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是森林的樣子......

2021-02-19 李斌的夢馬界


萬物有代謝,教育有周期。今天,在K12教育變革的深水區,全球教育人正在共同直面一個周期性的「硬核」課題——重建學校生態。

這是一個艱難而非凡的超越,也是蒲公英教育智庫一以貫之的教育願景。

我們邀您一道出發,去朝向「同一個未來」:如果教育要真正實現完整生命的真實回歸,回應高變量時代的需求與挑戰,未來的學校,不應再是「披著華麗外衣的教育工廠」,也不應再是「單品量產的莊稼田」.

我們邀您一同想像,去推動「一個非凡的共識」:未來的教育,既不是「工業」,也不是「農業」,她理應更像「森林」的樣子——是不同生命個體自主生長又相互依存,以賦能為底層邏輯的環境。

所以,我們必須學會「創建一個森林般的教育生態」:在基本規律和基礎規則之上,讓不同學習者擁有自己定義目標的權利,以新的文化促進多元共存和開放共享,為全部生命「助長」。

重建生態,意味著我們要重新思考學校內部的多種要素:角色與能力、文化與機制、課程與評價、環境與資源.並致力於通過系統整合+科學設計,讓學校育人生態四季分明,風調雨順,尊重個性又集約高效。

重建生態,意味著我們要向大自然學習生存與發展的智慧——

以包容的姿態激活學校不同環節、每一間教室的「進化基因」;

採取混搭、非教條的策略,面對「沒有教科書的組織變革」;

不斷增強不確定時代的適應性,孵化生態鏈上的多樣性;

鼓勵「土壤裡長出來」的解決方案,推動自然而然的學習升級.

重建生態,意味著我們必須關注新的教育關係,因為關係的重建才是生態重建的核心;

必須探討人的未來,追問人工智慧時代,人類的優勢和幸福究竟是什麼?

必須處理好一系列相互衝突的現實——

比如好的教育要回到人的價值,又該如何超越人的局限?

好的教育不得不接受「慢反饋」,又該怎樣接軌世界的「快節奏」?

未來的學習依然離不開學校場景,卻又如何打破「學校的圍牆」?

以及,文明演進中的「全新認知」與「經典傳承」怎樣相輔相成?方法層面上教育新形態和教學基本功該如何對立統一?

重建生態,正成為我們眼前的一套剪不斷理還亂,人人必答的教育考題。

是的,這是中國教育的「貧困時代」:我們都空有「滿漢全席」的看見,迎面卻是資源、能力、時間處處侷促的現實;

這也是中國教育的「黃金時代」,只要每一位行動者重啟心智模式,拓展思維格局,錨定信念,也看見可能.

我們同時相信,學校無論大小,西部還是東部,城市還是鄉村,都難以靠一校之力奠定新一代學生成長的全部生態,並抵達高位平衡。因此,發現與傾聽、連接與交互、共生與共享才是開啟未來學校的密碼。

事實上面向未來的教育——這個「超乎人類經驗和算法的巨複雜系統」,我們真正的希望是「微光照亮世界」,真正的出路是「一線教育智慧的聯合」。在此基礎上,才能實現學校的「山山串聯」,生態完整;以及校園內的每一個「物種」在「森林」中各得其所,並自然生長.

我們邀您一路同行——「任何值得去的地方,都沒有捷徑」;除非,我們互為捷徑。

(本文為蒲公英教育智庫主辦的第六屆中國教育創新年會開幕前言)




