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碓後村打造「紅色村莊」
來到熟溪街道水碓後村,記者便看見題有「徐英故裡」四字的大牌坊,充滿著歷史的滄桑感。接著映入眼帘的是村口幾棵百年古樹,清澈的小溪從村前流過,一條400多年的古道穿村而過,古道兩旁分布著古建築。
-
武義紅色旅遊鄉村——水碓後
多次聽說武義縣熟溪街道水碓後村的紅色旅遊文化濃厚,山明水秀,風景極佳,紅色7月的一個周末邀了三五友人前去遊玩。 從武義縣城往溪裡村拐入上甘塔支線驅車約五六公裡便到了水碓後村。村道寬廣,剛到村口遠遠地就看到一個色彩絢麗的高大建築,上書「徐英故裡」。左側一條清澈的溪水淙淙流過,一座黑瓦黃土牆的建築上標有「水碓房」的黑色字體。
-
金平縣水碓衝村的瑤族傳統服飾
黃明紅順著蜿蜒的山路,我們來到了美麗的瑤鄉山村——水碓衝村,踏上了瑤族傳統服飾的探尋之旅……水碓衝村隸屬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金河鎮幹塘村委會,距離金平縣城15公裡,這裡生活著333戶1082名瑤族群眾。
-
入冬後,寧波餘姚這個村水碓年糕飄香,至今已有300餘年歷史
和名聲在外的寧波水磨年糕有所不同,石門村水碓年糕採用傳統水碓舂出的,軟、潤、香、甜、韌是其特點,尤其水碓搡出的米粉均勻、細膩,做出的年糕有嚼勁、不粘牙。 水碓(duì)是一種利用水力舂米的器械。我國在漢代發明了水碓,浙東山區在唐代已有了使用滾筒式水碓記載。
-
金華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關於武義縣熟溪街道水碓後村等4家單位擬評定...
關於武義縣熟溪街道水碓後村等4家單位擬評定為第二批金華市紅色旅遊教育基地的公示經參評單位申報,各縣(市、區)文旅部門審核推薦,金華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會同市委黨史研究室、市發改委等部門聯合評審,擬評定武義縣熟溪街道水碓後村、金東區麥磨灘會議遺址、蘭谿市蘭江街道蓮塘崗村、蘭谿市柏社鄉新宅村4家單位為第二批金華市紅色旅遊教育基地
-
餘姚石門村:水碓年糕又「出山」了!
和名聲在外的寧波水磨年糕有所不同,石門村水碓年糕採用傳統水碓舂出的,軟、潤、香、甜、韌是其特點,尤其水碓搡出的米粉均勻、細膩,做出的年糕有嚼勁、不粘牙。 水碓(duì)是一種利用水力舂米的器械。我國在漢代發明了水碓,浙東山區在唐代已有了使用滾筒式水碓記載。
-
梅嶺銅源峽水碓成景點 落差600米造就中國最大水碓群[圖]
峽谷中順水而下的一排低矮房屋隱約可見,和記者一起上山的村民告訴記者:那是水碓\(音duì\)棚,水碓是用來加工木粉的,自古就有。 梅嶺銅源峽內,至今還有100多座水碓從山腰到山腳次第排開,在為當地村民創造財富的同時,也展現出一道別樣風景。梅嶺依然在正常使用的水碓。
-
章建勝散文力作推送:《水碓、水磨、水車》
水碓、水磨、水車文/一章建勝 編輯/磐石沈從文先生曾經在一篇文章中這樣描述道:「水碓屋是一座安置在山谷盡頭的坎上的老土屋,前面一個石頭壩,壩上有閘門,閘一開,壩上的積水就衝動屋前木水車,屋中石磨就隨著轉動起來了」。
-
上水碓「六道防線」 築起開放式住宅區「防疫牆」
, 為減少人員流動,減少感染風險,上水碓三個分社用籬笆築起防護牆,每個分社只留一個進出口,並設卡點由應急值守隊進行出入管控,實行特殊時期全封閉管理,切實拉緊疫情防控網。分別是:排查隊、宣傳隊、應急值守隊、護村巡邏隊,共30餘人,築牢防疫戰線。
-
寧波這個古村群山環抱,有溪澗潺潺、翠竹古廟,更以水碓年糕出名
從寧波市區出發來到陸埠,再向南前行,走撞鐘山路轉西石線後,頓時有了遠離塵囂的感覺。山路彎彎,一邊是青翠的毛竹,一邊是潺潺的溪流,氣溫似乎比山外已然低了幾度。離村莊約一公裡的地方,一堵用石頭砌成的大門,歡迎著到訪的遊客。村口有座永興廟,始建於清道光二十一年,專門祭祀唐代大書法家、餘姚先賢虞世南,現為餘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水碓坑水庫小流域治理項目通過驗收
