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硬槓谷歌,開發者「夾縫求生」

2020-12-13 InfoQ技術實驗室

李琳因為工作關係需要經常出國,近日她在朋友圈裡求助:華為手機沒有谷歌商店很不方便啊,有什麼辦法能夠「裝回去」?怎奈何朋友們也無解,她只好考慮換回 iPhone。

因為沒有 Google Play,也用不了 Google 的 GMS(Google 移動應用服務),華為正在不斷流失像李琳這樣的用戶,更不用說龐大的海外用戶市場了。

Google 移動應用服務在華為手機上被禁後,為了自救,華為不得不硬槓 Google,構建自有生態,並說服開發者加入:在這個生態裡開發應用或將應用遷移過來。但作為一個「新人」、「外來者」,面對兩個幾乎壟斷市場的強大對手,華為吸引開發者的籌碼是什麼?對於開發者而言,此時加入華為生態又能獲得什麼?

圖註:餘承東在華為終端產品與戰略發布會上,展示對標 Google 和蘋果的華為應用生態。

多一個渠道比少一個渠道好

不久前,獵豹移動約 45 款應用被谷歌集體下架,其中包括其所投資公司的一些 App,相應廣告帳號也被封。消息一出引起業界廣泛關注。

獵豹移動稱自己是在積極整改的情況下,依舊被谷歌單方面全面下架,目前還在向谷歌總部申述。

但獵豹不是唯一一家被 Google 大規模下架應用的中國企業。此前,包括漢迪移動、觸寶、小熊博望等出海應用開發商都有過相似遭遇。

類似事情的相繼發生不禁令人疑惑,到底是開發者的錯還是 Google 過於「霸道」?對廣大出海開發者來說,在 Google 生態裡存活是不是越來越難?

獵豹移動 CEO 傅盛事後在接受《晚點 latepost》採訪時更直言:

整個大環境在變化,中國廠商對於美國的廠商肯定就沒那麼重要了。Google 逐漸縮減權限的本質,是加強其對整個安卓系統的控制力。

十三年前,因為 Google 一個免費開源的決定,Android 在短短幾年間得以迅速成長,打敗同期的眾多對手,成為日後風靡全球的行動作業系統。比爾·蓋茨早先曾公開表示過對錯失這個機會悔恨不已:Android 本應屬於微軟,而不是 Google。

全球網站通訊流量監測機構 Statcounter 數據顯示,截至 2020 年 2 月,在行動作業系統中,Android 系統的佔比為 73.3%,蘋果 iOS 佔比 25.89%,其餘平臺佔比加起來都不超過 1%。

但 Android 本質上除了開源部分(Android Open-Source Project),還有 GMS 商業服務(包括 Google Play 應用商店、地圖、搜索等一系列全家桶應用),以及提供給第三方開發者使用的 GMS Core 功能,而這部分是「封閉」的。

問題是,「封閉」的這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控制著大多數第三方應用,很多 App 離開 GMS 就不能正常運行。Android 應用生態更像是名副其實的 Google Play 應用生態,海外用戶很難用非谷歌商店下載 Android 應用。(有關 Google 在 Android 生態上是否壟斷一直是個頗具爭議性的話題,Google 也因此收到了來自歐盟的天價罰單,並還在上訴。)

廣州一海外移動廣告公司負責人對 InfoQ 表示,「谷歌廣告這塊一直有競爭對手,那就是 Facebook,不過安卓應用市場方面確實就它『壟斷』了,大家都只能用 Google Play。」

在 Google 對生態的把控越趨嚴格的環境下,當越來越多的「獵豹」們出現,開發者會不會對另一個新生態產生更大興趣?對華為來說,這是否不失為一個吸納開發者的好機會?