作者 | 李斌,蒲公英教育智庫理事長,新校長雜誌社總編輯

圖片授權 | 青年藝術家 惠唯

相關焦點

  • 森林教育,原來是面向未來的教育
    一種流行的觀點是:兒童教育!更具體地說,是其全球最為知名和領先的森林教育體系。 今天,我們就通過一家德國森林教育機構的日常,來窺探德國森林教育的精髓。森林教育並不是讓孩子隨意在森林裡玩,而是採用主題教學的模式。
  • 自然教育、森林教育在德國
    ,將其安置在護理院或收容所……森林教育在這些情境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修復心靈,重建希望。「我想提醒大家,森林教育、自然教育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青少局還是超過50家幼兒園的督查主管部門。加帕地區有3所森林教育幼兒園,這些幼兒園建在森林深處,孩子們住在帳篷或者活動房子裡,即便是在風雨天和零攝氏度以下也都在野外託管。「經過嚴格的聽證和安全論證後,我們作為監管部門批准了開園,並把其納入和普通幼兒園一樣的監管系統。」梅爾特說。
  • 我們在支付寶種的「螞蟻森林」小樹到底長什麼樣子?
    據統計,目前支付寶的螞蟻森林累計用戶已經超過6000萬,而阿里旗下的支付寶也是如約在內蒙古阿拉善盟地區種下了76萬棵梭梭樹,當然也還有很多的梭梭樹和胡楊林也即將落地生根。那麼我們在支付寶種的「螞蟻森林」小樹到底長什麼樣子?
  • 日本森林教育的前世今生
    該報告介紹了日本森林教育活動的歷史、方式方法、課程規劃、研究機構以及各類森林教育活動推廣,論述了森林、科學與人的相互關係,並希望該研究成果能促進世界森林教育發展。        報告指出,森林教育不可欠缺,特別是對於肩負未來重任的青少年而言,為實現未來可持續社會目標,與森林進行互動至關重要。
  • 一位幼兒老師對森林教育的自述
    這是我剛聽到森林教育時,腦海中浮現的場景。我首先想到的問題是:森林教育和戶外教學活動有什麼區別?它能為孩子帶來什麼?要如何開展森林教育的活動?我心裡充滿了疑問。小朋友學習的知識就是那些,我們不可能超越他們的認知去讓他們學習深奧的知識,只是通過不同形式引導小朋友去獲取知識,能力,情感等。
  • 螞蟻森林種的沙柳樹長什麼樣子 沙柳樹多少錢一棵
    那麼螞蟻森林種的沙柳樹長什麼樣子?沙柳樹多少錢一棵?  螞蟻森林種的沙柳樹長什麼樣子?  沙柳:沙漠植物,也是極少數可以生長在鹽鹼地的植物之一。幼枝黃色,葉線形或線狀披針形,枝條叢生不怕沙壓,根系發達,萌芽力強,是固沙造林樹種,生於河谷溪邊溼地,分布於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四川等地。是我國北方防風沙的主力,「三北防護林」的首選之一。
  • 走進森林幼兒園「自然教育」,反思國內教育:差的不只是一片森林
    "自然教育"的模式如今發展最好的"自然教育"是德國。從20世紀90年代到現在已經有較好的教育體系和經典的案例。採用的"教育模式"是森林教育和專題教育相結合的模式。對國內教育的反思:差的不只是一片森林1.國內"自然教育"的發展當國內意識到"自然教育"帶給孩子的諸多益處時,很多自然教育機構,比如森林幼兒園如雨後的竹筍冒出來,紛紛打著"自然教育"的旗號,當然,他們第一的招牌是"我們的幼兒園就像一個森林"。
  • 走進森林自然教育,讓孩子面向未來
    隨著社會發展和經濟水平的提高,我們發現爸爸媽媽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越來越重視,很多家長認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確,好的教育可以給予孩子不同的眼界和引領。在國外,很多爸爸媽媽都會選擇將孩子送到森林學校接受「森林教育」,這一教育概念目前在中國還是少有普及,可能很多爸爸媽媽還不知道「森林教育」是什麼,又好在哪裡。戶森森林教育Hooson品牌發展已經歷時兩年有多,森林學校也迎來送往了不少孩子,我們來談談森林教育是什麼?
  • 蒙氏教育x森林教育,給孩子一個無限的未來!
    如果說「工作」是蒙氏教育的靈魂,那麼「旅行」就是森林教育的精髓。當工作與旅行完美結合,難道不是我們當代人所追求的生活方式?而森林教育是一種「野性」的教育方式,讓教育回歸到自然之中,提倡世界萬物皆是森林之子,讓人與自然萬物聯合起來,致力於讓孩子們解放天性、發現真我,在自然界中盡情的奔跑,攀爬……如果秩序與野性相結合,既滿足了文明,又消除了叛逆,豈不是魚與熊掌兼得之舉。
  • 王思聰評論半藏森林怎麼回事,半藏森林泳裝照什麼樣子