記者 吳杭欣 通訊員 鮑春海 武義新聞網訊 日前,新宅鎮邀請縣農業農村局,組織施工、設計、監理及各受益村代表組成聯合驗收組對2018年武義縣水碓坑水庫小流域治理項目進行完工驗收。
-
孟子出生地
孟子生於曲阜市小雪街道辦事處鳧村,孟子故居位於曲阜城南13公裡的鳧村內偏東,是孟子的出生地。在孟母林之西。故裡街南面的建築已經拆除,村裡的人們每年都在孟子故居南面的空地上舉行祭孟儀式,這裡祭孟是祭奠的孟母,祭孟儀式為期3天,元代曾加修復,現有孟子故裡坊、孟子故宅、孟母泉、孟母井、孟母池等。
-
視頻丨水碓古法「搡」年糕 四明山中正飄香
在寧波餘姚四明山深處陸埠鎮石門村的水碓房外
-
無糕不過年 新昌有數百年歷史的水碓年糕重新「出山」
在小將鎮結溪村裡家溪自然村,有著數百年歷史的水碓年糕重現「江湖」。這幾天村裡可熱鬧了,村民們用他們獨有的水碓打年糕來迎接春節。在小將鎮結溪村裡家溪自然村的莒溪江邊,水碓不停地轉動著,石頭做的碓頭一下一下有節奏地搡著米粉,醇厚的米香立即四下蔓延開來。
-
冷遹出生地之議
比如華山村,景點有張王廟、南朝銀杏、龍脊古街、「張家老宅」積昌堂(李鴻章管家張麒麟)、神女冢(玉女墩)、冷御秋出生地「鴻飛堂」等」;2012年9月23日金山網一篇題為《「非遺」寶藏華山村亟待保護》的文章中「街上坐東朝西的鴻飛堂現存三進,據說是近代民主革命家、實業家冷遹的出生地」。
-
水運儀象臺、漢代連機水碓……國際博物館日,同濟博物館邀你「雲...
水運儀象臺、漢代連機水碓……國際博物館日,同濟博物館邀你「雲」看展 來源:新聞中心、博物館 時間:2020-05-18 瀏覽:
-
水碓東路22號樓:危樓變美樓 居民幸福指數飆升
原定只進行節能保溫改造的水碓東路22號樓,因施工方及時發現老舊隱患,各方合力化險情,改為加固改造。日前,記者來到竣工不久的水碓東路22號樓,只見曾經的老舊樓板改為落地玻璃,樓體整飭一新,曾經一度的危樓變為「顏值」提升的美樓,居民們直稱「幸福感飆升」!
-
象山東溪村被列入第八批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
根據《浙江省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規定,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和一般村將獲得財政補助,其中一類縣市的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的補助標準為每村700萬元,二類縣市補助標準為500萬元;一般村則給予30萬元到50萬元左右的補助。
-
北京市朝陽區團結湖水碓子東路15號院的暖氣問題解決了
藉助「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機制,朝陽區今年對團結湖水碓子東路15號院的老化供熱管線進行了徹底更換,294戶居民再也不用為家裡不暖和而擔心了。水碓子東路15號院裡有3個居民樓,屬於多產權住宅樓,供暖管網以及配套管線已經用了30餘年,2010年以後,因管線問題而導致的供暖故障集中爆發,曾多次發生臨時停暖搶修事件。
-
街道吹響供暖哨,水碓子東路15號院的暖氣熱了
藉助「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機制,朝陽區今年對團結湖水碓子東路15號院的老化供熱管線進行了徹底更換,294戶居民再也不用為家裡不暖和而擔心了。(陳聖禹攝 資料圖 與本文無關)水碓子東路15號院裡有3個居民樓,屬於多產權住宅樓,供暖管網以及配套管線已經用了30餘年,2010年以後,因管線問題而導致的供暖故障集中爆發,曾多次發生臨時停暖搶修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