「我倒是希望華為能做起來,兩個平臺有競爭多一個選擇,對開發者也是好的。」上述移動廣告公司負責人認為,像獵豹這類的「應用工廠」應該會積極跟進華為生態,至於中小開發者,更多的會是觀望,除非有比較實際性的好處。

國內較早出海的某中大型企業人士也對 InfoQ 坦言:

我們公司在海外的應用分發主要渠道還是 Google 和蘋果,這點不用懷疑。但對企業而言,多一個渠道,肯定比少一個渠道好。

「華為給我們帶來了海外用戶增長」

在與 InfoQ 交流的大多數人眼中,華為做生態的根本原因是「不得已而為之」,難度大。而華為也並非不自知:為了構建自有生態,華為給出了很可觀的激勵政策,再加上華為擁有不小的終端市場份額,初期來看,HMS(華為移動服務)對開發者還是具備了一定的吸引力。

技術研究機構 Omdia 高級分析師李懷斌在接受 InfoQ 採訪時指出,華為生態的吸引力來自其智慧型手機的市場規模、生態產品以及完全開放的平臺,尤其華為智慧型手機、手錶、平板、智慧屏產品有很大的體量,而且華為前期推廣積極,應用商的盈利能力有保障的話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除了為開發者設立 10 億美元激勵基金的「耀星計劃」,華為近日也公布了 2020 年 Huawei Ads 的新分成政策:

出海開發者可獲得 90% 的高額分成比例,2021 年可以獲得 80% 收入,後續才恢復到行業普遍的三七分成。

華為稱,這一政策的目的在於 「促進聯運生態建設,吸引開發者開展聯運合作」。

「從生意的角度看,華為的分成比例是更多地釋放給了開發者,然後還會有一些流量的支持,這些確實都是實實在在的支持。」 白鯨出海創始人兼 CEO 魏方舟對 InfoQ 介紹道,白鯨有在幫華為做 HMS 相關信息宣發和開發者方面的活動邀約,大多數開發者對華為做生態還是表示歡迎,普遍比較關注華為在這個事情上的策略、步驟和節奏。

去年加入聯運計劃的 WorldTalk 恰好從與華為的合作中感受了一把來自華為的流量。

WorldTalk 是一款由上海本土公司推出的國際社交 App,上線一年多時間,目前有接近 300 萬註冊用戶,日活用戶數 31 萬,國內用戶和海外用戶佔比為 4.5:5.5。

早在 2019 年年初,華為拉美市場的應用負責人就主動聯繫上 WorldTalk,想讓這款應用加入聯運計劃。

WorldTalk 運營總監雷華萍告訴 InfoQ,跟華為聯合運營的話,雙方是一種捆綁合作的模式,華為會主動給他們做應用推薦,而用戶帶來的內購充值雙方則是三七分成。

雷華萍表示,在海外市場,WorldTalk 也會通過 Google Ads 和蘋果的 Search Ads 平臺去做一些國家的廣告投放,但華為聯運合作給他們帶來的更多是免費的海外用戶群體,不用另外付費做推廣。

「我們跟華為剛開始合作沒多久,華為就已經在其拉美和東南亞應用市場的主要 banner 廣告位中給我們做了推薦。」 雷華萍感慨:「前期我們的海外用戶增長主要是靠華為帶來的,其實真的挺好的。」後來,繼拉美市場後,WorldTalk 與華為在歐洲以及東南亞市場均展開了合作。

吃螃蟹的排頭兵

小應用以外,大型開發商也在行動。

APUS 在海外擁有 14 億用戶,是國內體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出海企業之一。同時,APUS 也自稱是第一家全面支持 HMS 生態的中國出海網際網路企業,以及首家被作為 HMS 典型案例全球宣發的合作夥伴。

說起與華為的合作契機,APUS 技術專家張旭告訴 InfoQ:「華為被美國政府列入實體清單後,公司高層就有跟大家傳達說我們需要支持華為生態。去年 11 月,華為的人正好來拜訪我們公司,希望我們的產品能夠移植到華為的生態,雙方一拍即合,我們也對這事情很重視,便很快安排人力去把我們的產品做適配工作。」

雖然可以看到華為跟谷歌生態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張旭亦強調,華為確實在保持開放的心態,只是還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

「當在對接的過程中發現有不足的地方,例如使用某個功能 API 時發現設計上有不合理的地方,我們就會給華為那邊反饋,華為也非常願意聽取我們開發者的意見,很快做出調整,在最近的版本裡就把我們的意見改好了。整體來看反應還是比較快的。」

