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未來某一天,伺服器宕機影響到我們人手必備的微信、支付寶等應用,我們又該如何去應對?
昨晚,谷歌的伺服器再一次全球宕機,受苦的不僅是美國人民,還波及了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整個歐洲在內的全球大部分地區。
從服務中斷到恢復這45分鐘時間內,包括Gmail、Google Drive以及YouTube在內的數十項熱門服務都受到了影響。
雖然我國網友一直都是「吃瓜」狀態,但如果真有一天國內的科技巨頭陷入「癱瘓」狀態,又會是什麼樣的情景呢?
5個月以來第3次宕機
這一次谷歌服務大停擺,已經是近5個月以來的第3次,在宕機期間,那些依靠 Google Docs 和 Gmail 等谷歌服務工作或者教育的用戶在這個時間段內無法訪問。
據監測網站DownDetector發布的在線中斷報告顯示,中斷服務在美國西部太平洋時間上午3:50達到峰值,彼時正值谷歌總部的深夜。
最初,部分用戶在嘗試登陸YouTube時,出現「出了點問題」提示字樣,隨後在試圖登陸谷歌其他產品時,再次提示「有個錯誤,請稍後再試。」
在此之後,影響範圍開始從美國擴散到全球範圍,包括辦公工具、雲端硬碟、以及智能家居產品Nest等均無法正常使用。
· 美國西部太平洋時間3:47(北京時間19:47),服務開始中斷
· 美國西部太平洋時間4:25(北京時間20:25),Google發布通告,宣布服務中斷
· 美國西部太平洋時間4:32(北京時間20:32),服務恢復,發布道歉
事實上,已經登陸的用戶可以正常使用谷歌的應用,一旦用戶選擇退出服務或者重新登陸,那就會報錯。而Google Search服務一直未受影響。
隨後谷歌的工程師也發現了問題所在:由於內部存儲配額的問題,身份驗證系統中斷了45分鐘。
簡單來說:用來處理用戶身份驗證和鑑權服務的存儲空間不夠,所以用戶無法登陸。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存儲空間不夠的問題,還不得而知。
沒有「永遠不崩」的雲服務
對於任何大型網站或服務提供商來說,這類宕機事件時有發生,即便是亞馬遜、微軟、谷歌這種級別的科技巨頭。
以2020年為例,在今年北美「黑色星期五」(11月25日)前夕,全球雲服務市場領頭羊亞馬遜雲AWS 出現大範圍宕機,嚴重影響了電商服務,也波及了Adobe等公司。
4月10日,華為雲出現伺服器過載、連接錯誤等提示,多家公司的業務無法正常維持,這也是華為雲從2011年成立以來,第一次出現大規模的故障。
9月,受微軟Azure宕機,全球範圍內使用Microsoft 365的用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影響。
除此以外,蘋果、特斯拉、Twitter等公司都曾因為伺服器宕機而影響公司業務。
有網友調侃說:「沒有崩過的雲,都不是好雲。」
事實上谷歌雲去年大大小小宕機幾十次,雖然給用戶帶來了不便,但這並不妨礙谷歌雲的連續增長。
儘管入局較晚,但結合Alphabet(谷歌母公司)所披露的數據來看,2020年第二季度谷歌雲營收30億美元(約209億元人民幣),超越了阿里雲位居全球第三,也成為Alphabet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在此前,在線廣告佔據谷歌收入的絕大部分。
僅僅在這次短暫的宕機期間,谷歌損失了約170萬美元的廣告收入。
但谷歌雲想更進一步還是十分困難。今年第三季度,亞馬遜網絡服務(AWS)佔全球雲計算支出的近33%,微軟佔近17%,還谷歌佔不到7%。而這一次又一次的宕機事件也讓客戶對於谷歌的雲計算產生了懷疑。
最大問題在於壟斷
相比較谷歌自身的損失,我們更應該看到這個龐然大物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
在西方,谷歌將它的觸手伸到每個角度,很多人經歷一次又一次宕機後才發現:自己的生活有多麼依賴谷歌。
事實上,包括Uber、Netflix和Twitter在內的公司都在依賴Google服務。
不誇張的說,Google伺服器宕機一次,全球網絡通信量將下降50%,這足以看出Google如今在網際網路業中的地位。
這些通信量從何而來?
我們先看看Google使用人數較多的產品服務:分別是搜尋引擎Google Search、電子郵件Gmail、視頻YouTube、社交Google+、日曆Google Calendar、財經Google Finance、新聞聚合Google News、地圖Google Maps、辦公Google Docs、廣告AdSense、圖書服務Google Books,以及瀏覽器Chrome以及手機系統Android。
而完整的Google產品列表涉及到網際網路的方方面面,「谷歌全家桶」名不虛傳。
在宕機事故發生之後,谷歌各個平臺陸續收到了成千上萬條投訴,其他正在使用谷歌服務的用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此次谷歌的服務出現中斷,還對於那些使用其家庭服務控制智能設備的消費者產生了額外影響,Google Nest 旗下的智能音箱、攝像頭、顯示屏等,在宕機期間,只能以安全模式運行,用戶無法訪問和操作。
許多用戶在 Twitter 上抱怨,這些智能產品不能工作,讓他們束手無策。
在網際網路時代,新業務層出不窮,而科技巨頭們也在用這些服務束縛著我們的生活,當我們習慣於這種產品之後,他們又該怎麼保障用戶的安全感和可信賴度呢?
結語
2010年,谷歌將搜索服務撤出了中國,同時也封禁了一部分「全家桶服務」,但無形中帶動了國內網際網路生態,十年間湧現了無數出色的網際網路公司。
而當這些科技公司不斷壯大,也開始走上了谷歌的道路。
日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依據《反壟斷法》對阿里巴巴投資、閱文集團、豐巢網絡三家企業進行反壟斷處罰,目的是為了保證網際網路的公平和創新性。
而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現在的科技巨頭,不應當只是悶頭開發新服務,而應該在可靠性和質量上增大投入。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某個媒介或工具。這對於我們而言,是幸福?還是不幸?
作者: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