來,你所有的衣食住行和吃喝拉撒,只要你手上有錢,網際網路可以全部都可以幫你搞定。在廣州,如果有誰談到淘寶村,大家肯定會想到裡仁洞和大源村,但是實際上,被稱為廣州淘寶第一村的,是犀牛角村。
  • 揭秘廣州「淘寶村」:工廠店家快遞一刻不能停(圖)
    600網店藏身廣州「淘寶村」  發展6年自發形成完整生態系統 今遇轉型瓶頸與「出走」困境  一年前,廣州番禺裡仁洞還是一個籍籍無名的村莊。2013年12月,阿里巴巴研究中心公布全國20條「淘寶村」,裡仁洞作為廣州唯一的上榜者,瞬間吸引了外界的目光。
  • 2015年淘寶村報告發布:溫州淘寶村數量全國第一
    報告指出,2015年全國湧現出25個淘寶村集群,十大淘寶村集群分別是浙江義烏、山東曹縣、福建晉江、廣東普寧、汕頭潮南區、江蘇沭陽、廣州白雲區、江蘇睢寧、浙江溫嶺和浙江諸暨。「按照數量和電商交易額的標準,樂清市柳市鎮、瑞安市塘下鎮可以稱為『淘寶村集群』。」阿里研究院一位高級專家透露,淘寶村之所以呈現集群化發展,主要原因有熟人社會屬性、相似的產業基礎、合理的政府引導等。
  • 「中國淘寶第一村」舊改啟動,曾經賣茶葉一年賺1個億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羅贇 │ 廣州報導「48分鐘進帳37萬」「日成交量達7000-8000單」「賣茶葉一年賺了1個億」…… 這些關於號稱「中國淘寶第一村」裡仁洞村的「神話」比比皆是,這裡也被戲稱為「傻子都能賺到錢」的地方。
  • 廣州第一大淘寶村首期改造方案曝光!能搶到地就賺了!
    「25平方公裡,規劃28處公服設施,預計投入近4億元,2022年完成首期改造。」廣州第一大「淘寶村」——白雲區太和鎮大源村,舊改又有新進展!8月25日,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掛牌一宗宅地,地塊位於白雲區太和鎮大源村、大源南路東側大源容發貨運市場,起拍樓面價達14876元/㎡(扣除配建面積)。
  • 中國淘寶村十年:從「電商興村」到「數智強縣」
    30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現身正在山東省惠民縣召開的第七屆中國淘寶村峰會論壇時感懷,每次看到「淘寶村」三個字,都莫名感動,我都是莫名的感動,不僅僅是因為這個村是以淘寶命名,而是因為這麼多年來,阿里巴巴堅持自己的初衷,跟年輕人、跟小企業、跟農民一起創業,因為我們相信只有能夠幫助小企業、年輕人和農民創業,並且讓他們成功,阿里才會成功。圖為十年間,淘寶村數量增長圖。
  • 淘寶上的中國城市:廣州杭州淘寶商家最多,二三線城市特產最豐富
    15年前,說起廣東揭陽,人們還不會想起淘寶;而15年後,揭陽成為全國包裹量前十城市。15年前,義烏小商品還未名滿天下;15年後,義烏淘寶幫已成為中國電商晴雨表。如今,淘寶已經和城市發展交織在一起,讓每座城市都擁有自己的「淘寶氣味」。15年來,淘寶改變了哪些中國城市?
  • 我的電商故事:85後淘寶賣家,靠做家裝,賺到第一桶金30萬
    為了你夾菜的時候別人不敢轉桌子,為了你點餐的時候不用關心任何價格,為了去大城市住的是酒店而不是找賓館,為了親人生病時可以提供最好的醫療環境,這些也是我努力的原因,農村走出來沒什麼背景,只能靠自己努力去打拼,雖然做得不夠好,但是從沒放棄過努力說來慚愧,賺取人生的第一桶金不是做電商賺的,做淘寶雖然很早,08年大三的時候就做了淘寶,剛開始做的是運動裝,那時候沒有認識的電商圈子也沒有運營的概念
  • 竹溪千人競聘村淘寶合伙人
    2016-5-11 15:31:02來源:湖北日報湖北日報訊 (記者饒揚燦、通訊員周明鑫、郭軍)「農村淘寶能為父老鄉親買進賣出,搞活地方經濟。」昨日,竹谿縣中峰鎮松樹溝村村民劉祥兵,專程從武漢返鄉參加淘寶合伙人招募活動。
  • 中國移民淘寶第一村 這個世界依然懷舊
    從1993年到1996年間,為了支援三峽建設,湖北、重慶兩地的20個縣市區,277個鄉鎮,1680個村,共計120多萬庫區人民,作別故園千重稻菽,叩別黃土祖輩魂靈,涉及之廣,動遷之大,創舉之多,亙古未有。2002年,央視評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百萬三峽移民獲特別大獎。
  • 年賺30億,承包全中國男人高潮!這個神秘的「情趣小城」該火了
