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喝奶最怕5件事,媽媽一定要關注

2020-08-27 優月之家月嫂

很多新手媽媽會發現自己的寶寶總是會吐奶,特別是在月子裡的時候,經常吃完就吐,有時候還會一大口一大口的吐奶,這讓媽媽們很是擔憂,有時候甚至懷疑自己的寶寶是不是生病了?

新生兒吐奶一般發生在第一個月,隨著寶寶的生長發育,吐奶情況會逐漸減少。不少新手媽媽會有疑問:為什麼新生兒寶寶更容易發生吐奶呢?

新生兒吐奶的原因

寶寶吐奶的原因有很多,歸納一下,可以分為「生理性原因」和「病理性原因」兩種;有些情況寶媽們可以自行處理,不要擔心,但有些情況必須及時就醫,防止寶寶發生窒息。

01

生理性原因

新生兒的喉軟骨還未發育好,吞咽能力欠佳,因此在寶寶吃奶的時候,特別是奶很多的時候,不能及時吞咽,就容易引起吐奶;

新生兒消化道發育不完全,連接食管的賁門括約肌鬆弛,而連接腸道的幽門括約肌緊張,因此吃進食道的奶水容易通過食道,從嘴巴溢出來,造成吐奶;

餵奶姿勢不正確,很多新晉的寶媽沒有掌握正確的餵奶姿勢,也容易造成寶寶吐奶。


02

病理性原因

如果寶寶在吐奶的同時,伴有其他症狀,比如腹瀉、發熱等,或是伴有長期體重不增,甚至體重減輕,精神狀態欠佳,長期吐奶沒有改善等,就可能是寶寶存在其他健康問題了,那就必須帶寶寶及時去就醫了。

給寶寶餵奶,遠離五件事

  我們都知道,如果寶寶吐奶,誤吸入氣管,是很容易引起寶寶窒息的。因此媽媽們一定要注意預防寶寶吐奶的發生,防止寶寶吐奶,除了拍嗝,還要避免出現下面這些「錯誤做法」,可以試試這幾招「正確做法」做好預防。

1

餵奶姿勢不正確

由於很多媽媽是新手,沒有經驗,在滿月以前,很容易出現給寶寶餵奶姿勢不正確,這也是導致寶寶吐奶的一個常見原因。

正確做法:媽媽們最好採取抱著寶寶的方式餵奶,頭略高、腳略低。

如果是母乳餵養,要讓寶寶含住整個奶頭,最好是含住乳暈,防止吸入空氣,造成吐奶;

  如果是奶粉餵養的寶寶,除了要採取正確的餵奶姿勢外,還要注意奶粉的溫度,適宜的溫度能夠讓寶寶更好的消化吸收,也能在一定程度起到預防吐奶的作用。


2

餵奶後沒拍嗝

不少媽媽不會給拍嗝或是拍了幾次都沒拍出來,就不再給寶寶拍嗝了,但其實這樣會加重寶寶吐奶,讓寶寶不舒服。

正確做法:為了防止寶寶在吃奶時吸入空氣,引起吐奶,餵奶後「及時拍嗝」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寶寶打嗝了,才能減少寶寶消化道內的空氣,減少吐奶的發生。

給寶寶拍嗝的方法有兩種:

1.坐式:讓寶寶靠在媽媽的腿內側坐下,媽媽一手扶著寶寶的頭,另一隻手放在寶寶的背部,手掌呈空掌,然後輕輕從下而上叩擊,幫助寶寶把嗝拍出來;

2.豎式:媽媽抱著寶寶,一手託頭、一手託臀,讓寶寶趴在自己的肩膀上,寶寶的頭靠著媽媽的臉,媽媽的手掌呈空掌,由下而上輕拍寶寶背部,幫助寶寶把嗝拍出來。


  