張旭表示,從華為的生態布局可以看出它的野心,整個設計比較全面,生態也比較龐大。要把整個生態給全部吃透,還是需要花比較長的時間。

像我們跟華為對接算是比較順利的,但是前前後後也花了有三四個月的時間,才算把整個生態吃得比較了解和透徹。

據張旭介紹,華為在設計 HMS 接口時,基本上是 1:1 參照 Google 的接口,並且 Google 有什麼華為就要有什麼。指導開發者進行適配的時候,也是 1:1 地從 Google 的 API 適配到華為的 API。

由於精力有限,APUS 的產品將會分階段適配到華為 HMS 生態。目前 APUS 已經有兩款產品先行接入,分別是圖片編輯應用 Cut Cut 和瀏覽器產品。

「客觀來說,我們現在的主要用戶還是在 Google、蘋果的生態裡。作為一家商業公司,我們的主要精力也需要放到我們主要用戶所在的平臺,華為還是一個新的生態,所以我們的產品適配是要逐步進行的。」 但是張旭也進一步說,「Cut Cut 是我們的一個明星產品,它在海外已經有 9000 萬的下載,本身也是一個很受用戶歡迎的產品,所以把我們的明星產品優先適配到華為生態,其實也是體現我們對華為生態的支持。」

開發者需要站隊嗎?

即使有龐大的手機用戶群體,華為仍面臨著由於缺乏 GMS 服務而失去海外用戶的危機。2019 年四季度,華為中國銷量增長難抵海外頹勢,全球出貨量下滑 7%。

而另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是,開發者對新生態即使抱有好奇心和嘗試的態度,一個新的生態要在 Google 的陰影下發展起來,難度也會非常之大。畢竟現存的兩大玩家蘋果和 Google 都已經裡面深耕十幾年,雖然期間湧現了不少挑戰者,例如阿里和微軟,但最終他們的移動生態都了無蹤影。

「GMS 應用最關鍵的就是谷歌搜索、地圖和 Youtube 視頻這些應用,粘性很強,體驗有優勢,是全球性的應用以及完全免費。華為要自己做所有的內容難度太大,而且還有監管的問題,所以只能點對點地突破,首先從 GMS 用不了的地區開始切入,或者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做到比 Google 的 GMS 服務更好。」李懷斌直言,HMS 要取代 GMS 還需要很長時間,用戶習慣也要時間去改變。

而除了 GMS 應用,Google Play 上面的很多 App,原來並不在華為的生態裡面。用戶買了華為的手機之後,如果找不到這些 App,就不會再考慮華為手機了。張旭認為,華為現在需要解決的是如何說服原來 Google Play 生態的一些 App 適配到華為生態中。

除此之外,還有企業人士向 InfoQ 表達了一種顧慮——

很多出海企業會擔心如果與華為走得太近,用戶會有擔憂,因為華為在海外部分市場仍面臨不少爭議。

對此,魏方丹認為該問題可以試著換一個角度看:首先,現在有很多開發者都是伴隨著 Google 和蘋果成長起來的,中國有一大批公司是蘋果或 Google 的頂級開發者,但海外用戶其實不會太在意你跟蘋果還是 Google 走得近,或者跟哪個國家走得近。

用戶只是需要一個產品或一個服務,其實他可能根本不知道這個產品是哪個開發者做的,以及這個開發者來自哪個國家。

「其次,雖然海外一些國家或地區對於華為的評判確實各有不同,但如果這個公司不是華為的子公司或分公司,在商言商,合作也就僅是商業行為而已。」

我們在上文曾提到,近年來隨著 Google 對應用生態的把控越趨嚴格,中國網際網路出海企業頻頻受挫。

對於 Google 對中國公司的處罰是否完全客觀,魏方丹持保留意見,但他也認為開發者需要做好自我規範。「中國的開發者在做廣告變現,或者做一些應用獲取信息的時候,應該更謹慎。可能一些公司會抱著僥倖的心態,覺得 Google 可能不會查到自己,但如果說 Google 哪一天查到了,到時候的處罰對很多公司來說可能就是滅頂之災,公司直接就沒了。」