    ▲常年招工的「家庭作坊」 通過淘寶等電商平臺,灌雲縣每天要寄出2000多萬個情趣內衣包裹,按一件包裹4件衣服來計算,總數量達到驚人的8000多萬件,相當於每16個人中每天從灌雲買一件情趣內衣,這是所有服裝品類都不曾做到的高度
  • 從「打工村」到「淘寶村」 武義樓王村電商產業初露崢嶸
    2018-09-30 15:57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萬菁武義縣桐琴鎮樓王村原本是個名不見經傳的村子,近年來,依託桐琴與永康隔江相望的區位優勢,桐琴發展出成熟的五金產業平臺,「近水樓臺」的樓王村積極培育農村電商,「中國淘寶村」、「
  • ​一根粉筆長出來的淘寶村
    即便沒有疫情史上最大規模的874萬畢業生也會迎來最難就業季大學生就業難已經不是一個新話題今年更是備受關注畢業後,你更願意進入職場還是選擇創業?《中國大學生創業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有超過75%的受訪在校大學生具有創業意願在今年就業新形勢下最近教育部也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並首次明確把「開網店」納入就業統計指標記者從淘寶獲悉今年以來20萬大學生湧入淘寶開店創業
  • 前媒體人轉行做淘寶年收入上百萬元
    王力的淘寶店,六七臺電腦同時工作,在當地算一家大店。犀牛角村就像一塊海綿,一直在「吸收」淘寶者。2008年左右,第一批淘寶商家入駐,創造了不少「泥腿子」眼中的財富神話。湖北人王力就是其中一員,第一年就「砍下」近20萬元的利潤,轟動家鄉。此後三年,靠第一批淘金者的提攜,源源不斷的淘寶者湧入犀牛角村。2011年左右,第二批淘寶者來了,淘寶生意的更新換代是迅速的,主要體現在銷售理念上,誰跟不上時代,誰自然會被淘汰。在這種情況下,楊奎、林豐等一批「新生代」脫穎而出。然而,無論是犀牛角村還是整個大環境,電商越來越多,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
  • 湖北農產品「淘寶大王」半年銷售破6億 全國排第9
    湖北日報訊(記者雷闖、實習生嚴文逸)昨日,淘寶特色中國湖北館發布信息:上半年,湖北農產品在淘寶銷售額突破6億元,躍居全國第九位。洪湖蓮藕、恩施土豆、秭歸臍橙、羅田板慄等一批湖北土特產,藉助網絡飛向全國乃至全球。  淘寶特色中國湖北館館長李鵬介紹,在電商潮的帶動下,已有3萬湖北人在淘寶上開店銷售農產品,一批農產品淘寶大王脫穎而出。
  • 疫情下的河南「淘寶村」:100萬的元宵節訂單說黃就黃,望早日再起鑼鼓
    疫情下的河南「淘寶村」:100萬的元宵節訂單說黃就黃,望早日再起鑼鼓 iwangshang / 倪軼容 / 2020-02-07 摘要:「一旦擊退了疫情,還怕沒有新訂單?」
  • 女大學生自己設計服裝網上開店 1年賺300萬(圖)
    2.一個月後升到一鑽  2008年5月底,宋雅丹賺了1萬元,她的店鋪升到一鑽級別。  問宋雅丹為什麼大家會願意到她一個「紅心」都沒有的店裡下單?宋雅丹說,可能是因為淘寶上有一批喜歡淘特色小店的顧客,這批人往往不大考慮店家的信譽級別,只關心東西有沒有特色。
  • 疫情下的河南淘寶村:100萬元宵節訂單說黃就黃,望早日再起鑼鼓
    霍莊,河南許昌地區的一個小村莊,也是著名的「舞獅舞龍」村——530多戶村民中,400多戶都在製作舞獅、舞龍、旱船、花燈等社火道具,這已是一個產值超2億元的產業。當地人開了230多家淘寶店,淘寶上90%的社火產品出自這裡。天貓海外數據顯示,就在去年年底,超3萬件霍莊生產的社火產品,賣到了美國、新加坡等國。
  • 淘寶如何「造血式」助農?
    淘寶直播讓手機成為「新農具」2019年3月,阿里巴巴推出「村播計劃」。截至今年7月,該計劃已經覆蓋全國31個省、市、區的2000多個縣,累積開展直播240萬場,帶動農產品上行80億元。淘寶直播間有近9萬名農民主播。
  • 吳宗憲欲回應財務危機:7年賺1.5億僅剩30萬(圖)
    吳宗憲欲回應財務危機:7年賺1.5億僅剩30萬(圖) 昨天台灣媒體再爆猛料,吳宗憲因為欠債主400萬,前天遭法院凍結其銀行帳戶和查封名下不動產,媒體報導昔日天王銀行僅剩30萬存款,讓人唏噓。昨天華西都市報致電吳宗憲的經紀人詹小姐,她表示吳宗憲今天將返回臺灣錄新節目,對外回應財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