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後不能開車」
今年的聖誕節,你在哪兒?
對於全世界,這個聖誕都顯得如此特殊,新冠疫情來臨後的第一個聖誕,有些地區迫於病毒變異和疫情再次爆發而取消了節日慶祝,有些地區頂著病毒威脅想出了其他替代方案,也有些地區已經因為各種各樣的變故和坎坷,變得毫無節日氣氛。過去的一年裡,有些人經歷了與家人至親的離別,有些家庭分道揚鑣,有些人比往年更早地趕回家中和家人在一起,也有人礙於防疫封鎖和交通阻斷,只能獨自過節。
大流行時代的第一個聖誕節,我們和世界各地的朋友們聊了聊。
圖:倫敦的聖誕老人在參加聖誕老人學校的培訓課程時都要量體溫。/ AP
美國
我的一個朋友是「家族聖誕老人」。他們家族的傳統,每年由家裡最小的叔叔扮演聖誕老人,給家裡的孩子們送聖誕禮物。十八歲以後他一直在扮演這個角色。
2017年的時候我在他家過聖誕,他的姐姐和姐夫帶著他四歲的侄子從厄瓜多回到芝加哥的父母家一起聚餐。晚餐過後,他就在二樓房間裡穿上聖誕老人的衣服、戴上白鬍子和白眉毛。留在樓下的大人會說:「麋鹿和雪橇停在屋頂上了,你看誰來了我們家?」小朋友就會歡呼著迎接,撲向(裝作)步履蹣跚地從樓上走下來客廳的「聖誕老人」。
但是,今年他不能出任了,家族聚會也泡了湯,因為他父母確診了新冠,正在自我隔離。朋友說,他侄子今年確實是個good boy,很聽話地遵守戴口罩、洗手消毒之類的衛生守則。
家族聖誕老人的活動也暫時取消了,畢竟,誰知道下一個感染的會是誰呢。
荷蘭
荷蘭從上周開始緊急封城關店,現在去英國的線路也封了,新聞裡都是衝出去旅遊的荷蘭人或者準備衝出去旅遊但出不去的荷蘭人在抗議。但如果只看我身邊的話,大多數人都取消了往年常規的聚餐,也有人想模仿《十日談》,用詼諧的讀書會消磨封鎖的五周。
還有一位朋友比較神奇,她打算吃迷幻蘑菇替代無法進行的聖誕旅行。而我會作為陪護,保持清醒,確保她的安全。整個「旅程」會持續大概六個小時。宣布封城當天,這位朋友就去買了一份迷幻蘑菇囤冰箱了。單人份的一小盒是15克。
在荷蘭,食用和買賣迷幻蘑菇是合法的,質量有保證,購買也不需要出示身份證。蘑菇還分四個不同的等級,有些類型作用於視覺,有些則作用於軀體,一般45分鐘到一個小時內開始起效,2-3小時後反應會到達頂峰。
把吃迷幻蘑菇比作一場旅行,我覺得挺貼切的。其實就是利用迷幻蘑菇,重新經歷周遭的環境,把熟悉的會變成不熟悉的;靜止的看起來會運動。聽起來的確很像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探險的感覺。
賣迷幻蘑菇的網店,買得多還有折扣!/ 網絡
因為蘑菇本身酸澀難吃,所以買的時候店家會順帶送你一包花生,和蘑菇一起嚼碎再咽下去。我陪護過兩個吃蘑菇的朋友。他們都吐槽過蘑菇是他們這輩子吃過最難吃的東西。朋友1號吃了蘑菇算好時間去看森林裡的梵谷博物館。如果不是為了去看能動的梵谷,她可能就吐了不吃了。據說觀展效果非常好,全程很愉悅。吃完蘑菇是可以出門的,但售賣方會會建議你在室外或者比較空曠的地方活動。朋友2號吃完蘑菇後看到吐槽的畫,吐槽達利一定是吃了蘑菇畫畫,全是寫實。
