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這3種人「佛祖保佑」,最好不傷害,不然因果有報應

2020-12-20 楊小姐的便利貼

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眾生,而我們來到這個世間,有著許多不同程度的造過或者惡業,與眾生結過的惡緣,比如我們無意當中傷害到某一個小動物,或者無意中無意傷到了一個人。我們之所以來到這個人世間,就是因為有著兩種業,就是工業和別業。每一個人的命運也是自身業力的體現。所謂善業能夠得到福報,惡業能遭到惡果,就是這個道理。當我們不小心傷害過某一個人或某一件事情當中,我們要有一顆懺悔之心,來彌補曾經的過錯。

悔過,就是我們從此不再做一些壞事情,不再做一些惡業、結不好的緣分,這就是我們吉祥的開始。如果我們不種下不好的因自然就不會招來惡果,我們不去傷害別人,就不會與別人結下不好的緣分,而佛法上面這樣說,這三種有佛法保佑的人,我們最好不要去輕易的傷害他,不然因果報應特別嚴重。

1、 對你有恩的人

我們都說做人一定要有厚道,不能做一件事情就過河拆橋,不能做一個卸磨殺驢的小人,因為在世間我們做的事情片在看,而且在佛法上面一個人種下了惡因就會得到惡果。縱使小人在一時之間得到了便宜,卻不知道她自己已經失去了許多,發財大貴的機會。我們做一個人可以不富裕,但是一定要懂得知恩圖報,有一顆善良的感恩心,這樣子我們的福報才會更多。如果一個人的心要是壞了,再好的福德也會離他而去。

佛法中說道:"每個人都有四重恩難報,是分為父母恩、老師恩(佛恩)、眾生恩、國土恩",我們的父母就是我們最親的佛菩薩,而且對佛法中而言,孝敬父母便是對佛菩薩最好的供養。

因此我們不能對一個對我們有恩的人種下不好的因,如果我們不知圖報,反而去傷害他們的話,那麼我們最後的結果就是會得到不好的惡報。

2、 陰德厚重的老實人

有句話是這樣子說的,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陽善的人可以得到很多人的稱讚,而那些積陰德的人有上天好神的保護。因此我們在遇到一個陰德厚重的人,可以稱他是人世間積德行善的好菩薩,這樣的人,我們若是去傷害他的話,就會得到很多惡果和惡報。因為與佛菩薩作對的人就是與天道作對。

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人和壞人,也沒有絕對的善和惡,所謂的善都是我們發自內心的一種選擇。而我們每一個善良厚道的人,心中都會有佛,因為佛它具有善良和慈悲的特點。如果我們傷害了一位陰德厚重的老實人的話,那我們就會得到不好的報應,還會使自己的陰德折損。

3、 持清淨戒的修行人

不論我們每個人是否信仰佛教,但是我們一定要記住人的心中要有所敬畏,更要懂得對別人的恭敬和尊重,畢竟這是我們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和素質。我們一定不要去故意的詆毀或者是去上海某一些修行的人,否則的話,業果大了就容易得到不好的報應。如果一個人故意去結交惡緣分,使自己斷除善根福德,這樣的人是一種無知的人。如果故意去傷害一位信佛,而且行善積德的出家修行的人,我們的下場就會得到很不好的報應。因為出家人法弘法利生、續佛慧命,選擇這樣苦修就是為我們眾生承擔了所有的痛苦,我們應該恭敬他們。

