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正在糾結染個什麼顏色,燙個什麼樣式?我們特邀權威專家,為你補上染髮這門新年「必修課」,讓你美麗健康兩不誤。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 楊淑霞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皮膚科副教授 梁燕華
廣東愛家心理研究所理事長 馬健文
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曾調查過從1980年以前就開始染髮的女性,他們發現,超過1/3的人會患上淋巴瘤。
美國癌症學會另一項對1.3萬名染髮女性進行的調查表明,與不染髮女性相比,她們患白血病的風險高3.8倍。
然而,西班牙科學家進行的一項長達40年的研究發現,染髮劑的致癌機率只是略有增加而已。
楊淑霞表示,國際上對染髮是否致癌的研究很多,但到底致不致癌仍有爭議。
不過,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染髮劑中一些被證明能導致腫瘤的成分,正逐漸從其配方中消失。
楊淑霞說,對苯二胺是染髮劑的主要成分,它能讓染後的頭髮顏色更牢固,但也是強過敏原,會導致體質敏感的人皮膚過敏,其中以接觸性皮炎最常見。
在法國、德國等歐盟國家,對苯二胺已被明令禁止加入染髮劑中,但在我國,它仍被使用。楊淑霞說,染髮劑只要符合國家標準,按要求適量使用,還是安全的。
近幾年,雖然染髮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有所提高,但市場上有些產品為增強染色效果,會添加鉛、汞、砷等重金屬,部分產品中的含鉛量甚至是油漆含鉛量的5~10倍。
長期使用會對身體造成慢性損害,不僅可能出現頭昏、四肢麻木、腹痛等鉛中毒症狀,還可能損害肝、腎等臟器的功能。
梁燕華表示,不少患者脫髮就是因頻繁染髮導致的。
部分染髮劑中的對苯二胺等苯系化合物,能滲透進頭髮的重要組成部分——毛小皮,發生過氧化反應,進而導致頭髮乾燥、斷裂甚至脫髮。
染膏的主要成分是對苯二胺,極易引發皮膚敏感,染膏顏色越深,對苯二胺的含量就越高。皮膚易敏感人群染髮前應連續3天在耳後做過敏測試。
燙髮劑所含的鹼性成分較多,因此過敏的情況相對較少,但人的皮膚對鹼的耐受性較差,易出現刺激反應。
經期女性存在抵抗力低,皮膚敏感等問題,此時更易受到染髮劑的侵害,甚至影響內分泌。
若是一定要染,建議選擇簡單的發尾挑染。
交警、環衛工人等露天工作者,頭髮會長期暴露在陽光下,發質易乾燥受損。
此外,冬季戶外寒冷,頭皮因血管處於收縮狀態而無法得到充分營養。
這類人燙染髮會對頭髮造成較大傷害,建議戶外工作者平時加強頭部防護,如戴頭巾、帽子等。
原本發質就比較糟糕,易開叉、斷裂的人群,比如缺鐵、有甲狀腺問題的人及內分泌失調者,不適宜染燙髮。
這類人原本就易脫髮,再加上燙染,無疑是雪上加霜。
整個妊娠和哺乳過程中,都應避免接觸不必要的化學品,以免影響自己和孩子。
在此期間,女性生理狀態都有所變化,發質較脆弱,容易脫落,再用化學品燙染髮,更會加劇頭髮脫落,還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生長發育。
包括溼疹、牛皮癬、毛囊炎、外傷等。
這類人皮膚屏障不完整,燙染髮不僅會加重原有的皮膚問題,還會增加破損處的皮膚對有害物質的吸收。
小孩皮膚嬌嫩,對化學品更易出現過敏反應,且身體的解毒能力較弱。
老人肝腎功能逐漸減弱,有害物質可能積聚體內,增加健康隱患。
肝腎功能不全者,身體的解毒能力已經出現問題,更不宜增加其負擔,致使病情加重。
頭皮分泌的油脂能很好地保護頭皮,它們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有害物質通過頭皮滲入體內。
染髮前一天最好別洗頭,也別用護髮素,否則會影響著色效果。染髮前一周也不要焗油。
染髮前應取染髮劑塗在耳後或手臂內側嬌嫩的皮膚處,觀察2~4天,如果沒出現紅斑、丘疹、水皰等過敏反應再染。
在塗抹染髮劑前,可在髮際周圍抹點乳液或凡士林油膏,這樣萬一沾上藥水也比較好清洗。
染髮前,還可以提醒美髮師儘量將染髮劑塗抹在離髮根1釐米處,避免染髮劑直接接觸頭皮。
不要將不同品牌的染髮劑混合使用,以免發生不必要的化學反應,生成有毒有害物質。
日本美髮師會告訴顧客別頻繁染髮,兩次要間隔3個月以上。
中老年人一年染髮別超兩次。
不少中老年人染完後沒多久髮根又變白了,此時建議只染新長出的白髮部位,因為重新全頭染會再次傷害已染色的發梢。
頭髮局部花白的人,把變白的地方染黑即可。
為避免染髮劑長時間殘留在頭皮上,染髮後應多洗頭,洗時要避免抓破頭皮,以免化學物質進入體內。
楊淑霞建議,選用淺色或褪色快的染髮劑,其中的對苯二胺含量較少,年輕人要少染鮮豔的顏色。
多數中老年人選擇將白髮染成黑髮,因此應更嚴格遵守其他注意事項。由於目前的純天然染髮劑很難染成黑色,大家不要輕信。
大品牌染髮劑,質量和安全性都更有保障。有資質的美髮師在塗抹染髮劑時會更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