根據我的觀察,每個人體質不一樣,反應也會有所不同。基本來說,吃完蘑菇後會像做夢一樣,清醒之後也能記得一些情節。蘑菇會放大人的情緒,影響視覺神經系統。開心的會更開心,但如果本身有不開心的情緒,可能會走入黑暗。效果過去後像中年人熬夜還被打了一頓的感覺。那位吐槽達利畫畫不夠抽象的朋友,吃完蘑菇自己一個人待了一會兒,開始控制不住大哭。
我還聽說過有人因為出現幻覺在家裡磕著碰著的。陪護主要是出於安全考慮。當然,在蘑菇的使用說明裡也寫了:「如果有抑鬱情緒,不建議使用。服用後不能開車」之類的注意事項。但我這幫朋友平時壓力都挺大的,我還是看著點好,要是看情況不太對勁了就趕緊餵點可樂,讓他們結束「旅程」,清醒過來。
瑞典
今年我們要在外面過聖誕了,露天的那種,為了防疫。
斯德哥爾摩雖然是海洋性氣候,沒有北京冷,但是仍然會很冷。十月份秋天時我過生日,也是因為疫情而在外面過的,冷到必須披毛毯。今年聖誕我們選在湖邊聚餐,每家自己帶兩個菜,相當於野餐,我花了很多時間準備,因為沒有去商場提前買好禮物,準備就做好中國菜裝到好看的盒子裡,充當給男朋友家人的聖誕禮物。
男朋友八十多歲的奶奶今年還會缺席我們的湖邊聚餐,她幾周前去醫院做膽結石手術,結果在病房裡感染了新冠。雖然如此,醫院還是讓她出院了,找了護工來照顧她,瑞典的醫院規定只要兩天不發燒就可以出院,自行隔離。
室外聚餐應該是瑞典今年比較普遍的過節方式,雖然真的很冷。
菲律賓
恐怕沒有哪個國家比菲律賓更熱愛聖誕節了吧。作為前西班牙殖民地,聖誕節是全國最大的節日,從九月底,菲律賓就開始張燈結彩,四處播放聖誕歌曲,慶祝活動一直要持續到第二年元旦。今年的聖誕節比較艱難,因為疫情的原因,政府已經公布了命令,不讓走親訪友,也不讓去卡拉OK或者參加教堂唱歌,因為去教堂可能會傳播病毒。
昨天我出門買菜,看見路邊排著長隊,本以為是誰家搞促銷,抬頭一看,招牌是Cebuana,菲律賓的一家連鎖當鋪,當時心裡一酸,放下了本來準備拍照的手機。這一幕讓人想起歐·亨利的那篇《麥琪的禮物》。
其實當鋪門前的隊伍,從今年三月份開始封城之後就在排了,能等到現在才去排隊的,也都算是還有些積蓄的人家。但無論如何,節還是要過,就算不見面也要互贈禮物,何況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是小規模違規也要聚一下的,「年貨」就更是一定要準備的了。
以色列
猶太人是不過聖誕節的,但今天以色列與歷史上基督教發源地重合,有很多重要的基督教早期遺蹟,因此也吸引了很多外國基督徒前來訪問和留學。
我身邊有兩個法國室友,兩個人都有很深厚的宗教背景,今年第一年來以色列。原來計劃平安夜去耶穌誕生地伯利恆過聖誕,可是上周法國在東耶路撒冷的使館通知當地法僑,以色列為了防疫關閉了通往西岸的邊境,而整個伯利恆通往以色列和其他西岸城市的通道也全部關閉。看來法國室友伯利恆聖誕夜計劃要泡湯了。
放在往年,伯利恆聖誕夜人山人海,其擁擠程度不亞於國內十一黃金周的熱門景點。今年聖誕節,這座宗教聖地怕是要冷冷清清了。
現在以色列覺得巴勒斯坦人居住的西岸地區,雖然沒什麼新冠確診病例大幅增加的報導,但疫情肯定比以色列本土嚴重。
秘魯
我們已經沒有什麼聖誕的氛圍了,除了疫情,兩周前秘魯還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抗議,起初是因為國會要廢除一個保護農民權益的方案,第一波抗議爆發以後,國會本來已經鬆口,但前幾天不知道為什麼又反悔了。第二波抗議比第一波更激烈,也更暴力,參加抗議的農民把各條城際高速公路都堵上了,放火砸車,趁著假期出去玩的我被堵在回利馬的路上,只好在附近的酒店住了幾天。