總結

別人如何待我這是因果,而我如何對待別人這便是修行,以上這三種人是具有佛保佑的人,我們最好不要去輕易的傷害他們,不然我們自身的福報會被折損。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佛學:如果你也信佛,遇到這3種人,千萬不要傷害,會有報應
    佛也不強求人們去信仰它,它只是慈悲地看向人間,不評判任何,也不做任何的解釋,只有當你走進佛法,才會知道佛的慈悲。因果報應是佛學中常常提到的,因緣起,因緣滅,得到和失去都是因為因果報應。善事結善果,惡事結惡果,如果你也信佛,遇到這3種人時,千萬不要去傷害他們,會有報應的!第一種是窮兇極惡之人。
  • 菩薩是佛祖的弟子,為何平時都求菩薩保佑,沒人求佛祖保佑?
    在我們中國人眼裡,廟裡供的泥胎,無論他是哪個宗教的,無非都是菩薩,這菩薩跟佛教裡的四聖關係不大,就是神靈,不管什麼面目,都是些比人有本事的傢伙。進廟燒香的人們,無論哪尊菩薩,都會燒上一炷香。當然,對人們最熟悉也最親愛的觀音菩薩,那就不是一炷香的問題了。
  • 這3種人自帶「靈光」,最好別傷害,不然因果有報應!
    所以,行善的人自帶靈光,一生無恙;行惡的人自食惡果,難逃報應。生活中,這3種自帶靈光的人,無論如何都不能傷害,否則難逃報應!生你養你的父母《地藏經》云:若遇悖逆父母者,說天地災殺報。不善待父母,就是在斬斷自己的福根。福根既斷,福報自然就會越來越少。經云:世出世恩有其四種,父母恩,眾生恩,國王恩,三寶恩。芸芸眾生,每個人都有四種恩情難以回報,其中最難報的就是父母恩。都說父母就是我們的佛菩薩,善待父母,就是對佛菩薩最好的供奉,就是在為自己招福避禍!
  • 老者告誡:有「靈性」的這3類動物,最好不傷害,否則因果不饒人
    導語佛說萬物有靈,而我們人也屬於靈長類動物,在這個萬物有靈的環境之下,人類逐漸處在食物鏈頂端。許多其他的生物都成為人類口中的美食。不過佛家還是認為有一些動物是非常有靈性的,是上天賜予的,大家最好不要傷害他們。那麼今天就來和小編一起看看有哪幾種動物是不能夠傷害的吧。
  • 佛說:如果你信佛,請不要傷害這4種人,因果不饒人!
    很多人信佛,但往往信的很愚痴、迷惑,功利心太重,總想著從佛菩薩那裡乞討來更多欲望利益,這是對佛法的誤解。要想通過學佛改變命運,最關鍵的是要改變自身的因果,種善因、積善德,自然會有善報。這世上沒有任何人無辜,也根本沒有什麼委屈,一切皆是因果。
  • 佛說:學佛之人無需佛祖保佑,自有福報!
    先說一個民間小故事:有兄弟三人清明祭祖,求老祖宗保佑。結果老大當了大官,老二做了商人,哥倆太忙,就再也沒空回老家拜祭。只有老三,每年規規矩矩準時掃墓。可無論怎麼努力,都時運不濟,逃不出農門。有鬼神不解,便去問他的先人:老三這麼好,為什麼你不保佑他當官發大財,而當他做個倒黴的農民呢?先人無奈地回答:如果老三也去當官經商,誰還會記得來給我們掃墓呢?《長阿含·闍尼沙經》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跟上面的民間故事有點類似。
  • 佛說:善惡報應,有因有果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是沒報,皆時間未到,覺醒成佛,執迷成魔。一切皆有因果,你的心決定你的因,也決定你的果,是魔是佛也在你的一念間。只有看清自己的人,才知道心何去何從,而本心才是我們修行的方向。人之初,性本善,我們的本心,才是刻在骨子裡的修行,才是生存修行的法寶。佛說:善惡報應,有因有果,善若被人欺,老天會護你。
  • 佛學:這3件事情最損福報,千萬不要做,會有報應!
    但這並不是絕對的,種下去的瓜,也不一定能夠結出果實,因為它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不細心呵護,根莖就會腐爛。這也是我們自己的選擇,和我們要承擔的結果,沒有無緣無故的因,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果,一切在冥冥之中早就已經註定了。因果,不只是勸人行善,教人做好事就可以了的,它是一門高深的哲學,有因必有果,有時候你都不得不去佩服它,就連現代的科技都沒辦法解釋。
  • 善惡有因果,真正敬畏因果的人,不做這4種惡事
    佛門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家中的老人也會這樣勸導我們,讓我們多做好事,說這樣會得到善報。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觀念的不斷變化,現在的人越來越不相信因果報應之說,認為這都是封建迷信。這樣的想法就是誤解了因果之道,佛們說的因果報應,其實並不是說一個人做了好事或者壞事,神佛就會把報應施加到對方身上。因果是萬物運行的規律和基本性質,就像秋風起,樹葉就會枯黃飄落,這並不是人力或者神力在操縱。因此,佛說:「萬法皆空,唯因果不空。」
  • 有5種人,是不能去傷害的,因為因果太嚴重了
    你相信因果嗎?可能大部分的回答是不相信。但是在生活中如果別人因為做了什麼錯事而帶來了一些不好的結果。人們經常就開玩笑的說,這就是報應。是啊,為什麼大家都口口聲聲說報應,但是不相信因果呢?從心理層面來說就是害怕的心理,不敢承認的一種心理。因為覺得自己做的事情不會帶來報應,自己沒做大的傷天害理的事情。其實,因果並不是迷信,因果只是世間萬物運行的一種規律,這是自然的現象,不帶任何的迷信色彩的,大家不要害怕。我們說因果就是原因和結果,或者說是前因和後果。你可以仔細的想一想,這世間的萬物都是有前因和後果的。
