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了個大新聞,狠狠地戳痛了網友的小心臟:
西門子驚現全球裁員1.04萬人,節省22億歐元成本。
再聯繫到近段時間,出現的一系列類似新聞,簡直細思恐極:
(1)全球知名企業級軟體公司甲骨文,正在裁撤中國研發中心人員,首批裁撤人數達6成,即使裁員賠償達到N+6,這些在「養老院」待慣了而找不到工作的員工,仍然集體拉橫幅抗議。
「我們要工作,孩子要上學,為何如此下狠手!」
(2)據《財經》雜誌報導,騰訊、京東、百度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落地了「幹部年輕化」、「10%末位淘汰」等措施,一大批養尊處優的網際網路中層管理被裁退。
(3)財政部、稅務總局、中宣部聯合印發文件,繼續推進國有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這些人要警惕了,因為事業單位不再是鐵飯碗。
4)這還沒完,2019年以來,一大批外企也展開了裁員,包括特斯拉、福特、捷豹、SpaceX、諾基亞、蘋果、eBay、輝瑞......
此類事件最近頻現,無不昭示:
身處於極速變革的21世紀,任何工作,都可能被顛覆和取代。
所謂穩定的工作,從來都是偽命題。
1
穩定的工作,正在廢掉你
我有個朋友,從大學剛畢業開始,就早早地過上了他夢想中的「神仙生活」:
父母雖非大富大貴,但也給他在小城購置了車房,還託關係,為他找到了省會城市國企的穩定工作。
工作內容很簡單,就是核對單據、對接配貨事務,並且領導基本不管,於是他各種摸魚,上班時間甚至可以打王者榮耀。
閒暇時間極多,沒事就帶女友去附近城市自駕遊,還購置了高配電腦和一堆3A遊戲大作,全都通關了。
他曾經告訴我:
「你看我過得這麼輕鬆,現在也什麼都有了,所以,人嘛,根本沒必要太拼。」
我當時不置可否。
可是,上次我再見到他時,他已經沒有了當初那份輕鬆愜意。
工作四五年,他的工資還是4000,一點沒漲,將來也看不到要漲。
要花錢的地方,卻比當初多了太多,好幾張信用卡都刷爆了,女朋友也鬧著要分手。
他緊鎖眉頭,一臉無奈的向我解釋道:「我現在連車都養不起了,所以業餘時間都拿來跑滴滴。」
他也想過辭職,可是四年的神仙日子,已經把他養廢了,毫無一技之長,怎麼敢辭職?連僅有的工作都丟了怎麼辦?
我總結了一下,許多人認知中的「穩定的工作」,到底有什麼特徵?
1.這是個發展速度較慢的傳統行業,晉升空間和前景很小,好處是跟著吃大鍋飯,不容易被裁。
2.工資和你工作成果關係極小,拿死工資,因此沒有壓力,可以不用學習和努力,一直不進步都沒事。
所以,很多成天念叨著,要找「穩定的工作」的年輕人,其實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呢?
「我找了這個工作,我就可以不用努力了,我就可以每天躺著賺錢,享受神仙日子了。」
許多人以為的穩定的工作,不過是穩定的貧窮,穩定的廢著,穩定的看著別人致富。
醒醒吧,現在可是21世紀,任何職位都可能隨時被取代,怎麼可能有真正穩定的工作?
如果有人仍執迷不悟,其下場,很可能就是下圖中這樣。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預測:由於技術發展和人工智慧的衝擊,不久的將來,中國將面臨最大規模的就業變遷,預計將有1200萬至1.02億中國人會失業,這批人只能從頭學習其他職業技能,努力重新就業。
在任何職位都可能被取代的當今,「穩定的工作」永遠都是個偽命題。
真正的鐵飯碗,不是你在一個地方有飯吃,而是去了哪都有飯吃。
2
如何打造出真正的鐵飯碗?
關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找準最適合你長期發展的職業技能,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打磨,成為業內裡最專業的那批人。
問題來了,如何才能找準這樣的職業技能呢?