秘魯是個形狀狹長的國家,南北主幹道只有一條,一旦被堵,所有人都沒辦法過去。昨天我早上六點就出發上路,希望趕在抗議者抵達之前通過,但還是正面碰上了他們。抗議非常暴力,他們用石頭和柵欄把路封上,有的地方還會放幾把大火,一旦有車試圖通過,就一群人圍上去拍打車窗。
秘魯最近幾個月已經沒有封城,只是有一些出行限制,但這兩周,同樣的抗議在全國各地都在舉行,規模很大,直到現在也還在繼續,因為佔領的都是主要道路,恐怕有很多人都沒辦法在聖誕和家人團聚了。
亞美尼亞
亞美尼亞的聖誕節跟西方的不太一樣,我們的聖誕節是一月七日,正式開始放假是1月1日。不過,往年12月底時候,街頭已經開始裝點起來為節日做準備了。
但是,今年的氛圍十分肅殺。一個是疫情很嚴重。因為跟亞塞拜然的戰爭以及戰後的反政府情緒,大家都忘記了對疫情的管控,結果現在第二波疫情已經來臨,每天新增病患1000多人。另外,在與亞塞拜然的戰爭中,我們沒能取得勝利,犧牲了很多年輕人,失去卡拉巴赫地區的大片領土。現在從民眾到政府,已經不打算在公開場合大規模慶祝聖誕了,街上沒有插聖誕樹,也沒有張燈結彩的喜慶氣氛。
就在現在,還有大量民眾對政府在戰爭中的表現不滿,每天在首都葉里溫市中心的廣場示威,要求現政府下臺。如果有人想慶祝聖誕,恐怕只能在自己家裡搞一些小規模活動了。
不過,基督教在亞美尼亞人心中還是處於中心地位。一月七日,各地教堂依然會舉行彌撒、悼念為國捐軀的人。為了防疫,教堂對內部會眾間距也做了嚴格要求,各地教職人員也主動加班,聖誕日從早到晚不間斷舉行彌散,便於信眾錯峰前往教堂。
法國
我住在巴黎附近的小城Montreuil,前兩天跑步,遇見排隊領取救濟糧,好長的隊。我當時才意識到僅僅這個小城,就有這麼多人因為失去了經濟來源而要迎來一個依靠救濟糧度過的聖誕節。
法國的二輪疫情最近已經達到每天新增12000例,原本的日增5000目標根本不現實。一位法國朋友告訴我說,這周末她家所在的小城養老院宣布禁止節日探望,她只好提前去看住在養老院的奶奶。九十歲的奶奶安慰她說:」每一代人,都會有命運的考驗,過了就好了。」老太太所謂屬於她們那一代的「考驗」,指的是二戰。
另一個朋友Alex來自南法城市波爾多。今年,由於疫情原因,大多人都是在遠程工作。在封閉的環境裡,許多夫妻有了大量相處時間。這也導致今年法國離婚率暴增。Alex的小叔叔小嬸嬸也不例外。2020年五月底,在第一次全法大隔離之後,倆人決定離婚。他們有兩個年幼的孩子,一個七歲,一個四歲。
兩口子還不是和平分手,屬於積怨成仇,鬧得很不愉快,糾紛需要上法庭的那種。一直到上個月,倆人才終於成功離婚。大家都覺得他們大概會老死不相往來了。
結果聖誕假期,剛離婚的兩個人,竟然像往年一樣,一起帶著孩子,來波爾多鄉下過聖誕節了。兩個人表現和睦,就仿佛那些難看的離婚糾紛從來都沒有發生過。
他們一起在花園抽菸的時候,小叔叔告訴Alex,他是和前妻在商量後,決定一起過這個聖誕節,希望孩子們能在度過了這糟糕的一年後,還像往年一樣,在父母的陪伴下度過一個熱鬧歡樂無憂無慮的聖誕節,也給2020年留一個光明的尾巴。
(感謝世界說專員陳星遙、閔路然、松娜拉姆、王曉軍、信叉、黃怡贇,本排名不分先後)