3

餵奶時機不對

很多寶媽認為,寶寶吃奶是隨時隨地都能進行的,其實不然。很多寶媽在寶寶哭鬧的時候,會為了安慰寶寶而餵奶,這是非常錯誤的。

因為當寶寶哭鬧時,氣管張力增大、腹腔壓力也增大,很容易造成吐奶,甚至是嗆咳、發生危險。

另外當寶寶睏倦的時候餵奶,也容易因為寶寶狀態不好,而造成吐奶。

正確做法:這兩種情況,都要避免給寶寶餵奶;給寶寶餵奶,儘量選擇寶寶比較平靜的時候,而且不要等到寶寶特別餓了,都餓的哭鬧才去餵奶。


4

餵奶的量沒掌控好

母乳餵養的寶寶,講究按需餵養,由於無法掌握餵奶的量,很容易出現「過度餵養」的現象,導致寶寶體重超出正常標準,甚至出現消化不良,最重要的是,「過度餵養」也容易引起寶寶吐奶。

正確做法:新手媽媽要綜合多方面來判斷「寶寶是否吃飽」,避免出現「過度餵養」,防止加重寶寶吐奶。


5

沒注意給寶寶腹部保暖

另外,如果寶寶的肚子受涼了,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也會出現吐奶。

正確做法:由於小寶寶體溫調節能力差,因而在日常護理中,家長們要特別注意給寶寶的腹部做好保暖。

新生兒吐奶,「防止窒息」是關鍵

以上這些預防措施都是平時生活中家長們要注意的,但如果這些方面都注意了,但寶寶還是經常出現「大口吐奶」的情況,該怎麼辦呢?

寶寶大口吐奶時該怎麼辦?