  • 佛教:傷害過你的人,總有一天有報應
    佛說:天道輪迴,報應不爽。任何事情都有因果循環,該有的一定不會少。從他傷害你的那一刻起,他的報應就已經開始了,譬如失去了一位曾如此愛他的你。曾經你遭受到的傷害,早晚都會回到他的身上,一切都在路上!感情之間不是愛就是恨,愛恨難以兩全;往往愛恨只是一念之間,因為得不到痛苦,因愛成恨,緣分有深就有淺,能在一起的早就在一起的,不能在一起的也就不會在一起了,其實沒必要怨恨,因為你承受的苦他早晚都要承受,傷害你的人學會忘記吧,恨一個人讓自己難受倒不如放下,放下才能真正得到,才可以獲得內心的快樂,比起記恨一個人倒不如讓自己活得開心快樂,然後看著因果降臨到他的。
  • 「菩薩保佑」!我們說的菩薩是誰?菩薩怎樣保佑我們?(原創)
    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信奉者,是獲得了大智慧的人。只要我們願意,菩薩確實能保佑我們!講到菩薩,就要談到佛教文化,談到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佛。佛教文化,可以說深入到了中國人的骨髓。在我們很多人的生活裡多少都浸潤了一些佛教文化。
  • 燒香拜佛,祈求佛菩薩保佑,這3種願望不能許!
    求財,本來是佛法的附加利益,佛法的主要利益是幫助眾生脫離苦惱,不愛錢財,視錢財如糞土的,佛門講究精神生活的提高,不要注重物質利益。而除此之外,佛家還注重因果循環,你做的善事越多,積累的福業就越多,福報積攢後錢財才會如你所願,你平時不肯做善事,也不止惡,憑空讓佛祖給你賺錢,那是對佛祖的不敬!
  • 佛前供水果,這3種「聖果」最表心意,看看你有帶過嗎?
    導語佛菩薩普度眾生,人人的一舉一動都是在佛菩薩眼皮底下進行的。因此,佛菩薩可以說是在保佑著每一個人,於是便有信眾為了感謝佛菩薩的庇佑,常常誠心禮佛,供養佛祖。而在供佛中,用水果供佛是許多佛徒常有的一種供佛方式,也是一種較為普遍的對佛菩薩的供養,具有普遍性,當然也具有一些特殊性需要供佛者注意。須知,供果是佛教重要的供養方式之一。在佛教中果代表結果、圓滿,佛教十分重視因果,萬事萬法不離因果。其中,供鮮花代表善因,供水果則代表善果。因此,供果是十分重要的,是務必要嚴謹對待的。
  • 佛前許願,記住這3種方法,會有感應
    很多人通過向佛菩薩許願,祈望得到加持保佑,增強人生信念。所以常看到有人到寺廟去拜佛,與其說是拜佛不如說是在求佛,許願求福,求財富、求長壽、求子女學業有成等等。還有一部分人,認為拜佛能改變自己的心態,能保佑家庭、事業一帆風順。按佛教所說的,佛事門中有求必應,我們所求的福報的事可以得到,但是要明白一句話,深信因果,拜佛是向內求,而不是向外求。
  • 佛前拜佛,若突然冒出這3個「念頭」,恭喜走對路了,佛常保佑你
    佛菩薩並不會因為我們供養了多少供品,只保佑那些供養多的人。我們應該清楚的知道燒香拜佛這種儀式,只是想要我們每個人深入的體會佛菩薩的本心。佛教中有一句話是說"萬法從心起",那麼我們在這世界上的一切法都是由我們心中生長出來的。
  • 這3種人拜佛再多,菩薩也不會保佑,福緣淺薄!
    一個心含惡意的人,是註定得不到福緣,也不會修成正果的。如果當天作惡,明天就祈求菩薩消除自己的罪孽,然後後天再犯罪惡,如此循環。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要知道善因出善果,惡因出惡果,這3種人拜佛再多,菩薩也不會保佑,因其福緣淺薄。
  • 「舉頭三尺有神明」:若信因果,請不要傷害這4種人,因果不饒人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萬法皆空,因果也是萬法之一,也不是說萬法之外,因果為什麼不空?其實說因果不空,是說它有兩個現象,一個現象是轉變,因果轉變不空,因會變成果,果又會變成因,因果是轉變的;第二個現象是因果相續。所以說不空是說這兩樁事情,轉變跟相續不空。
  • 佛說:這4種人即便不拜佛,卻佛緣最深,看看其中有你嗎
    佛曰,不可說,佛法精深奧妙無窮,那就有很多人都沒有辦法真正參透,倒是總有那麼幾種人,他們與佛門有著不解之緣,這樣的人被佛門稱有「大智慧之人」佛說這4種人不用拜佛,卻與佛緣最深,你是這樣的人嗎?首先就是心地善良,樂善好施之人,做人要有善德善心,心地善良之人,有利人之心,他們在大多數情況下都不忍心看到有落難之人,盡有可能的憑藉一己之力去幫助別人,心地善良的人比較喜歡樂於助人,他們樂善好施,如果說哪裡有什麼大的災難,那肯定是毫不猶豫的捐款,捐物,就比如說今年那些抗戰在一線的白衣天使,他們不顧個人生命安危,奮鬥在第一線,還有那些不留姓名的陌生人,扔下兩萬塊錢就走了
  • 佛教:佛渡有緣之人,這3種人佛也渡不了,看看有你嗎?
    佛教有四大禁忌,即無緣不能渡、因果不能改、智慧不可賜、真法不可說。有些人很好奇,不是說佛菩薩慈悲,眾生平等嗎?怎麼還「無緣不渡」,區別對待呢?這並不是區別對待。雖然所有眾生都有佛性,都是未來的佛,但因為每個人的業力和根本機制不同,不是每個人在今生都會有福報和善緣與佛陀結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