    #王思聰評論半藏森林泳裝照上熱搜了,這就經是怎麼回事?據悉,半藏森林泳照太美,王思聰現身真情流露,僅5個字評論卻被全網嘲,半藏森林泳裝照又純又欲是什麼樣子的呢?一起去看看!1王思聰評論半藏森林怎麼回事半藏森林很久都沒有消息了,可是因為王思聰的一條回應,瞬間上了熱搜。半藏森林當年被質疑插足劉陽和阿沁感情的事也被翻了出來。
  • 森林教育 | 在這樣的一片森林裡,玩耍卻是最好的學習
    ☞ 作者:郭海巖(自然教育·研學實踐基地 / 首席架構師)今天,我們走進瑞典首家森林學校--I Ur och Skur(無論晴雨)森林學校,從辦學理念、教師素質、教學活動等方面,對瑞典的兒童早教進介紹。
  • 專家傳授幼兒森林教育「法寶」
    近年來,國內部分家長和早教機構也對讓孩子回歸自然的森林教育表現出極高的興致。11月7日,中國家庭教育研究所與北京家園共育教育科技中心在北京主辦「亞洲自然與森林教育論壇」,來自韓國、日本和中國臺灣的多位專家和從業者向百餘名幼兒園園長們分享了幼兒自然體驗教育的實踐與心得。    會上,中國綠色時報社邵權熙博士向大家介紹了中國豐富的森林、溼地、荒漠及生物多樣性資源情況。
  • 開學第一天 這套《中小學森林草原防火教育讀本》請收好
    在現場,記者獲悉,從2020年秋季學期起,一套《中小學森林草原防火教育讀本》將供全省中小學使用。從今年6-8月,省林業和草原局、四川省教育廳組織安全教育研究人員、教研員和一線教師精心編寫了《中小學森林草原防火教育讀本》(包括1-3年級、4-6年級和中學共3冊,配套掛圖共3張)截止目前,全省森林高危區、高風險區和一般風險區中小學共計200萬訂數。
  • 讓孩子走進森林,讓森林賦能成長,湖北青少年進森林研學教育活動啟動
    11月14日,湖北青少年進森林研學教育活動(武漢站)在中科院武漢市植物園正式啟動,本次活動由湖北省關注森林活動執委會、湖北省林業局主辦,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武漢市教育局、中科院武漢植物園承辦,並得到全國關注森林活動執委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指導,以及武漢市生態環境局、武漢市科學與技術協會支持。
  • 整天在森林裡瘋玩?在學校跳舞?挪威兒童活成世界羨慕的樣子
    Photo: Toddler是否真如外界傳聞整天在森林裡瘋玩?Photo: Frode Svane挪威孩子與自然親密到在泥地裡雪地裡溪水旁打滾?Photo:tirnanogforestschool每天玩玩玩竟然還成績好,創意力強?這些,是很多人眼裡的挪威教育縮影但,挪威的教育真的如此簡單嗎?
  • 半藏森林愛得有多卑微?隻身一人去就醫,拿溫度計的樣子讓人心疼
    說起網紅半藏森林,相信很多的人都不陌生,她就是那位介入劉陽和阿沁情感情中的一個人。雖然年紀很小,但是長得特別的出眾,在網紅圈裡也有很高的熱度。本來發展前景很好,只不過因為這樣的感情,所以遭到了網友的非議。
  • 不要羨慕德國的森林教育,我們更需要中國特色的自然教育
    【導讀】森林教育屬於自然教育的一種,意在讓孩子接觸大自然,了解自然,在實踐中學習知識、獲得體驗、增強交往、提高能力。並不是有了森林就自然而然產生森林教育,關鍵要看人們的教育追求和培養理念如何在量體裁衣中落實。
  • 森林防火,從我做起——北山小學組織開展森林草原防火宣傳教育主題活動
    森林是我們共同的綠色家園,愛護森林,保護森林,人人有責。為了增強學生的森林防火意識,做好森林草原防滅火宣傳教育活動, 9月2日上午,縣林業和草原局、縣教育和體育局相關人員到北山小學,進行森林草原防火宣傳教育主題活動,四年級全體學生參加了此次主題活動。活動由校長朱開勇主持。
  • 帶孩子走進自然:應試教育留下的坑,只能森林教育來填了
    這次高考,又讓我們看到了應試教育下的眾生相。有的孩子身份證忘了,有的孩子遲到了,有的孩子沒考好瘋了,有的孩子考得太好瘋了……應試教育下,除了應試,很多孩子的綜合能力特別差,尤其是沒有動手能力、創造性思維與創新能力,情商普遍不高。
  • 森林體驗教育:視聽聞觸嘗思深度感受
    森林體驗教育是一種非正式的社會化教育,是傳統教育的完善和補充。        森林體驗教育及其發展        森林體驗教育基地是指擁有特色森林資源的場所,包括室內環境和室外環境兩部分。其主要功能包括森林資源管理、生態環境保護、科普知識宣傳、專業解說人員的培養及舉辦不同形式的體驗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