如果寶寶大口吐奶,同時出現輕度呼吸困難時,家長應該立即讓寶寶側身,或者讓寶寶趴著,叩擊寶寶背部,讓寶寶把奶吐出來,防止吸入氣管,引起窒息。

如果寶寶出現皮膚暗紅,甚至是青紫,手腳抽動時,要立即就診,以免寶寶發生危險。

另外,平時也要做好預防,每次給寶寶吃奶後,如果寶寶沒有打嗝,媽媽應想辦法幫助寶寶把嗝打出,如果實在沒有,就要注意看護,防止吐奶。

吐奶是幾乎每個寶寶都必須要經歷的過程,也是成長的必經階段,新生兒各個方面發育都不成熟,看到自己的寶寶吐奶,相信每個媽媽都會擔心,但還是要放鬆心態。

相關焦點

  • 新生兒喝奶時最害怕這4件事,難怪寶寶總吐奶,寶媽可別忽視
    新生兒剛出生,對於初為人母人父的寶媽寶爸們肯定是會很小心翼翼地照顧寶寶,但是仍然避免不了的就是新生兒會出現吐奶情況,當然這也是很正常的一種現象。常見的吐奶現象為生理性吐奶,大都是因為寶寶腸胃功能尚未發育完全。但是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人為的原因會導致新生兒吐奶,寶媽別忽視。
  • 0-3歲寶寶最怕這10件事,媽媽記好了
    不安全感,是每個寶寶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一部分,就像我們作為成人,也依然有自己恐懼的事情,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在不同的階段,害怕的事情也是不同的,寶寶更是如此。從寶寶降生到3歲,這一階段,讓寶寶害怕和焦慮事情有很多,有10件事很具有代表性,媽媽一定要記好,這樣才能幫助寶寶克服焦慮和恐懼,更好也更快樂的健康成長。
  • 新生兒「自帶」三天口糧?寶寶出生先喝奶還先喝水,父母早知道
    雖然老人信誓旦旦的說沒有事,但吳姐還是不放心,於是就給孩子餵了點水,等後來醫生來查房的時候發現,由於吳姐並沒有給新生兒開奶,導致了新生兒的黃疸情況嚴重,還沒等孩子出院,就住到了兒科病房,這讓吳姐十分揪心。
  • 新生兒「自帶」三天口糧?寶寶出生先喝奶還先喝水,父母早知道
    雖然老人信誓旦旦的說沒有事,但吳姐還是不放心,於是就給孩子餵了點水,等後來醫生來查房的時候發現,由於吳姐並沒有給新生兒開奶,導致了新生兒的黃疸情況嚴重,還沒等孩子出院,就住到了兒科病房,這讓吳姐十分揪心。
  • 長牙齒的寶寶最怕3件事 寶媽千萬要避開
    但寶寶出牙期間,媽媽千萬別做這3件事,不然會毀了寶寶的牙齒。長牙齒的寶寶最怕3件事1、邊喝奶邊睡覺很多寶媽都會這樣認為,當寶寶睡覺以後餵了點奶既不餓而且還有助於睡眠。其實這種傳統做法是不正確的,因為母乳中含有乳糖,當寶寶喝完奶後口腔的,酸性環境很容易導致乳牙的齲壞,喝完奶以後,可以給孩子喝點少量的白開水。
  • 新生兒喝奶時扭來扭去還哼哼唧唧?4個原因,新手爸媽要清楚
    相對於寶寶正常時喝奶的安安靜靜、專心致志來說,寶寶出現喝奶時扭來扭去、哼哼唧唧這種情況,是在給家長傳遞什麼信號呢?本文將為各位新手爸媽分享其中原因以及家長該如何正確應對的方法。如果家有新生兒寶寶,那麼本文一定要看完哦。新生兒喝奶時扭來扭去還哼哼唧唧?
  • 新生兒喝奶時扭來扭去還哼哼唧唧?4個原因,新手爸媽要清楚
    相對於寶寶正常時喝奶的安安靜靜、專心致志來說,寶寶出現喝奶時扭來扭去、哼哼唧唧這種情況,是在給家長傳遞什麼信號呢?本文將為各位新手爸媽分享其中原因以及家長該如何正確應對的方法。如果家有新生兒寶寶,那麼本文一定要看完哦。
  • 新生兒究竟是怕冷還是怕熱,"一涼二暖"新手媽媽要記好,很重要
    照顧寶寶是一件很費心力的一件事,尤其是新生兒,因為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新生兒本身體質又特別弱,因此父母在照顧新生兒的時候也要格外用心,儘量多學習一些育兒知識,以免到時候照顧孩子的時候會手忙腳亂的。一涼新生兒是怕涼還是怕熱,其實在不同的情形下,孩子怕冷怕熱是不一樣的。
  • 坐月子,不怕婆婆多嘴 最怕產婦不做這幾件事
    月子病是很多產婦最怕的,沒生孩子前就老聽老人說,不管有錢沒錢,月子一定要做好,再忙都要在床上躺個一個月,吃好喝好,養好身體,那麼坐月子要做什麼呢?然後護士過來說 讓我把襪子穿好,不然後跟後面會冷的,會脫皮,我也是乖乖穿好了,可不能像我媽媽一樣後跟開裂呀。2.天天清洗身體生產完後,出汗多,還天天需要抱孩子。可不能髒兮兮的,之前的人因為沒有空調,沒有熱水器和吹風機,所以不敢月子洗澡,怕生病感冒。
  • 寶媽們記住了,0-6個月的寶寶,一定要做好這三件事
    寶寶從媽媽肚子裡出來,來到這個世界,一切對於他來說都是陌生的,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對於0~6個月寶寶來說,吃,玩,睡最重要的事情。寶寶生下來就有吸允能力,睡覺可以促進寶寶大腦及身體發育,玩是寶寶探知新世界的開端,前3個月的寶寶不怎麼會玩,於是新生兒怎麼餵奶,以及什麼時候餵奶成了許多父母頭疼的問題。有的父母認為寶寶養成按時喝奶的好習慣,以後戒掉夜奶容易些。而有些父母認為新生兒寶寶胃小,容量小,應該在寶寶需要的時候滿足寶寶需求。但是,不管你堅持哪種觀念,對於新生兒來說餵奶都是大事。