「其實大家對谷歌一直都是又愛又恨。對於出海企業而言,技術始終是核心,專注做好產品永遠是開發者應對變化的最好武器。」有業內人士如此說道。

寫在最後

正如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 2020 新年致辭中所說:「生存下來是我們的第一優先。」

生態之戰將非常艱難,華為是別無選擇,但 Google 也是被動方,2 月 26 日 Google 還向美國政府申請與華為再次開展業務合作的許可證。

華為從合作方、客戶變成了競爭對手,Google 就相當於多了個不可忽視的威脅。而從華為過去做手機晶片的決心和行動力,已經能看出這個對手的「可怕」之處。美國禁令一出,華為就迅速展開自救措施,補晶片落下的「功課」,加速系統、生態的推進。

雖然網際網路產業時評人張書樂在接受 InfoQ 採訪時直言:

華為很難用鴻蒙、晶片和生態組合,去真正打開手機作業系統上的雙強壟斷格局,它只是作為極端條件上的應急備份存在。

但他也認為,華為在「備份」上已表現出自己的雄心——從 iOS 和 Android 的版圖縫隙裡找到突破口。「華為生態,更多的是圍繞客廳和手機以外的空間展開,這些都是手機系統場景未能覆蓋的領域,而這些智慧場景由於沒有被真正地開發出來,也就有了更多的腦洞和想像空間。」

對於開發者來說,這樣的誘惑是原生態的,是開荒式的。

與 HMS 相輔相成的鴻蒙系統,至今仍未用在手機上。華為曾表示,鴻蒙系統有能力在一夜之間替換掉 Android 系統。但餘承東也坦言,雖然鴻蒙系統已經基本準備就緒,但仍要考慮到相關決定和合作。