一個適合你長期發展的職業技能,至少應該具備以下特徵:
1)得具備遷移性。
我有個朋友,之前是嵌入式工程師。後來轉行,當了程式設計師,月薪也從之前的7K,慢慢漲到20K。
我問他轉行原因,他聽到十分激動,猛拍我的大腿告訴我:
「兄弟,嵌入式完全是個大坑啊!工資不高不說,你在這個企業學到的知識,很可能換一家公司就完全用不上了!」
毫無疑問,他選擇轉行,是個極為明智的決定。
但是很多人就沒這麼好運了。
最近網際網路大廠都在裁退中層管理層,有高端獵頭表示,這些大廠出來的管理「精英」的簡歷,他看都懶得看,「企業為什麼要接受一個被淘汰的人?」
為什麼會懶得看?在接受《財經》雜誌採訪時,螞蟻金服前員工Kelly道出了真相:
「很多管理者的能力都是為了適應這家公司,沒有普適性,一旦離開了平臺,就什麼都不是。」
羅振宇曾經提出過,一個解決80後90後生存困境的策略:U盤化生存。
大概意思是,你掌握的專業技能,應該要具備很強的遷移性。
當公司情況有變,你根本不需要太擔心。因為你就是一個自帶信息的U盤,隨時就能插拔到下一家企業。
這才是真正的鐵飯碗。
2)得具備成長性。
我有個愛好:和各行各業的人聊天。
因為每個人的經歷都是獨特的,總能學到點什麼。
有次打滴滴,和司機就聊到了工作問題:他告訴我,再有一個月,他就開了3年滴滴了。現在每月收入不少,但是還是很焦慮,已經在考慮轉行了。
我問他為什麼,他告訴我,因為這份工作,就算再幹十年,也不能讓他每月多賺多少,也很難學到更多的東西。
司機小哥算是想通透了。
如果一份工作,看起來收入不菲,但不具備什麼成長性,那你可得警惕了。
短期內,你可以為了錢幹這份活,但這絕不是什麼長久之計。你應該在這段時間多攢點錢,未來以此為資本,謀求具備成長性的工作。
人年輕時可以窮,但最好不要十年如一日的窮。
3)得具備相宜性。
什麼是「相宜性」?
就是這個工作,得符合你的天賦點和技能點,而且得喜歡。
比如你讓一個,數學很差的文科生去學機器學習,大概率就會撲街。
還是舉程式設計師的例子。
最近有個程式設計師的面試簡歷火了:有個從培訓班出來的程式設計師,因為找不到工作,就在「自我評價」欄目裡,對著面試HR一頓瘋狂辱罵。
恕我直言,這樣的人找不到工作,那是真活該。
明明網上有那麼多,優質免費的名校編程學習資源,你自學學不進去,非要交大幾萬塊錢給培訓班。
結果不出意外的沒學到技術,出來後才發現找不到工作,這不是活該嗎?
自己沒興趣沒天賦學不好,關HR什麼事?
我見過真正有編程天賦,且喜歡編程的人,他們都有極強的自我驅動力和自學能力。不僅不覺得編程枯燥,還能從編程中找到樂趣。這樣的人根本不需要什麼培訓班,更不會找不到工作。
抖音、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就是這樣的人。
張一鳴剛參加工作的時候,還只是個小工程師,但是他每天都主動加班到11點甚至更晚,回家後還繼續編程。公司沒有任何要求,完全因為個人興趣,喜歡編程,喜歡鑽研。
而那些對編程不感興趣、單純為了錢轉行的人,專業技能學不好都算了,就算成功入職了,枯燥的編程工作對他們來說,也完全是一場地獄式的煎熬。
還有什麼事,能比幹一份討厭的工作,更讓人抓狂的?
還有什麼事,能比幹一份不擅長的工作,更讓人抓狂的?
千萬別單純為了錢,選擇一份長期職業。
寧肯錢少一點,也要選擇一份喜歡的、擅長的、願意為之付出青春的工作。
4)得具備不可替代性。
舉個HR行業的例子。
在簡歷篩選方面,日本獵頭行業已經研發出一個叫Brilent的機器人,它能夠做到在3.2秒內處理5500份簡歷,這是人類永遠無法達到的速度。
背調方面,現在阿里巴巴的芝麻信用,正在建立每個人在金融領域的信用檔案,不需要過多久,當人工智慧與這些公司的信用大數據互通了之後,企業就能迅速的做出初步的背景調查,極大的節省用工分析成本。
假設你離職後,公司很容易就能找到人甚至機器頂替你,周圍的同事甚至感受不到,你被代替後,工作推進能面臨什麼阻礙,那你就應該警惕了。
很多做著基礎事務的初級HR,都面臨著這個問題。
一個容易被替代的工作,是絕對沒有前途的,剛入行時做做倒無妨,但絕不要將其當成長久之計。
全文完,總結一下,劃重點:
真正的鐵飯碗,是找到一項適合你長期發展的職業技能,在哪裡都有飯吃。
適合你長期發展學習的職業技能,至少應該具備以下特徵:
1)遷移性。
2)成長性。
3)相宜性。
4)不可替代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