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23日訊 這幾天,山東一批又一批援鄂醫療隊回到家鄉的喜悅之情透過朋友圈,一波又一波地傳遞到同濟醫院光谷院區E區七樓的病區裡,這裡有山東第六批援鄂醫療隊的隊員們和她們負責的病人。作為最後三家重症、危重症患者定點收治醫院之一的同濟醫院,要堅守到武漢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後,而裡面的山大二院隊、青島一隊和二隊隊員們,也將一起守護著武漢人民,直到最後一名患者康復。
醫療隊駐地距離武漢天河機場不近,但巧的是飛機總會從頭頂路過,看著這些可能坐滿全國各省市醫療隊隊員的飛機,隊員李興國有感,將這一切寫下在了他的個人日記裡。
記錄人:山東第六批援鄂醫療隊隊員 李興國
時間:3月21日
昨天,武漢的天格外晴,天空格外藍,頭頂飛過的飛機格外多,空中似乎突然熱鬧起來,一忽兒一架飛機,一忽兒一架飛機。地上的我們猜想,飛機上運送的是哪個省份援助湖北的醫療隊呢?或許無法得到答案,但確定的是這種胡思亂想其樂無窮。
幾天前,山東援助湖北第四批和第八批醫療隊安全返回,入住齊河某賓館,這是齊魯大地上最振奮人心、催人淚下的新聞。今天,我院(山大二院——記者注)第一、二批援湖北醫療隊的7名隊員,從大年初一、初四遠離故土50多天,終於回家了!這七位英雄分別是:王永彬、張魯、許麗、李玉珍、郝學喜、宋淳、李冬梅。奮戰疫情一線的白衣戰士們,回家了!
前天,接到母親的電話,電話裡火急火燎地問,「別人都回來了,你什麼時間回?」我回答,「我們所在的同濟醫院光谷院區被新定為十家定點醫院,我們要堅守到最後呢。」後來聽母親說,父親從電視上看到了山東醫療隊返回的新聞,催促著母親打電話問我。
一晃,已離家41天了,對母親來說,還好一些,微信視頻的時候,家長裡短雞毛蒜皮的事,一股腦地和我說,我倒省勁兒,只要給她起個頭,她就滔滔不絕地說起來,我只有聽著的份兒,她對我的思念能夠在滔滔不絕的話語中得到釋放,而父親,最是沉默寡言、不善言辭,母親笑著說父親看到新聞後,又有疑問又不善言辭,於是在客廳裡轉來轉去地催促她給我打電話,像有心事似的。
親戚朋友父老鄉親最近幾天發信息問歸期的越來越多,特別讓我感動,從踏上徵程到現在,短短41天,已經記不清楚自己被感動過多少次,也忘記了多少次熱淚盈眶,只是覺得淚點突然低了,不敢看新聞,不敢看返程的視頻,不去讀接待儀式的報導,我怕一不小心又被感動得稀裡譁啦。大概有些同事也有這樣的心裡吧,說,「不願意帶手機,省得老是回復詢問歸期的信息,別人詢問是關心你不假,但是老問就煩,乾脆不帶手機,倒也清淨!」
知道對我們來說最羨慕的是哪種人嗎?相信很多人會毫不猶豫脫口而出:傻吃迷糊睡。來到武漢後才意識到,吃好睡好看似簡單的事情竟然如此奢侈。看得出負責我們醫療隊的大廚在夥食上費盡了心思。只是人的味覺架不住一個味道持續滋養,時間長了吃啥都一個味。於是開始懷念起家鄉的酸辣土豆絲。後來大廚像是心靈感應一樣讓我們吃到了土豆絲,滿心歡喜地高興好幾天!
我的睡眠好多了,從隊員時洪偉那兒要來的四片佐匹克隆還放在抽屜裡,近一周來夜間不太醒了。聽說有不少同事睡眠依舊很差,隊裡安眠藥現在很搶手。隨著各省醫療隊的返程,心裡難免會有一絲絲羨慕。不過,我們時刻記得臨行的誓言「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山大二院,不辱使命」。
最近各省醫療隊正分批撤離湖北,每個醫療隊都有每個醫療隊的使命和任務,誰先走誰斷後國家有統籌安排,來時壯士斷腕、義不容辭,走時聽從指揮、服從安排,這又何嘗不是中國醫護顧大局、識大體的風採!今天,我院第一、二批援湖北醫療隊的7名隊員已經踏上歸程,我們的歸期還會遠嗎?
閃電新聞記者 宋京偉 張鑫 吳漢陽 武漢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