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剛出生,對於初為人母人父的寶媽寶爸們肯定是會很小心翼翼地照顧寶寶,但是仍然避免不了的就是新生兒會出現吐奶情況,當然這也是很正常的一種現象。常見的吐奶現象為生理性吐奶,大都是因為寶寶腸胃功能尚未發育完全。但是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人為的原因會導致新生兒吐奶,寶媽別忽視。
1.哺乳時躺著餵奶
許多新手寶媽在面對這個軟軟小小的寶寶,顯得無從下手,甚至還有很多寶媽都不敢自己抱孩子,怕自己抱娃姿勢不對會弄傷寶寶,因此在哺乳時就會選擇躺著喂,認為這樣既安全也舒適,寶寶喝完奶就能繼續睡。殊不知這種餵奶方式,非常容易導致新生兒吐奶。兒科醫生建議寶媽最好把寶寶抱在懷裡餵奶,當然剖腹產的寶媽可以躺著喂,但是也得讓寶寶的頭部墊高一點。因為寶寶的胃呈平躺狀,再加上新生兒活潑好動,極易造成「奶水倒流」。
2.餵完奶就讓孩子平躺
不要小瞧了餵奶這件事,餵完奶之後寶媽也很累,而寶寶在喝完奶後差不多已經用完了全身力氣了,再加上很多寶寶都是奶水。因此當寶寶喝完奶後,寶媽就會把寶寶直接平躺著放在床上,這樣就可以讓寶寶好好休息睡覺。看似這是為寶寶好,其實這種餵完奶後就直接平放在床上的方式對寶寶而言是非常危險的,尤其是還不會翻身的新生兒了。因為如果寶寶發生吐奶現象,就會很容易嗆到。
寶媽們在給寶寶餵完奶後,應該及時給寶寶拍嗝,並且豎抱一會,再讓寶寶平躺。因為如果不拍嗝,寶寶絕大多數情況是會出現吐奶的。
3.奶瓶餵養姿勢不正確
有些寶寶是奶粉餵養,家長會很容易忽視掉奶瓶餵養姿勢的重要性。奶瓶餵養姿勢不正確,會讓寶寶吸入大量空氣,從而引起吐奶。
正確的瓶餵姿勢應該是,先讓奶瓶倒立,這樣就能讓奶水充盈整個奶瓶。並且在餵養過程中,奶瓶的底部要略高於奶嘴的高度,這樣就是為了能夠讓奶瓶中多餘的空氣排出,避免寶寶吸入大量氣體。
4.換尿布和餵奶順序顛倒
新生兒的日常就是吃喝拉撒睡,每當寶寶哭鬧時,寶媽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寶寶是不是餓了。當寶媽們給寶寶餵完奶後,才發現寶寶該換尿不溼了,然而經驗不足的寶媽在這個時候就會直接給寶寶換尿不溼,把寶寶的雙腳直接提起來,尿不溼換好了,奶也吐出來了。
針對這種情況,寶媽在寶寶哭鬧的時候,應該看看寶寶是不是需要換尿不溼,先換尿不溼再餵奶。當然寶寶在邊喝奶的時候就會尿尿或者拉臭,寶媽在給寶寶換尿不溼的時候,動作一定要輕柔,切不可直接拎起寶寶的雙腳往上抬,這樣才能有效預防寶寶吐奶的情況。
新生兒吐奶是常見的現象,但是頻繁吐奶帶來的後果是不容忽視的,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寶寶因為吐奶導致肺炎、中耳炎、窒息等等的情況。因此家長一定要高度重視,在寶寶喝完奶後記得一定要拍嗝。
寶媽們,你們的寶寶多大了?愛吐奶嗎?你們都是如何處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