如果最後我們無法使用谷歌服務,我們會考慮使用鴻蒙系統。而第一款使用鴻蒙系統的手機將有可能是 P40。

華為 P40 系列發布會已確定將於 3 月 26 日晚上 9 點在線舉辦,屆時鴻蒙系統會否現身,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華為鴻蒙發布面向手機開發者的Beta版本,小目標是搭載量過億
    在安卓和iOS下夾縫生存根據Statcounter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4月份,在行動作業系統中,谷歌的安卓系統佔74.85%、蘋果的iOS則佔22.94%,其餘平臺佔比不超1%。鴻蒙OS的構想沒有問題,但當務之急,是在安卓和iOS的夾縫中先擠出一片立足之地。而能否立足,關鍵在於能否打造應用生態,不求做得像安卓一樣豐富,至少先期能滿足用戶的基本需求。谷歌宣布新政策,應對華為鴻蒙OS過去10年,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智慧型手機是主角。
  • 華為在俄印等地求助本地開發者 應對谷歌服務缺失
    自從美國將華為列入黑名單,華為被禁止使用其智慧型手機所依賴的谷歌應用程式和服務,已經有10個月了。庫瑪爾說,「總的來說,應用程式實行本地化,再加上有望與Yandex集團達成合作,形勢對華為有利,我們相信華為將從中受益。」他補充說,在俄羅斯,Yandex是一款比谷歌更受大眾歡迎的搜尋引擎。但華為並不是完全將希望寄托在合作夥伴身上。
  • 出海開發者:App在谷歌商店每天被下架,期待華為HMS打破生態壟斷
    出品 | 搜狐科技作者 | 張雅婷編輯 | 楊錦去年穀歌「斷供」後,華為將生態建設的優先級提至首位。對於開發者來說,這意味著一個全新流量入口的出現,以及長期以來的生態壟斷有可能被打破。「App經常遭遇谷歌商店的無故下架」「谷歌下架有時候不會通知原因,只能自己試著改」,多位出海開發者告訴搜狐科技,他們苦生態壟斷久矣。目前,HMS在海外已經實現了「基本可用」的目標。一方面,華為搜索、華為地圖等自有應用在海外上線,以填補失去GMS基礎應用的空缺;另一方面,全球有200萬註冊開發者已加入HMS生態。
  • 谷歌與中國開發者的恩怨情仇
    去年華為受到谷歌禁令限制, 2019 年 5 月 16 日後最新生產的智慧型手機無法繼續使用與安卓系統深度集成的谷歌移動服務(GMS)。為了應對這項挑戰,華為迅速推出了華為HMS,從 2019 年 8 月首次面向全球發布HMS到 2020 年 1 月 16 日,半年之內HMS Core已經迭代到4. 0 版本。
  • 最新,華為HMS生態全球註冊開發者達160萬,有望替換谷歌系統
    來源:金十數據據華為7月23日晚間發布的最新消息:該司自研的HMS生態在全球範圍內實現高速增長,截至目前,華為全球月活終端用戶高達7億,華為全球註冊開發者已達160萬,全球接入HMS Core的應用數量超過8.1萬。
  • 華米OV聯手成立全球開發者服務聯盟,或將對標谷歌Play!
    最近,華為、小米和OV兩家聯手成立了「全球開發者服務聯盟」,並且計劃在3月份與大家見面。藉助「全球開發者服務聯盟」,海外的開發者除了可以將旗下的應用上傳到這一服務聯盟中,還可以將應用同步到這四家品牌自家的應用商店中,看來國內這四家手機巨頭是準備合力在全球打造一個共同應用市場啊,而這四家的戰略目標也是十分同步,針對的就是谷歌Play。
  • 華為再次出重拳!華為HMS上架地圖軟體,谷歌又該慌了
    現在華為再次揮起了反擊拳頭,在華為的應用商店AppGallery上線了地圖應用HERE WeGo地圖,正式挑戰谷歌地圖 Google Maps,看來谷歌又要慌了。 可以說華為這次真是來勢洶洶,很快就會看到谷歌、蘋果、華為在手機服務市場上三足鼎立的局面了。
  • 谷歌斷供華為,是絕殺還是神助攻?
    如果你最近關注中美貿易戰,那麼你肯定知道華為是美國瞄準的重點對象。本來一上來的晶片禁運就會給華為帶來巨大麻煩,但通過有先見之明的囤貨和爭氣的後備軍們,華為算是堪堪抗住了。但是今天的事,讓我們第一次真正認識到了軟體禁令的恐怖。發起這次攻擊的,不是高通、英特爾這些硬體玩家,而是號稱不作惡的谷歌。
  • 鴻蒙「啟蒙」:手機開發者Beta版落地 華為展開物聯網藍圖
    這也意味著,如今鴻蒙大樓框架已經搭好,在等待著開發者們、應用的參與和入駐。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的Beta版本只是面向開發者,鴻蒙OS2.0正式用於華為手機還要等到明年,在9月的開發者大會上,華為就已經公布了這些規劃,現在處於逐步落實的過程中。
  • 新版來了,華為餘承東做出新表態,谷歌乾瞪眼