  • 新手寶寶最害怕四件事,媽媽沒察覺娃卻不舒服,難怪會溢奶、吐奶
    其實,這兩者之間有不同的表現,新生兒溢奶是一種生理現象,主要是因為新生兒賁門發育不全、胃容量小又呈水平位,從而導致新生兒喝奶後,奶水容易從寶寶胃裡返上來,從嘴角緩緩流出的現象。但是隨著寶寶逐漸長大,胃部發育成熟,這種現象就會逐漸減少、消失。而吐奶比溢奶稍微要嚴重,主要是因為消化不良、脹氣、拍嗝不及時等原因造成,此時寶寶會有明顯的不適感。
  • 新生兒吃奶最怕五件事,媽媽沒察覺娃卻會不舒服,難怪會「吐奶」
    很多新手媽媽發現「寶寶總有吐奶」的情況,特別是新生兒時期,經常在吃完奶後吐奶,有的甚至是一大口一大口的吐,這讓寶媽們很苦惱,有時甚至懷疑是不是自己家寶寶生病了?因而萬分緊張焦慮。 新生兒吐奶一般發生在第一個月,隨著寶寶的生長發育,吐奶情況會逐漸減少。不少新手媽媽會有疑問:為什麼新生兒寶寶更容易發生吐奶呢?
  • 新生兒不喝奶?寶寶不吃母乳、抗拒奶瓶?原因對策都在這了!
    但是,寶寶也不是天生就會喝奶的,比如有的新生兒出生後不願意喝母乳;有的寶寶喝了配方奶之後就不願意再嘗試母乳;還有一些寶寶非常抗拒奶瓶;這些問題都困擾著新手爸媽,如何解決?今天小科會用一篇文章的時間為你排憂解難!
  • 新生兒除了吃就是睡?還有一件事不容忽視,新手爸媽一定要會觀察
    從寶寶出生那一刻起,換尿布這件事就已成為每個父母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無論您的寶寶是母乳餵養還是配方奶餵養,寶寶每天的便便數量都不容忽視。但是很多新手爸媽卻為此感到困惑,到底新生兒一天的排便頻率應該是什麼呢?排便的次數和數量是否合格呢?
  • 喝奶的時候新生兒噴奶是怎麼回事
    溢奶是孩子喝奶時候的常見問題,很多孩子喝奶的時候都會出現噴奶的情況,很多人想知道新生兒噴奶是怎麼回事,噴奶這是很正常的
  • 媽媽在餵養上不注意這幾件事,難怪寶寶不舒服,還經常「吐奶」了
    新手媽媽對於照看寶寶其實是小心翼翼的,不管哪方面都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做好,每個當媽的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可是新手媽媽缺乏經驗,所以感覺在照顧寶寶的事情上會有心有餘而力不足。比如新生兒吐奶,這件事相信很多人都有碰到吧。
  • 新生兒第一口是喝水還是喝奶?醫生說出正確答案,新手爸媽別弄錯
    小天使到來以後,爸爸媽媽可都是無比激動與高興的,看見新生命的延續,真是太幸福了。嬌嬌馬上就要生娃了,不過在生之前,全家一起開始討論寶寶出生就的那些事。在談及新生兒第一口是喝水還是喝奶時,嬌嬌與婆婆出現不統一的意見。婆婆認為娃第一口應該喝水,因為剛出生的小寶寶嘴巴裡會有很多異物,腸胃中需要清理,給娃喝水的話,正好能將這些髒東西都清理掉。
  • 新生兒睡眠不是小事,有些問題父母一定要懂,5件事非常值得注意
    而當了父母之後,你一定要意識到以下幾個問題:寶寶在剛出生的幾周裡,關於寶寶的睡眠習慣,家長應該注意的3件事關於寶寶的睡眠方式,家長要注意的2件事嬰兒睡袋才是最安全最合適的選擇。錦鯉媽咪有話說對於新手父母來說,新生兒睡眠確實是一件容易被弄得焦頭爛額的事,但家長們也不要太擔心,只要做好功課,一切順其自然就好,寶寶早晚都會形成規律睡眠習慣的。
  • 新生兒睡眠不是小事,有些問題父母一定要懂,5件事非常值得注意
    關於寶寶的睡眠習慣,家長應該注意的3件事 1)學會適應娃睡眠時間 首先父母隨著寶寶零散的睡眠習慣來休息,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不過,有時候寶寶的睡眠模式也會突然毫無徵兆的改變,絕大多數情況都是正常的,但家長也不能掉以輕心,要注意觀察孩子是不是生病了。
  • 新生兒「第一口」喝水,還是喝奶?媽媽別迷糊,餵錯了影響發育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新生兒喝的第一口奶,俗稱「開奶」。目前科學餵養都提倡寶寶第一口喝母乳,然而很多人卻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新生兒「第一口」應該餵水,這樣可以促進排出胎便;也有的人認為母乳雖好,但是初乳沒有什麼營養,還不如餵奶粉。那麼對於新生兒來說,「第一口」到底應該餵什麼好呢?要弄清第一口喝水還是喝奶的問題,首先要明白初乳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