    這就意味著,華為無法再繼續使用谷歌的GMS服務,以後也無法獲得新版安卓系統。在這樣的情況,華為發布了自主研發的鴻蒙OS。根據華為官方發布的信息可知,鴻蒙OS是採用分微內核分布式設計,並且對外開源,發布後,其就用在華為智慧屏等設備上。
  • 谷歌華為聯合力推CameraX,瞄準下一代相機接口
    北京時間5月8日凌晨,谷歌I/O 2019開發者大會如期舉行。在本屆大會上,谷歌帶來了最新的安卓系統Android Q,以及兩大硬體陣容Pixel、Nest組團更新。在各大媒體將目光聚焦於解讀今年穀歌IO大會的「AI技術」、「隱私安全」和「智能硬體」三大賣點時,谷歌面向安卓應用開發者發布了CameraX相機新技術,進一步簡化相機應用的開發成本,並聯合華為等手機廠商向第三方應用開放系統相機能力,讓整個安卓應用生態及應用開發者倍感振奮。
  • HMS Core攜優勢亮相華為發布會,與蘋果谷歌三足鼎立
    同時,華為在2019年華為開發者大會(HDC)上,宣布全面開放HMS生態,並投入10億美元,推出面向開發者的「耀星計劃」,力圖打造智慧數字雲服務創新生態。早在2016年,華為就已發布HMS Core2.4.0版本,「實體清單」加快了華為的研發進程,才讓業界得以看到現在的HMS Core 4.0。
  • 強勢聯手HERE地圖,華為「去谷歌」再進一步
    徹底擺脫谷歌華為再進一步:根據目前的消息指出,華為已經與HERE地圖達成合作,將會進一步的「去谷歌」,以期未來不再被谷歌所限制。谷歌地圖+谷歌三件套,是谷歌最基礎也最重要的四項應用,然後為此前推出了屬於自己的三件套,但是一直沒有尋找到好的地圖來取代谷歌(國外你別跟我提谷歌百度)。
  • 華為曬HMS亮眼成績:開發者數量創新高
    【天極網IT新聞頻道】5月19日消息,長期以來全世界的安卓系統都依賴美國谷歌提供的安全服務和移動應用服務(GMS)。不過在去年5月16日,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華為也因此遭受到「谷歌」斷供,這也導致華為新機將缺少谷歌GMS全家桶服務,這對華為手機海外銷量打擊非常大。
  • 華為官宣HMS和AppGallery,谷歌緊急申請解除禁令,為何谷歌這麼怕
    為了消除禁令對華為的影響,華為在2019年中的時候,面前全球發布了鴻蒙OS和華為HMS,目的就是取代谷歌安卓系統和GMS服務。可以說,為了發展鴻蒙OS和HMS服務,華為不僅拿出10億美元進行扶持,還向開發者授權更多的接口等,甚至還自主研發華為地圖、華為搜索,並上線了華為AppGallery商店。
  • 谷歌的新規定再次限制華為訪問海外谷歌服務
    由此,安卓系統迅速擴展,成為之前市場份額最大的行動作業系統,然而幾年,谷歌似乎又在模糊地試圖控制安卓系統,例如,去年華為受到制裁的事件中,谷歌實際參與了,這直接導致華為手機不使用谷歌服務,雖然我們可以繼續使用安卓系統,但是華為和谷歌之間不會有交集。
  • 華為又慢了一步!谷歌率先發布新系統,意在截胡華為鴻蒙?
    對此華為的任正非曾表示,如果系統也採取封鎖,不讓谷歌提供安卓系統給我們的話,那麼世界上將會出現第三種系統,這或許對於某國來說是不利的。而華為真的做到了,當華為手機無法使用谷歌系統的時候,華為的鴻蒙系統開始高光亮相了,鴻蒙承載了我們希望,在一次次的完善中,已然如同任正非所說的,世界上第三種系統。
  • 華為給安卓開發者發郵件:邀請他們在華為應用商店上架App
    6月11日消息,據外媒消息,華為正在鼓勵安卓應用開發者在自家應用商店上架App,從而將自家應用市場作為Google Play Store的替代品。華為在發給安卓開發者的郵件中指出,華為在過去兩年中推出的3.5億部手機上都有自己的應用商店(其中一半是在供向海外市場的),App Gallery(華為應用商店)每月有2.7億活躍用戶。
  • 華為海外迎來 Here WeGo 地圖,這次谷歌不淡定了!
    自美國宣布對華為實施禁令後,谷歌暫停支持華為部分業務,美國企業也被禁止向華為銷售關鍵零部件,一時間華為處境十分艱難,逼得華為只能站起來反抗,要知道一個企業要和一個世界強國硬碰硬,這得有多大的勇氣和多大的底氣啊。
  • 華為鴻蒙取代安卓系統?谷歌也正式宣布了全新的Fuchsia作業系統
    隨著以美國為首的「五眼聯盟」成立,谷歌也暫停了華為的海外市場,為了擺脫美國的制裁,華為不得不加快「去美化」的腳步,不僅僅是自研晶片,還要擁有自己獨立的作業系統。其實早在幾年前,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就料到了會有這麼一天。因為華為有自己的晶片技術,但是卻沒有自己的獨立的系統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